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易县燕下都战国半瓦当
2、 高台建筑盛行 ◆ 代表实例: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特征:高台建筑;各层排列灵活;形体高低错落;飞阁回廊相连 意义:它是当时大高台和小体量木构建筑结合而取得庞大的规模和显赫的形象。
3、建筑理论方面
《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有 关建筑方面的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 朝后市,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战国《考工 记》,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 记叙
2)周边檐柱内有四间木骨 泥墙的居室,前后檐柱排列 数目不相等,但没有出现瓦。
意义:
1)在长江之滨的盘龙城,
营造技术属与黄河流域属同 一传统;
2)三座南北向宫殿并列, 可能是最早的“前朝后寝”
的布局实例。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意义:
1)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四合院实例,说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又三千年的历史; 2)最先发现的两进院落组群,显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悠久传统; 3)第一个出现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着建筑群组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 4)第一次见到的前堂后室的格局; 5)第一次用影壁的建筑; 6)迄今所知的最早用瓦的建筑。
1)形成了建筑的基本类 型: 宫殿、陵墓、苑囿等;明
堂辟雍、宗庙;第宅;佛寺、园
林建筑 。
◆西汉长安明堂辟雍
特征:圜水方院,圆基方榭的
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意义:展示了典型的双轴对称
的台榭建筑形象。
汉代住宅
特征:1)分主体和附
属两部分; 2)主体分为前后两院; 后院有三开间悬山顶房屋; 3)附属部分前院为厨房、 杂物用,后面有望楼; 4)周边及附属用廊围绕。
一、新石器时代建筑(黄河流域):原始穴居----地面建筑
(四)半穴居
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时期)
地面建筑:
特征:用柱子支撑屋顶 ,墙体多采用
木骨架扎结枝条后在涂泥的做法,屋顶 也如此。
意义:木构架建筑水平的进步。
新石器时代建筑(长江流域):巢居---干 阑式建筑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了运用斗拱之滥觞; 4、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功能形成,既有体现
“门堂之制”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华夏文明第一殿)
特征:“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殿屋内部可能 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已呈现 门与堂的要素; 意义:整体展现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
城市布局、 唐代斗拱、 《营造法式》
小木装修精 致化
《工程做法 则例》、宫 殿建设、园 林极盛
中洋结合; 走进国际化
------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旧石器时代:天然洞穴 –---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前221年~589年)
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汉(前206~公元220年)(西汉和东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68年)
一、秦(前221~前206年)
◆1) 阿房宫 杜牧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 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 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 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 山之巅以为阙。
意义:
生动展示了汉代中型住宅 的建筑状况和生活场景。
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
2)木构架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出现
3)斗拱----广泛使用
4)屋顶形式多样,多层重楼兴盛
陶楼明器
5)砖石类建筑突飞猛进的发展
石墓:出现了板梁式结构与拱券结构 板梁式:柱、梁、板直接的方式,以山东沂南汉墓为代表。 拱劵式:(1)用楔形砖起筒拱;(2)以砖“叠涩”的方式起穹窿 顶
第二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历史进程
上古或原始时期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期 ﹥ 萌芽(仰韶、龙山文化) 体系发育期(夏商周) 成型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穴居、巢居、 榫卯构件
茅茨土阶、 庭院、 瓦、高台建筑
斗拱 石窟 寺、佛塔
—封建社会中期—— 封建社会后期——近现代---
高峰与成熟期(隋唐、宋辽金) 最后一次高峰(元明清)
考古发掘其夯土台: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后部残台高8 米。
阿房宫想象图
2)秦始皇陵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位于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上。 陵台呈方锥形,残高47米。陵台外有两重墙垣。内垣 周长3公里,外垣周长6公里。
3)秦长城
二、汉(前206~公元220年)
两汉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特征:面积比一号小,同样也
是门、堂、回廊的布局;
意义: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
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 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 始走向定型化。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郑州商代遗址
代表实例: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
特征:
1)建筑坐落在1米高的夯土 台面上;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百度文库建筑构件
二、聚落(仰韶文化遗址)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主要特点与成就:
1、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
2、木构榫卯十分精巧; 3、梁柱构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意义:
1)大量瓦件的出现,西周中晚期建筑完成
了由“茅茨”向“瓦屋”的转变;
2)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由于加重了屋顶 荷载而成为木构架的发展的一种推力。
板瓦、筒瓦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221)
1. 瓦及瓦当
作用:起到屋面收头;
保护屋面结构。
常有图形和装饰, 是屋瓦面装饰重要 的组成部分。
山东沂南汉墓
乐山出土的崖墓
铜梁出土的崖墓
四川乐山汉代崖墓
石阙----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仿木构型子母阙)
特征:分为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意义:仿木构型阙的代表性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