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

预习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是如此。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最终固化为习惯。同时在预习后,我们要准确找准教学的起点,开展后续教学。

一、方法:教学生学会预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通常,我们指导学生按照下列方法预习。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是集中传授或日常渗透。

1.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读的感受。

2. 识:圈画生字典词,给生字注音,读准生字读音,认清字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注: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融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给课文批注(不借助任何教辅书)。

4. 思:独立思考课文问题;能自己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5. 查:搜集查找与文章、作者相关的资料,并进行

筛选和整理,阅读相关书刊,必要时可以利用网络。

二、方案:编写有特色的预习题

有了方法,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些方法去预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简单可操作的预习方案或预习题。

预习问题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文本内容进行。问题要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富有新意。预习要求也要体现层次化,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有梯度,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借助有针对性的预习问题进行浅入深出的预习。

三、自主:学生预习的主旋律

(一)寻找有效资源,获取重要提示

不少版本的教材在各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读”,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这就给学生自己预习提供了凭借。预习时要善于抓住这些提示,为我所用。

课文后面往往附有一些练习题,这也是预习的抓手。《长江之歌》后的练习,有朗诵课文的要求,有生字识写的要求,有理解重点句子的练习,还有搜集资料的要求。发挥好课后习题在预习中的引领作用,行之有效。

(二)学会质疑问难,提高自主水平

1. 抓住课文题目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突

出文章主题的作用。课文的题目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对此,我们在指导预习时,提示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呀?”学生掌握围绕课题质疑法,既能增强对课文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把握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 抓住重点句段质疑。重点句段,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或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和段落。告诉学生在预习时抓住重点句段提问,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抓住“矛盾”之处质疑。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是作者深化主题之处。在预习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提问,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四、起点:优化预习后的课堂教学

(一)课堂展示评价,强化预习效果

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把预习成果、学习体验、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展示出来,与同学相互交流。展示的过程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供同学讨论。或者提出自己在学中的疑惑,让其他学生解答。

(二)关注学习起点,优化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都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顺学而

导。预习后,学习不是从零开始,教学应尊重和顺应学生预习的事实和结果,据此制定教案。先学后教的课堂具有开放性,教师不可能预先发现学生预习时的所有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也是非常灵活的。

教师要有资源意识,每个学生原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占有的资料,他们预习中产生的疑问甚至错误,都是一种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作为课堂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让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创造生命与激情融合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