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 徽派建筑讲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
明中期以后,徽商崛起,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楼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由于徽商讲求的是“贾而好儒”,徽商中的大部分人都读过书,具有很好的文化素养。
于是他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徽派建筑有三绝,分别是: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古民居。
像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还没进门,就给人一种恢宏的气势,大气磅礴,站在门外就给人一种压迫感和庄严肃穆的感觉,很有王者风范,还没进门儿你就知道,哦,原来这是一个大户人家。
通俗一点说,徽商的建筑属于婉约派,晋商的民居属于豪放派。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1、外观上看,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境界。
原因: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抵御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
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已由赣北北移皖南,士民工商对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村镇的整体布局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
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徽州人倡行节俭,建造宅第时往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确保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
以当地丰富的黏土、石灰、(黟县)青石、杉木为主要材料修建的徽派民居精巧雅致,美轮美奂。
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罩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
2、布局上看,依山就势,灵活多变;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
有2层的3层的,2进3进,3开间,5开间的等等;
3、结构上看,造型奇特;高筑墙,开高窗;粉墙岱瓦马头墙;
4、内部装帧上看,富丽堂皇。
徽州宅居的“三雕“
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从厅堂布置上看,精致考究;
刚刚我们说徽派建筑体现的是徽商对建筑审美的要求。
徽派建筑从外面看上去非常的,没有太华丽的装饰,而且墙砌得很高,在墙的高处开很小的窗户。
这跟山西晋商的建筑很不同。
徽派建筑小词典
【门楼】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
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
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又名回厅。
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
一明
堂,二个房间。
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
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
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
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檐牙高啄
【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
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
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
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
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
“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
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
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
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
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
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
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飞来椅】徽派建筑格式。
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
【高墙深宅】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这种居宅往往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
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
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
这是第一进。
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
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
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
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
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
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
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国内是罕见的。
【格窗】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
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
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
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古建三绝】徽派建筑誉称。
指古词堂,古民居,古牌坊,为徽州古代建筑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过街楼】徽派建筑格式。
又称“骑楼“。
一般建在正厅之外的街道上空,依托街道或巷弄两旁屋墙,架木铺设楼板筑成,颇为雅致。
楼一般高约2米,长3-5米,宽4一5米不等。
纵向街道两侧,楼的下半段砖墙砌在楼板上,上半段为可装可拆的槽板。
过街楼在形制上属大屋的附属建筑,起点缀群居作用。
每逢红白喜事,拆下过街楼上段墙板,由喇叭鼓手立楼上奏曲,主人在屋内可依据过街楼上吹奏的不同曲牌,得知客人的身份,确定迎接礼仪。
【火巷】徽派建筑格式。
一般设置于较大的宅居之内,宽敞深长。
其功用主要是防火,故称火巷。
也作居室通道。
旧时富贵人家夫人,小姐出门必坐轿,但不可以在大门外上下,火巷又成为女眷上下轿子的场所。
出门时,轿夫将轿子提于两时,抬出大门,方可上肩,归返反之。
【楼上厅】徽派建筑格式。
古代徽州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人少山高,为了防止山区瘴疠之气,人们把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之处。
故楼上厅室特别轩敞,不仅有卧室,厅堂,厢房,沿天井处还设有美人靠,设计精巧美观,颇具艺术韵致。
楼上厅保留了古代山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马头墙】徽派建筑格式。
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
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
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 等数种。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
“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
“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
【美人靠】徽派建筑格式。
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
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和活动场所,古代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此椅靠背外突,超出天井四周的栏板,临空悬置,故又称“飞来椅“。
【四合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是两组三间式相向而组合,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两种。
大四合上厅与下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
上厅为三间式,地坪较高,是正厅堂;下厅也是三间式,进深略浅,地坪较上厅低,上下两侧以厢房连接,活动隔扇。
楼梯间有设在厢房的,也有没在上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
小四合式上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下厅则为平房,面积小,进深浅。
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下厅,仅作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上厅背后。
【天井】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民居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没有“天井“。
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
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冷,雨天潮。
天井的设计同徽州的经营传统有很大关系,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而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顺视纳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小青瓦】徽派建筑用材。
分为板瓦,滴水瓦,沟头瓦,花头瓦等品种。
板瓦用于大面积覆盖,可铺设成底瓦,盖瓦两种形状以利排水。
底瓦(沟瓦)以小头向沿口,凹面朝上组成沟槽叠放在屋面望砖上,盖瓦与底瓦方向相反凸面朝上覆盖在两沟瓦之间。
滴水瓦是在一张沟瓦头上加上“如意状“滴水唇,与沟瓦成30度斜面,便于把雨水抛得更远。
沟头瓦又称猫头瓦,上绘猫头图案,用于盖瓦前部,与盖瓦成90度角,封住两沟瓦垄,防止鼠雀在瓦垄内做窝。
花头瓦是在一张盖瓦的凸面上头加一扇形边带锯齿花纹图案,盖在重叠沟头瓦上。
屋脊与风火墙顶也都用板瓦筑“脊筋“和“盘龙“,在其上密密站竖瓦脊或做空花砖脊。
【鱼鳞瓦】徽派建筑习俗。
徽派建筑两坡屋面上覆盖有鱼鳞般的小青瓦,俗称“鱼鳞瓦“。
鱼鳞瓦使屋顶显得鳞次栉比,是徽州典型的瓦作方法。
【照壁】设在中国传统建筑房屋门外或门内一堵独立的墙,是受风水意识影响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又称影壁或屏风墙。
风水讲究导气,但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
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门前或门内置一堵墙。
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了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照壁不论设在门外或门内,都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如九龙壁)则造成对景效果。
徽州民间信仰鬼走直路且脚不着地,因此照壁能挡鬼辟邪,遮风收气。
徽州稍大一些的古建筑房屋,都设有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