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大屠杀看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课程论文(2011年秋季学期)
从南京大屠杀看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
黄凯健
商学院金融工程系101090058
引言:本文主要从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和日本方面的政策分析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对其根源,发展,盛行和现状进行探讨,并探究现在中国在与日本的关系发展中应持有的态度和警惕的事项。
从1937年12月中旬开始,日军在占领南京的情况下对南京市内的中国军民进行了毫无人道的大屠杀,其时间也是长达6周之久。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一片混乱的南京城,日军在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南京以及其城郊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赶至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后,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上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这些种种暴行却在日本被宣扬为爱国的英勇行为,进行百人斩比赛的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1更是在日本报刊上被大肆的宣扬,成为日本人心中的“民族英雄,军国勇士”。日本人以这样的方式歪曲事实,意图掩盖自己的暴行,更是可恶。南京大屠杀可谓是最惨绝人寰的屠杀,体现了日军在其军国主义影响之下变态的人格和野兽的行径。
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是日本武士道。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它包括了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收到了武士道极其深远的影响,也造就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同时日本对外侵略的思想也是早有渊源,在日本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神功皇后在公元210年征讨新罗,三次用兵大获全胜的神话传说。这个传说后来也是被历代统治者们大
1这两人在日本战败后被美军抓获并交给中国,在经过南京审判后被绞死在南京雨花台。
肆的宣扬。到了16世纪末,被日本国民推崇为太阳神的丰臣秀吉2首次提出了征讨朝鲜,进军中国,印度的计划,并且在1592年和1596年两次出兵朝鲜,最终因为明朝军队的支援和日本国内内乱并未正真平息等原因以失败告终。被誉为神的丰臣秀吉因其穷兵黩武的战略思想受到其他大名的不服。在丰臣之后,日本的统治者及许多思想家,不断鼓吹其计划、宣扬其思想,致使日本对外侵略思想在300多年间延绵不绝且日益猖獗。从18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力倡“海防论”、“开国论”、“海外雄飞论”及“攘夷论”的日本经世学家及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们,如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藤田幽谷、会泽安、吉田松阴等代表性人物,都大肆鼓吹对外扩张思想。这些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深地体会到和西方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之后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3,全力想要脱亚入欧,当然在日本的努力之下,日本的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快速明显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军事进步的却是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巩固,可以说明治维新为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军国主义的武装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正是这种与经济和军事发展不相符,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政治制度为军国主义的萌发和发展提供了温床。在这个阶段日本就已经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第二,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从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到中日甲午战争的1894年。在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第三,发展和演变阶段,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之后,几乎没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的败亡,日本军国主义也伴随着败亡了,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了将近70年了,但是日本军国主义仍然有所残留,以小泉纯一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抹杀日本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种种暴行,美化侵略,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说明日本军国主义的依然存在。
2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因其强大的军事领导能力和政治手腕还有从平民逐步获得霸权的传奇经历被日本人视为太阳神。
3明治维新是有明治天皇所引起的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已经开始了,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中日淞沪会战的进行标志着日本对华的全面侵略的开始,而日本叫嚣的“三个月灭亡中国”随着淞沪会战中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全面抵抗而彻底地泡汤,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历时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多万人,宣布死亡4万多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团和9个旅团75万余人,自己统计死亡30万人,虽然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但经过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军在攻陷上海之后损失也很是巨大,日本参谋本部原计划让在上海日军“凯旋归国”,并没有进攻南京的计划。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给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然而日军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休,11月15日的第十军军团扩大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电多田骏:“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日军在经过数个月的战斗后,后勤几乎已经不能支持了,所以日军就实行了:“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发的途中,日军就已经开始了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从当时日军西进途中散发的军中传单中就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性和封建性的特点。纵观日本各次对外侵略战争,我们就会发现日本一直想要通过其强大的军事武装来迅速的打垮对手,在侵华战争中也是如此,其妄想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就是其对自身军事力量的迷信的最好体现。由此可见,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性是相当的明显的。在日军的战中所发的宣传单中往往有这为天皇效力的字样,而在日本军人心目中为天皇效力是作为武士的天职,而且战死沙场就能更快速的在死后成为神。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是强大的军事性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性的矛盾统一体。
在战争中日军把自己称为皇军,顾名思义,就是天皇的军队,所以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天皇制的军国主义。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是日本国家的象征,这点和如同英国这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十分相似。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天皇被认为是神,在日本国教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所以具有神性,天皇与其家族没有姓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其公民权。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之后,裕仁天皇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代表着“国家”。虽然自藤原氏之后,天皇的权力就落入了摄政关白(最为有名的就是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