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知识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文化大全
1、文化名人介绍: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被捕下狱,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55岁那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张骞: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太宗李世民(599-649):中华帝国千古一帝,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人,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起义后率领农民军转战南北15年,历经艰苦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明军主力,推翻了朱明王朝。胜利后,由于政策和策略上的失误,起义终归失败。
陕西景点:兵马俑、华清池、大慈恩寺(大雁塔)、骊山、华山、钟楼、碑林、太白山、法门寺、乾陵
二、陕西民间艺术介绍
1、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形式。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纸",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传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无不包罗,直接反映出的是劳动生活。
2、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3、定义:“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三、1、陕南吃剖膛俗闻
陕南山区的山民们,不论谁家杀了肥猪或是猎获了较大的野物,便要请邻居相好来吃剖膛。这吃剖膛以肉为主,并无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几升黄豆,做起大碗豆腐,洗净成筐洋芋,或焖或煮,弄一大锅,用几只大盆盛起,放在院里、碾盘或树疙瘩上,由客人或蹲或站围着去秘,那肉片切成如木梳大小足一指头厚,那酒是成桶的自酿的包谷烧。只见那男男女女吃肉如吃豆腐,喝酒如喝凉水,吃得嘴角流油,喝得满脸通红。平川人初进深山,见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阵势,常吓的不敢动筷子。住久了,也与山民并无二样。山里人饮食溪流泉水,含矿物质多,易于消化,再加上劳动强度大消耗多,能吃善喝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山区也毕竟寂寞,遇到这种机会,男女同饮,老少共乐。老远赶来,吃得一饱二醉,在夕的余辉下,领了老婆娃,蹒跚着回家,夜里做梦也打着饱嗝,笑出声来。一顿剖膛常常要吃动半条肥猪,不过家家宰猪,人人可吃,颇有点原始先民们的屋大家住,有饭大家吃的遗风。
2、腊肉又叫熏肉,每年入冬腊月,家家户户宰杀年猪,除留够过年吃的新鲜肉外,其余剩鲜肉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桂皮、丁香等佐料,腌入缸中。7至15天后,拿出来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然后挂灶头或火炉上面,经过烟熏火烤,久而久之,便成了腊肉。
3、安康香菇:特产香菇,色泽暗红,肉厚质美,含高蛋白,低脂肪,将香菇与鸡肉混合制成,醇香滑嫩,口感颇佳。
4、陕南木耳:陕南木耳采用露天种植无农药残留物,朵大而薄,朵面乌黑光润,朵背略呈灰色,色泽均匀外形卷曲紧缩,叶薄且无完整轮廓,木耳经泡坚挺,有韧劲,入口清香无怪味。由于采用的是室外露天种植,木耳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所需要的营养成份,营养价值更高,且根部残留有少许木屑,接近野生木耳。
5、安康魔芋豆腐:新鲜魔芋豆腐或凉拌、或晒至半干与肉同烹,色香味兼备。
6、宁强县小吃
一、根面角
根面角,形似半月,呈浅褐色,每联5瓣。据传是由当地传统素筵中分化出来的。初为清香型,流行既久,又转为浓香型,从而素与荤两种并列。其主要原料系从野生蕨根中提取的淀粉作皮,以鲜蔬作馅,急火蒸成,然后再蘸上酸辣之汁。本为夜宵小吃,现在也逐渐登上豪华宴席。
二、王家核桃馍
宁强著名风味小吃“王家核桃馍”,此馍小如瓷盖,色橙黄,味浓郁,人口香酥,尤难得者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在漫长的岁月里,留下一些有关王家核桃馍的趣闻轶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地方官闻讯急奔西安参朝,曾将此馍作贡品进陈御用。此事一经传开,这馍在群众中骤然身价百倍。王家馍铺历史悠久,起初,掌案师傅姓王名培录,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十一二岁就在其父王文选身边学艺。文选的师傅也姓王,清乾嘉间人,开设的铺子叫“福兴老号”,专门精制各种烧饼,兼营满、汉糕点,在本县食品业中,名噪一时,文选于嘉庆年间至“福兴老号”当学徒,其师因无子嗣,平日看轻精干,料定日后必能承业自主,临终前遂将这个铺子的招牌授给文选继续使用。溯自“福兴老号”从乾隆时代问世,至1949年解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文选、培录父子两代,一脉相承,专门精制各种烧饼及满、汉糕点,独具特色,传至现在,惟“核桃馍”秀中之秀,独放异彩。
三、王婆麻辣鸡
本世纪50年代初,宁强悄然兴起一种风味小吃——王婆麻辣鸡。由于它有着色泽鲜美,肉质细嫩含脆,肥而不腻,麻辣爽口的独特风味,喜欢的人愈来愈多,今天已成为县城街头地方小吃中的奇葩。王婆的夫家本是城内望族,曾雇有一四川成都厨师,手艺精湛,而最拿手的绝活,则首推麻辣鸡。后来,王家家道衰落,靠卖麻辣鸡度日,到50年代初期,渐有名声。
70年代以后,开放意识锐敏的宁强人,瞅准了这个行当,偷师学艺,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麻辣鸡的摊点日渐增多,夜幕降临,麻辣鸡在辉煌的街灯下,金黄闪亮,丝丝飘香,给宁强县城的夜曲增加了一个谐和美妙的音符。
四、正宗的“搅团”也叫“水围城”。
在饥荒年代,在农村能吃上一顿用包谷面做的“搅团”,已是很奢侈了。现在日子富裕了,“搅团”也是用上好的细面粉做成的,吃起来筋道更有味。做“搅团”的工序很简单。先把面粉加水搅成面糊状,倒入烧开的水里搅拌;然后在锅里洒干面粉,要一边洒一边搅动,直到锅里面糊的稀稠可以挂在勺子上不掉为好。加盖烧开后,继续用勺子搅动,这时全在一个“搅”字,俗语道:要得搅团好,需要七十二搅。搅动时一定要始终向一个方向,这样才能使“搅团”越搅越筋,直搅到面糊里没有小面疙瘩为止,再加盖用小火烧二十分钟便好。吃“搅团”时要先调好汁。把油泼的蒜泥、辣面配上醋、盐、味精、香油调成汁,在红亮亮的汁里放一勺子热腾腾的“搅团”,白白的“搅团”在碗当中形成圆圆的一团,好象水中的城池,一切玄机都蕴涵于碗中,这便是“水围城”的由来。热“搅团”会散发出香甜的味道,用筷子夹一小团“搅团”,从汁里捞出放入口中,辣、香、软、别有风味。“搅团”还可以漏成“鱼鱼”,一饭两吃。吃“鱼鱼”时要配上芹菜炝成的酸菜汤,吃起来爽口、过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