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标准
雨量分级标准

降水小知识(一)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计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种。
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种类24小时降水量12小时降水量小雨小于10.0 小于5.0中雨10.0-24.9 5.0-14.9大雨25.0-49.9 15.0-29.9暴雨50.0-99.9 30.0-69.9大暴雨100.0-249.0 70.0-139.9特大暴雨250.0以上140.0以上(二)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三)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
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
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降雨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某地区降水的总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生态环境等方面。
因此,对降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等级划分,对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目的。
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评价降雨量的大小,便于人们对不同降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内容。
(一)根据降雨量大小,通常将降雨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四个等级。
1. 小雨,指降水量在0.1毫米至9.9毫米之间的降雨,一般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不大,但对于城市排水和道路交通有一定影响。
2. 中雨,指降水量在10毫米至24.9毫米之间的降雨,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帮助,但如果连续下雨时间过长,也可能引发水浸等灾害。
3. 大雨,指降水量在25毫米至49.9毫米之间的降雨,对农作物生长有明显帮助,但也有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4. 暴雨,指降水量在50毫米及以上的降雨,对农作物生长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灾害。
(二)除了降水量大小外,降雨量等级划分还应考虑降雨持续时间、降雨频率、降雨强度等因素。
1. 降雨持续时间,长时间的小雨对土壤渗透有利,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则容易引发水浸等灾害。
2. 降雨频率,降雨频率高的地区,即使降雨量不大,也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
3. 降雨强度,同样是50毫米的降雨,如果在短时间内集中下来,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会更大。
三、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应用。
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应用于气象监测、农业生产、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气象监测方面,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记录降雨情况,为气象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在农业生产方面,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及时采取灌溉、排水、防洪等措施,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雨量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雨量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中国气象部门的规定,雨量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 蓝色预警:表示降雨量轻微,可能对交通、农田等造成较小影响,但不会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降水量一般为短时小雨或毛毛雨,24小时雨量在10毫米以下。
2. 黄色预警:表示降雨量中等,可能对交通、农田等造成一定影响,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般影响。
降水量为中雨、大雨或暴雨,24小时雨量在10毫米以上并小于50毫米。
3. 橙色预警:表示降雨量较大,可能对交通、农田等造成较大影响,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降水量为大雨、暴雨或大暴雨,24小时雨量在50毫米以上并小于100毫米。
4. 红色预警:表示降雨量极大,可能对交通、农田等造成严重影响,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降水量为特大暴雨或超大暴雨,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雨量预警等级划分标准,不同地区的具体预警等级划分可能会有所区别。
当然,这只是雨量预警的一种划分标准,其他因素如降雨持续时间、强度等也会影响具体的预警等级划分。
具体预警等级的划分还需根据气象部门的具体发布进行参考。
降雨量划分标准

降雨量划分标准
气象部门: 发布的天气预报中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6.9毫米,中雨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毫米~37.9毫米,大雨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4.9毫米。
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
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
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
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降雨量级别标准

降雨量级别标准
降雨量级别标准是一个用来分类和描述降水量多少的系统。
不同
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降雨量级别标准,但下面是一个通用的降雨
量级别标准:
1. 小雨:降水量小于
2.5毫米/小时。
2. 中雨:降水量在2.5毫米/小时到7.5毫米/小时之间。
3. 大雨:降水量在7.5毫米/小时到50毫米/小时之间。
4. 暴雨:降水量在50毫米/小时到100毫米/小时之间。
5. 大暴雨:降水量在100毫米/小时到250毫米/小时之间。
6. 特大暴雨:降水量大于250毫米/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降雨量级别标准是一般性的参考标准,在实
际应用中,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气候和水文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降雨量级别的标准可以用来对降雨事件进行分类和评估,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强度的降雨。
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

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是指根据降雨量的大小对雨水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种标准。
根据国际惯例,通常将24小时降雨量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降雨量范围。
通过这些等级,可以更好地判断降雨量的强弱,为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降雨量等级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遵循较为类似的规律。
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小雨:降雨量在0.1毫米(mm)至9.9mm之间。
这种降雨量大小通常被认为是轻微的,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问题。
2. 中雨:降雨量在10mm至24.9mm之间。
这种降雨量大小适中,有时可能会引起一些局部积水或水渍,但一般不会对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太大困扰。
3. 大雨:降雨量在25mm至49.9mm之间。
这种降雨量较大,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积水情况,对交通影响较大,可能造成道路塌方等气象灾害。
4. 暴雨:降雨量在50mm至99.9mm之间。
这类降雨量属于极端天气,容易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堵塞、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情况。
5. 大暴雨:降雨量在100mm至249.9mm之间。
这种降雨量极大,可能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对交通、农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都将非常严重。
6. 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mm以上。
这类降雨量属于极为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往往会引发重大的灾害,严重破坏城市和农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降雨量等级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影响程度还与地区的地形、排水系统的情况以及降雨时长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样的降雨量,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是一种用于对降雨量进行分类和评估的标准体系,通过对降雨量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降雨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时为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2小时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12小时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摘要:
1.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2.12 小时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3.各种降雨量等级的定义和特征
4.12 小时降雨量等级的实际应用
5.结论
正文:
一、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降雨量等级是按照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层深度来划分的,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我国的标准,降雨量等级划分为7 个等级,包括微量降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二、12 小时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12 小时降雨量等级是按照12 小时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层深度来划分的。
根据我国的标准,12 小时降雨量等级划分为7 个等级,包括微量降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三、各种降雨量等级的定义和特征
1.小雨:1 小时内降雨量小于
2.5mm 的降雨。
2.中雨:1 小时内降雨量在2.5mm 至7.5mm 之间的降雨。
3.大雨:1 小时内降雨量在7.5mm 至15mm 之间的降雨。
4.暴雨:1 小时内降雨量在15mm 至30mm 之间的降雨。
5.大暴雨:1 小时内降雨量在30mm 至50mm 之间的降雨。
6.特大暴雨:1 小时内降雨量在50mm 以上的降雨。
四、12 小时降雨量等级的实际应用
12 小时降雨量等级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降雨情况,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
比如,当预报出12 小时内将有大暴雨时,我们就需要做好防洪准备,避免因雨水过大而引发洪涝灾害。
大中小雨的标准

大中小雨的标准
大中小雨的标准可以根据降雨量进行划分。
一般而言,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标准:
1. 大雨:指降水量较大,一般指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10毫米,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
大雨通常会引起地面积水、河流和水库的涨水,并可能导致洪水和山洪等灾害。
2. 中雨:指降水量居中,一般指在短时间内降水量约为5-10
毫米。
中雨不会引起较大的积水和洪水灾害,但长时间的中雨可能导致土壤过湿,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小雨:指降水量较小,一般指在短时间内降水量不超过5毫米。
小雨对大部分的人和物品影响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积水和洪水灾害。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一般性的划分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频率和降水量等因素有所不同。
此外,大中小雨的划分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情境进行调整。
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在气象上用降雨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
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 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强降水 暴雨 气象标准

强降水暴雨气象标准
一、降水量标准
通常情况下,强降水暴雨的降水量标准为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或者12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25毫米。
这种定义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二、雨强标准
雨强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的强度,强降水暴雨的雨强标准通常在10-100毫米/小时之间。
在特殊情况下,如短时间内发生的大暴雨,雨强甚至可达到100毫米/小时以上。
三、天气系统标准
天气系统是影响降雨的重要因素之一,强降水暴雨通常出现在特定的天气系统中。
例如,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都可能引发强降水暴雨。
四、暴雨频率和集中的时间尺度
强降水暴雨的频率和集中的时间尺度因地区和季节而异。
一般来说,在夏季或雨季,强降水暴雨的频率和集中时间尺度较高。
而在其他季节或地区,则相对较低。
五、暴雨的空间尺度
强降水暴雨的空间尺度通常较大,影响范围较广。
在某些情况下,暴雨可能持续数天,影响多个地区。
六、暴雨持续的时间
强降水暴雨的持续时间因地区和天气系统而异。
一般来
说,强降水暴雨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在某些情况下,如受到持续的天气系统影响,强降水暴雨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七、暴雨伴随的其他天气现象
强降水暴雨通常伴随其他天气现象,如雷电、大风、冰雹等。
这些现象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强降水暴雨发生时,应格外注意防范。
降水强度分类标准

降水强度分类标准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区域内发生的降水量。
通常用毫米/小时或英寸/小时表示。
在气象学和水文学中,根据降水强度的大小,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方便对降水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汛等工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降水强度分类标准:1.小雨:降水强度小于2.5毫米/小时(0.1英寸/小时)。
小雨通常不会对生活和交通带来太大的影响,属于轻度降雨。
2.中雨:降水强度在2.5~7.6毫米/小时(0.1~0.3英寸/小时)之间。
中雨的降雨量较大,会对交通和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灾害和重大影响。
3.大雨:降水强度在7.6~50毫米/小时(0.3~2英寸/小时)之间。
大雨的降雨量非常大,会造成河水暴涨、道路积水、山洪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
4.暴雨:降水强度在50~100毫米/小时(2~4英寸/小时)之间。
暴雨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和狂风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5.大暴雨:降水强度在100~250毫米/小时(4~10英寸/小时)之间。
大暴雨往往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引起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6.特大暴雨:降水强度大于250毫米/小时(10英寸/小时)。
特大暴雨极其罕见,但一旦发生,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通常会引发严重的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以上是降水强度的常见分类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气象部门和防汛部门都将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估和预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影响。
大雨中雨小雨的标准

大雨中雨小雨的标准
大雨或小雨不仅和降雨强度有关,还和降雨时间有关。
有时候雨下的很大,但是降雨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所以可能是场小雨。
而有时候雨下的不大,但是一下就是一整天,这样可能是场大雨了。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小雨是指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是指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是指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暴雨是指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
暴雨降水量标准

暴雨降水量标准
一、暴雨等级划分
暴雨等级通常根据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来划分。
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 小雨:降雨强度较小,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
2. 中雨:降雨强度有所增加,降雨量在10-25毫米之间。
3. 大雨:降雨强度较大,降雨量在25-50毫米之间。
4. 暴雨:降雨强度非常大,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通常伴有雷电、大风等天气现象。
二、降雨量标准
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积累的降雨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量。
在气象学中,不同等级的降雨量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来说,暴雨的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大雨在25-50毫米之间,中雨在10-25毫米之间,小雨在10毫米以下。
三、降雨时长
降雨时长是指一次降雨持续的时间。
不同等级的降雨时长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小雨持续时间较短,大雨、中雨和大暴雨的持续时间依次增加。
四、季节因素
季节因素对降雨量和降雨时长都有影响。
在春季和夏季,降雨量通常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在秋季和冬季,降雨量通常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
五、地区因素
地区因素也对降雨量和降雨时长有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气象条件都不同,因此降雨量和降雨时长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长可能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暴雨降水量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为了更好地应对暴雨天气,气象部门会根据实时监测的气象数据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提醒公众注意安全。
降水量划分标准

降水量划分标准
降水量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的降水量分级来对降水进行分类和
统计。
一般来说,降水量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进行制定。
在气象学中,常用的降水量划分标准是根据降水量的大小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等级:小雨(0.1-9.9毫米)、中雨(10-24.9毫米)、大雨(25-49.9毫米)、暴雨(50-99.9毫米)和
大暴雨(≥100毫米)。
在农业、水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常常需要对降水量进行分类和统计。
一些具体的划分标准包括:降水量≤10毫米为干旱,10毫米<降水量≤25毫米为轻度干旱,25毫米<降水量≤50毫米为中度干旱,50毫米<降水量≤100毫米为重度干旱,降水量>100毫米为特重度干旱。
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也可能会制定自己的降水量划分标准,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 1 -。
大雨等级划分标准

大雨等级划分标准: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2.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0.0mm或积雪深度达16C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4.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30.0mm或积雪深度达32CM的降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
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降雨等级表
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
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
按12小时降雨强度和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见下表:
雨量等级表
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 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
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
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