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9)》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9)》心得体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制作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9)》日前发布,北京市位居省级政府第一名,上海市、广东省分列二、三名。这份报告是社科院连续11年对49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和125家县(市、区)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的第三方评估。
作为评估方,社科院连续11年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评估,其评价机制相对科学,评估数据较为客观。面对这份报告,我们要在肯定政务公开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多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持一份清醒。这是因为,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务公开透明已是必然趋势。通过评估报告来总结成功经验,加强问题整改,将是引领政务改革向更高质量、更有品质方向发展的必要选择。
不否认,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指导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政务改革水平较以往相比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报告显示,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仍然较大。这就折射出部分地方在政务公开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偏差。面对这一问题,相对落后的地方要认真审视自身差距所在,然后树牢对标看齐意识,切实扛起深化政务改革的责任,进而紧紧围绕“让人民满意”这个重点,不断做实做细阳光政务文章。
其实,全国政务改革是“一盘棋”推进的。作为政务改革的一部分,政府公开透明指数能够体现地方政务改革的决心与信心。通过第三方评估,可以有效地将倒逼改革的力量激发出来。毕竟,近年来公众对政务公开越来越关心,“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也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所以,对待政务公开,地方要有自我加压的作为,并能主动将“我要公开”“我要透明”的改革思想常态化贯彻下去。
当然,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政务公开程度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作为回应群众期待的敷衍借口。要知道,提升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并无“终南捷径”,它靠的是实干。北京为什么能够做到排名第一?看看它在政务公开全清单、系列政务开放日、一体化网上政府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亮点成绩,就能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如果在推动政务公开上没有下足“绣花功”,那么改革成效自然就很难让老百姓满意,到头来只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干事凝聚力。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已是必须。所以,在坚持不断转变、优化政务理念的前提下,各地不仅要有加快政务改革的强烈意识,还要有更多的办法来切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