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应对学生的逆返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应对学生的逆返心理
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
单位:郝各庄中学
姓名:郑卫平
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

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奇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

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

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二、教师必须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

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

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

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

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

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三、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注重事实,耐心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家长和教师在批评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认识错误很害怕,等着挨批,可教师并未这么做,而是表示理解,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这样一来,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宽容包括允许反复。

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其继续进步。

抓反复,要反复抓。

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

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

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或教师"顶牛"时,教师要冷静,出现僵局时更要先冷一下,拖一拖,这样有利于使双方都冷静焉,防止把话说过头,伤了感情。

另外,教师还要做一些思考和调查工作。

当过后再处理时就容易心平气和,且更客观一些。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撞行为。

对于中学生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要做具体的分析。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学校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一种反叛惩罚。

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过去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

学生不满意"老一套"的东西,与成年人相比,更少有传统的习惯思维与保守思想,更不会固步自封,因此比较容易发现成年人思想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相反,对新鲜事物与新鲜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强。

就这点来说,中学生学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

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学生逆反心理反应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及时加以调节与改善。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逆反心理的发展,会导致学生固执与偏见的做法,会妨碍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

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则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体分析。

而且,一旦逆反心理形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就会显得固执、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对的,硬说是错的,明明是好的,硬说是坏的,丧失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标准,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应有态度。

所以,及时纠正逆反心理是很必要的。

总之,由于中学生逐渐产生了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所以产生逆反心理,而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因此,为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疏导,使之科学转化。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