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
重点
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写作精要》高刚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广告学教程》倪宁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
(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
(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
(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
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
(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
(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
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的本质特征: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这种机制成为群体的组织性。
群体可分为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是“局部社会”。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可以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群体对个人的重要的意义: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群体的能力大
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个人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加入群体获得关于外界
变化的信息以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提供安全的行为方式范例,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促进
自己的力线共和目标的实现。群体是表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群体生存的基础条件: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标和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
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信息流量达,互动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机会。双向性则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归属意识更稳固,凝聚力更强。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群体规范还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凯利和沃卡尔特的实验。以中学生的课外团体“童子军”为对象。
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就会越高,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群体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表现在:
1、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
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2、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
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
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的实验。判断线段是否相等。
原因:
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
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2、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
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我们把集合行为看作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看作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
2、触发性事件。由某些突发性事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中特殊的传播机制。非理性特点。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集合中的传播分为信息本身的传播和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这种集合行为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暗示: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集合行为中的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