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

陈为庆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动机是指内驱力的增强,以及与内驱力相联系的面向一定目标的行为驱向。它的形成离不开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的诱因。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景和条件。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学习动机的分类模式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另一方面说明了动机问题所涉及到的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但是,笔者认为,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部分。

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外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指向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

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一旦情境消失,人的心理感应也随之消退。如果要持久地推动学生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的代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外部动机激发,忽视学生内部动机激发。例如,某学生厌学畏学,究竟是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还是理解知识有困难?或者是懒惰贪玩?教师很少作这样的分析。由于教育缺少针对性,所以收效甚微。因此,要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学生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包括:归因训练、角色转换、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等等。

1、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针对学生在学业成败情境中的归因障碍而设计的干预计划。许多学生往往把失败归之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不好,能力低、任务太难。这就容易使他们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降低他们在学习任务,特别是困难面前的坚持性和自信心。归因倾向是个体的一种社会认知,它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影响很大。例如,将成功归之于内部的能力与努力会使人感到自豪、骄傲,将失败归之于不可控的因素、外部因素,会使人感到灰心丧气。归因作为动机形成过程中一定情境与个体内部信念的中介,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有人归纳了三种比较好的归因训练方法:即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

(1)团体发展法。归因训练以团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一般为三至五人)在一起分析和讨论学习或工作成败的原因,并由一名教师或辅导者对各人及整个小组的情况作出比较全面的分析,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归因。然后,每个人填写归因量表,要求从一些常见的几种原因中选出与自己学习或工作成绩最有关系的因素,并对几种主要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同伴帮助等)所起的作用作出评定。教师或辅导员对这些自我评定和归因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对小组成员作出反馈,指出归因错误,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的归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

(2)强化矫正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要求学

生在事先预备的归因因素表中作出选择,对完成任务的情况(成功或失败)作出归因。每当学生作出比较积极的归因时,随即给予鼓励或奖励,并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

(3)观察学习法。这种方法是让儿童观看归因训练的录象,引导儿童把完成任务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最初出现于60年代。有些专家采用孩子教孩子的儿童辅导方法来改变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落后状况。社会心理学家、角色理论的倡导者艾伦在其主编的《作为教师的孩子》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孩子教孩子的理论依据,并总结了大量研究资料。

角色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和集体更为反感、敌对。因此,运用角色转变策略可以改进学习困难学生的低动机、低期望。研究者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具体是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第二天数学课程的预习辅导。实验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社会角色改变四个月后,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并且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有的研究者发现,学习困难学生角色转换必须要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配合。如学生本人是否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现状的愿望,班级是否有积极上进的风气等等。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教育干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自我信念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信念。共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自己觉得有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自己的能力可不可以改变和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有的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而丧失自信,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激发途径。

1.创设成功的机会。有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并不是门门学科成绩都差,他们也有学习不困难的学科。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尽可能让他们在胜任的学科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2.树立成功的榜样。这里的榜样示范既包括学习优良学生示范,又包含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来激发自信心。要学生以学习优良学生为榜样,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本来就不如别人,学习优良生不能达到的目标自己达不到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例如,把原来基础较差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学习困难学生的示范者,要求他们观察、讨论这些同学是怎么取得进步的。这种榜样示范对班上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确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难关并不是不可攻破的。

3.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

要增强自信心、胜任感,个人就必须确立自我参照目标。它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会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他人,越比自信心越低。但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在对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中,我们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