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
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中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真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怎样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6.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怎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三,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7. 如何将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四.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五.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六.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七.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二.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

10.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11.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理念改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第三、优化创新环境
四.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三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包括?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推进法制中国建设必须要做到:
一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

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查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利运行机制。

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要改革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1)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2)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3)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4)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5)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8.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发展政治文明。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主要目标: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各项政治民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来理解?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个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理解:(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两个要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发展教育和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优先发展3.文化强国的含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含义: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怎样做:(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5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名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就必须把经济效益最大化摆在更
加突出的位置么?
错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化具有不同属性,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强调其经济属性的一面。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经济属性并不是一切以利润最大化来衡量,而必须有个前提,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
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还要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
是总结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文化产业领域同样也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

从当前情况看,我们在文化发展方式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什么是社会和谐?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另外,我们应意识到:(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2.如何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其核心有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分别是什么?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怎样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科学内涵:①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上来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了是初级的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基本特征:②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级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①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自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②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
④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
力量
⑤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4.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得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④毫不动摇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①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社会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④生态文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
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邓小平从(80.5)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提出到(90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①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从价值目标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重大理论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把握社会主义,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完整的认识。

其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同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结合上把握社会主义,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辩证的认识。

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特殊规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①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1)从国内的情况看(2)从国际环境看。

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1)改革开放是实事求是路线的重新确立(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怎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改革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①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②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①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二,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四,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发展程度,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他们实行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通过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所谓宽领域,即从市场来说,对各种国际市场开放。

如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从部门来说,拓宽到国民经济各部门。

如能源、交通、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5.应该怎样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6.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