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①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② 最应排除的疾病是什么?③病人的治疗原 则是什么?
(一)病因
1.腹壁强度减弱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2.腹内压增加 是诱发因素
(二)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 疝被盖四部分组成。 1.疝门 亦称疝环。 2.疝囊 可分为囊颈、囊体、囊底三部。 3.疝内容物 以小肠最多。 4.疝外被盖
绝大多数属后天性,如老年人腹壁肌肉 萎缩退化、腹股沟三角区肌肉和筋膜薄弱, 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排尿困难而致腹 内压增高等。
直疝三角的相关解剖
又称Hesselbach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 底 边:腹股沟韧带
结构特点: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 且腹横筋膜薄弱。
2.临床表现
逆行性嵌顿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11-1-4)
图11-1-4 逆行性嵌顿
绞窄性疝是嵌顿性疝的进一步发展,是不 能截然分开的两个连续性阶段。
疝嵌顿或绞窄后有三大主要症状:
①疝块突然疝出肿大,伴有明显疼痛,与 往常不同,不能回纳入腹腔;
②疝块坚实、变硬、有明显压痛,令患者 咳嗽时疝块无冲击感,也不像往常那样呈 膨胀性肿块;
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然后根据 病情确定处理方法。
如肠管未坏死,则按一般易复性疝处理。 警惕逆行性嵌顿的可能。
如肠管确已坏死,则应行肠切除吻合术, 酌情作疝修补术。
(二)腹股沟直疝
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 突出的腹股沟疝。
其发病率较斜疝为低,多见于老年男性, 常为双侧。
1.病因
③出现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四)治疗
1.可复性疝 手术治疗; 疝门及局部压迫(疝带)治疗。
2.难复性疝 尽早手术治疗。
3.嵌顿性疝 紧急手术治疗; 少数情况下可试行手法复位;即使复位成
功亦须严密观察,若有腹膜炎表现,应立 即行手术治疗。
4.绞窄性疝 紧急手术治疗。
二、常见的腹外疝
腹股沟疝 直疝 斜疝
(三)临床病理类型
根据临床特点及病理状态,腹外疝分为
可复性疝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1.可复性疝 疝内容物容易回入腹腔者。 站立、行走、奔跑、劳动及咳嗽、排便时 疝出;平卧或用手轻推即可回纳。
隐匿性疝
2.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但并 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 粘连所致。
外科学课件
第1节 腹外疝
一、概述
腹外疝: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先天性或 后天性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 部形成一肿块者。 腹内疝: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者。
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 次之,占5%左右,其他有切口疝、脐疝和 白线疝等。
病例:患者,男性,30岁,右腹股沟可复 性肿块5年,逐渐增大,站立时出现,平卧 后消失,查外环超过一示指,压迫内环后 肿块不出现。
(一)腹股沟斜疝
1.病因及发病机理
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右侧多见。
后天性:发育不良 联合腱的内环括约作用减弱 腹股沟区存在着解剖上的缺陷
腹股沟管的构成
有内外两口和上下前后四壁。 内口即内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外口即外环:腹外斜肌腱膜下方的三角形裂隙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有部分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内侧1/3有腹股沟镰 上壁:联合腱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陷窝(腔隙)韧带
嵌顿机会
较多
斜疝
多见于老年 由直疝三角突出,
可进阴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前外方 内侧 极少
(2)睾丸鞘膜积 (3)精索鞘膜积液 (4)交通性鞘膜积液 (5)隐睾 (6)髂窝部寒性脓肿
4.治疗原则与手术治疗简介 治疗原则:除少数可自愈斜疝外,均应
尽早施行手术修补。术前、术后处理。 (1)非手术治疗:
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图11-1-5) 疝带(图11-1-6) 试行手法复位的情况
图11-1-5 棉束带使用法
图11-1-6 疝带
(2)手术治疗: ①高位结扎术 ②疝修补术 Ferguson法 Bassini法 Halsted法 McVay法 ③疝成形术
(3)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紧急 手术。术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位于耻骨结节 外上方,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还纳后可在腹股 沟三角区扪及腹壁缺损,咳嗽时指尖有膨 胀性冲击感。
3.治疗 多应行疝修补和/或成形术。 手术要点是加强腹内斜肌和腹横筋膜
的抵抗力,以巩固腹股沟管的后壁。
若不能控制诱因或另伴有严重内脏疾 病者,则不宜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 。
(三)其他腹外疝
绞窄性疝时有肠梗阻、肠坏死、体液失衡 等表现,且有休克可能。
3.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 体征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直疝与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
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
呈蒂柄状
回纳疝块后 疝块不再突出
压住内环
精索在疝囊
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外侧
管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2.临床表现
腹股沟区突出的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 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压迫内环试验:鉴别斜疝和直疝。
可复性疝可发展为难复性斜疝,此时疝块 不能完全回纳。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 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可有局 部疼痛及机械性肠梗阻的征象。如不及时 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滑动性疝(图11-1-1)
图11-1-1 滑动性疝
3.嵌顿性疝 腹内压突然增高致使疝内容 物被强行挤过狭小的疝环、卡住而不能回 纳者(图11-1-2)。可产生急性肠梗阻症 状。
Richter疝(图11-1-3)
Littre疝
图11-1-2 嵌顿性疝
图11-1-3 肠管壁疝
4.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如不及时解除,致使 疝内容物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坏死。
股疝 脐疝 切口疝
腹股沟区位置与腹壁层次
位置:前腹壁的外下方,呈三角形。上界 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 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
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7层,即皮肤、浅 筋膜、深筋膜、肌层(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