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污染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污染整改措施
篇一: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
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
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
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
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
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
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
如将日
粮中的粗蛋白质从18%降低到l5%,就可将氮的排出量减少25%。
按可利用氨基酸等新技术,配制理想蛋白质日粮,即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使日粮氨基酸达到平衡,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50%,这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非常有限。
除了氮、磷这些潜在的污染源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铜、砷制剂等超量添加也易在猪产品中富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应按规定使用。
此外,合理调整日粮中粗纤维的水平,可有效控制吲哚和粪臭素的产生。
3添加使用绿色添加剂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使用酶制剂,提高猪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可减少氮的排出量。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改善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同时抑制肠道内某些细菌的生长,可减少猪只体内恶臭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猪粪尿的气味,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环境污染。
Tarer和
Campbell发现,在摄食大麦型日粮的猪群中,使用一种含β一葡聚糖酶的混合酶可使能量利用率提高l3%,日粮蛋白质的吸收率提高21%。
4及时清除猪舍内粪尿和污水
粪尿分解是有害气体的主要,猪粪潮湿时更易产生臭气,干燥粪便因缺少微生物活动必要的水分而不能进行分解,故产生有害气体较少。
因此,应及时清除粪便,使粪尿迅速分离,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以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
规模化猪场应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即采取粪、尿分流,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而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尽量防止固体粪便与尿及污水的混合,以简化粪污处理工艺及设备,且便于粪污的利用。
该工艺可保持猪舍内清洁,无臭味,产牛的污水量少,且浓度低,易于净化处理。
5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猪舍内产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物质等。
可用除臭剂
篇二:规模猪场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探索
规模猪场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探索
摘要:项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治理规模畜牧场废弃物,在养殖场的生产全过程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改进粪沟设计,实现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
使干粪收集率达到或超过80%,减少冲洗水量20%。
新建500立方米沼气生态工程,日处理污水120吨,采用高效UASB厌氧AF+湿地+水升植物塘生态化处理组合工艺,充分开发沼气资源,日产沼气200立方米,用于烧开水和食堂
炊事;经处理后的最终出水达到《畜禽养殖场排放标准》(GB18596-20XX)达标排放。
项目建成后使污染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防止疾病的传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规模猪场;废弃物;沼气工程;环保
在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浙江”的号召,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畜牧业废弃物作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已经成为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合理规划,科学治理畜牧业污染,成为各级农牧、环保等部门和广大牧场探讨的重要课题。
当前规模牧场治污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治污效果不好,由于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粪尿、污水排放不达标,仍然污染环境;二是治理工艺不合理,在工艺设计中过于复杂,造成投资过大,运行成本高;三是许多技术工艺参数不清,如不同畜种、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方式的用水量差距很大,而现在的参考数可靠性不高;四是与种植业的关系不够密切,就治污论治污,不能把牧场的粪尿转化成优质有机肥,做到化废为宝。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从浙江灯塔种猪场的治理实践中总结一些可取的经验和教训,供各地借鉴。
一、种猪场基本概况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种猪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板井圩,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处于太湖流域的水网地带,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对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和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周边环境。
种猪场于20XX年5月开工建设,20XX年6月竣工,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环保绿化投资约100万元。
公司总占地面积430亩,其中鱼塘水面250多亩,绿化及牧草用地150多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场区内鱼塘、绿化带纵横交错,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内的核心区、繁育区、肥育区按防疫要求隔离,为渔牧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种猪场具有存栏基础母猪1000多头,年出栏种猪、商品猪近2万头的生产能力,目前存栏猪5000头左右。
种猪场积极探索污染治理模式,按照排放达标,对周围不造成污染,又能节约投资,减少运行费用的目标进行设计。
利用渔、牧、植物、湿地条件,依据能源及生物链的关系,综合治理和利用猪场的废弃物,开创出一条“猪-沼气—湿地—鱼塘”的生态综合治污之路。
种猪场被列入农业部农村小型能源建设项目单位,被浙江省环保局列为“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单位”。
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牧场污染源
1、合理设计,减少废弃物产生量
按照减量化的原则设计猪场及工艺流程,进行了五方面
的设计。
一是全面采用笼养设施和自动饮水装置,提高猪的养殖密度,减少饲料、水等资源的浪费;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干猪粪收集后直接送入集粪棚储存,干粪收集率达到80%以上;三是采用雨污分离,暗管排污。
建造猪舍时把污水沟设置在屋檐内侧,猪舍屋面的雨水和降温水直接流入池塘,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汇入处理站;四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采用有效的除臭剂,粪便的臭气大大减轻,苍蝇也不会繁殖;五是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单独处理。
2、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猪粪污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特点,利用本场条件,采用了“厌氧处理——生物稳定塘——鱼塘”的处理工艺(详见下图)。
其中集污池30立方米、沉淀调节池60立方米、厌氧池(沼气罐)500立方米、厌氧沉淀池40立方米、兼性塘和好氧塘11000平方米、人工湿地9000平方米、水生植物塘6500平方米、鱼塘200亩。
厌氧池日处理污水能力120吨。
上述粪污处理设施及集污管道共投资约100万元。
采用厌氧发酵和稳定塘生态组合处理工艺,实现污水多层次利用,最终实现无害化;还能得到部分沼气资源,全年平均日产沼气200立方米,可用于烧开水和食堂炊事;沼渣作肥料。
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测定:污水通过厌氧池和
沉淀池处理后,有机物分子结构得到降解,悬浮物含量(SS)、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分别降低41.5%、74.1%和93.4%;再经过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塘等生态法处理后,污水中SS 、CODCR、BOD5、NH3-N(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3%、98.6%、99.4%、99.9%,完全达到排放标准。
具体见下表:
3、妥善处置猪粪污泥
本场按要求建造了300平方米的堆粪间,日贮存鲜猪粪近9吨。
堆粪棚采用水泥硬化,屋顶遮盖,不让雨淋。
公司与当地有机肥厂签订长年的供求关系,保证猪粪定期拉走,不外溢,不污染环境。
而且每年有部分资金回收,可用于维持污染处理的人工工资和电费开支。
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作为本场绿化种植有机肥,生活垃圾有专门的焚烧点,避免造成污染。
三、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1、做到“三同时”建设
在种猪场建设过程中的严格执行省环保局和省农业厅提出的主体建筑与治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使养猪生产与废弃物治理同步进行,保持了种猪场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
同时对猪场进行了绿化,在鱼塘岸边种植柳树、黄杨、枇杷等树,在空地上种植了西瓜、毛豆等农作物,水池中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草、
芦苇等,有效地净化了水质和空气。
2、建立规章制度,保证正常运转
制订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专门安排污水处理站和堆肥间管理人员。
为保证各个污染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确保达标排放,公司制定了相关环保管理制度,包括《污水处理岗位职责》、《污水处理站操作规范》等,从制度上强化环境管理力度。
3、不定期监测污水排放情况。
公司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修理破损设备,定时更换过滤网,清除沉淀渣,确保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对生态化处理模式的小结和评价
1、监测符合标准。
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场里的环境指标进行全面综合监测,污水、臭气、噪声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完全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本项目的评价是:该种猪场采用粪尿干湿分离措施,实现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由于场内有大面积的人工湿地、植物塘、鱼塘等,该公司利用这有利条件,采用生态法处理养猪废水。
干猪粪通过堆积发酵用作有机肥,废水处理后进入鱼塘养鱼,塘泥挖出来用于岸边农作物种植。
该种猪场实现了“陆上养猪、水里养鱼、岸边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能源
的综合利用。
2、运行正常。
种猪场运行两年多来,周围居民没有投诉和不良反映,说明这种处理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3、投资较省。
种猪场环境处理设施投资控制在100万元以内,其中污水处理部分(厌氧池、贮气罐、沉淀池、过滤网等)50多万元,比同类规模的牧场投资要省得多。
4、运行费用较省。
污染处理系统除一次性投资较大外,平时的运行费用不大,据测算,每年的运行费用约2.5万元,其中人工工资1.3万元,电费1.2万元。
可以节约沼气利用的能源费2.2万元,售猪粪便收入2万元,收支相抵,实际可收入 1.7 万元。
当然,种猪场占地面积大,有条件建立湿地系统,这是许多牧场不具备的。
建成时间不久,猪场也尚未满负荷生产,各种详细技术数据也有待进一步测定。
篇三: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摘要介绍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减少规模养猪场污染的技术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环境污染;防控措施
近几年生猪养殖在我国增长较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但我国的养猪业是在农户家庭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规模小而分散,畜禽散养散放,混养混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肆意流淌,养殖环境差,不仅畜禽发病率高,而且还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1-4],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规模养猪场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污染物主要是粪尿及生产污水,每生产1头肥猪约产生粪尿约2 t、污水4 t;1个年出栏1万头的肥猪
生产线,可产生粪尿2万t。
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等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150 m3,COD值平均为1 500 mg/L,BOD5达1 200~1 300 mg/L,总氮量接近1 100 mg/L,总磷量约为440 mg/L。
另外
,猪场污水中可检测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和猪丹毒等。
1.1对空气的污染
粪便的恶臭是污染空气的最大问题,养殖场恶臭主要于粪尿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
同时,畜禽场废弃物中可携带100余种细菌、病毒[3],这些病原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
1.2对水体的污染
经测定,养殖场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水流入溪河污染水体[4]。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氨等耗氧物质,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难于生存,导致死亡、腐烂等,严重污染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