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白介素(ILS)
IL—1β和IL—1ra(IL—1受体拮抗剂)
IL—1β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巨噬细胞, 具有活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上调白细胞 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参与SAP时 血液动力学和代谢方面的改变。
IL—1ra 在 胰 腺 实 质 内 有 表 达 , 在 炎 症等病理条件下随着IL—1的升高而升高, 与IL—1受体结合而抑制其活性,有剂量 依赖性,超过100mg/kg时效果不再增强。
15
急性胰腺炎时血IL—1、IL—6、TNF— α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选择素ICAM—1 等粘附分子,同时激活白细胞表面的整合 素受体,通过粘附分子配体—受体的相互 结合促进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的表达使得毛细血管后微静 脉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加剧, 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微循环障碍,激活白细 胞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损伤内 皮细胞,加重胰腺细胞损伤和产生远端器 官并发症。
2
一、SAP状态下的炎性介质 1、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
2、趋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介素-8 、粘附 分子
3、其他炎性介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 内皮素、核因子、 氧自由基、补体
3
1、细胞因子 低分子蛋白质 参与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每种细胞因子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产生不同或相同的生理学效应 已知有30多种
6
IL—6
TNF—α和IL—1刺激单核细胞、内皮 细胞产生IL—6,主要作用是诱导肝细胞 合成急性期蛋白如C反应蛋白,目前认为 是估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IL—2
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肽因子,Fra Baidu bibliotek 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在AP中的作用 主要是抗感染。
7
IL—10 主要由TH细胞(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 TH2)产生,B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产生。 IL—10是抗炎细胞因子。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 减少TNF—α,IL—1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阻 断和抑制炎症因子的级联反应;
17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5—脂氧合酶 催化反应途径生成的另一具有强烈生物活 性的炎性介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LTB4。
LTB4在AP中的主要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 收缩血管 收缩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 趋化中性粒细胞等。
18
一 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 素(endotjelin,ET)
16
其他炎性介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是由细胞膜磷脂在PLA催化下由花生四烯酸裂解 而来。
在环氧合酶催化下,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 环素(PGI2)和血栓素(TXA2)。
PGI2是血管松弛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TXA2是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剂。 PGI2和TXA2活性的平衡是调控血管和止血机 制的重要因素。
启动和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 相互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进 入组织间隙。
C、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 产生。
D、引起肠粘膜屏障受损伤,导致细 菌异位。
10
E、增强内毒素脂多糖的组织损伤作 用。
F、导致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 促进胰酶的分泌与活化,参与AP胰酶的 自身消化过程。
G、通过胆碱能机制介导AP。
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是前3类粘附分子。
14
A、整合素家族 CD11a/CD18,CD11b/CD18。 B、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CAM—1、ICAM—2、ICAM—3、 VCAM—1,DECAM—1。 C、选择凝集素家族蛋白 E—selectin、P—selectin、L—selectin。 D、钙离子依赖性细胞粘附家族
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1
从十九时间中叶开始,随着人们对 胰腺炎症认识的逐渐加深,炎性介质在急 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988年Rinderknecht提出了“白细胞过 度激活”学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全身炎症 反 应 综 合 征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s,SIRS)的概念。
总之大量的研究证实AP的许多并发 症 及 MODS 是 由 微 循 环 障 碍 引起 的 , 而 PAF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主要介质。
11
IL—8 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受内毒素和IL— 1或TNF刺激后可大量产生IL—8。 IL—8的作用: 一是对中性粒细胞(PMN)T淋巴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二是活化中性粒细胞,对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和血小板无作用。
12
一旦机体释放IL—8和TNF—α,内皮 细胞开始表达粘附分子,IL—8介导PMN向 内皮细胞迁移,粘附并相互作用。
IL—8作为PMN的重要趋化因子是导 致SAP并发症及胰腺持续坏死的主要成分 之一。
13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是参与PMN在炎症组织中浸润,聚 集和激活过程中重要介质。
粘附分子按其结构分为4类
IL—10抑制IL—2,TNF—的分泌,从而 抑制免疫反应;
IL—10是IL—1受体的阻断剂。
8
趋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PAF是以单体形式处于细胞膜内 的磷脂分子,是脂膜的结构成分,是 强力的脂质炎性介质。 PAF的作用机制 A、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粘 附聚集、血栓形成;
9
B、与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 活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并产生趋化, 凝集和释放超氧化物。
A、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B、 免 疫 球 蛋 白 超 家 族 (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C、选择凝集素家族蛋白(selectin family)
D、 钙 离 子 依 赖 性 细 胞 粘 附 家 族 ( Ca— dependent cell adhension moleucule family)
4
TNF—α(肿瘤坏死因子)
来源: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
在急性胰腺炎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 胞、肥大细胞四种细胞产生的TNF—α是最早升高 的。
作用:
在浓度<10-10mol/L时,调节炎症反应及促进 组织修复。
在浓度≥10-8mol/L时,在血循环中自身激活 产生“瀑布效应”。
内源性致热源,与机体发热有关。
白介素(ILS)
IL—1β和IL—1ra(IL—1受体拮抗剂)
IL—1β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巨噬细胞, 具有活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上调白细胞 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参与SAP时 血液动力学和代谢方面的改变。
IL—1ra 在 胰 腺 实 质 内 有 表 达 , 在 炎 症等病理条件下随着IL—1的升高而升高, 与IL—1受体结合而抑制其活性,有剂量 依赖性,超过100mg/kg时效果不再增强。
15
急性胰腺炎时血IL—1、IL—6、TNF— α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选择素ICAM—1 等粘附分子,同时激活白细胞表面的整合 素受体,通过粘附分子配体—受体的相互 结合促进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的表达使得毛细血管后微静 脉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加剧, 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微循环障碍,激活白细 胞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损伤内 皮细胞,加重胰腺细胞损伤和产生远端器 官并发症。
2
一、SAP状态下的炎性介质 1、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
2、趋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介素-8 、粘附 分子
3、其他炎性介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 内皮素、核因子、 氧自由基、补体
3
1、细胞因子 低分子蛋白质 参与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每种细胞因子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产生不同或相同的生理学效应 已知有30多种
6
IL—6
TNF—α和IL—1刺激单核细胞、内皮 细胞产生IL—6,主要作用是诱导肝细胞 合成急性期蛋白如C反应蛋白,目前认为 是估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IL—2
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肽因子,Fra Baidu bibliotek 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在AP中的作用 主要是抗感染。
7
IL—10 主要由TH细胞(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 TH2)产生,B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产生。 IL—10是抗炎细胞因子。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 减少TNF—α,IL—1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阻 断和抑制炎症因子的级联反应;
17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5—脂氧合酶 催化反应途径生成的另一具有强烈生物活 性的炎性介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LTB4。
LTB4在AP中的主要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 收缩血管 收缩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 趋化中性粒细胞等。
18
一 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 素(endotjelin,ET)
16
其他炎性介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是由细胞膜磷脂在PLA催化下由花生四烯酸裂解 而来。
在环氧合酶催化下,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 环素(PGI2)和血栓素(TXA2)。
PGI2是血管松弛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TXA2是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剂。 PGI2和TXA2活性的平衡是调控血管和止血机 制的重要因素。
启动和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 相互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进 入组织间隙。
C、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 产生。
D、引起肠粘膜屏障受损伤,导致细 菌异位。
10
E、增强内毒素脂多糖的组织损伤作 用。
F、导致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 促进胰酶的分泌与活化,参与AP胰酶的 自身消化过程。
G、通过胆碱能机制介导AP。
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是前3类粘附分子。
14
A、整合素家族 CD11a/CD18,CD11b/CD18。 B、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CAM—1、ICAM—2、ICAM—3、 VCAM—1,DECAM—1。 C、选择凝集素家族蛋白 E—selectin、P—selectin、L—selectin。 D、钙离子依赖性细胞粘附家族
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1
从十九时间中叶开始,随着人们对 胰腺炎症认识的逐渐加深,炎性介质在急 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988年Rinderknecht提出了“白细胞过 度激活”学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全身炎症 反 应 综 合 征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s,SIRS)的概念。
总之大量的研究证实AP的许多并发 症 及 MODS 是 由 微 循 环 障 碍 引起 的 , 而 PAF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主要介质。
11
IL—8 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受内毒素和IL— 1或TNF刺激后可大量产生IL—8。 IL—8的作用: 一是对中性粒细胞(PMN)T淋巴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二是活化中性粒细胞,对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和血小板无作用。
12
一旦机体释放IL—8和TNF—α,内皮 细胞开始表达粘附分子,IL—8介导PMN向 内皮细胞迁移,粘附并相互作用。
IL—8作为PMN的重要趋化因子是导 致SAP并发症及胰腺持续坏死的主要成分 之一。
13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是参与PMN在炎症组织中浸润,聚 集和激活过程中重要介质。
粘附分子按其结构分为4类
IL—10抑制IL—2,TNF—的分泌,从而 抑制免疫反应;
IL—10是IL—1受体的阻断剂。
8
趋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PAF是以单体形式处于细胞膜内 的磷脂分子,是脂膜的结构成分,是 强力的脂质炎性介质。 PAF的作用机制 A、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粘 附聚集、血栓形成;
9
B、与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 活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并产生趋化, 凝集和释放超氧化物。
A、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B、 免 疫 球 蛋 白 超 家 族 (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C、选择凝集素家族蛋白(selectin family)
D、 钙 离 子 依 赖 性 细 胞 粘 附 家 族 ( Ca— dependent cell adhension moleucule family)
4
TNF—α(肿瘤坏死因子)
来源: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
在急性胰腺炎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 胞、肥大细胞四种细胞产生的TNF—α是最早升高 的。
作用:
在浓度<10-10mol/L时,调节炎症反应及促进 组织修复。
在浓度≥10-8mol/L时,在血循环中自身激活 产生“瀑布效应”。
内源性致热源,与机体发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