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

教材分析

在《磁场》一章中,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在《电磁感应》一章中,法拉第的发现说明磁能产生电,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电磁感应的教学,具有典型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的教育意义。在探索“磁生电”的艰苦过程中,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与假设,假设与猜想,实验与探究,实验与分析,实验归纳法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学好本节,对学生来说,可谓意义深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探究实验所需的器材,能设计实验步骤和表格,并记录实验现象。

(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总结实验规律。

(3)知道磁通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

(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实验设计、电路设计能力,学会分类与归纳方法,培养抽象、归纳能力。

(3)培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磁通量的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在实验中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设计思想

(1)采用以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为主线,学生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验探究教学。

本案例以录音机播放优美音乐引入新课,用法拉第根据“电生磁”产生“磁生电”的设想,引发学生的思维张力,产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尝试。通过设计多种方法产生感应电流,使学生由衷地感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引导学生

讨论交流,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再引出磁通量的概念,用多媒体演示磁通量的变化,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出结论,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设想——实验探究——实验结论——应用。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利用物理学史开展探究教学,是本案例的又一特色。

引导学生沿着物理学家的足迹,利用物理学史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纠正错误观念;有利于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无论是法拉第十年的艰辛探索,还是科拉顿的失之交臂,都说明了任何发现都是人们艰苦探索的结果,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探索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利用物理学史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课本中规定的实验器材,多媒体电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用磁带录音机播一小段优美的音乐,并配合电脑动画展示过程如图1。

录音机录音时磁带被磁化,形成按声音振动规律排列的一系列小磁体。放音机的磁头是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当磁带从磁头边滑过时,磁头线圈就会感应出按小磁体排列规律变化的电流,放音机将磁头感应出的变化电流放大,推动喇叭振动,就放出了美妙的音乐!那么磁头为什么能“磁生电”呢?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要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

二、学生活动,寻找产生电磁感应的方法

1 演示法拉第的失败实验

方案一 1824年12月,法拉第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图2),没有发现电流。

方案二 1825年11月,法拉第将含有电流表的导线回路放在另一通电回路附近,期望会改变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实验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任何效应。

2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下实验失败的可能因素:电能“生”磁,只是电磁运动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思考,“磁生电”的运动规律是否有其特殊性呢?回忆奥斯特实验,发现电流恒定,但实质上它是由导体中的运动电荷形成的。那么,上述“磁生电”实验只是把导线绕在磁铁上,在恒定磁场中,导线和磁场都处于静态,“运动

电荷”——电流从何而来呢?或许“磁生电”不是在静态中产生的。

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今天我们就循着科学家的足迹,通过实验探索、科学归纳概括的方法来认识这一重要的现象,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学生互动,实验探究

每组学生的桌上有一张纸,列出的是各自桌上的器材和实验要求,注意前后桌的器材是不一样的(各小组纸上内容如下图4)。

分组1 实验器材:导线、灵敏电流计、自制线圈、马蹄形磁铁。要求:用所给实验器材产生感应电流。

分组2 实验器材:导线、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

要求:用所给实验器材产生感应电流,并根据实际电路,画实物连接图。

分组3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关、带铁芯的线圈A、导线、灵敏电流计、线圈B、条形磁铁。要求:用所给实验器材产生感应电流,并根据实际电路,画实物连接图。

根据纸上要求得到感应电流后,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并交换位置完成其他组的实验。

学生活动后,各组选派代表向全体同学现场展示操作过程,介绍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

分组实验一导线与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图5),使线圈在磁铁两极间运动或翻转。

分组实验二线圈与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图6),条形磁铁N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瞬间,或条形磁铁S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瞬间。

分组实验三带铁芯的A线圈放在线圈B中,线圈A与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线圈B两端接电流表(图7)。当线圈A电路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或者接通线圈A电路后,用变阻器改变A线圈电路中电流大小时。

上述操作都可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教师演示:在分组实验三中,变阻器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回路中,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结论:指针不动)

说明: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大量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并动手实践,努力尝试,看看“你能获得感应电流吗?”这是一个无序的过程,但又恰恰是学生参与的开始。

三、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 异中求同,分析、讨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结合实验,总结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可能有的学生说是磁场变化引起(依据条形磁铁的上下运动,使线圈回路中的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