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伤寒论心得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伤寒论心得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在你度过

伤寒论之后,你有些什么不同的想法分享?下面是带来的读伤寒论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伤寒论心得篇一

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

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

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体会。它不仅让我惊喜,也让我

困惑。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钻研,这一次次的思考、钻研都化作无数的对《伤

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

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先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不

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愿意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寻

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

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

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

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

可依。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

为过。

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

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

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

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问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

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

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读伤寒论心得篇二

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导我们后学有很深的实际意义。笔者近日再读《伤寒论》时,突

有所感悟,现笔录于此,分享与同仁。

笔者近日坐门诊,接触的上感病人较多,这个疾病本身不是重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

普通感冒,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会引动很

多旧病复发,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加重原有心脏疾病,比如导致心

衰、心律失常等等。忽然想起,早在1800多年前的《伤寒论》中,仲景仙师就对此有

详细的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可知,中医对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时间有精确的论述,但此处之病也不是单指感冒而言,学者

应灵活看待。

再如《伤寒论》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主之。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这两条论述了太阳中风兼肺失宣降的证治。以方

测证,临床应有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即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等证,再兼

有喘息等症状的病症,治疗选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消痰导滞,表里同治,标本兼顾,为解表宣肺,化痰定喘的有效方剂。我理解,此证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冒,引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而表现的症候,或者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临床表现为此证型者,均可用之。如《伤寒论方医案

选编》记载治疗外感引动宿喘案例,刘某,男,42岁,素有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

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寒,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

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浮缓,关滑有力。

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外风挟痰浊壅滞胸腕,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为:桂枝6 白芍6 炙甘草4.5 生姜2片厚朴9 杏仁9 麻黄

1.5 贝母9 苏子9 炒枳壳9。连用3剂后,表证去,自汗止,痰喘亦平。再看《蒲辅

周医案》中,蒲老用本方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1例,患者为一3个月大的男婴,因发

热4天,咳嗽气促抽风2次住院治疗,经用西药以及大剂麻杏石甘汤治疗无效,当时

体温在40℃,无汗,面色青黄,咳而喘满,膈动足凉,口周围色青,唇淡,脉浮滑,

舌淡、苔灰白,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蒲老认为是辛凉苦寒撤热不退,是营卫不调,寒邪闭肺所致,遂用桂枝五分白芍六分炙甘草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厚朴五分

杏仁十粒僵蚕一钱前胡五分一剂得微汗,体温渐退,热降喘平,营卫得和,后再以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而愈。细读蒲老这则医案,有如肺炎并发心衰,忽又忆及读毛以

林老师的《步入中医之门》讲到刘新祥教授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心衰的案例,

并重点地说到汗与不汗的重要性。可知,本方不仅用于治疗外感引动宿喘,还可用于

治疗喘息胸满,不能平卧的心衰疾患。

原文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条论述了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用小青龙汤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强通阳宣肺之功,芍药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干姜、细

辛不至升散太过,半夏降逆化饮,炙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诸要合用,共凑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现代医家对于此方的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其适应范围是:⑴治表有寒邪,内有水饮,发热干呕而有咳喘者。⑵溢饮,心下有水气,咳嗽喘息,遇寒必发,

吐痰沫,不能卧,喉中涩。⑶支饮,发热干呕,吐涎沫,咳逆依息不能卧。总之,寒

饮咳喘,不论有无表证,均可用之。本方对现代医学的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肺心病,只要辩证准确,多有很好的疗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中有案例

为证,李某,男,44岁,自幼患过哮喘,天冷遇水劳动则喘更甚。1964年8月12日

因重感冒而复发哮喘,咳嗽连声,咽中漉漉,多吐白沫,伏坐不得卧,吐痰不松,食

欲减退,大便结,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浮紧。或衰木盛,水寒金冷,津液不得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