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先进事迹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师先进事迹材料
律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这是一个好人对另一位好人长达14年的关爱。
14年来,一个在浙江省杭州,一个在河南省平顶山;一个是知名律师,一个是全国劳模,两人通过邮局那张薄薄的汇款单结下厚厚的“情缘”。
20XX年X月X日,是全国劳模刘嘉的百岁生日。活了100年,这是刘嘉老人首次摆寿宴。而最让这位平顶山老人高兴的,莫过于圆了一个埋在心
里14年的愿望:寿宴上,他终于见到了14年未曾谋面的资助人——杭州律师戴和平。
这天,从千里之外赶来的戴和平一踏进老人的茅庵,两人就抛开身边
的陪同,快走几步,紧紧拥抱在一起。松开手,再相互看一看,笑着,眼
里泛着泪花,又抱在一起。
这个拥抱,用刘嘉老人自己的话说,等了足足14年。
14年来,对老人来说,“律师戴和平”只存在于那张薄薄的汇款单上。
汇往平顶山的“压岁钱”
X月X日,离百岁寿辰还有半个月,刘嘉老人再次收到戴和平寄来的
3\d{2,3}元汇款单,附言栏内依旧写着“新春快乐健康长寿”8个字。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每年春节前,刘嘉老人都能收到这份“压岁钱”。
这段平顶山和杭州之间的两地情,缘于14年前的一则报道。
时光倒流到14年前,戴和平还是个带着点书生气的青年律师,就职于
杭州某律师事务所。
1998年X月X日晚上,戴和平像往常一样,忙完工作躺在床上翻看报纸,一则《全国劳模刘嘉窘况受关注》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全国劳模刘嘉小儿子早年去世,大儿子又突然身患肝癌,使得这位曾经捐出百万家产老人
晚年生活陷入困境。
读完老人的事迹,戴和平流下了眼泪。他当即决定,一定要向这位陌
生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的晚年生活能够过得快乐。
几经辗转,戴和平找到老人的详细通信地址。1998年X月X日,他给刘嘉汇去了第一笔钱,数额为1\d{2,3}元,并在汇款单附言栏里写了一句热
情洋溢的话:“全国劳模事迹可敬,社会不会忘记好人,献上一份律师的
敬意。”
刘嘉收到这笔汇款后非常惊讶,因为他在杭州没有亲戚朋友。为了向
这位素不相识的律师表示感谢,他让家人通过互联网,查到了戴和平所在
律师事务所的电话,两人在电话中取得了联系。
1999年初,戴和平又给刘嘉汇去1\d{2,3}元钱。此后,每年春节前给
老人汇“压岁钱”,成了戴和平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14年来,戴和平给老人汇了15笔钱,总额达到了XX.X万元。
“人家根本就不认识咱,汇款一次两次就算了,这么多年来从没间断,真让我们一家感动!”刘嘉的孙女刘延丽说。
正是这些汇款,在刘嘉老人的大儿子不幸去世后,帮助刘延丽顺利地
念完了大学。
寿宴上,刘嘉老人与戴和平相拥后,老人赶紧招呼孙女、孙女婿:
“来,给恩人鞠个躬。”
裸捐的“茅庵富翁”
在平顶山市,刘嘉老人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79岁入党,8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他传奇的事迹在于:70岁开始创业,致富百万后,他竟将资产全部无偿捐献给社会。
在百岁生日前,刘嘉老人曾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创业有积累,没留钱分文。全部献集体,育幼且扶贫。忘吾行仁道,全心为人民。乐栖小茅庵,笑度冬与春。慎独我言行,善终我之身。”
这是老人一生的写照。
上世纪80年代,谁也没有想到,已经70岁的刘嘉决定创业。
这个想法源于1982年X月的一个夜晚,刘嘉偶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四川一农民承包一家集体企业扭亏为盈。
躺在床上的刘嘉睡不着了:别人能干,咱为啥不能?村里的一个造纸厂已经停产3个多月了,不仅不能给村里创造财富,还成了一个包袱。
第二天一大早,70岁的刘嘉跑到村里、乡里找干部,用借来的20XX元加上老伴儿卖鸡蛋攒的\d{2,3}元钱承包了已经倒闭的村办造纸厂,并承诺每年向村里交5\d{2,3}元。
随后,刘嘉央亲戚托朋友,又贷了款,添加了设备,购买了原料,很快重新启动了纸厂的生产。仅仅7个月后,造纸厂就扭亏为盈。
工厂盈利后,他先后投资3万多元,为村小学购买了桌椅、教具和鼓号等;还购买了小型拖拉机、打麦机、双铧犁、收割机等农机具,义务为村民服务;他还拿出几千元钱,帮助军烈属、困难户……
由于刘嘉经营有方,造纸厂年产值由原来的XX.X万元迅速增长到XXX
万元。
就在企业发展兴盛时,刘嘉又一次做出让人吃惊的举动:把自己新建
的固定资产XXX万元、年产值100多万元的两个造纸车间,一个献给村集体,一个献给本村小学,不给自己和家人留一点财产。
一时间他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95年,时年83岁的刘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平顶山,刘嘉老人所住的茅庵算得上是当地的独特一景:低矮简陋、面积不足10平方米。茅庵里,四壁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诗句。
事实上,无论是创业后的百万富翁,还是裸捐后的清贫生活,刘嘉老
人一直栖身在这间建造于1966年的茅庵,在这间屋子里,他为集体看庄稼、上粪肥、管理食堂。
上世纪90年代,刘嘉的两个儿子先后不幸去世。为照顾老人生活,他
已出嫁的孙女刘延丽搬了回来,和他一起生活。考虑到老人住的条件差,
上级组织和村里多次提出帮他建房,都被他婉言谢绝。
河南劳模和浙江律师心意相通
20XX年X月X日一早,在距离平顶山市区10多公里的五虎刘村,刘嘉老人的小茅庵院里院外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10多个乡亲忙碌着,为寿宴
做着准备。
除了耳朵有点背,现在,刘嘉老人身体基本没有毛病。起床、吃饭、
散步、睡觉、看报、写诗,每天生活非常规律。虽然身居茅庵,但心态平
和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