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和收缩、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虹口区海南中学席跃超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赵冬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2.理解双金属片的工作原理。

3.学会使用体温计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粒子理论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过程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粒子理论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粒子理论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学生用:(每个实验组)教材130页的活动4.20的所有实验仪器,双金属片,体温计(学生自带),普通实验室用温度计。

教师用:自动火警警报系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收获小结

五、训练与评价

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六、课后拓展

探究: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膨胀程度不同。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把在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膨胀程度不同作为一个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但是,即使同是固体,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而且设计这样的实验证明结论,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短短的课堂上是比较困难了。所以,为了降低课堂难度系数和节省课堂时间,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点,我把这部分设计成了课后拓展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