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 第三章 毒物的分子效应与毒理学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钝化作用:是污染物经代谢 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的产物。也被 称为生物解毒/失活作用
激 活 过 程
亲脂性毒物 生 物
转 化
过 程 亲水性物质
解 毒 过 程
毒物被活化或增毒的因素 1.污染物的化学结构
2.体内酶系统的差异 3.受体的存在
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与体内 的各组织器官的酶活性及其相应 的 物理、化学、生化、生理效应 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 同一种物质即使经过相同的生物 转化,在不同机体上所表现出来 的生物效应各不相同。
经肝脏随同胆汁排泄 经肺随同呼出气排泄 其它排泄途径:乳汁、胃肠、汗液、唾液、毛发、指甲
植物的排泄
植物分泌:泌盐植物
有毒物质的不同效应
bioaccumulation effect bioenrichment effect biomagnification effect
生物富集效应:污染物从环境中包括水、空气 和固相物质等所有来源,向生物体内,或者在某 些情况下在生物体表的净积累
③形成N-羟基化合物( N-羟基化 作用)
④形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化合 物(胃肠道内的活化作用) ⑤肾脏内的活化作用
⑥呼吸道中的代谢活化作用源自文库
致癌物的激活方式
①微生物酶的代谢活化方式
对位硝基联苯
肠道细菌
对位氨基联苯
②化学方式的代谢活化(无酶反应)
毒物的转运
毒物与靶分 子作用
毒物与靶分 子作用
微粒体外氧化反应
脂肪族羟化
醇脱氢酶、醛脱氢酶、过 氧化氢酶、单胺氧化酶
还原反应
脂类 酰胺类 含酯式 键的磷 酸盐类
哺乳动物组 织内不活跃 还原酶酶促 肠道细菌体内 反应能力强 水解反应 多种水解酶
毒性 降低
阶段Ⅱ代谢
又称结合反应,指进入机体的毒 物在代谢过程中与某些内源性化 合物或基团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 在结合反应过程中需要辅酶和转 移酶,并且消耗代谢能量
⑥ 理想的生物标记物应该能够被应用 于广范围的警戒性物种上,以使之具有 广泛的应用性 ⑦在生物标记物变化与毒物有关的适 应性降低之间可以建立起理想的相关 性
生物标记物的分类
接受器生物标记物 个体生物标记物 生物化学生物标记物 暴露生物标记物
生理学生物标记物 效应学生物标记物
现有主要的biomarker 金属硫蛋白
根据结合剂不同结合反应分为: 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谷 光甘酞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 基结合等主要类型
毒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直接发生 结合反应,也可以经过阶段Ⅰ的 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再发生结 合反应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硫酸结合反应
通常,毒物在发生结合反应后, 一方面可使其分子上某些功能基 团失去活性以及丧失毒性,另一 方面多数毒物经过结合反应后其 极性(水溶性)增强,脂溶性降 低,加速排泄过程,故大多失去 毒性或有所降低,并排出体外
毒物动力学
一种污染物在生物群 中的富集程度是污染 物性质、生物以及生 物和污染物相互作用 的环境状况的函数。 污染物性质决定其在 环境中呈现出的化学 形式及能够被吸收、 生物转化和消除的程 度
图3 简单的生物富集—消除结果
毒物动力学:运用数 学方法,定量的研究 外来化学物的生物转 化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的规律和过程
生物浓缩效应
生物放大效应:污染物在食物链中因营养 级的提高其浓度逐级增高的现象
超量蓄积现象
外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蓄积极限值与 其吸收量和清除半衰期成正比,即吸收 量越大,清除半衰期越长,则其蓄积极限 值越高.当两个值足够大,生物体的蓄积 极限值将会异常高.这种生物体能够蓄 积异常高含量外源化学物的现象即
金属可以与MT或 相似功能的分子
结合并且被隔离开来
植物金属螯合蛋白
常见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①多环和 杂环芳烃 (PAH)
②有机卤化物(PCB、PBB、TCP、 PCP、二垩英类
③有机氯杀虫剂
随着DDE的蓄积,加强了对酶活性的抑制 DDD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产生性 别畸变
④有机磷杀虫剂
⑤有机金属(有机锡)
体内屏障 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定部位,对环境污
染物的转运起着阻碍作用的特殊物质结构
血脑屏障 对外源化学物的渗透性较小,对毒物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阻止作用,许多物质即便在血液 中的浓度相当高也不能进入大脑
胎盘屏障 胎盘具有在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营养
物质、O2、CO2和代谢产物交换的功能,还具有阻 止外援化学物由母体透过胎盘进入胚胎,保护胎儿 正常生长发育的功能
消除:对污染物的 排泄或者生物转化, 导致生物体内其含 量的减少 净化:指生物被放
如入清洁的环境随 时间消除污染物后, 所测量到的污染物 从生物体内的消失
生长稀释:指一个正在生长 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会 因其可分布的组织的量的 增加而降低.不属于消除的 一部分(污染总量并未减少)
生物富集:是个体内 吸收、生物转化和消 除过程的净结果
混合功能氧化酶MFO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是与内质 网膜结合的血红素蛋白,阶段Ⅰ反 应中外来化学物质的氧化反应都与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有关。
MFO是通过改变外来化学物质的 结构而影响其毒性,既可以产生某 种特定的无毒化合物也可大大增强 某化合物的毒性.
MFO系统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编码的具 相同功能的酶的不同形式的集合.大多 数动植物体内都有这种系统,它可以改 变非极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毒性(通常将 其转变为更具极性进行降解的方式). 许多PAH与卤化物都可诱导MFO产生 活性. MFO常被用做有机化合物在生理生化 水平上的生物标记物
§3.2 污染物的分子效应
污染物不同水平的生态效应
污染物的毒激活
毒激活:指将前致癌剂转化成致癌物 的生物转化过程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转化过程形成具 有亲电子基团的中间代谢物,通过这 些亲电子基团与生物大分子的亲核 基团结合,产生致癌作用基础
毒激活机制 ①将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合物转变成 有化学反应性的代谢产物 ②形成环氧化物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物种差异与个体差异 饮食营养结构 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 代谢饱和状态 代谢酶的抑制与诱导
经生物转化后,污染物的生物有 效性发生改变,其改变程度根 据不同的生物个体或个体的不 同生命阶段而不同
比较不同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应考虑生物个体差异和所选效 应指标的一致性
影响生物转化的重要因素 生物有效性:指进入机体的污染 物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物学效 应的能力,也是表征污染物的实 际毒性
生物标记物性质 ①生物标记物应该在生物组织的 高层次发生有害的显著效应之前 能够被检测,具预警工具的价值 ②理想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应该是 快速、经济、简单,适合广泛应用
③这种检测应该服从于标准的质 量控制/质量保证的实行 ④ 理想生物标记物应该对单一毒 物或者一组毒物具特异性 ⑤毒物与生物标记物之间必须存 在清晰的浓度-效应关系
蛋白毒性:指蛋白质损伤的毒性。
分子伴侣:指结合蛋白质并指导其 正确折叠和聚集的应激蛋白,其亦可 防止蛋白质变性和凝聚,促使它们重 新折叠为具有功能的结构 主要应用在应激蛋白90、应激蛋白 70上,是始终存在的,应激蛋白90 在没有应激源时就有较高浓度;应 激蛋白70正常条件下浓度较低
环境因子对于毒物效应的影响 ●温度效应
●湿度效应 ●光照
●环境pH值 ●氧化-还原电位Eh
生物因子对于毒物效应的影响
●植物效应(种类、生态型、生长 部位、阶段)
●动物效应(遗传因素、性别、生 长发育阶段、健康状况、生活方式、 营养条件) ●多因子联合效应(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多种因子交互)
PAH、含氯碳氢化合物、多氯联苯、二垩 英、造纸厂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
应激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指对作为细胞蛋白 质的保护和再利用系统的关键蛋白 质的有序诱导的反应。 可以在热、缺氧、某些金属、外来 化学物质、乙醇、砷化钠或者紫外 线辐射的影响下引发。
应激蛋白:指参与减少与热、缺氧、 紫外线辐射、砷、金属及某些外来 化学物质等应激源有关的蛋白质损 伤的一组蛋白质。
皮肤、血眼屏障、血睾屏障
外来物的生物转化过程的两个阶段
阶段Ⅰ代谢
污染物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会被 生物转化,其过程包括4种反应, 即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 通常将氧化、还原、水解称为外 来化合物代谢转化的第一阶段即 阶段Ⅰ代谢
微粒体混合功 能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脂肪族羟化、芳香族 羟化、氧化脱氨反应、 N-脱烷基反应、 N-羟 化反应、S-氧化反应
毒 性 的 产 生 与 表 现
确定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程度,需要检测并衡量其引起的 生物效应 生物监测根据化学物质所能够 引起的生物效应而进行的用生 物来监测污染, 特定的生物效应 可以表征某特定化合物及其有 害暴露效应
biomarker:是生物监测中用活 着的个体、组织、体液、生理或 生化改变来定量地作为重要污染 物存在的指示或者即将出现的效 应的早期预警系统 biomarker是生化、物理、形态、 或组织学上的某种物质,用来指示 毒物的暴露或者效应。
一室模型: 指将机体视 为单一的室, 外来化学物 进入机体后, 能迅速均匀 的分布在整 个机体中
单速率常数模型:描述当生物 被 转移到清洁环境中使其净化污 染 物时污染物从体内的消除 dC/dt=-KC C为房室内的浓度 为速率常数K
二室模型 血液与脏 器
1室:dC1/dt=K21C2-(K12+K10)C1 1室:C1=[D(α-K21)/V1(α-β)]e-αt+[D(K21– β)/V1(α- β)] e-βt 2室:dC2/dt=K12C1-K21C2 2室:C2=[DK12/V2(α-β)](e-βt-e-αt) 分布相 α;清除相β
第三章 毒物的分子效应 与毒理学机制
§3.1毒物生物转化机制
§3.2毒物的分子效应
§3.3生物标记物与毒物分子的作用 机制
生物转化:在生物调节下一种化 学物质被转化成另一种化学物质, 有酶的催化参与,可以加速毒物的 消除、解毒、隔离、重新分布或 者活化 生物活化 生物转化
生物钝化
生物活化作用:是污染物的有害 作用加强或者使一种惰性的化合 物被转化成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有 害物质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应激蛋白或热冲击蛋白 结合酶(转移酶谷胱甘肽) 亚铁血红素和卟啉
氧化应激酶和抗氧化酶
§3.3生物标记物与毒物分 子的作用机制
金属硫蛋白(MT) 定义:是一组低分子量、可以与金 属结合的蛋白质 作用:是吸收、内部区域化、隔离、 排泄必需(Cu、Zn)和非必需(Ag、 Cd、Hg)金属。参与必需金属正常 的代谢活动,在无有毒金属暴露时以 基本水平存在,可以被多种物质以及 物理化学条件所诱导
细胞色素P-450酶通过催化氧化反 应合成并降解动物体内的内源化合 物(类固醇,前列腺素,脂肪酸和其他 生物分子)同时对于外源污染物的 毒理作用和排泄过程起到非常关键 的作用.不同的P-450蛋白质决定不 同的细胞,器官,个体以及种群会发 生哪些酶促反应.
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受许多因素 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目标暴露毒 物和生物体重、动物性别等等。当 将这些可以改变它的因素考虑在内 时,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就是一个 非常有效的生物标记物,被作为多 种污染物的大量暴露的指示。
金属硫蛋白(MT)特性: ①低分子量,高金属含量 ②高半胱氨酸含量,无芳香族AA或组 氨酸 ③独特的AA序列,尤其是半胱氨酸的 位置 Cys-cys cys-X-X-cys cys-X-cys ④金属硫簇
金属硫蛋白(MT)被用于多种暴露 模式下金属污染的生物标记物
溢出假说:认为在超过了金属硫蛋 白(MT)结合金属的能力之后,毒 效将开始显现。未被结合的金属 “溢出”,在有害作用的地点发生作 用
金属硫蛋白(MT)与有毒金属的作用方式
金属硫蛋白(MT)在生态毒理学中 的作用
●MTmRNA被作为MT基因表达的指 示物
●MT被作为解毒途径活化的指示物
●与MT结合的金属被作为解除毒性 的金属的指示物
金属硫蛋白(MT) 在生态毒理学中,生物标记物的用途 之一就是评价来自具有多种人为和 自然应激源特点的环境中,特定污染 物的暴露或毒性。 MT金属专一异 构物的存在代表了此潜力
生物可利用率:指某种来源的污 染物可被吸收的程度
比较不同污染物的相对生物有 效性,除考虑生物之间的差异, 还需确定所选用的效应指标的 一致性和可比性,最常用的效 应指标是“致死性”
排泄 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
的过程
动物的排泄
经肾脏随同尿液排泄: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的排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