1.1.认识常见材料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常见材料

【教材分析】

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与能源、信息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因此,引导学生尽早了解材料的发展、基本性能及其主要用途,是现实生活的必然要求。

《课程标准》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用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大概念。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认识生活中材料的第一课。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教室里或家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活动二,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纸、金属、布、玻璃、陶瓷、石材、塑料、橡胶等,脱离具体物品,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第二部分聚焦具体物品,进一步认识材料及其优点。这部分也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文具袋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指导学生发现一个物品可以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并巩固、运用前面对材料的认识;活动二,观察帆布鞋用哪几种材料做成,并猜测各种材料的优点。此活动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第二课认识材料的特点做好铺垫。

本课围绕常见材料,以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层层相接,逐次成为认识活动的基础。本课虽然没有技能操作上的难度,但很鲜明的是它需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常见材料,将学生由对常见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的层次上。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巩固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得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的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以便达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材料的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幼儿园阶段,他们用积木搭房子,用卡纸做手工,用泥巴捏泥人……,他们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物品打交道,这些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学生对常见的材料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故他们对一些具体材料不陌生。然而他们的这些认识和经验是零散的,不规整的,他们很少会用到“材

料”这个名词,对“材料有什么特点”“各种物品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也未有过思考,故他们对材料又是陌生的。学生对某些材料的正确指认率较低,尤其对金属这类材料的认识不清晰,对材料的简单特点及其利用也不太关注。本单元作为学生系统认识材料的起始单元,需要从学生身边最常见、最熟悉的材料开始,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比较,在体验中感知,从而对材料的简单特点、材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新材料的神奇功能,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常见材料,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观察和探究的结果,由此进一步意识到不同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同一种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同一物品可以用多种材料制成,从而达到课标中制定的“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的目标。但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课的完成需要借助图片、具体实物,在观察中认识常见材料,在具体形象的实物中,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2.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为材料宝宝找家”,认识常见材料并描述它们的优点。

3.通过对一些典型物品的观察归类活动,能够辨认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常见的材料。

4.通过对身边物品的的观察活动,意识到一种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做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常见物品的观察,识别常见材料。

【教学难点】

辨认周围常见物品的组成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塑料果盘、陶瓷盘、橡胶玩具、铝板琴、球鞋、磁铁

学生材料:材料杯(里面装有各种常见材料)、贴有名称的材料盒

由常见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木材:梳子、积木;陶瓷:勺子、杯子;

布料:红领巾、手绢;金属:易拉罐、回形针;玻璃:玻璃球、罐头瓶;

纸:纸杯、纸盒;塑料:吸管、尺子等;橡胶:橡皮、手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出示:塑料果盘、陶瓷碗、橡胶玩具、铝板琴)

2.提出问题:这些物品分别是由什么做成的?你们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学生通过看、听、摸、掂等方法进行判断)

这架琴是铁做成的吗?(教师演示用磁铁吸)

看来,它并不是铁做成的,但是它和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属。

像金属、陶瓷、塑料、橡胶都叫材料,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做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材料。(出示课题:认识常见材料)

[设计意图:“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塑料果盘、陶瓷碗、橡胶玩具、铝板琴”,这些物品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四种物品从外观看好像都是塑料做的,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入常见材料的名称:陶瓷、金属、塑料,橡胶。如橡胶,学生的头脑中没有这一材料。再如金属,学生易与铁等同,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初步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前概念。另外,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后面“为材料宝宝找家”的活动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1.谈话:我们家里或学校也有许多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请以“

的是用做成的”来说说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家里或学校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出其它常见材料:木材、布料、玻璃、石材、纸)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对制作家里物品所用材料的交流,引入常见的其余四种材料,与前面内容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二)辨认常见材料,在辨认中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

1.谈话: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材料,老师这里就有11种材料,你们能辨别它们是谁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辨别它们?(进一步强化观察的方法:看,闻,听、摸等)

2.提出要求:在组长桌格里的塑料烧杯里有各种材料,在组员的桌格里有贴有材料名称的纸盒。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方法辨认它们,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把这些材料宝宝送回家,放在相应的盒子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