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新文化运动 经邦济世 重铸国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邦济世重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过程是立足于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感知材料,分析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方法是使努力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自主阅读法、材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自主阅读法: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践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材料法:让学生锻炼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联系。

(3)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刺激视听器官,增强直观感性认识,提供问题情景、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和影响。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设计思路】:

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的第2课,在本单元中新文化运动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渡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表现,是上一节课的深入,也是下一节课内容的背景,本课的课程标准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定位为魂之由—倾听时代的召唤,魂之铸—奏响时代的旋律,魂之声—聆听历史的回响为主线,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中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具体设计如下:一、魂之由—倾听时代的召唤,分别展现三项内容即新文化运动前政治、思想、民众的状态,进而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之下的结果,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二魂之铸—奏响时代的旋律,以视频为史料,让学生挖掘包含的历史信息,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一所激情四射的大学……一群激情澎湃的干将……进而初步感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节选部分文章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节选内容,让学生在层层推进、步步提高中深入理解四项内容。三、魂之声—聆听历史的回响,通过袁世凯的称帝观理解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通过女性观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个人解放的作用;通过文学观展现白话心理诗,理解提倡文学革命的意义;通过文化观的则材料展示,总结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应该树立正确文化观。

【教学过程】

导入:幻灯片展示本地爱国民主人士——何思源的简历跟谁何先生的经历走进新文化运动——经邦济世重铸国魂。

问题1:魂之由:倾听时代的召唤,返20世纪初的历史现场——我的民国印象(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的欲望。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与史料融合起来,体现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通过作品上的解说词激发学生初步感知新文化运动,思考这些解说词的寓意,为学习新文化运动作好铺垫。

一、第一篇章 魂之由:倾听时代的召唤

幻灯片:扫描三幅民国新闻,展示新文化运动前的时局。 (一)欣欣向荣

(二)国殇——暗流涌动

问题2:此时的中国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什么会发展为暗流涌动的黑暗?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设计意图:以扫描的方式展示出民国新闻,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真实感受当时的时代现状。通过两则新闻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人们的政治觉悟落后表明民主政治并未真正实现;复辟封建思想的的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资产阶级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要有思想保障,进而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

二,第二篇章 魂之铸:奏响时代的旋律

通过《印象——新文化运动》视频来感受新文化运动并提炼的相关信息。 (一)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

问题三: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这些材料,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二)一所激情四射的大学……

中华民国教育部 令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

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全国各中小学校,废止谈经和拜孔之礼”。

情景体验: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

这就是北大师生间的问候,当时的北大是培养官员的学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干部培训学校,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被称为“老爷”,常有带着听差去读书的,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和大人,可见整个学堂官气十足。然而随着一个人的到来使北大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人是谁呢?

问题1:北大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设计意图:通过蔡元培的就职演说来体会中国文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问题2:蔡元培用什么思想来改造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三)一群激情澎湃的干将……

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教授90名,从其中76名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名,占56.6%;50岁以上者仅6名,占7.9%。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只有21岁,胡适、刘半农也只有27岁,陈独秀也才38岁。

师:辛亥革命后有这样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挽救中国民族危亡,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于是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他们聚集在北大为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而努力奋斗?(播放课件)请根据三个镜头找出国人的病症并对症下药。

镜头一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钱玄同 刘半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