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诺兰模型党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趋势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诺兰模型的党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趋势分析摘要:本文从党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出发,将党校信息化的实践情况与诺兰模型相结合,揭示党校信息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其发展阶段,并以此为指导,分析和预测党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党校信息化;诺兰模型;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1]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党校作为干部轮训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力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推进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1 党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纵观整个党校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呈现一个金字塔形结构,虽然各级党校之间不存在行政管理的关系,但在业务工作方面是存在密切联系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党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发展方式与党校系统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办学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笔者对中央党校及部分省市地方党校的调查,在一般意义上,对党校信息化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网络,二是远程教学网,三是数字图书馆。[2][3]党校信息化建设基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999年9月1日,中央党校校园网络和远程教学网络初步建成,这

标志着全国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全面铺开。截至2009年,党校系统远程教学网在全国已建a级站61个,b级站215个,c级站2500多个,总共达到2700多个站点。[4] 在过去十多年里,在中央党校的业务指导下,党校信息化建设以远程教学网的应用为核心,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绝大多数省、地(市)级党校和有条件的县级党校都已建立校园网,不少党校以建设新校区为契机,全新铺设以千兆乃至万兆为主干带宽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党校信息资源库和校园数据中心,并围绕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建设了大量应用于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的教学实验室,为党校信息化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然而,在党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和应用两个方面。建设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不明确,导致软硬件发展不协调、系统接口和标准不统一、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方面,由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准确,对信息化的定位不恰当,导致信息化的应用不够突出、难以推广,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各不相同,又缺乏有效集成及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2 诺兰模型的引入及党校信息化的阶段性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richard l nolan)在总结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基础上,提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诺兰模型”。诺兰认为,信息化发展必须经过初始、推广、控制、集成、数据管

理和成熟六个阶段(如图一所示),各个阶段之间互相联系,以实际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逐步推动信息化不断向更高阶段深入,阶段之间不能隔断或超越。其中,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行业与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5]

诺兰模型描述的信息化发展曲线

诺兰模型从整体的角度提炼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律,虽然不同组织进入各阶段的时间有先后,经历的周期有长短,但在一般情况下区域和组织的信息化发展历程是契合的,没有跨越诺兰模型阶段发展的模式出现。[6] 党校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其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党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在党校范围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加强管理能力、改善生活环境,因此,可以认为党校信息化也符合诺兰模型的一般发展规律。依据诺兰模型,综合分析党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党校信息化建设可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2.1 初始阶段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一些党校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开始进入党校,但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和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

2.2 推广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建成,党校信息化建设进入推广阶段。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是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批准的”远程教学卫星通信专用网”,直接为党校干部教育服务,通过网络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和工作信息交流。全国各地方党校依托这个“天网”开始投资建设信息化,铺设校园网络,初步实现“天网”和“地网”的连接,并专门成立与电化教学相关的部门来负责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党校还开始建设电脑教室或电子阅览室,依托磁卡技术实现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信息化硬件投入也开始膨胀。但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多为单机版或基于c/s架构的软件,缺乏统一规划,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数据冗余,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化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2.3 控制阶段

21世纪初,随着《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全国各地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科学规划、重点先行、分步实施、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信息化网络体系的指导思想,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进一步发展党校事业的战略高度上认识。[2] 这标志着党校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控制阶段,各地党校开始正式成立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甚至由校领导牵头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以统一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从整体上去控制党校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这个阶段的应用开始走向正规,对前一阶段相对松散、孤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对校园“一卡通”等应用管理系统中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更换,开始着力解决数据共享问题,逐渐消除信息孤岛,为进入集成阶段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一阶段也是计算机管理向数据管理过渡的关键阶段。

2.4 集成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出现在“十一五”期间,党校信息化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中央党校的统一号召下,全国各地方党校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党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由原来的“重硬件、轻应用”逐步转变成“追求实效、突出应用”,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这个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在党校系统蓬勃展开,尤其是新建校区的党校,更是以整体规划为基础,建立集中式的基础数据库和党校信息资源库,采用开放式的技术架构来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群和全校统一的信息集成支撑平台。

2.5 数据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是目前大多数发达地区党校所处的阶段,这些党校经过前一阶段的建设,系统集成工作基本完成,硬件投资基础已经完善,在接下来的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关注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中心、数据交换技术、工作流和数据流的定制技术实现数据的按需流动和共享,以促使数据管理机制逐渐成熟,各类方法库和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