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法解析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重要性不言而喻
质量案例分享 案例分析与总结
质量标准与检测要求 确保产品质量
特种设备的金融保障与保险
特种设备的金融保障与保险涉及设备融资的方 式与渠道,以及设备保险的种类与保障。在金 融案例解读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和实 践情况。
特种设备的知识产权保护
了解法规内容
01 掌握相关规定和要求
建立档案
02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维护情况
定期检查
03 按时进行设备安全检查
特种设备安全法宣传
为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宣传率,可以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 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安全演练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遵守相关 法规,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与整改
隐患排查的方法与技巧
01 详细检查特种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整改的程序与要点
02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整改
防范隐患的经验分享
03 分享行业内防范特种设备隐患的经验与教训
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与管控
风险评估的标准与程序
风险案例研究
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流程
分析特种设备事故中的风险案 例
专利保护
保护创新成果 提高竞争力
商标保护
建立品牌形象 防止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后果
法律责任 经济损失
特种设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01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质量标准与检测
02 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质量案例分享
03 借鉴经验教训
特种设备的金融保障与保险
设备融资方式 借款、融资租赁等
金融案例解读 行业案例分析
风险管控的方法与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一、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背景和重要性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用于提供机械能、电能、热能、压缩空气、气体、液体等物质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裙众的安全和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应运而生。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动特种设备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促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也可以提高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主要内容1. 法律适用范围特种设备安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和管理的各类特种设备,以及与特种设备相关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活动。
2. 主要责任主体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所有者、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维修单位等主体,应当依法承担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3. 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所有者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监督检查和处罚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5. 事故报告和调查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确保不再发生同类事件。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个人理解和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是对特种设备领域管理和安全保障的一次重要举措。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确保了特种设备在生产、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个人认为,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特种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第一章总那么第一章总那么共十二条。
明确了本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畴、特种设备定义及其名目的制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原那么和差不多方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治理体制,各级政府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职责,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义务,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国家支持鼓舞先进技术、先进治理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特种设备安全的举报和处理。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进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宗旨的规定2021年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这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一、立法的必要性特种设备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代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装备。
我国现有特种设备生产企业5万多家,差不多形成从设计、制造、检测到安装、改造、修理等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3万亿元。
特种设备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有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有的盛装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有的在高空、高速下运行,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峻人身伤亡及重大财产缺失。
对此,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其安全,不断探究,查找解决方法,对这类设备、设施均实行专门监管,以保证安全。
我国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十分重视。
1955年,在原劳动部设立锅炉安全检查总局,开展了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治理工作,对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1982年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暂行条例»为我国建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制度提供了法规依据。
2003年,由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同时于2020年进行了修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的必要性《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八大类设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设备.特种设备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其安全,不断探索,寻找解决办法,对这类设备、设施均实行特殊监管,以保障安全。
我国早在1950年代,劳动部门就开始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特殊监管。
1982年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暂行条例》。
2003年,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9年又对该《条例》进行了修改。
总体上看,《条例》确立的法律制度是可行的,特种设备的监管是有效的。
2005年,全国的特种设备数量大约有300多万台,到2012年,达到了820多万台,其中,电梯保有量达250多万台,居世界第一。
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而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从2006年0.94人下降到2012年的0.6人。
但是,当前,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仍高出发达国家4-6倍,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平安生活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1538起,死亡1601人,受伤1744人。
2013年5月,国内在一周时间里连发7起电梯事故,甚至有人称之为“电梯事故周”。
事故频发所产生的恐慌情绪不言而喻.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而监管资源并不能同步增长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通过制定法律,建立更为有效的安全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创新了监管工作模式,加大了对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强化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了特种设备报废、可追溯和缺陷召回制度,并加重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法律法规,对于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原则、主要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读。
一、法律原则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1.生命安全第一: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2.预防为主:特种设备管理应该注重事前的安全管理,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有效预防措施等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
3.综合治理:特种设备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领域,包括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4.法治化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依法管理,明确了各方的权责,提高了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2.特种设备的分类和管理:特种设备根据其风险等级和特定用途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别的设备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3.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评估:特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和要求。
4.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法律明确了特种设备监督检查的程序和责任追究的方式,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事故报告和应急措施: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三、实施效果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效果:1.规范特种设备市场秩序: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分类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市场上的设备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
2.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评估制度的建立,使得设备制造和使用环节更加重视安全性,提高了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
3.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使得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更加严格,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事故经过
处理结果
某企业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 炸,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 企业对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原因分析
压力容器存在严重缺陷,如焊接质量 不合格、材料不符合标准等,同时操 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某景区大型游乐设施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修订与完善
修订原则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 及时修订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确 保法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完善内容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优化 监管措施等,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 威慑力。
05 案例分析
某市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
生产单位的法律责任
必须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等活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 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负责。
如果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缺陷或发生事故,生产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产、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
01
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
02
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其 安全性能负责。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媒体报道等多种形 式,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 知水平。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执法与监督
执法机构
明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执法机构,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并规定其职责和权 限,确保其能够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监督检查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特种设备的合规性 、安全性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一、背景介绍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特殊资质和专业技术操作的设备。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于XXXX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读,分析其主要内容和实施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主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法共分为八章,包括总则、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许可、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特种设备的检验、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
1. 总则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总则部分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和分级负责等原则。
2.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包括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结果的处置等内容。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基础,通过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可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3. 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许可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许可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的范围和要求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等内容。
4. 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是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保证,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本章节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制造单位的资质要求、特种设备的制造程序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内容。
5. 特种设备的检验特种设备的检验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特种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验和定期维保,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章节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的检验机构的资质要求、特种设备的检验程序、特种设备检验结果的处理等内容。
6. 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一、特种设备的定义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是指具有质量重、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且在使用中可能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通过特殊技术、特殊工艺、特殊检验或特殊监察方法来保证安全的各类设备。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特种设备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们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锅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能源供应,电梯是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起重机械则用于各类物资的搬运。
然而,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和危险性,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特种设备安全成为了现代社会重要的议题。
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内容介绍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该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检验和得失控制等各个环节应遵守的具体规定。
以下是该法的主要内容:1. 特种设备的分类与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管理。
根据设备的不同特性和危险程度,将特种设备分为四类,即第一类特种设备、第二类特种设备、第三类特种设备和第四类特种设备。
每一类设备都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检验等级。
此外,该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等环节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2.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设备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安全装置等方面,旨在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和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性。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该法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进行了详细规定。
使用者应制定和执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的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附件1:《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定义: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立法背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梯、索道、气瓶等设施,都是特种设备。
而不时发生的电梯夺命、气瓶爆炸事件,刺痛着每个人的心。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过去仅依赖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条例于2003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施行,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对该条例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但对特种设备立法的呼声一直很高,从2012年8月进入立法程序以来,特种设备安全法经过了三次审议,条文数量由69条扩充到101条,从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管等多个角度来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
立法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保护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将对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起到重要作用。
6月2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60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了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亮点:1、强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今年5月14日至16日三天,宜昌、西安、深圳、玉溪等地连续发生电梯事故,四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殒灭。
这几起事故,都与违规保养、维修、检测有关。
日前,深圳电梯事故中的维修工因涉嫌犯罪,已被逮捕。
我国是特种设备大国,截至2012年底,共保有各类特种设备822万台。
其中仅电梯就有245万台,居世界第一,并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
目前,万台电梯事故率为0.15起,死亡率为0.11人。
虽然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差别不大,但其中隐患不容忽视。
特种设备具有高压、高温、高空、高速这“四高”的特点,危险性较大。
长期以来,对特种设备的监管主要依靠2003年制定、2009年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但作为一部行政法规,监察条例只强调了政府的职能,具有一定局限性。
特种设备安全法全文及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全文及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使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生产第三节经营第四节使用第三章检验、检测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
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由于特种设备的建造繁琐、操作复杂、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其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根据该法,各类特种设备的管理、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被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种设备安全法》,下面对其重要条款进行解析和阐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津贴设备安全法的设立宗旨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和事故预防,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核心是安全和预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各方面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系统、高效的管理,以确保特种设备能够安全地运行。
第二条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具有特殊技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要求,有一定危险性的压力容器、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和其他类型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特种设备定义为一类具备特殊技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要求的设备,如压力容器、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等。
这些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第二章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和监察第六条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法从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和监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其中第六条要求各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并建立起健全的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每一件特种设备都能够符合国家及企业质量安全标准。
第十三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制造,制造完成后应当进行鉴定。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析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1)提出使用的安全距离和建筑物、附属设施的要求(第三 十七条 新增规定)。 ①安全距离; ②特种设备的使用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有 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特种设备共有情况的责任主体(第三十八条新增规定)。 ①特种设备产权共有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 ②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 ③共有人未委托的,由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履行管理义 务,承担相应责任。
11
(二)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并不是所有的特种设备都纳入安全监察。纳入监察范围的特 种设备,考虑三个因素: ①成群体伤害; ②造成他人伤害; ③生较大社会影响。 特种设备的范围由目录调整。 另外,删除了条例有关“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 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的规定。这意味着三 个环节的安全要求依据本法。
责任不落实,特种设备的安全无从谈起。从以往发生 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看,大多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善、 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的。因此,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由特 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强调企 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就是要求企业牢固树立“安全至上” 的责任意识,构建起有效的责任约束体系,在特种设备的 生产、使用、经营等环节严格落实岗位责任,真正把安全 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摘自人民日报7月10日评论员文章)
3
(三)立法过程
这部法律的特别之处在于:立法计划的申报、起草调研、 草案的提出都是由全国人大直接进行的。历时十几年, 经历了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跨界工作衔接,到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酝酿过程 八届全国人大以来,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一、主题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国家在特种设备领域的法律基础。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技术性质和较高危险性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
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于2014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规范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督等活动,保障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重要法律进行解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
二、法律要求的深度解读1. 特种设备的定义及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了什么是特种设备,以及其范围。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其结构、性能和用途等特点,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等。
法律对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种类进行了具体划分和详细说明,以便有关单位和个人能清晰地理解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类型,从而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2.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了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
对于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监督检查等方面也做出了严格要求,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法律规定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要求使用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于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维修和报废等方面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4. 特种设备的责任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做出了明确的责任和处罚,包括对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责任,以及对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1. 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对生命、财产和环境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等。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法作为我国特种设备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和监督管理等环节做出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读,旨在提高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了解和认识。
2.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基本内容特种设备安全法由总则、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特种设备的生产、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特种设备的报废和退役等六个部分组成。
2.1 总则总则部分主要对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安全的原则、法律责任和监管机构等进行规定。
其中,特种设备安全的原则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公开透明、法治保障等。
2.2 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部分主要涉及特种设备的登记备案、监督检查、技术标准和安全评价等。
特种设备的登记备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登记备案。
监督检查是特种设备的常规监管措施,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标准和安全评价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指导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2.3 特种设备的生产特种设备的生产部分主要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进行规定。
其中,特种设备设计要求包括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查和核准,设备制造要求包括材料的选择、工艺的控制和产品的合格检验等。
此外,特种设备生产中还涉及到制造许可证的申请和管理,以及制造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2.4 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种设备的使用部分主要对特种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进行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正确安装和操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
特种设备的使用还需要进行安全培训和操作人员资格的认定,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5 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改造部分主要规定了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的管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特安法》)于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特种设备是现代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装备。
特种设备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特种设备的拥有量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全国特种设备总量为821.67万台,另有气瓶13880.84万只,压力管道85.13万公里。
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五省市的特种设备数量位列前5位,分别为115.5万、100.9万、80万、57.1万、46.5万,占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的48.7%.福建省特种设备数量为26.8万台,另有626万只气瓶和5546多公里压力管道。
我国的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列世界第一位,上海、北京电梯数量超过纽约、东京,已经是全世界拥有电梯最多的两个城市。
我省特种设备数量在全国的排位与我省GDP的排位基本相当,特种设备与现代化、工业化密切相关,从200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施行十年来,我省特种设备从10万多台增至28多万台,平均增速18%。
全国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人员约1.2万人,人均监管设备688台,我省已高达1:2000台,个别县区高达上万台。
二、监管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手不够,能力不济。
从全国去年底的数据看,全国设备总量为821.67万台,安全监察人员11936人,人均监管设备688台;而我省人均监管设备目前已达2000台,有的县区达到1万多台,十年来,我省监察干部几乎没有增加。
同时,由于近年来问责中“乱扣帽子”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许多同志不愿干、不敢干,队伍不稳定,新手管安全,青黄不接,能力不济。
这双重因素叠加,造成了全省特安工作水平下滑。
2、机制不善,执行困难。
现行体制机制存在不够科学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增加经营环节,参照条例范围,保持基本一致,并 且兼顾立法本意和原则要求。 适用范围: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
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管理,适 用本法。 特种设备定义: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对人身和财产安全 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和设施的总称。列举法明确八类设 备,并且提出“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 他特种设备”
6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二)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四)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监察基本制度 (五)关于检验检测 (六)关于事故应急与处理 (七)关于法律责任
7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这部法律共7章101条,分别对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 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作了规 定。明确了适用范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原则和基本制度; 明确了各方责任尤其是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确立了安全 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第一章总则十二条,立法宗旨、调整范围、监管体制。 第二章 生产、经营、适用
23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3)针对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服务的特 种设备,规定其运营使用单位的一些特殊要求(第四十三 条)。内容相对09条例有较大变化 ①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②将相关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等置于 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③乘客应当遵守相关安全事项要求,服从管理和指挥。 (4)电梯的维护保养承担单位及其应急救援工作(见第四十 五条) 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内容的整合。
13
(二)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并不是所有的特种设备都纳入安全监察。纳入监察范围的特 种设备,考虑三个因素: ①成群体伤害; ②造成他人伤害; ③生较大社会影响。 特种设备的范围由目录调整。 另外,删除了条例有关“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 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的规定。这意味着三 个环节的安全要求依据本法。
16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本法进一步强化了生产、使用单位的责任,明确了企业的 安全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1、总的要求(第二章第一节一般规定)。 本法在生产、经营、使用一章中,利用一般规定这一节, 将共性的问题放在一起。 (1)强调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是第一位的。 规定了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的总体责任,即 对安全负责。并且包括人员的配置、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的责任(第十三条)。
14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二)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四)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监察基本制度 (五)关于检验检测 (六)关于事故应急与处理 (七)关于法律责任
15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确立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 是从屡屡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血的教训中得出的重要 经验。换句话说,法律的条文是用生命的代价、血的教训 写出来的。
26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二)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四)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监察基本制度 (五)关于检验检测 (六)关于事故应急与处理 (七)关于法律责任
27
(四)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监察基本制度
本法强调,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 的、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第四条)。进一步巩固了特种设 备安全监察基本制度。 1、分类监管: 按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特点; 按企业分类,根据企业的情况; 按地区分类,根据地区的发展,分别采取针对性的监督管理 方式。
21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4.进一步明确了使用单位的责任(第二章第四节) 特种设备的使用环节是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环节,该法全 面的规定了使用者的安全责任。 本法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依法履行使用登记(第三十三条) 、建立制度(第三十四条)、建立档案(第三十五条)、设立 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第三十六条)、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 检查(第三十九条)、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第四十条)、及时 对问题处理(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等安全使用的责任 ,这些表述基本上和条例一致。另外有针对性地增加和强 调了一些要求。
28
(四)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监察基本制度
2、全过程监管: 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从设计、制造、经营、安装、使 用、检验、修理改造到报废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监管链条。 注意,全过程监管,应当是按照确定的职责,对涉及特种设 备安全的各个环节实施安全监察。不能简单理解为全过程负 责任。各环节都有其责任主体,该谁负责就谁负责。 2013年7月1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写到,政府部门 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管,不应是“保姆”式包揽企业的安全 责任,对事故造成的损害“买单”,而应该是“警察”式的 监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依法督促特种设备的 生产、经营、使用、维修、检测等单位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 各项要求和义务。我想,这才是“安全监察”的本意。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析
1
内容
一.立法背景简介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三.贯彻实施意见
2
一、立法背景简介
(一)立法的必要性 (二)重要意义 (三)立法过程
3
(一)立法的必要性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作为基本依据的安全技术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够 相关民事关系需要规范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需加严 综上,迫切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特种设备安 全法。从法律上明确调整范围,理顺监管体制,落实企业安 全主体责任;从制度上提升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效果;从源头 上有效预防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 安全。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五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单位 共有的义务、人员要求等。
第二节 生产 九条,规定生产单位义务。 第三节 经营 五条,规定经营单位义务。 第四节 使用 十八条,规定使用单位义务。
8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第三章 检验、检测 七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作用、义 务和职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十二条,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权和 执法工作的职责。 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五条,规定应急预案的 制定、启动,事故报告、调查及处理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二十五条,规定本法涉及的各方的法律 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第七条 附则 三条,规定收费、对其他特殊范围使用的特 种设备的适用情况、施行日期等。
9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1、突出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根本原则。 2、体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3、体现了齐抓共管、多元共治工作格局的指导思想。 4、坚持并发展了安全生产方针。 5、确立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8、突出了增强法律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的特点。 9、突出了民事法律责任的规范,实行民事赔偿优先的原则
17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2)人员资格和义务要求(第十四条) 人员包括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和使用安全管理人员,无损检 测人员,生产活动中的特殊工种(焊工)和使用活动中的 设备操作、维护保养人员。 要求取得资格。 (3)自行检测、维护保养和申报并接受检验的义务(第十五 条) (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评审要求(第十六条) (5)鼓励投安全责任保险(第十七条)。
24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5)电梯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电梯运行状况跟踪和了解情况 (第四十六条)。 (6)关于改造、修理变更使用登记(第四十七条 新增) 要求使用登记数据发送变化,需要变更登记表和使用登记 证的才办理变更手续。 (7)使用单位的报废义务,并提出设计使用年限概念(第四 十八条)。 ①特种设备因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 ②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 ③使用单位是履行特种设备报废的责任主体。 ④特种设备报废必须进行去功能化处理,并办理注销。
责任不落实,特种设备的安全无从谈起。从以往发生 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看,大多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善、 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的。因此,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由特 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强调企 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就是要求企业牢固树立“安全至上” 的责任意识,构建起有效的责任约束体系,在特种设备的 生产、使用、经营等环节严格落实岗位责任,真正把安全 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20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1)销售的设备符合要求、随机资料齐全,建立验收和销售 记录(见第二十七条) (2)明确了出租和承租的各方责任,其中使用管理和维护保 养原则由出租方负责(见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3)进口设备的具体要求(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符合我国规范、检验合格、进口许可 文件资料符合要求 进出口遵守商品检验法律、法规要求; 进口告知。
25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8)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的充装单位义务(第四十九条)。 ①取得充装许可。 ②履行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等义务,禁止充装不符 合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 ③气瓶充装单位的特殊义务。 气瓶作为气体的包装物,气瓶充装单位是气瓶的主要使用 单位,气瓶的安全必须由充装单位负责。气瓶充装单位应 履行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对 气体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 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及时申报定期检验的义务。
19
(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5)提出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特殊要求,并且规定电梯 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第二十二条) (6)关于施工告知(第二十三条) (7)关于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验,对机电类设备的制造监督 检验没有给予明确规定。(第二十五条)。 (8)建立缺陷召回制度,要求主动召回,否则责令回(第二 十六条) 3.增加经营环节的要求(第二章第三节) 经营包括销售、出租、进口。
10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10、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奠定法律基础。 11、强调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