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元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不仅需要经济指标,还需要人文环境的孕育。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充分施展历史文化古都魅力,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切实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不断提炼和弘扬世界城市的核心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是体现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空间范围的文化类型。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质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同样的文化发展脉络,是被社会群体公认的具有共同价值的文化,其特征表现为文化形态的稳固性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区划、行政区划和综合经济区划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内在相关性。不同地域、不同地理环境基础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因此,地域文化,就是经过长期的生活积淀,在各个不同的地域内,形成了区别于周边或其他地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征、方言土语、饮食习惯以及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等等。“我国地域文化一般可以划分为: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西藏文化、西藏亚文化、西域文化、松辽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等”。

北京地域文化具有世界城市文化的特征

世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该城市文化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标志和旗帜,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北京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帝王之都、首善之城,处处弥漫着王者之气,地域文化色彩或文化积淀是非常浓郁与厚重的。北京历经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世界城市的构建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具有世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辐射力、创新力等特征,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有着如下世界城市文化的共性特征。

独特性

北京地域文化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是北京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唯一性。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故都,一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这里既有代表帝王之气的建筑,特别是独一无二的皇家建筑群,如故宫、颐和园、天坛和明陵等;也有凝聚人民血汗和智慧艺术的建筑,如卢沟桥、长城、四合院等。这些都是在国内外其他城市很难见到的。此外,这里既有皇室贵族喜乐的艺术形式,也有那些民族的大众的,具有地方色彩和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型,如京剧、曲艺等。

因为北京主要由各级官吏、会试举人所组成的“主体阶层”和由各级商贾、各级服务人员所组成的“附属阶层”构成,所以社会中多数人有着强烈的正统意识,包括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等,严肃而认真地关注民族前途以及文明走向,努力使传统中的积极因素薪火相传。北京人似乎人人都是政治家,肩负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重大历史使命。这种情形将北京和其他城市区别开来,成为它独特的“气质”。北京地域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十分突出,始终保持着重义轻利的倾向,对正义、公平、真理等抽象原则格外感兴趣,对礼仪文明相当重视。这些构成了北京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多元性

自古以来,北京就处在一个多民族交汇、混居、融合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它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对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从而形成自己多元化的风格和宽厚的格局。从东晋鲜卑首领夺得幽州,迁都蓟(今北京市西南部)开始,北京成为国都。此后,契丹、女真、蒙古、汉族、满族先后建都于此。又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原因,北京成为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异国文化交流的舞台。从宗教上说,元代以至清代,北京是佛教、道教、袄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传播、发展的中心。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背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民间风俗习惯乃至方言都各有差异,从而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赵 伟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必然成为各种地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他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极其丰富的异国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北京文化的内涵。从各种地方戏到川、鲁、湘、粤、扬等各大菜系以至世界各地的著名小吃,莫不汇集于北京。各民族、各地区、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众多文化在此碰撞、融汇,北京以其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中可供吸收的成分,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北京传统文化。

辐射力

从50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到山顶洞人,从秦汉隋唐到元明清一直到今天,北京的文化遗存在时间上从没有间断过,空间上也没有改变过。“时空上的稳定性使得北京不但历史进程的轨迹十分完整清晰,而且发展的方向亦有稳定性,由燕国之都—中原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首都的三个发展阶段层次分明,从来没有发生过反复,这在古今中外的城市史上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北京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使得北京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颐和园、天坛等皇家特色的园林建筑,到“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建筑,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传媒,北京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发展都产生极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这充分说明北京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增强。

创新力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融合继承与更新、保全与创造于一体的动态发展运动过程,北京地域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北京文化的创新性以京剧为代表。如果徽班不进京,还在安徽,它就是个地方戏。它只有到北京来,经过宫廷的重视,加上艺人的不断磨合提炼,吸收汉剧、秦腔、梆子戏等其他地方剧种的优秀元素,京剧才变成国粹。北京城市建设的最大功绩就是园林,圆明园里的大水法、西安楼,是吸收国外和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颐和园里的苏州街,也是对江南园林建筑的吸收和创新。因此,北京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北京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传承性,地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上。在漫长的岁月中,北京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可分为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地域文化在内涵上包括北京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既包括那些看得见的、显性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文物,也包括那些世代相传、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是北京地域文化最直观、最真实的载体,是融中国古旧建筑文化与北京独特个性于一体、融帝都气派与民居文化于一体的典范。南从永定门起、北至钟鼓楼长达近八公里的南北中轴线,是北京旧城规划设计的精髓所在,全城最重要的建筑皇宫就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保存

完好的紫禁城以及中南海、北海、天坛等建筑群落仍能令今人感受到古老帝都那种内在的“天朝在上,俯视四方”的底蕴,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面南而治”和“唯我独尊”的传统理念。与帝都建筑文化相对应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是老北京的民居文化。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城市建筑的主要个性和特点,是世界建筑史的杰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在布局上讲究方正和中轴线对称的建筑手法与风格,其建筑格局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佳途释。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各种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楹联、书画,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雕饰图案,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的“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表现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市井民俗和礼仪信仰,并在长期的民居建筑历史发展中,成为民间社会约定俗成并世代流传的民俗文化模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与向往,使人宛若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老北京四合院见证了古城800多年的历史演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财富。封闭空间的处理,除了因为地处北方要求实现保温性的实用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非常契合中国人传统的内向性格与追求含蓄的心理气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城内的官署衙门及城垣、牌楼和散布于北京城区的坛庙寺观等,也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文化和北京地方文化的底蕴。北京独特的城市历史建筑格局,构成了北京独一无二的建筑文化。

饮食文化

老北京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城市。北京城里的大部分人直接地或间接地靠吃皇粮过日子。历代清朝皇帝不惜耗费巨额的财力、物力,在经济上给予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可靠的保障,按时发放俸禄。到清宣统年间,据统计,北京城内的八旗人丁总计达到23.67万人,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旗人不从事生产,整日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成为“不士不农不工不商”的市井游民。光绪三十四年,全市27万就业人口中,官员、士绅、书吏、差役、兵勇等共计4.2万人,八旗和士绅官员共约28万,占总人口的40%。支付旗人和官僚的俸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