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系统的发展和作用

浅谈电力系统的发展和作用

电力系统认识实习报告

电力系统认识实习总结 课程编号:k0610363 班级:会计某 姓名:某某 学号:某么么么

电力系统认知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实习内容综述 认识实习是我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学习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校学生认识专业技术知识实习生产中的重要渠道。通过本次认知实习,我了解电力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地位,加深对课堂专业知识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在这次实习中,首先于2010年6月21日参观了保定热电厂,在领队老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细心知道解说下,了解和认识热电厂基本设施配置,各种发电机组结构组成及其作用,参观热电厂生产过程。然后在6月23日观看了陡河电厂资料,全面认识电厂的生产过程。在6月25日,参观和认识电力工程系动模实验室,该实验室共有九台模拟发电机组。其中有国内唯一研究大机组轴系扭振专用机组;有目前国内模拟容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30KVA模拟机组;有两组无穷大系统;500 KV模拟输电线路;有电机、有功、无功负荷等模型。 研究为实际生产服务,研究是手段;生产为人民服务,生产是目的。保定热电厂以超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主要从事高电压试验技术、高电压大电流计量技术及电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我们了解到了高压理论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高压输配电技术,高压安全技术等;了解到他们高压技术的研究状况,例如当前110kv输电线路等他们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充分利用当前的高压技术集中解决高压电应用于电力生产传输和企业高压用电,提高当前的国民生产力。 第二部分实习收获与体会 保定热电电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生产电能与热能的工厂。该电厂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郊一亩泉河畔。厂区面积万平方米。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国家确定兴建的华北地区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联产厂。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现有火力发电机组九台、装机总容量295MW,水力发电机组两台,装机容量;供热能力为210吨/小时,固定资产原值亿元。截止到1999年底,全厂职工2148人,其中主业1649人,多种经营499人。属国家大型二类企业。 保定热电厂主要由下列5个系统组成。①燃料系统:完成燃料输送、储存、

浅谈地方电厂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浅谈地方电厂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大量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并网运行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继电保护、电压控制等方面的影响。 标签:分散电源稳定性保护自动装置 从19世纪70年代欧洲进入电力革命时代,到1882年爱迪生在美国纽约珍珠街建立了一座拥有6台发电机组的发电厂,再到现在各种类型发电厂的建立、投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是目前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的主要发供电方式,以及大量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并网运行,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作为集中供电系统的一种有益补充,有其一定的优点:①在主网故障时,提供必要的备用容量,继续对用户供电; ②在主网功率缺额时,可以完成紧急调峰的任务;③减少了电压跌落等电能质量发生问题的可能;④提高了小系统中用电负荷的供电可靠性;⑤分布在用电负荷周围,降低了输配电损耗;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网改造扩容的压力。现在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已经成为集中供电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电厂的供电压力。但是,大量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并网运行,也会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继电保护、电压控制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大量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并网运行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潮流分布、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网络损耗、保护配置等方面的影响。 1 对于稳定性的影响 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接入配电网后,辐射式的网络将变为一个遍布电源和用户的互联网络,潮流也不再单向的从变电站母线流向各个负荷。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接入将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了系统潮流的变化,不过,因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容量小,供电半径小,负荷几乎都集中在电厂的母线上,一般在暂态分析中,只把它作为一个负的负荷来考虑,很难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电压下降,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有功出力下降,同时,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接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当系统中出现大量电动机启动时,整个系统无功需求讲增大,电压将下降。 2 对于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影响 配电网大都是辐射性网络,开环运行,都假设潮流是单向的,从电源流向低压网络,所以配网的相间和接地保护大都采用延时的多段过流保护,通过定值和时间整定实现选择性。当配电网中接入有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在发生短路故障时,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自身也会向故障点提供一个短路电流,因保护的位置、故障点的位置和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接入的位置不同,会造成流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小),因此,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对系统本身和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都会造成影响。 3 对于电能质量的影响 在配网系统中,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接入大大增加了其电能质量问题的复杂性。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连接到系统以后,系统和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的影响是相互的。输配电网络会造成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负荷的电压跌落、电压骤升、波形畸变和电压不平衡等结果;地方发电厂分散电源/负荷会造成系统谐波电流、不平衡电流和无功电压闪变等结果。 4 对于电压控制和无功潮流分布的影响

浅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

浅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运输系统与用电设备等用电消耗系统组成。而在电力系统中常见有危险故障和一些异常运行状态,而这些现象会发展成事故,使整个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因此,切除故障元件的时间必须要求短到十分之一秒甚至更短,所以要有一套自动装置来执行这一任务。文章阐述了断电保护的要求,分析了断电保护的抗干扰、纵联电流差保护、工频变化量方向保护技术。 标签:电力系统;断电保护;技术 1 引言 断电保护装置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与断路器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其主要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原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运行。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 断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2.1 可靠性 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该动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也称依赖性;不该动作时,既不误动,也称安全性。可靠性是由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保护回路的连接和运行维护的水平决定。 2.2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原件从系统中切除,尽量缩小因故障而停电的范围,保证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只有合理的选择保护方式,并正确的进行整定才能保证保护装置良好的选择性,保护的选择和整定就是一个获得选择性的过程。 2.3 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在尽可能快速切除故障,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短路电流、低电压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故障切除时间,它等于机电保护装置动作与断路器跳闸时间之和。 2.4 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保护装置对在其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

我对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1)

我对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在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从表面上看只有简单的八个字,但是却包含了非常深刻的精神实质。作为每一位电力员工,要真正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在行动上自觉履行好这八个字,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只要能真正履行好了这八个字,也就基本成能为一名合格、称职的电力员工。 “诚信”,不但对我们电力员工,对每一个社会公民来说,都是一项基本道德。没有诚信,无以立足。从古到今,人们对诚信有着不同的褒奖和贬低。“言而有信大丈夫”、“大丈夫一诺千金”、“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丈夫一言,吐口唾沫砸个坑”等等,都是对诚信者的赞赏。

“言而无信小人也”、“说话不如放屁”等等,则是对不诚信者的指责。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时代,人们都把诚信看成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基本准则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没有诚信,无以立足。一个企业没有诚信,无法长久生存和发展。为什么世界上有百年老店、老企业,也有开张不久就倒闭或发展到一定时间倒闭的店、企业。固然各有很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无论是自然无法避免的,还是其他条件,但是有一条可能都存在着影响,那就是“诚信”。没有哪一个百年老店不是靠诚信生存的,他们把诚信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坑蒙拐骗”永远无法长期生存。人也是一样,没有人愿意同不守诚信的人交往做朋友,做生意。就是不守诚信的人,也不愿意同不守诚信的人交往,而愿意同守诚信的人交往。如果是都不守诚信的人交往,那肯定是尔虞我诈,什么事也做不成。

诚信是靠很多年,很大的努力建立的价值品牌,是巨大的的财富。而要毁掉诚信,有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责任”对我们国家电网公司有两层面的。一是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其二是国家电网员工的责任。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责任,对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的责任,对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的责任,对发电企业服务的责任,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证的责任,保证国家企业资产保值升值的责任,保护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责任等等,责任十分重大。员工的责任包括: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员工对社会的责任,员工对家庭的责任等等。很多时候,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地履行好各自的责任,自觉地担当起责任。才能使企业和个人得到发展。否

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宁宁 (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邮编: 276826) 摘要:我国电力系统情况复杂,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形势,对我国电力的系统进行了调查。 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现状比较好,随着经济的增长,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存在地区的差异。电源结构也存在在一些问题,要调整这种电源结构,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每一种电源尤其火电需要进行技术进步调整;二是水电、火电及其他发电形式的比例应合理调整;三是电源布局也应调整。我国煤炭资源储藏量不少,但分布极不合理。负荷高的地方如华东地区基本没有煤,煤大部分集中在西北部或华北北部。而适宜建水电的地方大部分在西部。水能资源不少,但分布不合理。应该通过电网建设调整布局使电力资源得到最大优化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绿色电能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能源、电源结构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Ma Ningni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and automated institute zip code: 276826) Abstract:The more complicated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pth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lectricity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s overall status quo is better, with economic growth, electricity demand is also growing, but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Power structures also exist on some issues,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power structure, to begi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every kind of fire power, in particular the need f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djustment; Second, hydropower, thermal power and other forms of power generation should be proportional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内容的理解,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从实验中观察到系统失步现象和掌握正确处理的措施 3?用数字式记忆示波器测出短路时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波形图,并进行分析。 二、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是指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扰动之后,各发电机能否继续保持同步运行的问题。在各种扰动中以短路故障的扰动最为严重。 正常运行时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1=( Eo x Uo)x sin S i/X1 ; 短路运行时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2=( Eo x Uo)x sin S 2X2 ; 故障切除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3 =( Eo x Uo)x sin S 3/X3 ; 对这三个公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决定功率特性发生变化与阻抗和功角特性有关。而系统保持稳定条件 是切除故障角S c小于S max S max可由等面积原则计算出来。本实验就是基于此原理,由于不同短路状态下,系统阻抗X2不同,同时切除故障线路不同也使X3不同,S max也不同,使对故障切除的时间要求也不同。 同时,在故障发生时及故障切除通过强励磁增加发电机的电势,使发电机功率特性中Eo增加,使S max增加,相应故障切除的时间也可延长;由于电力系统发生瞬间单相接地故障较多,发生瞬间单相故障时采用自动重 合闸,使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二种方法都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项目与方法 (一)短路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1 ?短路类型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本实验台通过对操作台上的短路选择按钮的组合可进行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相间短路,两相接 地短路和三相短路试验。 固定短路地点,短路切除时间和系统运行条件,在发电机经双回线与“无穷大”电网联网运行时,某一回线发生某种类型短路,经一定时间切除故障成单回线运行。短路的切除时间在微机保护装置中设定,同时要设定重合闸是否投切。 在手动励磁方式下通过调速器的增 (减)速按钮调节发电机向电网的出力,测定不同短路运行时能保持系统稳定时发电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故障类型对暂态稳定的影响。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P max为系统可以稳定输出的极限,注意观察有功表 的读数,当系统出于振荡临界状态时,记录有功表读数,最大电流读数可以从YHB-川型微机保护 装置读出,具体显示为: GL- 三相过流值 GA- A相过流值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谈谈对智能电网的认识

谈谈对智能电网的认识 引言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 在电力系统各业务环节, 实现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促进智能水平的提高, 其覆盖范围包括从需求侧设施到广泛分散的分布式发电再到电力市场的整个电力系统和所有相关环节。 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而后,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了“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2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及智能电网的性能要求 1.1概述 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现代化的电网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体现电网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适应能源结构变化和体制改革要求。因此,在电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提高科技投入,早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性能特征体现了它与传统电网的区别,可以总结为以下6个方面:自治和自愈能力、防御能力、电网兼容性、高效运营和管理、优质和友好性、电力交易的方便性。 1.2自治和自愈能力 自治和自愈能力是指电网维持自身稳定运行、评估薄弱环节和应对紧急状态的能力[25-27]。目前电网的安全稳定计算和紧急预案制定仍以离线分析为主,其分析结果往往偏于保守,且无法在任何时刻都符合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智能电网中,电网将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恢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电网能够自动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协调国家、大区、省级、地县各级电网,根据潮流、负荷、气象条件等情况确定运行参数;2)电网具有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能力,能快速对自身状态进行评估,明确电网安全稳定的薄弱环节并自动提出解决方案;3)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力保电力系统三道防线;4)能针对实际情况修改或制定黑启动方案。

浅谈对电力系统的认识

浅谈对电力系统稳态的认识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通过老师耐心详细的教导,我对电力系统及其稳态分析有大致的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电力系统分析的概念和本专业的地位及其作用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再次基础上,很出现了原始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由于输电电压低,输送的距离不可能元,疏松的距离也不可能大。第一次高压输电出现于1882年,法国人M 。德波列茨将位于弥斯巴赫煤矿的蒸汽机发出的电能输送到57KM 外的慕尼黑,并用于驱动水泵,这个输电系统虽然规模很小,却可以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力系统,因为他包括电力系统的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发电,输电,用电设备。 生产的发展对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以至于直流输电已不能适应。于是,1885年在制成变压器的基础上,实现了单相交流输电;1981年在制成三相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础上是,实现了三相交流输电,1891年在法兰克福进行的国际电工技术展览会上,在德国人奥斯卡。冯。米勒主持下展出了输电系统,奠定了近代输电的基础。显然,这已是近代电力系统的雏形,它的建成标志了电力系统去的了重大突破! 嗣后,三相交流制的的优越性很快显示出来,使用三相交流制的发电厂很快迅速发展,而直流制不久便被淘汰,在稍后,汽轮发电机组又取代了以蒸汽机为原动机的发电机组,发电厂之间出现了并列运行,输电电压,输送距离和输送功率不断增大,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不断涌现。仅仅数十年,在一些国家甚至涌现了全国性和跨国性的电力系统! 二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参数的求法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电压器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中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和导纳是作为衡量变压器的主要参数,下面仅以双绕组变压器的模型为例介绍变压器的的参数的求法,(1)阻抗,求取变压器的电阻的方法和电机学课程中介绍的一样,Rt=PkU 2 n /1000S 2 n .其中公式中Rt-变压器高低绕组的总电阻,Pk-变压器的短路损耗(kw ) ;Sn-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 A );UN-变压器的额定电压(KV ) 由于大容器的变压器的阻抗以电抗为主课近似认为变压器的短路电压百分值Uk%与变压器之间的电抗有如下的关系X t ≈Uk%U 2 n /100Sn ,式中Xt-变压器高低绕组的总电抗,Sn-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 A );UN-变压器的额定电压(KV )。 (2)导纳 变压器的励磁支路有两种表达方式,即以阻抗表示和以导纳表示,变压器励磁支路以导纳表示时Gt=P o /1000U 2 N 式中Gt-变压器的电导 (S );P O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kw ;U N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kv );B T =I O %S N /100U 2 N 式中B T -变压器的电纳(s ) ;I O -变压器的空载电流百分值;Sn-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 A );UN-变压器的额定电压(KV ) 求得变压器的阻抗,导纳之后,即可作为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有两种,即∫形等值电路和T 形等值电路,从而就可以构建出数学模型! 三电力系统中电力线路的的参数求法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电力线路的参数对线路中阻抗,和导纳的求解,下面就以有色金属导线单相架空线路 的求解为例介绍阻抗和导纳的求法X 1=2∏f(4.6l g D m /r+0.5u r )x10-4 0式中X1-导线长度的电 抗;r-导线的半径;ur-导线材料的相对导磁系数,f-交流电的频率,Dm-几何均距;电力线路的导纳的求法;b1=7.58x10-6 0/(㏒D ab /r)式中b1为电纳,D ab 为a 线时b 线的绝对电位; 电力线路的数学模型: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的电力线路的数学模型就是以电阻,电抗,电纳,电导表示的他们的等值电路,这大大简化了对电力系统电力线路的复杂分析!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2018年中国电网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电网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 势分析【图】 2018年03月28日 13:37 (一)行业发展背景 电网设备制造业依托于电网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当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而智能电网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及高自动化率,为达到此目标,一方面电网设备需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配电自动化需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之下,输变电监测行业、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和和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1、我国电力系统的构成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及电力用户组成,其构成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图所示,发电厂生产出电能,经变电、输电及配电等环节配送到用户,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发电环节与用户环节之间的网络及设备即为电网。 2、我国电网的发展概况 (1)电网发展历程 就规模而言,我国电网发展经历了局部电网、跨省互联电网及跨区域互联电网 3 个阶段,具体如下所述: ①局部电网的形成 该阶段大致截止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1970 年以前,我国电网容量普遍偏小,除东北、华东和京津唐地区外,大部分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仅为110kV。由于电网系统规模偏小,事故抵御能力低下,电力系统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解决以上问题,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配电网逐步通过220kV 线路相互连接,以 220kV 线路为主网架、以省域为主要覆盖范围的局部电网开始形成。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从客观上推动了后续联网规模持续扩大。 ②跨省互联的发展阶段 该阶段为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在该阶段,很多地区逐步由孤立的110kV、220kV 电网互联形成 220 或 330kV 的省级乃至跨省电网。至 1989 年,我国已形成包含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川渝电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入手,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同时就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能力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应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5)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 (配电管理系统)。(3)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4)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5)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6)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7)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共享能力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发展,系统模型通常集中在对相关地理空间属性方面的描述上,但是在实际的相关应用中,电力系统方面的控制对象通常具有比较复杂的电力的处理结构。对于这种基础而言,主要包括2个方面: (1)物理实体的几何属性方面的标准定义与表达。其包含了电力系统服务能够覆盖的空间区域方面的几何属性。 (2)物理属性数据方面的标准定义以及表达。对于相关的电力系统来说,其不仅包含了物理结构,而且还包含各种组成部件、整体方面的物理性能和运行规范方面的信息共享以及动态、多维的应用分析等。数据整合能力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形成是由市场经济的需求所产生的驱动结果。比如:在用电高峰,提高变电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 魏晓瑞

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魏晓瑞 发表时间:2018-04-16T16:48:17.3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作者:魏晓瑞 [导读] 摘要: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进步也非常快,社会对其需求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进步也非常快,社会对其需求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一定的了解变得十分重要,同时还需要在这一领域上,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发展,还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养的专业技术性人才。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认识;未来发展方向 1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 1.1电气工程概况 传统的电气工程是电气系统与电子有关学科的总称,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关键学科与核心学科,简而言之,电气工程包含了百分之八十的光子和电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更加广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仅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还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电气工程培养专业型人才。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要求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还需要学习电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等内容,提升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问题的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比如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基本的计算机能力,熟练掌握电学与力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是必要的专业素质,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学科,因此,我们还需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具有研发能力。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科分支 1.3.1电气技术 电气技术是指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包括电工装备制造和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等技术,并以电气技术和电气设备为手段进行空间和环境的维持。此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电气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我们毕业后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一、进入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理论研究,推进电气技术及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二、进行电参量信息获取的研究工作,成为技术型人才。 1.3.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电气工程中的重点学科,此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高压电器设备的制造、设计、维护、运行等工作,培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国家的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种,一、进入大型工厂工作,例如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发展前景好,工资待遇高,二、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由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培养能够进行高压电器设备制造人才的专业,从事制造业,专业对口,发展空间较大,三、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教授学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知识,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同时还可以在学校申请项目,进行研究工作,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3.3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技术中极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主要培养具有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检等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此专业是信息电子专业和电力专业相结合的专业,具备两大专业的优势,能够有效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应用电子技术的就业前景较好,在多个领域都可以进行就业,通讯领域,交通领域,电子领域等都需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发展空间较大。 2改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影响因素 2.1信息技术 作为一项非常热门的学科专业,影响电气工程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就比如说同样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热门的电子信息技术,将电气工程所涉及到的各级各类信息进行了统一的控制与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传感通讯技术的项目开发上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现代化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融合,没有新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保障,电气工程项目的发展是无从说起的,需要明确的是,在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能与电气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分割开来,而是要将二者科学统一地结合在一起,互相进行促进,而且彼此之间还能够进行补充,让电气工程项目的发展反过来还可以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二者的发展水平都可以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二者共同的发展目标都是要实现产业技术调整,进一步加快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脚步。 2.2自动化研究中心 电气工程专业在自动化发展领域的研究当中,具体还分成电气自动化发展以及流电气系统流程自动化发展两个层面。而所谓的自动化,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电气机械等设备就可以自动进行生产,大大提高了对电气工程系统当中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性,同时也提高了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生产效率,实现了产业技术的高度融合,通过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做到许多人工无法完成的事情,同时也提高了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实现对电气系统中出现的数据信息的分析研究,使得机械化的大生产逐渐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实现电气系统智能化与自动化的项目管理,在这种自动化的研究中心当中,人们需要做的只是输入一定的操作程序代码即可,其他的运行工作都由自动化的电子设备来进行,面向全球区域范围来说,一个国家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在某种意义上面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实力,因此我国电气工程专业这一学科发展中,离不开对自动化水平的追求和向往。 2.3 物理学 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所应用到的物理学知识非常多,物理学作为电气工程项目专业当中的基础性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因而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光电技术的研究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当中,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物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明确所要学习课程的研究方向,比如所对电磁感应的学习,必须要掌握的就是各种电路图的设计与研究,同时还

对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的认识

对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的认识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国家电网公司是一个资产过万亿,员工逾百万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家电网发展的进程,就是硬实力积累与软实力扩展的进程,塑造社会广泛认同的优秀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定位更高、内涵更深,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地位独特。 【关键词】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软实力 一、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现状 “十一五”以来,电网公司以科学发展总战略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电网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实践中,打造了一个新型的国家电网,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电网公司,培育了彰显时代精神的优秀企业文化。 一是形成了公司核心价值体系,巩固了全体员工团结奋

斗的思想基础。公司使命、宗旨、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等一系列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公司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专题培训、品牌传播、文化环境建设,贯彻落实核心价值体系,统一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二是推行了公司基本行为规范,提升了干部员工的执行力。公司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公司各项工作中,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广大干部员工坚决贯彻党组决策部署,自觉遵守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彰显了统一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公司率先在中央企业把企业文化纳入发展战略体系,制定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企业文化年度业绩考核,建设国家电网精神家园,推动统一的企业文化在凝聚力量、激励创新、促进管理、规范行为、支撑内质外形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体现了卓越文化的魅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公司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攻坚克难、拼搏奋进,促进特高压创新突破、推动国家电网科学发展,夺取抗冰抢险、抗灾救灾等重大胜利,圆满完成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