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物生长》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万物生长》的感想
《以下仅是一个小青年的个人的看法,有失偏颇,还望海涵。》下午,花费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观看了由李玉导演执导的影片儿《万物生长》。不像其他的电影那样,看完之后令人回味无穷。虽说自己看过的影视剧不算多,当然对于影视剧的理解也可能会不到位,但是,当自己观看完万物生长之后,或者是看到其中的一些情节、人
物形象之后,自己忽然有一种感觉,这部影片儿实在不值得自己或者
其他人去看。
于是,我首先到网上去搜一下该片儿的影评的想法。网上的评论各不
相同。总之,代表了每个观影者个人的真知灼见。有的从影片儿本身
去分析;有的从导演去入手,把导演拍过的影视剧与现在的作品做比较;还有的是把剧中的人物作为切入点等等。其中有一条关于男主角
的评论:男主角拥有的三个女人,是三重现实的隐喻。身体缺席但精
神在场的小满,她承担的初恋女友的身份是去肉欲化的,却又被男主
角认为是因向金钱和权势投降才离开了自己,某种程度上说,她隐喻
了一个时代的转型,从单纯向“复杂”倒戈;第二个女人是齐溪饰演的
大学女友,精神和肉体都依存于男孩,她是某种必须经历但又不可能
陪伴一生的过客形象。他们彼此占有了最清亮的年华也经历了最善变
的阶段,这个女孩隐喻着那个时代的当下;而范冰冰饰演女人,是引
领者的角色,代言着未来,一个主动的、肉欲化的、成熟的、带有神秘感和侵略性的女性角色。这三个女人的在主角的身边的轮替,几乎
折射了中国转型期的滚滚红尘。人们像告别初恋那样告别了一个清贫
而单纯的时代,投入了欲望的滚滚洪流。很明显,这则影视评论是从主人公的角色来分析电影的。当然了,对于这样的评论,以及联系到了社会现实-中国社会目前的转型期,我们不能说是不对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认为它说对。但从影片本身来说,它是由作品《万物生长》改编而来的。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由于自己的人生遭际不同,知识水平,道德观念,以及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正如读者阅读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样,正如某位作家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万物生长这部影片也是一样。
影片儿是以青春为主题的。提到青春,其中会有热血、冲动、爱情等元素,电影确实也为观众呈现了。如其中的男主角秋水与白露之间的感情,以及两个热血男女亲密时被人撞见等;这样的情节在影片中并不少见,并且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正如大多数青春类的电影一样,大多数电影中都会有“遗憾”这一元素,诸如故事中的男女,其中的一方因为某些原因,不理解对方,双方一直处于“误解”的状态下,直到故事的结局,才由第三者无意地或者随着故事的发展必须告诉其中一方实情。这个时候,男或者女主角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万物生长》也不例外。主人公秋水对于初恋的误解,他本以为初恋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实际上到了影片的最后,初恋了得了癌症而去世,自己才知道真相,从而造成了一种“遗憾”的效果,同时,也给观众带了惋惜的情感;秋水对于自己交往的第三个女人柳青也是如此。当二人黄昏激情之后,柳青告诉他,他是她这个夏天最
后一个拥抱的男人。到了第二天早晨,秋水醒来,却发现身边的柳不见了,只给自己留了一份早餐。当然自己并不知柳青因何离去。这里,电影并没有过多描述,只描写了秋水的一个动作,他抓起装橙汁的玻璃杯,喝了一口,呆呆地看了一会儿,观众可以看到,他的双眼充满怒火。然后,直接把玻璃杯摔了出去。因为他曾经在醉后和醉后的柳青有一次谈话,柳青在自己怀孕之后,竟然不知道自己怀的是谁的孩子,因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办好自己的事,采取的方式所导致的后果。这一方式引起了秋水的怨愤,他说“这是鸡的方式”。并且自己也承认了。所以,才有了秋水摔杯子的动作。到此,影片戛然而止,一下子就到了五年后,看门人的葬礼上,这样影片儿也接近了尾声。如上面某观众的评论一样,初恋和第三个女人对秋水有不同的意义。第二个女人也是,他是秋水人物转型的“催化剂”。
主人公人物的转变,构成了影片儿始终。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都会经历有稚嫩到成熟的转变的过程。而电影赋予秋水这一人物,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并且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身份,顺理成章地拼装上一些青春必有的“零件”,从而,为观众构成了这部电影。富有青春的主题,富有青春的懵懂,冲动,热血等。使得电影获得了好评。
但是这样类似青春题材的电影,难免会使人产生审美、视觉上的疲劳。观看近五年中国的电影,其中有不下于上百部这样的影片。自己观看的最早的青春类的电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那时,自己初次观看这样的电影,自己印象深刻。之后,这种题材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呈出不穷,甚至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而自己也就不怎么看
了,因为虽然故事的情节不一样,但是主题类似,结局雷同。所以也就不怎么看了。并且主题的相同,结局的过分一致,也导致了其中人物的机械模仿,无非也就是情节的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都会在青春期遭遇一些事,所以情节不同也是理所当然了。
青春是每个人所经历的,青春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每一代人都拥有值得那一代人回忆的青春往事,和陪伴自己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人。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会有属于那一代人的印记。比如70年代人的青春会有知青下乡,军绿色的着装这样的元素;80年代的大学生的青春,会有电影票、收音机这样的元素等等。每一代人都渴望自己的青春驻足长留。但是,正如张若虚所说的“江月年年初照人”。江边的月亮都知道,每年所照映的人不一样,何况人呢?
所以,青春总会在人们不经意间逝去,不乏有人对自己留有遗憾的感慨。很多人都渴望通过观看以青春为主题的电影来怀念它。希望其中能有一些和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这样的影视剧泛滥也就不难理解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高度繁荣。一种东西的兴起带来的不是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是类似产业的高度过分模仿。比如电影产业。有时候自己就不禁在想,二十年后中国的电影的前途会是怎样呢?中国的电影的发展方向在于何方?自我小时候上学起,国家就提倡创新。这不仅仅是只科技。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但是电影方面也应该如此。已经很久没听到中国的电影能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了。曾经看到过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得了国际大奖。获奖时自己还没出生。不过,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