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城区报社党支部开展“六个一”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区报社党支部开展“六个一”
活动帮扶省建巷社区
“一居一特”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要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开展“六个一”活动的精神,区报社党支部积极深入到所包社区——太西街道省建巷社区开展帮扶活动。
按照要求,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报社社长、党支部书记籍晓萍带领报社9名党员多次深入社区与街道、社区干部、群众和驻街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重点调研了社区工作场所和基本状况,并就开展“一居一色”创建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和座谈研讨。
经过认真详细的梳理、归纳、汇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查找出了制约社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社区实际和本单位工作特点,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了省建巷社区现状、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创建意见,并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省建巷社区总体概况
省建巷社区位于省建巷22号,辖区总面积11万平方米,总户数4365户,总人口11720人,小区75个。
社区现有在职人员7名,其中社区书记(主任)1名、副主任2名、大学生社区干部1名、工作人员(含劳动保障协查员、计生助理员等)3名。
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2人。
近年来,在区委、街道和报社单位的以及驻街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省建巷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创建优美环境,建设新型社区”理念,按照区委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争一流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进而带动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社区内老年文化活动、市场规范化建设、新型的高层住宅楼群建设,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经被广群众所认识,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氛围已逐步形成,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二、社区文化建设成效
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省建巷社区地处市中心,辖区内主要有省建三公司、新华书店、防爆机电、中国银行、公交公司等驻街单位。
长期起来,社区与辖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单位职工居多,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社区人文氛围浓厚,开展文体活动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
文化活动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为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文化建设方面,省建巷社区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组织、服务、协调、整合的作用,组织辖区内书法爱好者成立了省建巷社区书画协会等居民文化组织,开展了社区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
倡导了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了居民健康参与文化活动
的方向,通过社区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加深了交流与沟通,构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形成一个和睦祥和的大家庭,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一)充分发挥社区牵头组织作用,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
在驻街单位和包社区单位支持下,省建巷社区切实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
建立健全了活动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社区组织主办、驻街单位配合、社区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工作机制。
制定了社区文化建设规划、目标、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了每季度、每月都能够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二)充分发挥驻街单位帮扶作用,千方百计为社区文化建设争取资金阵地。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而基础设施较差,活动资金缺乏是我区大部分社区开展活动和服务居民存在的共性问题。
省建巷社区把解决社区居委会文体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当
做一件大事来抓,在用好每一分钱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多方争取驻街单位支持。
通过为驻街单位办实事、搞服务,赢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在省建巷社区的支持下,解决了办公用房和活动设施,基本建成了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
在新华书店等驻街单位的支持下,解决了部分图书,在包社区单位区报社的支持下,解决了电脑等硬件设施,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使社区居民有了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主体作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省建巷社区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实际,结合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多层次需求、个性化服务的实际,省建巷社区主任罗春江和社区干部们在平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深入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积极引导、调动了一批社区老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的积极性,使他们纷纷参加了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组建了多支文化组织,有力地整合了社
区的文化资源,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规范了社区文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同时,社区还与驻街单位文体宣传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探索出了“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社区文体活动模式,使社区内的各个驻街单位和居民文体活动团体在社区的统一协调组织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感染群众。
(四)大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省建巷社区先后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广场艺术节、歌咏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览等20余场次,比往年提高了频率和密度,提升了水平和档次,大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
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大型文化节”的生动局面,生活在省建巷社区的居民,几乎每周都有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
特别是今年夏天,社区经过一段组织的筹备和组织,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和消夏晚会,歌舞、合唱、小品、相声……居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不少人乐在其中。
参加文化及表演的群众就有近百人,前来观看晚会的社区居民达到上千人,在社区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同时,社区还开展了科技、法律、卫生、计划生育、廉政宣传等进社区活动,有效推进了各项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
使党情凝聚民心、文化引领发展、服务促进和谐、文明共驻共建的理念得到充分的实践和印证。
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每一次文化活动,社区都尽心尽力,提供场地器材、组织管理、积极配合,精心组织好每一次社区文体活动,文化志愿者和党员们带领群众开开心心参加活动,高高兴兴愉悦身心,社区里矛盾纠纷少了,欢声笑语多了,居民素质提高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
同时还充分调动驻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流动人口、个体门面及社区以外人等,都来参加社区文化文体活动,以社区文明带动了社会文明。
当前,省建巷社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已初步形成“党员带头、文化引路、服务先行、共驻共建、和谐发展”的社区工作模式。
当前,
我们已经通过“走出去”多次学习考察和自身实践,清醒认识到,社区文化不但能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精彩,更是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市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因此,我们结合实际,建议省建巷社区应定位在打造“文化型”社区这个品牌上,以创建文化型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型社区品位,培植社区文化后劲,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文化活动,积极为全体社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三、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严重不足,档次较低。
虽然在上级部门和驻街单位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省建巷社区解决了基本的办公用房,拥有一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但是相比发达地区甚至我区其他一些社区,该社区在办公、文体活动用房建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有相当一部
分的社区用房(包括社区办公、服务和居民文体活动等场所)面积低于应有的基本要求,与建设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公共设施监控指标有相当的差距。
目前,社区的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用于文体活动的空间近十几平方米,且条件简陋,其中社区图书阅览室图书稀少,而且兼作会议室之用,遇到开会则不能开展文体活动。
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缺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太少,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我市、我区虽然大幅提高了社区经费投入,但是目前而言,相比发达地区甚至邻近省份,社区办公经费仍然较少。
由于各级财政几乎没有社区文化工作的专项经费列支,社区文化没有正常的经费渠道。
没有文化部门可以掌控的经费,文化行政部门缺少指导推动社区文化工作开展的“杠杆”。
而文体活动又是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需求最大的社区服务项目,由此产生了相当大的矛盾。
社区办公经费
中尚不含文化活动经费,社区开展活动经费紧缺,社区文化成了无米之炊,而且又不是硬性任务,只能是对付着搞一搞。
虽然社区想方设法向驻街单位争取经费和设施,驻街单位也可以无偿提供的一些文体器材、图书,但是由于缺乏长期性经费也无法正常开放和维护。
(三)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难以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建局面。
一是因缺乏优惠政策和措施,社会资金对社区公益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投入缺乏积极性,无法满足居民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
二是社区居民的观念尚未转变。
社区居民大都要求社区文体设施无偿开放,只要一收费,即使是非常低廉的收费,参加活动的人数就激剧减少。
三是驻区企业单位文体场所对辖区民民开放数量少且存在水电等费用较高,难以持久运作等问题。
四是社区权限太小,缺乏自身供血能力。
(四)社区文化人力资源整合利用不足,文化队伍建设仍亟待加强。
一是社区居委会干部文
化素质较低。
因社区居委会都没有明确有人分工负责文体工作,社区干部抓文体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高;社区文化活动场大都由居委会干部兼管,由于社区事务性临时性工作太多,难免顾此失彼,导致文化场所设施利用率较低。
二是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社区各种人力资源尤其是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缺乏有效组织和有效利用。
现有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应付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其它应急任务,难以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导致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视野不够开阔,组织不够深入,对各种能够利用的文化人才和志愿人员没有很好的发动起来。
四、深化“一居一色”,加强文化性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进一步增强搞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责任感。
党组织带领、驻街单位支持、老干部党员带头、全体居民广泛参与的
新机制已经逐步得到确立。
当前,社区应在驻街单位和区直包社区单位的有力支持下,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思路,进一步把服务居民群众、服务文明创建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打造文化型社区的着眼点、立足点和归宿点,深刻认识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满足市民文化生活中的时代意义,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建设社区文化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做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清醒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在缩短差距、克服存在问题的优势、有利条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应当要填平补齐的具体任务,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搭建社区文化平台、创新社区文化机制、注重社区文化效果,努力建设成场所齐全、设施完善、经费保证、队伍整齐、活动丰富、内容健康、运作有序、居民满意的文化服务型社区新模式,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快社区文化
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社区文化能否繁荣,阵地建设是重点中的重点。
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既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社区建设有无文化品位的内在要素。
区政府文化部门应在一定程度上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投入,社区自身也要大力争取、多方筹集相关配套资金。
同时要鼓励驻街单位和社会资金支持社区开办文化事业产业,按照社会共驻共办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国家、企业、集体、个人共同开展社区文化事业的新格局,以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
同时,要尽快改变社区文体设施缺乏监督、落实机制的局面,督促和要求开发商按照中央委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要求,对开发小区预留文体设施用地和要求配套建设文体用房,确保社区文化有基本场地、并不挪做他用。
不断扩大社区文体活动空间。
要积极沟通有关部门,继续推动驻区机关、学校、企业的文体设施无偿或低偿为社区居民开放,做到资源共享,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场所缺乏的问题;要把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的情况,列入我区、我市文明单位评选的硬指标,使全社会形成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资源、提升素质,努力健全完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
队伍建设是核心。
社区文化建设落实到最后,还是看组织者和人才队伍的素质。
要在当前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社区文化专(兼)管人员的落实,加大社区干部文化素质的培训和学习,确保社区文化工作有专人负责、专人策划、专人组织的同时,社区干部人人可以组织文化活动,每人联络和组织一个文化小团体;在指导社区文化工作开展时,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人员、节目等资源档案,进一步成立形式多样的社区群众性文化团体、组织。
同时,还可推行社区文化专管员、辅导员培训、发证上岗制度,使其提高业务素质,具备从业资格,力求规范管理以促队伍素质。
要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五种人”,大力开展社区文艺汇演、社区家庭文化展、社区建设征文比赛、社区书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推动社
区文化活动全面开展,提高社区文化活动质量。
(四)找准亮点,激发活力,抓好社区文化特色建设。
能否有与时俱进的活泼生动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是社区文化能否赢得居民群众欢迎并积极参与的内在要素。
要扩大自身视野和范围,在组织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说说唱唱、写写画画,认识到“不是居民不需要,而是活动太单调”,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推出有吸引力的活动,不断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提高居民的参与率。
要组织社区干部与驻街单位、相关协会、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进行理论研讨,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广场文化、民俗文化中提炼特色、找出亮点,以满足不同年龄、职业、爱好等各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
形成一套符合社区实际文化建设套路,以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切中本质、符合规律的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