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动力知识学知识题参备考资料答案解析

化学动力知识学知识题参备考资料答案解析
化学动力知识学知识题参备考资料答案解析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某放射性元素经14天后,活性降低了6.85%。试求:(1)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2)若要分解掉90%,需经多长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设反应开始时,其活性组分为100%,14天后,剩余的活性组分为

100%-6.85%,则:A,031A,011100ln ln 5.0710d 14100 6.85

c k t c x --===?--

312

ln 2/ln 2/(5.0710)136.7d t k -==?=

A,03A,0A,0111

ln ln 454.2d 0.9 5.071010.9c t k c c -===-?-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 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 (以mmol ?L -1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t / h 4 8 12 16

c/(mmol ?L -1) 0.480 0.326 0.222

0.151

如何确定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级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是多少?

解:此题可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先求出不同时刻的ln c :

t / h 4 8 12 16

ln c -0.744 -1.12 -1.51 -1.89

以ln 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相关系数为0.9999,所以此为一级反应,即n=1。

直线的斜率为-0.0957,则有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957h -1;半衰期

1/2ln 2

7.24h t k

=

=。

3.蔗糖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实验测定对蔗糖呈一

级反应的特征: 122211261266126H

C H O H O C H O C H O +

+??→+

蔗糖(右旋) 果糖(右旋) 葡萄糖(左旋)

这种实验一般不分析浓度,而是用旋光仪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旋光角。反应开始时,测得旋光角0 6.60α=。在t=8min 时,测得旋光角 3.71t α=。到t ∞时,即蔗糖已水解完毕,这时旋光角 1.98α∞=-。由于葡萄糖的左旋大于果糖的右旋,所以最后溶液是左旋的。试求该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和半衰期。

解:一级反应的积分式为:A,0A,01

ln c k t c x =-

式中

A,0A,0c c x

-是蔗糖的起始浓度与其在t 时刻的浓度之比。由于旋光度与溶液的

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旋光度之比来代替溶液的浓度比,即:

01ln t a a

k t a a ∞∞

-=-

其中:(0αα∞-)代表反应开始的旋光度,(t αα∞-)代表在t 时刻的旋光度。

1011 6.60 1.98

ln ln 0.05134min 8 3.71 1.98t a a k t a a -∞∞-+===-+

12

ln 2/2/0.0513413.5min t k ln ===

4.氯化醇和碳酸氢钠反应制取乙二醇:

CH 2OHCH 2Cl (A)+ NaHCO 3 (B)

CH 2OHCH 2OH + NaCl + CO 2

已知该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为:A

A B d d c kc c t

-

=,且测得在355K 时反应的速率常数115.20mol L h k --=。试计算在355 K 时:

(1) 如果溶液中氯乙醇、碳酸氢钠的初始浓度相同, -1A,0B,0 1.2mol L c c == ,氯乙醇转化95%需要多少时间?

(2) 在同样初始浓度的条件下, 氯乙醇转化率达到99.75%需要多少时间? (3) 若溶液中氯乙醇和碳酸氢钠的开始浓度分别为-1A,0 1.2mol L c =,

-1B,0 1.5mol L c =,氯乙醇转化99.75%需要多少时间?

解: (1) 由速率方程知反应为二级反应, 且两反应物开始浓度相同, 则

1A

A,01

1

1

111(

)[] 3.04h 5.20(195%) 1.20 1.20

t k c c =

-

=

-=-? (2) 同理 2A

A,0

11

1

111(

)[]63.9h 5.20(199.75%) 1.20 1.20

t k c c =-

=

-=-? (3)因为两反应物开始浓度不同, 则

B,0A 3A,0B,0A,0B 111

ln

()

1

1.50(199.75%) 1.20

ln

5.20mol L h (1.20 1.50) 1.20(1.50 1.2099.75%)

2.82h

c c t k c c c c --=

-?-?=

?-?-?=

5.某蛋白质P 在某分子伴侣C 帮助下进行折叠。未折叠的蛋白P u 先与C 生成中间产物PC (该过程为平衡过程,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 1和k -1),中间产物PC 经过分解形成折叠的蛋白P f ,该步反应很慢,折叠过程可表示为:

P u

+

C

k -1

PC

k 2

P f

+

C

推导其折叠动力学方程。 解:反应由最后一步决定,所以

211121

11d[]

[]

d ,[][][],[][][]

[][][]f u u u u P r k PC t

k k P C PC k k k r P C k P k P C k PC ---=

===

==平衡态近似所以代入得

6.已知某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1000C 时测得该药物的半衰期为170d 。该药物分解20%为失效,已知100C 时其有效期为2a (按700d 计)。若改为室温下(250C )保存,该药物的有效期为多少天? 解:

3112

100,:

ln 20.693(373.15K) 4.0810d 170

C k t --===?时该药物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o 0

004

1

10C ,ln

1

ln ln 3.1910d

7000.2c kt

c

c c k t c c c --==?-0时该药物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

(283K)=

4-1

122a 21

1

:ln

2.4910J mol RTT k E T T k =

?=??-该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

298a 21

28312

4429841

29825:ln ()2.4910(298283)ln ln 3.19107.51

8.314283293

5.4810d C k E T T k R TT k k ----=??-=+?=-??=?时该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7.对于一级反应,试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对于二级反应情况又如何? 解:对于一级反应有 11/2ln 2k t =

A,0A,0

12A

A,0

ln

ln

ln8

(10.875)c c k t c c ===-

21/2ln 8

3ln 2

t t == 对于二级反应有 21/2A,0

1k t c =

22A A,0A,0A,0A,011117(10.875)k t c c c c c =-=-=- 21/2

7t t =

8.某连续反应12

A B C k k ??

→??→,其中k 1 = 0.1min -1,k 2 = 0.2 min -1 。反应刚开始时A 的浓度为1mol ?L -1,B 、C 的浓度均为0。 (1)求当B 的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时间t max ; (2)该时刻A 、B 、C 的浓度分别为多少? 解:(1)B 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时间

21max 21ln(/)ln(0.2/0.1) 6.93min 0.20.1

k k t k k =

==--

(2)t max 时刻各反应组分的浓度:

o A,0A,041A A,0A,0

25

C 2.303 2.303

(298)lg lg 407d 5.48100.2c c t K k c d c c --=

==?-有效时该药物的有效期为:

1max 221()-1A A,0[/()]

-11B,ma x A,02

-1C A,0A B,max e 0.5mol L (

)0.25mol L 0.25mol L k t k k k c c k c c k c c c c --==?==?=--=?

9.某物质A 的分解是二级反应。恒温下反应进行到A 消耗掉初浓度的1/3所需要的时间是2min ,求A 消耗掉初浓度的2/3所需要的时间。 解:

2/3A A,0

A A A,02/3A,02/3A,0A,02/3

A A,01/32/3A A,01/3A,0A A,0

11

1111111()()21

21112()228min A t k t c c k t c c t c c c t k c t t k c c k c ??-==-=-=

==

-==?=由

10. 在某化学反应中随时检测物质A 的含量,1h 后,发现A 已作用了75%。 (1)若该反应对A 来说是一级反应,试问2h 后A 还剩多少没有作用? (2)若该反应对A 来说是零级反应,求A 完全作用所需的时间? 解:(1)对于一级反应有0ln ln c c kt -=

-1000

ln ln ln ln 0.25 1.386h 1

c c c c k t --=

== 2h 后,剩余A 的质量分数为w ,1

ln 1.3682 6.25%w w

=?=

(2)对于零级反应有C 0 – C = kt

000

000.250.7500.75 1.333c c k k c A c kt c t t h

-=?=-==?=如完全作用,则:

11.某化合物A 能分解成B 和C 。用作图法分析在某温度下所得的下列数据,判断该反应是对峙、平行或连续反应,并写出反应式。

t (h) 0 10 20 30 40 50 60 ∞ c A (mol ·L -1)

1

0.368

0.135

0.0498 0.0183 0.0067

4

0.00243 0

c B (mol ·L -1

)

0 0.156 0.399 0.604 0.748 0.842 0.903

1

c C (mol ·L -1

)

0 0.476 0.466 0.346 0.234 0.151 0.095 0

解:作图,为连续反应A → C → B 。

12.某一级反应在340K 时完成20%所需时间3.2min ,而在300K 时同样完成20%需时间12.6min ,试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t (h)

1 0.8 0.6 0.4 0.2

C (m o l /L )

解:根据题意,可得

21

12

k t k t =,根据a 211211ln ()E k k R T T =-

212211a 211212

ln ln T T k T T t

E R R T T k T T t =?

=?-- -1a 340300 3.20

8.314ln 29.06kJ mol 34030012.6

E ?=?

=?-

13.醋酸酐的分解是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1s K k T 与温度有如下关系:

3lg 12.04147.53710,k T =-?欲使此反应在10分钟内转化率达到90%,应如何

控制温度? 解:

81

0003310min 60011

3.8310600(190%)lg(3.8310)12.04147.53710521K

t s

c c k ln ln s t c c T T ---=====?-?=-?=

14.根据如下的气相反应相关数据

2NO + O 2

2NO 2

T (K) 600 645 k (L ·mol -1min -1) 6.62? 105 6.81? 105

k ’ (L ·mol -1·min -1) 8.40 40.8

求:(1)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2)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活化能。

解:(1)600K 时,5

46.62107.8810'8.40k K k ?==

=? 640K 时,5

46.8110 1.6710'40.8

k K k ?==

=? (2)正反应的活化能:

1

2

1221ln )(k k

T T T RT E a -==

5

8.314600645 6.8110ln

5

(645600) 6.6210???-?=2.02

kJ ·mol -1

逆反应的活化能:

1

22112'

''ln

)

(k k T T T

T R E a -==8.31460064540.8

ln (645600)8.40??-=113.0kJ ·mol -1

15.青霉素G 的分解为一级反应,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T / K 310 316 327 k / h -1 2.16?10-2

4.05?10-2

0.119

求反应的活化能和指数前因子A 。 解:由公式)(2

11

212ln

T T T T R E k k a -=,得 122112ln )(k k T T T T R E a -== 2

28.314310316 4.0510ln (316310) 2.1610

--???-? = 85.3 kJ ·mol -1 与之相同方法,用不同温度下的k 求出三个E a 后,求得均值:E a =84.7 kJ ·mol -1

又 RT Ea k A +=ln ln ,2

384.710ln ln 2.16108.314310

A -?=?+?,

A = 4.04?1012

同理,将不同温度下的k 值代入上述关系式,求出三个A 值后,得均值:

A =4.05?1012。

16.反应

A

G

,在298K ,k 1=2.0?10-2 min -1, k 2=5.0?10-3 min -1,温

度增加到310K 时,k 1增加为原来的四倍,k 2增加为原来的二倍,计算: (1) 298 K 时平衡常数;

(2) 若反应由纯A 开始,问经过多长时间后,A 和G 浓度相等? (3)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E a1、E a2。

解:(1)298 K 时平衡常数K c :2

1c 3

2 2.01045.010k K k --?===? (2)先求出c A, eq , 再求反应至2

A,0A G c c c ==时所需时间t , 因为

4eq

A,eq

A,A,0eq

A,eq G,c =-=

=

c c c c c K ,解得: 5

A,0

eq A,c c =

根据1-1级对峙反应积分速率方程

()t k k c c c c 21eq

A,A eq A,A,0ln

+=--

A,0A,eq A,0A,012

A A,eq

A,0A,0231

/51

ln

ln 39.2min 2.010 5.010/2/5

c c c c t k k c c c c ----=

=

=?+?+--

(3)对于正反应, 根据Arrhenius 方程??

? ??-'

-=?

??

? ??'T T R E k k 11ln a111, 代入各已知值得

a111411

ln

()8.314310298

E k k =--? 正反应的活化能E a1= 88.7 kJ ?mol -1;同理逆反应的活化能E a2= 44.4 kJ ?mol -1。

17.碘化氢分解反应:2HI

H 2 + I 2, 已知临界能E c =183.92 kJ ?mol -1, HI

的分子直径d = 3.5?10-10 m, 摩尔质量为127.9 g/mol 。试由碰撞理论计算在不同温度下HI 分解的速率常数k 并和下列实验数据相比较。

T /K 556 666 781

k /mol -1?m 3?s -

1

3.52?10-1

2.20?10-7

3.95?10-5

解:根据碰撞理论, 对同种双分子之间反应速率常数

RT

E M RT

Ld RT E Z k c A 2A c $

AA exp 2exp

-=-?=π k

=23

103

183.92102 6.02210(3.510)

)8.314

-?????-

k =)22122

exp(10108.26T

T -

? 分别将T =556、666、781 K 代入, 计算结果列入下表:

T /K 556 666 781 k /mol -1?m 3?

s -1

2.61?10-10 2.04?10-7

2.94?10-5

18.已知某气相反应11

A

B+C k k -,在25℃时的k 1和k -1分别为0.2s -1和3.938

×10-3Pa -1·s -1,在35℃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k 1和k -1均增加为原来的 2倍。求:①25℃时的平衡常数K C ;②正逆反应的活化能;③反应的热效应Q 。

解:①-1415

10.2s 5.06610Pa 3.94810

c k K k --===?? ②???

? ??-=211211ln

T T R E k k ,11

1153(kJ mol 53kJ mol E E ---=?=?);

③011=-=-E E Q

19.物质X 分解属于平行反应,分别得到物质A 和B ,其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1011exp(-3608.37/T ) 和 k 2=1010.52exp(-2405.58/T )。 试计算:①生成A 反应的活化能比生成B 反应的活化能大多少?②在任一时刻A 与B 的产率相同,则温度为多少?

解:① 1

13608.378.31430000J mol E -=?=?

1

22405.588.31420000J mol E -=?=?

1

12300002000010000J mol E E --=-=?

2

1

][][k k B A =

,当][][B A =,必有21k k = )/58.2405ex p(10)/37.3608ex p(1052.1011T T -=-,1088K T =

20.在294.20K ,一级反应A →C 直接进行时,A 的半衰期为1000min ,若温度升高45.76K ,则反应开始0.1min 后A 的浓度降到初始浓度的1/1024,改变反应条件,使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11

*A

A k k -,2

*A k C ??→。已知两步的活化

能分别为E 1=125.52kJ ·mol 1-,E 1-=120.3 kJ ·mol 1-及E 2=167.36 kJ ·mol 1-,试计算500K 时反应是直接进行的速率较快还是分步进行的速率较快?快多少倍?

解:一步反应:41294.20ln 2

6.9310min 1000

K k --=

=? kt c c A A

=-0ln

,K k 96.339A A 1.0c /1024c ln 0

?=-,1339.9669.31min K k -= (1)221

121

ln

a E k T T k R T T -=,(1)4

45.7669.31ln 11.518.314294.20339.96 6.9310a E -?==??

1(1)209.21kJ mol a E -=?

分两步时,因E 2>E 1,所以k 2为控制步骤

[]'2A k r =,又

[][]A A k k '11=

-,[]A k k

k r 1

12-=, 1a(2)211172.58kJ mol E E E E --=+-=? 假设一步和两步的指前因子相等,则

3

a(2)a(1)

(172.58209.21)108.314500

(2)

6712(1)

E E RT

r e e

r --?-

-

?===

计算结果表明分步进行要比直接进行快的多。

21.已知反应C →B 在一定范围内,其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4000

lg 7.0k T

=-

+(k 的单位为min 1-) (1)求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A ;

(2)若反应在30秒时C 反应50%,问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3)若此反应为可逆反应:C

B ,且正逆反应都是一级,在某一温度时k

1= 0.01

min 1-,平衡常数K= 4,如果开始只有C ,其初始浓度为0.01mol ·L -1,求30min 后B 的浓度。

解:(1)将Arrhenius 方程式A RT

E k a

lg 303.2lg +-

=与本题所给条件

4000

lg 7.0k T

=-

+相比较有: 12.303(4000)76.589kJ mol a E R -=-?-=?

0.7lg =A 故710=A

(2)求反应的温度关键是求k 值。从k 的单位可知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

11111ln ln 1.386min 130/6010.5

k t x -===--

4000

lg 7.04000

lg1.3867.0

k T

T =-

+=-+

K 2.583=T

(3) 11

B k k C

-

t = 0 0.01 0 t = t c C 0.01-c C t = t e c C,e 0.01-c C,e 平衡时

,0,1

,1

C C e

C e

c c k K c k --==

由c c,0 = 0.01mol/L, k 1 = 0.01min -1,得:k -1 = 0.0025 min -1, c C,e = 0.002

mol/L 。

C,0C,11C C,C C B C,0C ln ()0.010.002

ln

(0.010.0025)30

0.002

0.0075mol/L

0.0025mol/L

e e

c c k k t

c c c c c c c --=+--=+?-==-=

22.预测茵栀黄注射液的有效期,该注射液是茵陈、山栀和黄岑经提取后制成的复方静脉注射液。注射液中黄岑不稳定, 所以以其主要成分黄岑甙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用薄层色谱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加速试验在373.15、363.15、353.15和343.15 K 遮光进行。实验结果下表所示:

茵栀黄注射液在不同温度下时间t 与含量c 的关系

注射液降解至10%即失效, 求该注射液在室温(298.15 K)下的贮存期t0.9。解:由题所给数据作ln c~ t图得四条直线, 表明该注射液的降解是表观一级反应。直线回归后由直线的斜率可得各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数据如下:

T /K 373.15 363.15 353.15 343.15

1/T?103/

K-1

2.680 2.754 2.832 2.914

k /h-1

5.403?10-

21.901?10-

2

6.809?10-

3

2.256?10-

3

ln k -2.9182 -3.9628 -4.9895 -6.0942

根据Arrhenius 公式:RT

E A k a

ln ln -

=, 以ln k ~1/T 作直线回归, 得截距为33.321, 斜率为-13529, 相关系数r = 0.999。则298.15 K 时

055.1215

.29813529

321.33ln -=-

=k

k =5.815?10-6 h -1

该注射液降解10%为失效, 有

40.96

ln (10/9)ln (10/9)

1.81210 (h)

2.07 y 5.81510

t k -=

==?=? 即有效期2.07年。留样观察结果约为2年左右, 二者较为接近。

23.一氯乙酸在水溶液中进行分解, 反应式如下:

ClCH 2COOH + H 2O

CH 2OHCOOH + HCl

今用λ=25370

A 的光照射浓度为0.5 mol ?L -1的一氯乙酸样品1 L, 照射时间为t , 样品吸收的能量ε及c Cl -的实验结果如下:

t /min ε/J c Cl -?105 /mol ?L -1

837

34.36

2.325

当用同样的样品在暗室中进行实验时, 发现每分钟有3.5?10-10 mol ?L -1的Cl -生成。试计算该反应的量子效率Φ。 解:根据量子效率Φ的定义:

()()

21Cl n n 的量被吸收的光量子的物质离子的物质的量光解反应产生的-=

Φ 光解反应产生Cl -离子的物质的量应为Cl -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减去非光化反应产生Cl -离子的物质的量, 即

n 1=2.325?10-5-837?3.5?10-10=2.296?10-5 mol

5

10

2102897)

102537/(119603634/11960--?=?=

=

=

....Einstein

n λ

ε

ε

mol 31501028971029625

5

21...n n =??==--Φ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0462分-1,又知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6.93×10-2×0.12) (B) 15分(C) 30分(D) 1/(4.62×102×0.1)分 答案:(B) 2、某一级反应, 当反应物的浓度降为起始浓度的1%时,需要t1秒, 若将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一倍, 加快反应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降低为起始浓度的1%时, 需时为t2, 则: (A ) t1﹥t2(B) t1=t2 (C) t1﹤t2(D) 不能确定二者关系 答案:(B) 3、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3倍, 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零级(B) 一级反应(C) 三级反应(D) 二级反应 答案:(B )

4、反应A→B(Ⅰ);A→D(Ⅱ), 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E2,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和D的比例: (A)提高反应温度(B) 降低反应温度 (C) 延长反应时间(D) 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答案:C 5、由基元步骤构成的复杂反应:2A→2B+C A+C→2D,以C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速率方程(已知:-dC A/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 则 (A)dC c/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B)dC c/dt=1/2K A1C A2-1/2K A2C B2C c+1/2K A3C A C C (C)dC c/dt=2K A1C A2-2K A2C B2C c+2K A3C A C C (D)dC D/dt=-K A3C A C C 答案:(B) 6、反应Ⅰ,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1, 反应Ⅱ,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2,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第一次课: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本课内容:§9.1引言 §9.2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授课时间: 90 分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明确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概念,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方程,并能熟练应用。 二、教学意义 通过本次授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难点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方式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 六、讲授内容 §9.1引言 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2.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3.反应机理的概念 §9.2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3.反应速率的经验表达式 4.反应级数 5.质量作用定律 七、讲授方法 §9.1引言 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首先讲述化学动力学基本任务即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揭示化学反应发生的具体过程(即反应机理)。 2.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生动的展示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加深学生的印象。3.反应机理的概念 以实例讲述学生所熟悉的许多化学反应并不是简单的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具体步骤而最终实现的,从而引出反应机理的概念,即组成宏观总反应的基元反应的总和及其序列,称为“反应机理”或“反应历程”。 §9.2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重点讲述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所谓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国际上已普遍采用以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定义反应速率。

最新第8章--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1.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 +B →D ,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若实验测定时,起始 浓度A,0c >>B,0c ,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A,0c 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 、2,2; B 、1,2; C 、2,1; D 、1,1。 2.反应A →B ,若开始时B,0c =0,A 的起始浓度为A,0c ,当反应物A 完全转化B 时,需时 为t ,而反应掉A 的起始浓度A,0c 之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 1/2,则得t ? t 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3/2级; D 、二级。 3.反应2A →3B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21A A A B d /d 2c t k c c --=或21B B A B d /d c t k c c -= 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A B /k k =( )。 A 、2; B 、2/3; C 、3/2; D 、3。 4. 已知某气相反应2A(g) →2B 十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dm 3?mol -1?S -1。温度一定下, 若反应开始时,A 的浓度为A,0c =1mol ?dm 3,实验测得:A 反应掉1/2A,0c 所需的时间t 1/2与反应掉3/4A,0c 时所需时间t 3/4之差为600 s,则t l/2=( )。 A 、300 s ; B 、600s ; C 、900S ; D 、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5. 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A 、A+ 21 B →C+D ; B 、A+B→D ,其速率方程为 1/2A A A B d /d c t k c c -=; C 、A +B →C +E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A +B →E,其速率方程A A A B d /d c t k c c -=。 6.某反应B →C+ D 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B d d c t -=B B n k c ,在300k 下,反应开始时只有B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法计算。 7.反应A +B→C +D 其活化能a E =30 kJ ?mol -1。在500 K 下,升高温度1K 时,得k (501 K)/k (500 K);若同一反应在1000K 下,升高温度1K 时,也得k (1 001k)/k (1 000 K),那么,k (501 K)/k (500 K)( )k (1 001 K)/k (1000 K)。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8.在恒T ,V 下,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的对行反应如下 11A(g)+B(g) C(g)k k - 测得此反应的反应热V Q =50.0 kJ ?mol -1,则上述反应中的正向反应之活化能 a,1E ( )。 A 、一定大于50.0 kJ ?mol -1;B 、一定小于50.0 kJ ?mol -1; C 、一定等于50.0 kJ ?mol -1;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0.0 kJ ?mol -1。

聚合物反应工程基础知识总结

聚合物反应工程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填空、选择、简答) 1.聚合物反应和聚合物生产的特点: ①反应机理多样,动力学关系复杂,重现性差,微量杂质影响大。 ②除了要考虑转化率外,还要考虑聚合度及其分布,共聚物组成及其分布和序列分布,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等。 ③要考虑反应时候的聚合物流动、混合、传热、传质等问题。 ④要考虑反应器放大的问题。 2.本课程研究内容: 1)聚合物反应器的最佳设计。 2)进行聚合反应操作的最佳设计和控制。 第二章(所有题型) 化学反应器:完成化学反应的专门容器或设备。 1、反应器分类: 1)按物料相态分类 2)按结构型式分类

3)按操作方式分类 间歇反应器:在反应之前将原料一次性加入反应器中,直到反应达到规定的转化率,即得反应物,通常带有搅拌器的釜式反应器。优点是:操作弹性大,主要用于小批量生产。 连续操作反应器:反应物连续加入反应器产物连续引出反应器,属于稳态过程,可以采用釜式、管式和塔式反应器。优点是:适宜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生产能力较强,产品质量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 半连续操作反应器:预先将部分反应物在反应前一次加入反应器,其余的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连续或断连续加入,或者在反应过程中将某种产物连续地从反应器中取出,属于非稳态过程。优点是:反应不太快,温度易于控制,有利于提高可逆反应的转化率。 (PS:造成三种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型态不同是由于物料在不同反应器中的返混程度不一样。返混:是指反应器内不同年龄的流体微元之间的混合,返混代表时间上的逆向混合。) 2、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流动型态 平推流反应器: ⑴各物料微元通过反应器的停留时间相同。 ⑵物料在反应器中沿流动方向逐段向前移动,无返混。 ⑶物料组成和温度等参数沿管程递变,但是每一个截面上物料组成和温度等参数在时间进程中不变。 ⑷连续稳态操作,结构为管式结构。 理想混合流反应器: ⑴各物料微元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不相同。 ⑵物料充分混合,返混最严重。 ⑶反应器中各点物料组成和温度相同,不随时间变化。

化学动力学基础试题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思考题: 1. (1)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2) 某化学反应式为A +B=C 乙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你认为(1)和(2)是否正确? 2.有一平行反应 ,已知E 1>E 2,若B 是所需要的产品,从动力学的角度 定性他考虑应采用怎样的反应温度。 3.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这句话对吗? 4.判断正确与否: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5.阿仑尼乌斯经验式的适用条伴是什么?实验活化能E a 对于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含义有何不同? 选择题: 1.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不适用于( )。 (A )以分子数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B )以浓度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C )以压力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D )以表面覆盖度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2.关于反应分子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分子数是实验值 (B )反应分子数不一定和测得的反应级数相等 (C )某反应的反应分子数一定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 (D )实际的反应中双分子反应发生的几率大于单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分子反应一定表现为二级反应 (B )单分子反应一定表现为一级反应 (C )有反应分子数可言的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D )反应分子数不一定为正整数 4.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 0/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 (B) 一级 ; (C) 二级 ; (D) 三级 5. 有如下简单反应 a A + b B →dD ,已知a < b < d ,则速率常数k A 、k B 、k D 的关系为: (A) d k b k a k D B A << (B) k A < k B < k D (C) k A > k B > k D (D) d k b k a k D B A >> 6.对基元反应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才有反应分子数可言 C B A 1 2

分析化学练习试题与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C <4 1 .某弱碱MOH的Kb=1.0 X10-,其O.IOmol ?溶液的pH值为(D ) A. 3. 00 B. 5.00 C. 9.00 D. 11.00 2. 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C )A. HCl 滴定Na2CO3 B. HCl 滴定NaOH+Na a PO4 C. NaOH 滴定H2C2O4 D. NaOH 滴定H3PO4 3. 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1>V2,则组成为(A ) A. NaOH+Na2CO3 B. NaOH C. Na z CO s D. Na2CO s+NaHCO3 4. 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 5. 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l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 .其它现象 6. 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 C ) A. 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 KMnO4 D .二苯胺磺酸钠

7. 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 [已知 E " ( MnO 4/Mn 2+) =1.51V , E " ( Fe 3+/Fe 2+) =0.77V] A Q OQ CO A . 320.0 B . 3.4X 10 C . 5.2X 10 D . 4.2X 10 8. 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 3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 9. 以&CrO 4为指示剂测定C 「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3 2 、. 10. 用 BaSO 沉淀法测S -时,有Na 2SO 4共沉淀,测定结果 (A ) A .偏低 B .偏高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若沉淀剂为Fe (OH )3,称量形为F Q O 3 ,以FeO 4表示分 析结果,其换算因数是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所测吸光度相当于普通光度法中的 ( D ) 1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用1cm 的比色皿测得某一浓度溶液的透光率为 T ,若浓 度增加一倍,透光率为 (A ) A . T 2 B . T/2 C . 2T D . T C <4 14 .某弱碱HA 的Ka=1.0X 10- ,其0.10mol ?溶液的pH 值为 (A ) A . Br B . Cl C . CN - D . I A . PH 为 11 —13 B . PH 为 6.5—10.0 C . PH 为 4— 6 D . PH 为 1 — 11 .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 A . M F4 M Fe 2O 3 B . M Fg M Fe(OH ) 3 C . 3M Fe 2° 3 M Fg 3M Fe(OH )3 A . Ax B . As C . As — Ax D . Ax — As

物化课后习题第章化学动力学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课后习题解答 难度级别:基础★,基础2★,综合3★,综合4★,超纲5★ 关于作业:公式有必要牢记,但是平时作业时最好是自己动手推导出比较简单的公式,而不是直接翻书,找到公式,套公式,这样的解题方式不值得提倡。 1.(基础★)气体反应SO 2Cl 2 = SO 2 + Cl 2为一级反应。在593K 时的k = 2.20×10-5 s -1。求半衰期和反应2h 后分解的百分比。 解:1/25 ln 20.693 315002.2010 t s k -= ==?(计算有点误差31507 s ), 510 0ln 2.21023600 1.58410c kt c x --==???=?- 0000 1 1.17161 1.1716100%14.65%1.17161c x x c x c c -===?=--, 2.(基础★)镭原子蜕变成一个Rn 和一个α粒子。它的半衰期是1622年,反应是一级。问1g 无水溴化镭RaBr 2在10年内能放出多少Rn ?Rn 的量用0℃,标准压力下的体积(cm 3)来表示。 解:41 1/2ln 2/0.692/1622 4.27310k t a --===?, 430 0ln 4.2731010 4.27310c kt c x --==??=?-, 0 0 1.00428c c x ∴ =- 1g 无水溴化镭的物质的量为1 0.00259386 mol =,也就是溴离子物质的量 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50.00259 1.00428 1.105100.00259x mol x -=?=?- 故1g 无水溴化镭在10年内能放出在0℃,标准大气压下Rn 的体积为 V = 1.105×10- 5×22.4×103 = 0.248 cm 3 【讨论】(1)元素周期表应该作为一个常用的工具备在身边,Ra 的原子量为226,溴的原子量为80;(2)单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目的则是为了方便计算;(3)无水溴化镭RaBr 2不是气体?这样在浓度表达上有问题吗? 4.(基础★★)某二级反应在a = b 时,经过500s 原始物作用了20%,问原始物作用60%时须经过多少时间? *马鞍山,尹振兴,2007,zhenxingyin@https://www.360docs.net/doc/ca2154539.html,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课) 1. 某金属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d(1d=1天后,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求此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和半衰期;要分解 90.0%,需经多长时间? 解:设反应开始时物质的质量为100%,14d后剩余未分解者为100%-6.85%,则 代入半衰期公式得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 1.反应速率系数k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 4.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 敏感。 √× 5. Arrhenius活化能的定义是。

√× 6.若反应A?Y,对A为零级,则A的半衰期。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某反应,A → Y,其速率系数k A=6.93min-1,则该反应物A的浓度从1.0mol×dm-3变到0.5 mol×dm-3所需时间是: (A)0.2min;(B)0.1min;(C)1min;(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某反应,A →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 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三、填空题 在以下各小题的“ 1.某化学反应经证明是一级反应,它的速率系数在298K时是k=( 2.303/3600)s-1,c0=1mol×dm-3。 (A)该反应初始速率u0为 (B)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C)设反应进行了1h,在这一时刻反应速率u1为 2.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3.反应A → B+D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 A,0=1mol×dm-3,初速度u A,0=0.01mol×dm-3×s-1,假定该反 应为二级,则其速度常数k A为t1/2为。 4.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4.62′10-2min-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5.反应活化能E a=250kJ×mol-1,反应温度从300K升高到310K时,速率系数k增加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一、简答题 1.反应Pb(C 2H 5)4=Pb+4C 2H 5是否可能为基元反应?为什么? 2.某反应物消耗掉50%和75%时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t 1/2和 t 1/4,若反应对该反应物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则t 1/2: t 1/4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3.请总结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各有哪些特征?平行反应、对峙反应和连续反应又有哪些特征? 4.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时通常有哪几种近似方法?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5.某一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时有限的,且等于 k c 0(C 0为反应物起始浓度),则该反应是几级反应? 6. 质量作用定律对于总反应式为什么不一定正确? 7.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写出下列基元反应速率表达式: (1)A+B→2P (2)2A+B→2P (3)A+2B→P+2s (4)2Cl 2+M→Cl 2+M 8.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如何? 9.什么是链反应?有哪几种? 10.如何解释支链反应引起爆炸的高界限和低界限? 11.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二、证明题

1、某环氧烷受热分解,反应机理如下: 稳定产物?→??+?+??→??++??→??? +??→?432134 33k k k k CH R CH R CH RH CO CH R H R RH 证明反应速率方程为()()RH kc dt CH dc =4 2、证明对理想气体系统的n 级简单反应,其速率常数()n c p RT k k -=1。 三、计算题 1、反应2222SO Cl SO +Cl →为一级气相反应,320℃时512.210s k --=?。问在320℃ 加热90min ,22SO Cl 的分解百分数为若干?[答案:11.20%] 2、某二级反应A+B C →初速度为133105---???s dm mol ,两反应物的初浓度皆为 32.0-?dm mol ,求k 。[答案:11325.1---??=s mol dm k ] 3、781K 时22H +I 2HI →,反应的速率常数3-1-1HI 80.2dm mol s k =??,求2H k 。[答 案:113min 1.41---??=mol dm k ] 4、双光气分解反应32ClCOOCCl (g)2COCl (g)→可以进行完全,将反应物置于密 闭恒容容器中,保持280℃,于不同时间测得总压p 如下: [答案: 1.1581a =≈;-14-12.112h 5.8710s k -==?] 5、有正逆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的对峙反应: D-R 1R 2R 32L-R 1R 2R 3CBr 已知半衰期均为10min ,今从D-R 1R 2R 3CBr 的物质的量为1.0mol 开始,试计算10min 之后,可得L-R 1R 2R 3CBr 若干?[答案:0.375mol]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方法,几种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几种典型的复杂分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自由基参加的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拟定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般方法。 重点与难点: 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反应的级数与反应的分子数,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以及反应的速率的描述方法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几种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的活化能的概念),链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动动学方程的推导方法。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反应用于生产实践所遇到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和热力学的局限性以及化学动力学的必要性,它的实际意义。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各种因素(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2.研究反应的机理(历程)。 化学动力学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它要研究反应速率及其影响的因素,必须了解体系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宏观动力学阶段,主要从宏观上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确定反应的级数,在此阶段,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定律,并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 第二阶段,包括从宏观动力学到微观动力学的过程,以及从微观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在这一阶段,建立了各种反应的速度理论,如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链反应,单分子反应速度等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分子束和激光技术应用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使人们进入到了态--态反应的层次,研究不同量子态的反应物和产物的速率,以及反应的细节。 化学动力学理论还不能象热力 学理论那样系统和完善。 §11.2化学反应速 率表示法 反应系统中反应物的消耗和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 将1.0 g氧气和0.1 g氢气于300 K时在1 dm3的容器内混合,试计算每秒钟内单位体积内分子的碰撞数为若干? 设O2和H2为硬球分子,其直径分别为0.339和0.247 nm. 2.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阈能为8 3.68 kJ/mol,试分别计算300 K及500 K时,具有足够能量可能分解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分数为多少? 3. 某气相双分子反应, 2A(g) ---> B(g)+C(g),能发生反应的临界能为100 kJ/mol.已知A的相对分子量为60,分子直径为0.35 nm,试计算在300 K时,该分解作用的速率常数k 值. 4. 松节油萜(液体)的消旋作用上一级反应,在457.6 K和510.1 K时的速率 常数分别为2.2×和3.07× min-1,试求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 a,在平均温度时的活化焓和活化熵. 5. 在298 K时某化学反应,如加了催化剂后使其活化熵和活化焓比不加催化剂是时分别下降了10 J/(mol·K)和10 kJ/mol,试求不加催化剂与加了催化剂的两个速率常数的比值. 6. 在298 K时有两个级数相同的基元反应A和B,其活化焓相同,但速率常数k A=10k B,求两个反应的活化熵相差多少? 7. 某顺式偶氮烷烃在乙醇溶液中不稳定,通过计量其分解放出的N2气来计算其分解的速率常数k值,一系列不同温度下测定的k值如下所示: T/ k 248 252 256 260 264 k×/s-1 1.22 2.31 4.39 8.50 14.3

试计算该反应在298K时的实验活化能,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吉布斯自由能. 8. 对下述几个反应,若增加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则其反应速率常数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1) NH4+ +CNO- --->CO(NH2)2 (2) 酯的皂化作用. (3) S2O82- + I- --->P 9. 在298 K时,反应N2O4(g) 2NO2(g)的速率常数k1=4.80× s-1,已知NO2和N2O4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51.3和97.8 kJ/mol,试求 (1)298 K时, N2O4的起始压力为101.325 kPa时, NO2(g)的平衡分压? (2)该反应的弛豫时间? 10. 用温度跳跃技术测量水的离解反应: H2O H+ + OH-,在298 K时 的弛豫时间τ=37× s,试求该反应正向和逆向反应的速率常数k1和k-2. 11. 在光的影响下,蒽聚合为二蒽.由于二蒽的热分解作用而达到光化平衡.光化反应的温度系数(即温度每增加10K反应速率所增加的倍数)是1.1,热分解的温度系数是2.8,当达到光化平衡时,温度每升高10K.二蒽产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12. 用波长为313nm的单色光照射气态丙酮,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CH3)2CO +hv---> C2H6 + CO ,若反应池的容量是0.059 dm3,丙酮吸收入射光的分数为0.915,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下列数据: 反应温度:840 K照射时间t=7 h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图文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中,决定原子轨道形状的是______,觉得原 1.在4个量子数n,l,m,m s 子轨道在空间伸展方向的是______。 2.我国化学家提出能及的相对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关系是______,其值越大,轨道能量越高。 3.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散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系。NaCl、碘酒和泥浆都是分散系,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与溶液溶质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性质成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丁达尔效应能够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其动力学性质可以有________实验证明,电泳和电渗实验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 7.常压下,海水的沸点________100℃.(填<,>,=) 8.人类不能饮用海水,吃冰激凌不如喝水解渴,以及海生生物不能在淡水中生存等现象都是与溶液的依数性之一________密切相关。 9.在寒冷的冬天施工是,常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CaCl、NaCl防冻,依据的化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 10.溶液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 11.溶胶具有聚结稳定性的原因是有二,一是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 12.胶粒带电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带电;二是_______带电。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 1.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速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蜕变速率与放射性同位素的数量成正比)。210Po 经α蜕变生成稳定的206Pb :210Po → 206Pb + 4He 。实验测得14 d 后放射性降低了6.85%,试求210Po 的蜕变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计算它蜕变掉90%时所需要的时间。 解: 2.双分子反应2A(g)?→?k B(g) + D(g), 在623 K 、初始浓度为0.400 mol·dm -3时,半衰期为105 s, 求出: (1) 反应速率常数k ; (2) A(g)反应掉90%所需时间为多少? (3) 若反应的活化能为140 kJ/mol, 573 K 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多少? 解:(1) 由基元反应得: v = k [A]2 那么: t 1/2= 1/(2k [A]0), k = 1/(2t 1/2[A]0) =1/(2×105×0.400) dm 3·mol -1·s -1 =0.0120 dm 3·mol -1·s -1 (2) 由1/[A] – 1/[A]0 =2kt 得: 1/0.1[A]0 – 1/[A]0 =2kt 1/0.0400 – 1/0.400 = 2×0.0120×t 所以: t = 945 s (3) 由ln(k/k ')=(E a /R )×(1/T '-1/T ) 得: ln(0.012/k ')=(140000/8.314)×(1/573-1/623) k ' = 0.00223 dm 3·mol -1·s -1, 因此, 最大反应速率v max = k '[A]02= 0.00223×(0.400)2 mol·dm -3·s -1 =3.6×10-4 mol·dm -3·s -1 1 3d 1007.50685.011ln d 14111ln 1--?=-=-=A A x t k d 137d 1007.52ln 2ln 1 32/1=?==--A k t d 45490.011ln d 1007.5111ln 113=-?=-=--A A x k t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 及答案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 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D、Ag 2 CrO 4 沉淀不易 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 2Cr 2 O 7 B、KMnO 4 C、As 2 O 3 D、H 2 C 2 O 4 ·2H 2 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 B、[H+]= mol/L C、pH= D、420Kg 6、用mol·L-1HCl滴定mol·L-1NH3·H2O(PK b=的pH突跃范围为~,用mol·L-1HCl 滴定mol·L-1的某碱(PK b=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 3 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练习题

第七章 电化学练习题 一、是非题 1.若 0)( >??P T E ,则电池工作是从环境吸热。 2.只有在298.15K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才规定为零。 3. nernst 方程对电化学反应都适用。 4. 电池 Zn (s )|Zn 2+(a =0.1)||Ni 2+(a =0.1)|Ni(s) 是自发性电池。 5.电池 Ag|AgCl(s)|HCl(0.01m )|Cl 2(P )|Pt 对应的反应为 Ag(s) + 1/2Cl 2(P ) AgCl(s)。 6.第一类电极的特点是有两个固-液界面。 7.测电池的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以保持电池中无电流通过,否则,测得的是端电压,不是电动势。 8. 影响电解质溶液电导的因素只有电解质和溶剂本性及溶液浓度。 9.弱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均小于同价型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10.水中H +和OH -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很大,是因为这两种离子受电场作用时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不同。 11.当摩尔电导率Λm 电导率κ 和浓度c 的单位依次为S.m 2.mol -1, S.m -1和mol.dm -3时, c m 3 10-=Λκ 12. 离子淌度又叫离子迁移率或离子运动速率。 13.在电迁移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输运的电量之和恰等于通过正、负两电极的电量和。 14.溶液温度越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相差越小。 1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是说电解质溶液中每种离子都是独立运动的,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16.电解质水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都随溶液浓度减小而增大。 17.正离子在阴极上析出时,阴极电势比其可逆电势更负。 18.实际分解电压超过理论分解之值就是超电势。 19.对原电池,负极极化曲线即阴极极化曲线。 20.负离子在阳极析出时,阳极电势比其可逆电势更正。 21.对电解池,正极极化曲线就是阴极极化曲线。 二、填空题 1.电池Pt|H 2(P )|HCl (m )|Cl 2(P )|Pt 的电动势E ___0。 2.电池反应Fe 2++AgCl (s ) Fe 3+ + Ag (s )+ Cl - 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θ E ____0。 3.若自发性电池的反应为H 2(p 1) H 2(P 2),则必有P 1____P 2 4.与反应AgCl (s ) Ag +(a +)+Cl -(a -)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_____0。 5.298.15K 时,电池反应 H 2(P ?)+Hg 2Cl 2(s) 2H ++2Hg(l)+2Cl -(0.01m ) 的E ? =0.2681V ,则标准平衡常数K ?_____0。 6.两个电极反应相应的电动势 H 2(P 1)+Cl 2(P 2)=2HCl(a ), E 1; 1/2H 2(P 1)+1/2Cl 2(P 2)=HCl (a ), E 2; 则E 1,E 2 的关系是E 1 ____E 2。 7.一电池在两个温度下的电动势如下: 温度 298K 303K 电动势 1.04864V 1.04942V 则平均温度系数是______V·K -1 8.无论是电池还是电解池内的溶液中,通电时,阳离子总向————极迁移。 9.电解NaOH 水溶液,通电2F 后,在阴极上析出————mol H 2(g) 。 10.某电解质溶液,电导率为0.15S.m -1,摩尔电导率为15.0×10-3S.m 2.moi -1,则其浓度为_______mol.dm -3。 11.在正离子中,极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用符号表示)——————。 12.某电解质溶液中,两平行电极浸入溶液的横截面积2cm 2, 距离0.75cm, 溶液电阻200Ω, 则电导率为 ____________S.m -1

化学反应动力学练习题1

化学反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计算题 1.340K 时N 2O 5分解反应有如下实验数据 时间 0 60 120 180 240 c (N 2O 5)/mol ·L -1 求60s 内和120s 到240s 的平均速率。 2.某基元反应A(g)+2B(g) D(g)+E(g),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A 和B 通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1)当A 和B 各消耗50%时反应速率为起始率的几倍(2)在恒温下,将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时反应速率是起始速率的多少倍 3.一定温度下反应CO(g)+Cl 2 (g) COCl 2 有下列实验数据 时间 初始速率/mol -1·ls -1 CO Cl 2 ×10-2 ×10-3 ×10-3 求(1)反应级数;(2)速率方程;(3)速率常数。 4.反应N 2O 52NO 2+2 1 O 2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求该 T/K 273 298 308 318 328 338 k/s -1 ×10-7 ×10-5 ×10-4 ×10-4 ×10-3 ×10-3 5.反应CO(CH 2COOH) 2 CH 3COCH 3+2CO 2,在283K 时速率常数k 为 × 10-3 mol ·L -1·min -3,在333K 时速率常数k 为·L -1·min -1。求303K 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6.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A(g)+2B(g) 2C(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

度分别为c A=·L-1,c B=·L-1时的反应速率为·L-1·s-1,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c A=·L-1,c B=·L-1,此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7 初始浓度/mol·L-1 初始速率/mol·L-1·s-1 c(NO)C(O2) 1 2 3×10-2×10-3×10-3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级数;(2)计算速率常数;(3)当c(NO)=·L-1,c(O2)= mol·L-1时反应速率是多少 8.反应C2H6 →C2H4 + H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3/2级,910 K时速率 常数为dm3/2·。试计算C2H6 (g) 的压强为×104 Pa 时的起始分解速率υ0 9.295K时,反应2 NO + Cl2 →2 NOCl,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 [NO]∕mol·dm-3[Cl2]∕mol·dm-3υ(Cl2)∕mol·dm-3· s- 1 ×10-3 ×10-1 ×10-2 (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3)反应速率常数k(Cl2)为多少 10.反应2 NO (g) + 2 H2 (g) →N2 (g) + 2 H2O (g),其速率方程式中对[NO]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一)-学生

5202 反应 2O 3→ 3O 2的速率方程为 - d[O 3]/d t = k [O 3]2[O 2]-1 , 或者 d[O 2]/d t = k '[O 3]2[O 2]-1,则速率常数 k 和 k ' 的关系是: ( ) (A) 2k = 3k ' (B) k = k ' (C) 3k = 2k ' (D) -k /2 = k '/3 5203 气相反应 A + 2B ─→ 2C ,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 A 和 p B ,反应开始时 并无 C ,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 ) (A) p A - p B (B) p - 2p A (C) p - p B (D) 2(p - p A ) - p B 5204 对于反应 2NO 2= 2NO + O 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 ) (A) -2d[NO 2]/d t = 2d[NO]/d t = d[O 2]/d t (B)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d ξ /d t (C) - d[NO 2]/d t = d[NO]/d t = d[O 2]/d t (D) - d[NO 2]/2d t = d[NO]/2d t = d[O 2]/d t = 1/V d ξ /d t 5207 气相基元反应 2A k 1 B 在一恒容的容器中进行,p 0为 A 的初始压力, p t 为时间 t 时反应 体系总压,此反应速率方程 d p t / d t = 。 - k (2p t - p 0)2 5208 有一反应 mA → nB 是一简单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 -d c A / d t = kc A m , c A 的单位为 mol ·dm -3, 时间单位为 s ,则: (1) k 的单位为 ___________ mol 1- m ·dm 3( m -1)·s -1 (2) 以d c B /d t 表达的反应速率方程和题中给的速率方程关系为 B A A A 1d 1d 'd d m m c c k c k c n t m t m =-== 5209 反应 2N 2O 5─→ 4NO 2+ O 2 在328 K 时,O 2(g)的生成速率为0.75×10-4 mol ·dm -3·s -1。 如其间任一中间物浓度极低, 难以测出, 则该反应的总包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N 2O 5之消耗速率为__________ mol ·dm -3·s -1,NO 2之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0.75×10-4, 1.50×10-4, 3.00×10-4 5210 O 3分解反应为 2O 3─→3O 2 ,在一定温度下, 2.0 dm 3容器中反应。实验测出O 3每秒消耗1.50×10-2 mol, 则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氧的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ol ·dm -3·s -1, d ξ /d t 为_______________ 0.75×10-2, 2.25×10-2, 1.50×10-2.。 5211 2A +B =2C 已知反应某一瞬间, r A =12.72 mol ·dm -3·h -1, 则 r B = , r C =_____________r B =6.36 mol ·dm -3·h -1, r C =12.72mol ·dm -3·h -1 5212分别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反应A +3B =2C 的反应速率, 并写出它们间关系为: 。r A = 13r B =1 2 r C 5222 有关基元反应的描述在下列诸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 基元反应的级数一定是整数 (B) 基元反应是“态-态”反应的统计平均结果 (C) 基元反应进行时无中间产物,一步完成 (D) 基元反应不一定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5223 400 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 p = 10-3(kPa)-1·s -1,如速率常数用 k C 表示,则 k C 应为: (A) 3.326 (mol ·dm -3)-1·s -1 k C = k p (RT ) (B) 3.0×10-4 (mol ·dm -3)-1·s -1 (C) 3326 (mol ·dm -3)-1·s -1 (D) 3.0×10-7 (mol ·dm -3)-1·s -1 5224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