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化常识(选择题)
高考文学常识100道选择题
•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 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 叹。
A项汉明帝庙号为显宗,汉章帝庙号为肃宗。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 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 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
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 贬谪到外地的官。 •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 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 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 “英宗”。 •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 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 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 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学生版)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班级:姓名:1.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
B.“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地方则称“四夷”。
D.“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
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
B.“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
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以丧葬之事为凶礼,以军旅之事为军礼,以宾客之事为宾礼,以冠婚之事为嘉礼。
C.《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泛指国家重臣。
3.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大都有名有字,名是一出生就会起的(一说:三个月后由父亲所取),字是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释褐”,旧制,新进士要在太学行释褐礼,即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后用来指初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C.“中禁”即禁中,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有时候也指皇帝。
D.“除”,与“拜”相对,“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除”是除去官职的意思。
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如: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
B.“翰林院”,始设立于唐朝,到明朝时,成为专门考核、提拔、任免官吏的机构。
C.“宦者”,即宦官,也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始全由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充任。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题(带答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D《论语》不是六经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男子18岁时实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与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用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与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恳求使骸骨归葬家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题古代文化常识(1)——礼仪1.下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礼,指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
合卺,指结婚。
姬,原是古代显性。
如周王族姓姬。
C.媵,指古代诸候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D.文定,常代称订婚。
朝,周代各国的诸候,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
觐,古代天子朝见诸候称觐。
诸候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候叫“聘”。
诸候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候来贺见,也叫聘。
B.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名称。
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
由本国到别国去,叫如,由别国到本国来叫朝聘。
C.免胄:胄,就是盔。
按古代的礼法,诸候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祖先,引申为在半路上设宴送别。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B.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自己身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C.社稷,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祭祀把宰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作一头。
B.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C.崩,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喩帝王的死。
D.薨,春秋战国诸候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100道中华传统文化常识选择题
1.传说春节的来由是为了驱赶一个怪兽,人们张灯结彩,放鞭炮。
这个怪兽是?(C )A.麒麟B.蒲牢C.年D.龙2.“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这说的是春节哪项习俗?(A )A.守岁B.拜年C.馈岁D.别岁3.新年伊始人们都喜欢张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如意。
以下哪项不属于“福”字的传统含义?(C )A.“寿”,即长寿长命百岁B.“富贵”,即财多物丰C.“靓”即美丽俊俏D.“康宁”,即健康无疾患4.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B )A.大年朝B.小年朝C.顺星节D.破五5.以下哪项不是古代春节的习俗?(D)A.洒扫除尘B.贴门神C.守岁D.吃巧果6.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以下哪项不是“破五”的习俗?(C )A.吃饺子B.迎财神C.赏花灯D.送穷土7.今年是农历什么年?(C )A.乙亥年B.丁亥年C.己亥年D.辛亥年8.在我国传统习俗中,以下关于春联的正确说法是?(C )A.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B.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C.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D.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10.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D.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1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B )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紫钗记》13.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B)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1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 )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1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C )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1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8条B.10条C.15条D.22条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代的是什么?(A )A.月亮B.姻缘C.人名D.地名18.木板年画发源于四大古镇中的哪个?(C )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19.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刚正沉稳D.忠厚老实2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B.二十岁C.十六岁D.十八岁2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2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B )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
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选择题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B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2、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
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驾C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3、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BA.椿萱B.萱堂C.泰山、泰水D.巾帼选B。
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5、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DA.李太白B.杜子美C.苏轼D.青莲居士6、下图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
现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
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
”刻石上悬挂孙中山遗像。
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的《总理遗嘱》,左边镜框为致苏联书。
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一切均照其生前样子陈列。
按我国古代传统干支纪年方法,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应是AA.乙丑年B.甲子年C.乙寅年D丙寅年.选A。
把1925年换算为干支纪年。
可根据以下表格里的干支(公元后纪年)与数字的对应关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12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123年份的个位数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份的天干,1925年的个位数是5,该年的天干从表格中可知是“乙”;公元纪年的年份除以12后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即为该年份的地支,1925÷12=160余5,5对应的地支为“丑”。
小学经典国学常识100道选择题 全国通用 (含答案)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1. 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3.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4. 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5.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6. 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7.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8. 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9. 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10. "美"字最初的含义是: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1-10:BBBABBACBB11.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12. 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A、范仲淹B、文天祥13. 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干B、戈14. 《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A、花旦B、青衣15 《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7.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 、张仲景18. 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19.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11-20: BBABACDABB2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22. 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阴文印B、阳文印23.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24.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25. 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李商隐B、骆宾王26.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A、鼓27.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28. 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29.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30.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酒窝C、嘴角D、腮帮21-30:BABABBCACA31. "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元稹的《莺莺传》B、王实甫的《西厢记》32. 《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A、赵云,张飞,关羽B、刘备,关羽,张飞33. 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34 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A、东B、西D、北35. 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A、子路B、子张C、子贡D 、颜回36. 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A、天空B 、大海C、草原D 、高山37. "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淮南子》B 、《庄子》38.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39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老子B 、孟子C、荀子D、孔子40.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左思的《三都赋》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C 、班固的《两都赋》D 、张衡的《二京赋》31-40:ABABCBAAAA4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亮B、周瑜C、曹操42. "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3)
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3)55、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下列对各朝代开创者概括正确的是:( )A、夏朝——夏启商朝——商汤周朝——姬发B、秦朝——嬴政汉朝——刘邦隋朝——杨广C、唐朝——李世民宋朝——赵匡胤元朝——忽必烈D、明朝——朱元璋清朝——努尔哈赤答案:A解析: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
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原为商部族领袖。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周平王东迁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世称“秦始皇”(嬴政)。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并进而统一全国的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由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唐朝,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朝代,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李渊建立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江山(第二位皇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元朝,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原王朝,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元统治,恢复中华建立的政权,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清朝(后金),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
朝代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明-----清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答案古代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解析: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答案:D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恳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解析: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答案:D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
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现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
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
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解析: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答案:B4.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说明注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
中国文化经典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经典常识选择题及答案1、春秋时期的《左传》是哪位古代史学家所作?A. 司马迁B. 班固C. 韩愈D. 钱穆答案:C. 韩愈2、中国四大名著中,哪一部不是明代小说?A. 西游记B. 红楼梦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B. 红楼梦3、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A. 李清照B. 李白C. 陆游D. 刘禹锡答案:B. 李白4、以下哪种民居建筑是四合院的变化形式?A. 木楼B. 茅屋C. 土坯房D. 四合楼答案:D. 四合楼5、以下哪个事件被称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卅运动”D. 中日战争答案:C. “五卅运动”6、下面古代文化名人中,不是书法家的是:A. 王羲之B. 欧阳询C. 李白D. 行书答案:C. 李白7、以下哪个民间故事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文化?A. 嫦娥奔月B. 牛郎织女C. 桃花扇D. 苗绣答案:D. 苗绣8、以下哪部电影是代表中国赢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A. 《活着》B. 《不能说的秘密》C. 《百鸟朝凤》D. 《卧虎藏龙》答案:A. 《活着》9、中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哪天?A. 农历正月十五B. 农历五月初五C. 农历七月十五D. 农历九月初九答案:B. 农历五月初五10、以下哪种传统手工艺品不是宜兴的代表性文化产物?A. 紫砂壶B. 剪纸C. 微雕D. 牙雕答案:B. 剪纸11、以下哪种表演形式不是京剧的表现形式之一?A. 武戏B. 假面戏C. 庠序D. 旦角答案:B. 假面戏12、“唐诗三百首”一共收录了多少位唐代诗人的作品?A. 300B. 400C. 500D. 600答案:C. 50013、以下哪个中国古代王朝的名字与颜色有关?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隋朝答案:C. 周朝(“赤县”“黄县”“白县”“黑县”四县)14、以下哪种书法是唐代书法的代表性风格?A. 隶书B. 古篆C. 楷书D. 行草15、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强调的是?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 社会各阶层平等相处C. 全人类平等相处 D. 爱国主义观念答案:C. 全人类平等相处16、以下哪位是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一?A. 貂蝉B. 唐嫣C. 贞德D. 杨玉环答案:D. 杨玉环17、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三座大山”时期?A. “文化大革命”B. “改革开放”C. “抗日战争”D. 建国后的“大跃进”答案:B. “改革开放”18、以下哪座城市不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洛阳答案:A. 北京19、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发明家?A. 李冰B. 章乃器C. 赵武D. 鲁班答案:C. 赵武20、以下哪个故事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礼仪之邦的文化特征?A. 《琴棋书画》B. 《孟母三迁》C. 《论语》D. 《左传》答案:B. 《孟母三迁》21、以下哪位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A. 关汉卿B. 焦仲卿C. 马致远D. 冯梦龙答案:C. 马致远22、下列设施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是?A. 板壁门B. 廊宇C. 井栏D. 飞檐答案:C. 井栏23、三国时期,以下哪位不是三国之一的奠基人?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 诸葛亮24、中国画中最常见的颜色是?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黑色答案:D. 黑色25、《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院景是依据哪个皇家园林设计的?A. 颐和园B. 圆明园C. 夏宫D. 慕田峪长城答案:B. 圆明园26、以下哪项不是《诗经》的内容?A. 少年吐貌,扶苏启户,四牡騑騑,维女牵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1、右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百家姓图片。
“封”字在金文中写作或,从字形上来看,意思是植树为帜、划定疆界。
可是,图画内容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的。
这说明封姓源于( A)A. 地名B. 植树的过程C. 战争D. 祭祀2、“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那么使药 (C) A. 辅助君药治疗主症,或主要治疗兼症(臣药)B. 配合君臣药治疗兼症,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僚佐)C. 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使药)D. 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指僚佐)相关知识:使者:奉使命办事的人。
各味药用途见题中解释。
3、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C)A. 婚姻美满B. 合家团圆C. 健康长寿D. 子嗣兴旺相关知识:九九重阳节,老人节4、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B)A. 本纪B. 世家C. 列传D. 书相关知识:《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
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
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5、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
《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
”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D) A. 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帝王年号纪年法C. 王公年次纪年法D. 年号和干支兼用6、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B )A(朔 B(望 C(既望 D( 晦注: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系统专练 1-2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系统专练专题1 科举制度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明经科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之一。
隋朝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D.凡本省的秀才和监生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2.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
B.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到清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D.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包括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是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B.左除、左降、左转均表示降职。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D.选,是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5.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和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
B.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及第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古代常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古代常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货币制度?A. 刀币制度B. 圆形方孔钱制度C. 金银币制度D. 贝币制度答案:B2. “诗仙”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中提到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下一句是什么?A. 奔流到海不复回B. 一去二三里C. 烟花三月下扬州D. 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A3. 唐朝时期,被称为“画圣”的艺术家是哪位?A. 吴道子B. 张择端C. 顾恺之D. 赵孟頫答案:A4.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最初是在哪个地方修炼成仙?A. 蓬莱仙岛B. 花果山C. 昆仑山D. 峨眉山答案:B5.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中,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旨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它包含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
答案:诗经2. 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能够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称为__________。
答案:候风地动仪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选拔出的士子,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进士4. 唐朝诗人杜甫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__”,以表彰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答案:诗圣5. 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其中“礼”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
答案:尊卑有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对军事战略的贡献。
答:《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该书总结了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众多著名的军事原则和战略思想,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秦始皇陵的规模和特点。
答: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
陵墓高约76米,周围有陪葬坑、马嵬等附属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坑,内有成千上万的陶俑和陶马,展现了秦朝军队的壮观阵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 东”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 谷关以东地区。
4.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B.“毋内诸侯”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 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 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C. “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 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 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 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 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 是坐东面西。文中项王的座次最尊,张良的座次最卑。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 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两匹马拉的车。
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 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 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 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 牛角而得名。 C.“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 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比喻人生短促。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 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 尚。
D.车左改为车右,两匹改为四匹。
5.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 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 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 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 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B.“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 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 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C.“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 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 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D “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四月五日人们到水边 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四月上旬的 “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D 四月五日改为三月三日,四月上旬改为三月上旬
6.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 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
望”,最后一天为A“.第朔一”。日为“朔’’最后一日为 B.“徘徊于斗牛之间“”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
3.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 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 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 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B.“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沛公欲王关中”关中: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C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分本纪、世家、列传、表、 书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人臣, 列传叙诸侯,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
7.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 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 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 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 流。” B.“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 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 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C.“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男子名字后 加的美称。 D.“回朕车已复路兮” 朕在先秦时期是第一人称 “我 的”的意思,秦朝以后专作皇帝自称。这里指皇帝自称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D A.《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 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 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晋侯、秦伯围郑”中“侯、伯”是春秋时期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 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 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 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 敬称。 D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纪 传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 33卷,分为12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至易水上,既祖”中“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 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 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 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祖:临行 祭水神,引申为饯行和送A别.祭。祀路神 B.“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 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 之类的官。 D.“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 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并延引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