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指标

降雨量指标

1.小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2.中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10-25毫米

3.大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25*50毫米

4.暴雨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

5.平均温度指一天内在2点、8点、14点、20点4个时刻测得的

气温平均值,今天晚上20:00到明天早上8:00

6.明天、白天指明天上午8时到明天上午8时

四季的划分

气象部门用日平均气温值的大小来划分四季。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的开始,这时的自然界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当日平均气温升到22℃以上时,天气渐渐热起来,夏季便开始了,日平均气温从22℃以上降到22℃以下时是秋季的开始,气温再继续下降到10℃以下时,冬季便来临了。

冰雹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和结构从冰雹云中降落的冰雹,按照其大小、软硬程度,结构形式等特点,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

1、冰雹: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弹,它由

内部不透的核心和外部层层不透和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

是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2、软雹:结构比较松散,重量较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种冰雹多

在高纬度或者高原地区出现,危害较小,有人认为:利用高空

爆炸的方式,可以将冰雹变成软雹

3、冰丸:直径在5毫米以内的冰块或者冰球,结构比较硬,落地

会反弹,它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冰雹。

4、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冰球,直径2-5毫米,结构松软,

着易破碎,常呈球形或圆锥形。

冰雹的内部结构很不均匀,中间有一个雹核,主要由霰粒或软雹构成,也有的是由大小水滴冻结而成的透明冰核,雹,核的外面包裹着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这些冰层最多有30多层,在各冰层中还夹杂着大小不同的气泡。

异常黄梅不可小虚见

上海地区梅雨的平均入梅期是6月16日,出梅期是7月8日,梅雨期平均长度为23天,平均雨量为204毫米,平均气温在22℃以上。梅雨天气特征接近平均状况的为正常梅雨约占一半,由于有些年份,决定梅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冷空气和台风的活动产生异常,就会出现各种异常梅雨。异常黄梅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早黄梅

凡在“芒种”前入梅的统称早梅雨,平均十年一遇,建国以来上海最早入梅的是1971年5月26日由于这时正傎小麦和油菜收割季节,早梅雨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二、迟黄梅雨

“夏至”以后出现的梅雨,称为迟黄梅,平均十年约有3次,历史上最迟的黄梅是1982年一直到7月9日才姗姗来到迟黄梅中气温较高,多雷阵雨天气,常称“阵头黄梅”有时会出现强暴雨或造成城市积水。

三、冷黄梅

梅雨带期本市待续处于梅雨锋的冷空气一侧,平均气温低于22℃,人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主要指冷黄梅,冷黄梅中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但冷黄梅持续太长,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