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摘要:渗透到园林美学中的禅宗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庄玄哲学有很深的渊源。

文人士大夫对禅宗观念思维方式与灵机妙趣欣赏备至。

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禅宗,与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有着深刻的关联。

关键词:园林美学;禅宗;佛教
无从追究中国园林的起源,也不在这里谈及园林美学的道理,只是就园林美学的发展道路上,从佛教源头引申出禅宗一支,在园林美学上所起到的作用做一点小小的释义。

1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异质文化的一支佛教,在中国的渗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佛教传入中国是有官方记录的,官方从一开始是以积极态度引导佛教传人中国。

由于当时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促成了中国文化新元素禅宗的诞生。

自唐代以来禅宗最盛,一直到后来,禅宗成了中国南传佛教的代称。

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皇家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据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有背景的,从早期在民间的传播,到皇家的大力支持,期间发展没有什么障碍(期间皇家的灭佛事件,在此不作探究)。

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发展非常迅速。

代表中国文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是首先的受益者,当然
也是最好的传播者。

2 禅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禅宗正是在印度佛学的基础上融会了庄、玄精神的实质嬗变而成的。

以庄、玄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禅宗脱颖而出的基础。

(禅宗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是传说中一字不识的普通行者慧能,他所代表的思想在其门人记录的《坛经》中有详细的表述。

)从著名的拈花微笑故事中即可把握到禅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气息。

禅家在此充分表达了他的传佛心印、不重经教、以心传心、顿超直了的性质。

佛祖拈花而不发一言的行为,迦叶尊者心照不宣,心领意会,以微笑呼应而不形诸文字作答。

这本身一改佛教传统的讲经说法的模式,这里所突出的是一种直觉顿悟、自明心性、刹那成就永恒、此中即是净界的境界。

这与中国式的智慧儒,庄,玄哲学及人生态度灵犀相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魏晋玄学,一反两汉儒学解经说教、考证字句的繁琐作风而独标自然无为、言不尽意。

禅学之于佛教,也有相似的意义。

他使人从经文教义中解脱出来,超越语言之上,以制约顿悟为根本。

所以有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作为禅发的核心。

庄玄的以虚无为道、倡直觉体验的思想是禅宗思想形成的基础。

所以说“禅宗是披着袈裟的玄学”是有一定道理的。

拈花微笑的道理与得意忘言、直契道本的庄玄精神殊途同归。

禅宗的兴盛虽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兴趣,然而真正能与禅师们往来参对、体会禅悦的,主要还是文人士大夫。

因为对于身处封建秩序中心的士大夫来说,这种随缘自在、任运而修的禅理特别符合他们的精神需求和趣味。

即使他们排斥佛教的出世思想,也不妨碍他们在生活情趣上吸收禅趣的影响。

这使他们身在宫阙也不妨同时心存江湖。

一方面是功名利禄的追求及随之而来的束缚与烦恼,另一方面,又不妨碍他们随缘任运地逍遥其心性,出入廊庙之余尚可寄情山水、洒然无拘、自在清净,真可谓潇洒自如。

尘俗事务的羁绊完全可以消解于自己心灵的自由畅想中。

以禅家的精神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则无论通达、穷困,都能保持性灵的平衡。

这样,禅宗把中国文化中的人世兼济、逍遥超脱的精神协调成一体了。

无论人世“兼济”还是超然“独善”,都不妨碍有自在无碍的心境。

何乐而不为?
3 禅宗文化与中国园林的交互渗透
从园林艺术发展历史中,审美特征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禅的精神影响是如何通过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变化渗透到园林艺术创造中的。

渗透到园林艺术中的禅宗不像文艺那样来得自然,反过来讲,禅宗正是通过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渗透到中国园林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去的。

禅宗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与儒道并立。

同时,对中国民族文化反思时是回避不了
禅宗的。

对于园林美学而言,是中国文化具象化了的,相对于诗、画等纯艺术,园林艺术中的实用成分使它独具文化特色。

一方面它的物质形态增加了我们探询期间的文化心理因素的难度,另一方面园林艺术的实用成分,也就是园林与人的日常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却也使它与人的文化心理的联系,更为生动可感,更为自然切近,成为实用文化心理自然流露的产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园林艺术又比那些纯艺术门类更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特定的文化心理、精神信息。

保留至今的古典园林,成为让观赏的现代人身临其境地体味前人心灵的畅游地。

抽象的东西在这里完全生活化、具象化了。

对于禅宗这样的人生艺术来说,园林是极好的体现场所。

因此体现在园林中的文化也更值得我们回味。

4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禅宗,包含着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

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象经常让禅师们拿来用以暗示禅境,禅悟也的确常常在自然景象中触发。

这还只是表层,更深层的是以禅的眼光看待自然,则自然之境与禅境无异,所谓“青青翠竹,总在法身,郁郁黄花,自在般若”。

自然山水,园林环境,确实能使人感受到不受外界束缚的天然性情,难怪禅悟与山水、园林有很密切的关系了。

禅道与自然之间,禅境与山水、园境之间灵犀相通,如此,园林设计中在审美观念或情趣上渗入禅的意境,也就顺理成章。

皇家集权统治下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苦恼于朝阙的烦扰与羁绊,既不能离开朝堂,忘了祖宗宗法制度中光宗耀祖一说;又耽于个人心性灵魂的解脱,还要个人不脱离寂寞与清苦。

如何既不受仕途牵累,又不需遁隐山林,实现进退自如、出处一致的理想人身境界呢?禅宗哲学,为士大夫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极好的捷径。

禅的核心精神就是不要人受具体世相的束缚,不要人向“外”寻觅,而要向“内”体悟自己的生命本性;只要心中无执,在内心超越一切分别、取舍,达到一如之境,则行住坐卧皆人道。

在一所简单的宅园中,拳石、斗水,盆花,即可沉迷期间,怡然自乐。

即逍遥尘俗之外,又免去山隐之苦,入世出尘两不相碍。

诗情画意、借景成趣的写意风格之定型,与禅宗意趣的濡染有不容忽视的关系。

禅学影响下的文人士大夫的立足心性解脱、追求旷达适宜的生活态度,以及自然清净、含蓄淡远的审美情趣,促成了文人士大夫私家宅园的兴盛,带来了园林艺术特点的极大变化。

在园林中,以私家园林的成就谓最高,原因也正在于此。

当然,中国园林长期不被重视也与此有关,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总是有人崇拜,有人不屑一顾。

禅宗说白了,也是一种宗教信仰。

既然是信仰当然不能强迫人人都懂,人人都会了。

但是,禅宗毕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影响了中国若干代人,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谈及的是
园林带给人的美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欣赏中国园林时会有人说,中国的园林看不懂,这种禅学理念在园林中的无时不在,无地不在,也是原因之一吧。

(责任编辑张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