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下的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构建.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间性下的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构建引言
近年来,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审计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促进审计职业教育发展,国内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制度层、机制层、管理层、应用层分别提出相应举措,涵盖学科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多样化培训方式等不同维度。笔者作为审计职业教育直接接触学员的一线工作人员,深刻体会到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不仅是这些显性因素,作为隐性因素之一的师生关系更是至关重要。“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1],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人本主义”精神指导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审计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体间性理论引入国内后,教育界学者敏锐地将其运用到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该理论提倡的尊重与平等、合作与包容、创新与发展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应然指向,为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1主体间性核心意蕴
主体间性理论是在主体性问题深入探究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主客二分论的扬弃。首先,提出并使用该理论的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先生,从先验的自我为基点,通过“共现”和“移情”的方法构造出他人同我一样具有意识、经验、精神。“主体间共同性”是由“自我”和“他我”交互形成。就当时社会来看,胡塞尔的这一理论仍然是基于
认识论层面,并未真正指导主体性从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实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开始关注主体间性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海德格尔将主体间性理论由认识论转向本体论,认为主体间性的产生是由自我与他人的存在与生存产生联系,并且对同一客观事物形成共识,这一观点中与人、与物建立联系,主要基于自我生存,也就是说“自我”与他人共在是一种无奈的、被迫的必然[2]。哈贝马斯提出:“开创和确立了主体间问题研究的社会历史理论范式,基于具体的实际的社会问题,对主体间性问题的社会框架和社会学方面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多维分析[3]。”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强调个体主动走入现实世界,通过与他人建立的“主体间共同性”来实现自我的主体性。主体间性是基于平等、对话、合作、友善中人与人交互的内在属性。在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是指教育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师生关系而言,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主体),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客体),这种“主—客”的关系不仅体现不出平等对话的本质,而且有悖于教育的意义。主体间性思想旨在构建尊重与平等、合作与包容、创新与发展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应然指向,为优化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2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反思
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即学员与教师的关系,主要是学员与授课教师和行政教师的关系,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缺乏较充分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表现为师生关系冷淡、学员和教师定位不明确、师生关系异
化为服务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2.1学员与授课教师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学员与授课教师的关系较冷淡。审计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审计署、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或普通公务人员以及高校审计、经济、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首先,教师授课有的是经验交流,有的是理论补充和拔高,基本上授课结束便会离开,与学员很少有单独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尤其是领导层教师的授课,学员更是将之视为权威,甚至是领导讲话,可想而知,“学员—领导”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很难重新定位为师生关系。其次,师资人员相对不固定,每次授课需要确定教师时间,经常遇到教师A来不了,改换教师B,对于有的班级,课表的设定已失去其本有的意义,课程的调整司空见惯,长时间很难打造某一课程口碑相传的效果,大大降低学员对培训的期望值,更无法建立师生关系。学员缺乏与授课教师深入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短时间、流水式的接触授课教师,很难有后续关系的互动和延展。同时,师生定位和角色转变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2学员与行政教师的关系
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作为审计职业教育开展的主要平台,学员来到这里直接接触的就是行政教师,行政教师主要负责学员学习、生活和后勤保障事宜。就短期班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员与行政教师未建立师生观念,行政教师的存在基本上是联络员的作用,师生关系异化成服务关系,这不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思想以及良好的学风和
班风。在教育领域工作,不管是授课教师还是行政教师都该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的称谓是神圣而伟大的,既然称之为“师”,便要视之为“师”;对于3个多月的长期班来说,师生关系较短期班有质的不同,一方面,学员与行政教师基本熟悉,另一方面,3个多月下来,师生关系较好,具有一定感情基础。总体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教师与学员主动接触的次数少,交流的深度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学员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学员对行政教师的认同感、信任感不够,不能经常、主动找教师反应学习生活情况,这与在校大学生的通常表现差异很大。
3主体间性视角下师生关系优化路径
因参加培训学员身份的特殊性,审计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具有天然的平等性,如何更好体现或者发挥双方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特质需多方合力去努力,笔者结合工作经历体会尝试从以下3个方面做阐释。
3.1学院层面:创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时空机制
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审计职业教育选聘一批优秀、长期稳定的师资。现行的审计干部培训在师资结构方面兼职师资占较大比重,然而兼职教师的非专业化和不稳定性,一直制约审计培训的发展[4]。当前对于师资培养应以系统内部为主,打造一支由审计系统内部的综合部门、业务部门和培训机构人员组成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不断拓展如普通高校、科研机构等外部师资。以学科为单位,建设一批类似普通高校专业性强、长期稳定的驻院师资。不仅保障了培训质量,更是为师生交流创造了空间和时间的可能,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强化培训效果,同时也能发挥学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