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设计实例复习课程

溢洪道设计实例复习课程
溢洪道设计实例复习课程

溢洪道设计实例

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进水渠

进水渠是将水流平顺引至溢流堰前。采用梯形断面,底坡为平坡,边坡采用1:1.5。为提高泄洪能力,渠内流速υ<3.0m/s ,渠底宽度大于堰宽,渠底高程是360.52m 。

进水渠断面拟定尺寸,具体计算见表1。

进水渠与控制堰之间设20米渐变段,采用圆弧连接,半径R =20m ,引渠长L =150米。

2、控制段

其作用是控制泄流能力。本工程是以灌溉为主的小型工程,采用无闸控制,溢洪道轴线处地形较好,岩石坚硬,堰型选用无坎宽顶堰,断面为矩形。顶部高程与正常蓄水位齐平,为360.52m 。堰厚δ拟为30米(2.5H<δ<10H )。坎宽由流量方程求得,具体计算见表2。

23、泄槽

泄槽是渲泄过堰洪水的,槽底布置在基岩上,断面必须为挖方,且要工程量最小,坡度不宜太陡。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泄槽分收缩段、泄槽一段和泄槽二段布置。

据已建工程拟收缩段收缩角θ=12°,首端底宽与控制堰同宽,b 1=65m,末端底宽b 2拟为40m ,断面取为矩形,则渐变段长m tg b b L 81.5822

11=-=θ

,取整则L 1

为60m ,底坡50

1

=

i 。

泄槽一段上接收缩段,下接泄槽二段,拟断面为矩形,宽b =40m ,长L 2为540m ,底坡200

1

=

i 。 泄槽二段断面为宽40m 的矩形,长L 3为80m ,底坡8

1=i 。

4、出口消能

溢洪道出口段为冲沟,岩石比较坚硬,离大坝较远,采用挑流消能,水流冲刷不会危及大坝安全。

5、尾水渠

其作用是将消能后的水流,较平稳地泄入原河道。

为了防止小流量产生贴流,淘刷鼻坎,鼻坎下游设置长L =10m 护坦。

1、溢流堰泄流能力校核:当引渠很长时,水头损失不容忽视。 (1)基本公式如下:

g

h j 22

αυζ

=; 3

42222

R

l

n r

c hf υυ=

=

; x A R =; 61

1R n

C =。

式中,hj ——局部水头损失,米; hf ——沿程水头损失,米; 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υ——引渠流速,m/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L ——引渠长度,米;

α——动能系数,一般为1.0; 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米; A ——过水断面面积,米2; x ——湿周,米; n ——引渠糙率;

230

2'H g b m Q S σ=;

式中,S σ——淹没系数,取1.0; m '——无坎宽顶坎的流量系数; b ——堰宽,m ; H 0——包括行近流速水头的坎上水头,m ;

Q ——流量,m 3/s 。

①求堰前水深和堰前引水渠流速

采用试算法,联立公式3

2

020)2'(

,2g

b m Q

H g H h S συ=-

=可求得,具体计算见表1。

②求引渠总水头损失ωh 。

f j h h h +=ω,

g

h j 22υζ

=, 3

422R

L

n h f υ=

式中1.0(1.0采用头损失系数渠道匀缓进口,局部水ζζ=)。 具体计算成果见表2。

算见表3。

2(1)基本公式如下:

b Q q g q h k ==;3

2

/;612

1

K K k K K

K K K K K k R n C bh A X A R B C gx i ====;;; 式中 h k ——临界水深,m ; b ——泄槽首端宽度,m ;

Q ——槽内泄量,m 3/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q ——单宽流量,m 3/s.m;

i k ——临界坡降; B K ——相应临界水深的水面宽,

m ;

A K ,X K ,R K ,C K ——临界水深时对应的过水断面积(m 2)、湿周(m )、水力半径(m 2)、谢才系数。

E 1+i L =E 2+h f ; ,212

1

1h g

E +=

αυ 222

22h g

E +=

αυ;

式中 E 1——1-1断面的比能,m ;

E 2——2-2断面的比能,m ;

h 1,h 2——1-1及2-2断面水深,m ;

21υυ,

——1-1及2-2断面平均流速,m/s ;

h f ——沿程水头损失,m ;

i L ——1-1及2-2断面的底部高程差,m ; L ——断面间长度,m ; n ——泄槽糙率;

υ——两断面间平均流速,m/s ;

R ——两断面间平均水力半径,m 。

(2)渐变段水面线计算 ①临界水深h k 及临界底坡i k

渐变段首端宽b 1=65米,尾端宽b=40米,断面为矩形。具体计算见表4

渐变段k i i >=50

1,故属陡坡急流, 槽内形成b Ⅱ型降水曲线。属明渠非均匀

流计算。

②渐变段水面线计算

首端断面水深为临界水深h k ,具体计算见表5。

设校(3) 泄槽一段水面线计算

汇槽一段断面为矩形,宽40m ,长540m ,200

1=i ①临界水深h k 和临界坡降i k 具体计算见表6。 k i i >=

200

1

,故泄槽一段属急流,按陡槽计算。 ②泄槽一段末端水深(正常水深h 0)——采用试算法。 具体计算见表7

0 校核水位时,h 0=2.6米。 ③泄槽一段水面线计算

采用分段求和法,按水深进行分段,具体计算见表8。 (4)泄槽二段水面线计算

泄槽二段断面为矩形,宽40m ,长80m ,底坡8

1 i 。

①求临界底坡i k ,控制断面水深h o (正常水深)。

因泄槽二段同泄槽一段流量、形状、断面尺寸相同,故临界底坡和临界水深不变。

设计水位时,i k =0.00214;校核水位时,i k =0.00205。

k i i >=

8

1

,属陡坡急流,按陡槽非均匀流计算。 控制断面水深h 0用试算法,具体计算列于表9。

0 校核水位时,h 0=0.96米。 ②泄槽二段水面线计算

泄槽二段首端控制水深,设计水位时h =2.03米;校核水位时,h =2.6米。 采用分段求和法计算水面曲线,具体计算见表10。

表中仅推到泄槽二段末端,若推到正常水深时,陡槽长已超过设计长度,这是不切实际的。故泄槽二段内不产生正常水深。

由计算知末端水深在设计水位时为h=0.93米 ;在校核水位时为h=1.29米。

(5)溢洪道水面曲线成果及护砌高度

①计算溢洪道水面线是为确定边墙高度、边墙及衬砌底板的结构设计和下游消能计算提供依据。

②溢洪道边墙高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h——不掺气时水深,m;

h b——当流速大于7~8m/s时掺气增加水深,m;

△——安全超高,设计时取1.0,校核时取0.7, m;

H——边墙高度,m。

③边墙高度计算

引水渠边墙高见表11

时,边墙高度H=4.12米。收缩段边墙高度具体计算见表12。收缩段最大流速v=5.71米/秒<7~8米/秒,不考虑掺气所增加水深,故H=h+△。泄槽一段边墙高度具体计算见表13。泄槽二段边墙高度具体计算见表14。

①溢洪道出口消能计算的任务是:估算下泄水流的挑射距离;选择挑流鼻坎形式,确定挑流鼻坎方式、反弧半径、挑射角等尺寸,以保证达到最优消能效果;估算下游冲刷坑的深度和范围。 ②计算公式为L=L 1+L 2;

βθθθθ

ctg t L gh gs v v g

v L s =+++=

21222111)

cos 2sin sin (cos ; 式中,L ——挑距,m ;

v 1——坎顶水股断面中心点上水流质点的流速,其值近似取陡槽末端的流速,m/s ;

θ——鼻坎挑射角度; g ——重力加速度,m/s 2;

h 1——坎顶水股断面的水深,其值近似地采用陡槽末端水深,m ; S 2——坎顶距下游水面线垂直距离,m ;

t s ——冲坑中最大水深,m ; t z q k t s -=

K ——岩石冲刷系数。

Z =(堰项高程十堰顶水深十堰顶流速水头)一下游水位,m ; q ——单宽流量,m 3/s.m ;

t ——下游水深,m ,下游无水,t=0;

β ——入射角,可由坎顶水股断面和水流水股断面间能量,方程式求

得,即2

21

12cos cos gs v v +=

θβ

③挑距计算,见表15。

设计情况i = t s /L =6.95/32.03=0.22

校核情况i= t s /L=8.70/37.10=0.23

1~4

1

故冲坑不会危及挑坎安全。

溢洪道水利计算成果,见表1。

。 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的洪水标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 2、工作原理 (2) 二、原始数据 (3) 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 1、齿轮机构的设计 (4)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 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 五、参考文献 (27) 六、小结 (28)

一、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传动机构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 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 0—z 1 、z 1 、—z 2 ,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 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 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 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 2 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 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 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 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 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 律单位mm mm °°°°°°mm mm 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 等加速等减 速 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 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 符号K n2L O2A H L BC 单位r/min mm 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 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 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 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 位置号位置 组 号 学生号 A B C D 1 1 3 6 8/ 10 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 2 1/ 4 7 8 11 1 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 3 2 5 7/ 9 12 1/ 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

溢洪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方案)

宣威市东山镇长洼子水库工程溢洪道进口引水段分部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宣威市东山镇,本工程主要工程量为拦河坝工程、溢洪道工程、输水管和引水管道工程、导流工程等。 二、工期计划 2013年2月27~2013年3月4日,共计6天,基础土石方开挖。2013年3月20~2013年4月15日,共计26天,浆砌石砌筑、钢筋制安及砼施工。 三、主要施工机械设施 主要机械设备表

四、施工方案 1、基础土石方开挖 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方向、长度、高程进行复核,定出方向桩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边坡预留20cm 改用人工清理。 (1)开挖工艺流程 施工测量放样→场地清理→临时排水系统→分层开挖→自卸汽 车运输→人工修整→验收。 (2)施工测量 进场后根据监理单位提供的施工区围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 据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放样、定位的准确性;每开挖一个单元前,进行边线及高程放样。 (3)施工清理 对测量出的清理围,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该围的全部有碍物,围外的清理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 (4)土方开挖 场地清理完成后,采用1.2m3反铲挖机开挖,15t自卸汽车运输,土方运至指定的弃碴场。 (5)弃碴场 开挖料运至弃碴场后,分区堆放,并保持渣料堆体的边坡稳定,并有良好的自由排水措施。

2)石方开挖 (1)根据岩石的开挖难易,确定开挖方法。石质挖方边坡采用风钻或破碎锤破碎,对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层采用小挖掘机直接开挖,保证边坡稳定。对于高边坡开挖施工,按图纸设置开挖平台,每台从上向下同时完成边坡防护工程。 (2)施工中确定边坡的危险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失。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防止滚石。 2、浆砌石砌筑 分段和分台阶进行护坡的施工,采用移动式砂浆拌和机进行砂浆的拌制。 (1)砌筑前先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保证护坡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时先在基础面铺筑一层30~50mm厚的砂浆,再砌筑第一层块石,块石大面向下。块石砌筑前先润湿且表面保持干净。 (3)石块间较大空隙先填塞砂浆,再用碎石嵌实,石块间不能相互接触。 (4)砌体顶部用水泥砂浆找平抹光,防止地表水流入。在一定的间隔设置排水孔,以利于边坡的排水。 (5)浆砌石出露面砂浆缝宽大致相等,对设计有勾缝要求的其勾缝保持块石砌合的自然接缝,并做到牢固、美观、匀称、表面平整,勾缝砂浆单独配制。

参加《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

参加《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习 心得 参加《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 澄迈县马村中心幼儿园邱天跃 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领导到学校老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杨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老师通过精彩的讲解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首先是通过对发展指南的讲解,先读懂学习指南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实施教育。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整合,领域之间的互相渗。在理解目标之间的联系和领域之间的关系。杨老师利用实例讲解让我们更好深入的学习指南。杨老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为我们广大的老师指导。首先拿到教材的我们老师要全部将教材的内容认认真真的看完。向幼儿介绍时要从封面开始介绍。备课的同时要观看目录那里,整个教材的活动是有联系的。了解

教材的内容后做好应有的充分准备,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教材的后面还有一副名画欣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接着杨老师介绍了整合课程,理解各领域间的内容有时是有机结合起来的,互相渗透,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针对现有的教材实施教育。教材的分析透彻让教师们知道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杨老师在对教餐的分析一样到位,教餐中的各个部分一一讲解,使老师们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能更好的利用教餐辅助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还有教餐部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如:主题墙的制作过程,教餐中中都有详细的指导,温馨提示的内容都是可以参考的。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这次培训的收获,好好改变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

河岸溢洪道水力计算实例

河岸溢洪道水力计算实例 一﹑ 资料及任务 某水库的带胸墙的宽顶堰式河岸溢洪道,用弧形闸门控制泄流量,如图15.7所示。溢洪道共三孔,每孔净宽10米。闸墩墩头为尖圆形,墩厚2米。翼墙为八字形,闸底板高程为33.00米。胸墙底部为圆弧形,圆弧半径为0.53米,墙底高程为38.00米。闸门圆弧半径为7.5米,门轴高程为38.00米。闸后接第一斜坡段,底坡1i =0.01,长度为100米。第一斜坡段后接第二斜坡段,底坡i 2=1:6,水平长度为60米。第二斜坡段末端设连续式挑流坎,挑射角=α25°。上述两斜坡段的断面均为具有铅直边墙,底宽B 1=34米的矩形断面,其余尺寸见图15.7。溢洪道用混凝土浇筑,糙率n=0.014。溢洪道地基为岩石,在闸底板前端设帷幕灌浆以防渗。水库设计洪水位42.07米,校核洪水位为42.40米,溢洪道下游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见图15.8。当溢洪道闸门全开,要求: 1. 1.绘制库水位与溢洪道流量关系曲线; 2. 2.绘制库水位为设计洪水位时的溢洪道水面曲线; 3. 3.计算溢洪道下游最大冲刷坑深度及相应的挑距。 图7 图8 二﹑ 绘制库水位与溢洪道流量关系曲线 (一)确定堰流和孔流的分界水位 宽顶堰上堰流和孔流的界限为= H e 0.65。闸门全开时,闸孔高度e =38.0-33.0=5.0 米,则堰流和孔流分界时的相应水头为

H =7 .765.00.565.0==e 米 堰流和孔流的分界水位=33.0+7.7=40.7米。库水位在40.7米以下按堰流计算;库水位在40.7米以上按孔流计算。 (二)堰流流量计算 堰流流量按下式计算: 2 /302H g mB Q σε= 式中溢流宽度B=nb=3×10=30米。因溢洪道上游为水库,0v ≈0则0H ≈H 。溢洪 道进口上游面倾斜的宽顶堰,上游堰高a=33.0-32.5=0.5米,斜面坡度为1:5,则 θctg =5(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宽顶堰流量系数m 可按H a 及ctg θ由表11.7 查得;侧收缩系数ε按下式计算: =ε1-0.2[(n -1)k ζζ+0 ]nb H 0 其中孔数n=3;对尖圆形闸墩墩头,=0ζ0.25;对八字形翼墙,=k ζ0.7。因闸后为陡坡段,下游水位较低,不致影响堰的过水能力,为宽顶堰自由出入流,取=σ1。 设一系列库水位,计算相应的H ,m ,ε和Q ,计算成果列于表1 因胸墙底缘为圆弧形,闸孔流量可按具有圆弧底缘的平面闸门下自由孔流流量公式计算 Q=μeB e H g eB εμ'-0(2 已知 e =5.0米,B=30米,H 0≈H 自由孔流流量系数?εμ'=,由表11.12取闸孔流速系数=?0.95,垂向收缩系数ε'按式计算: ε' ])( 1[11 2H e k -+= 其中系数k=e r 16 718 .24 .0,而门底(即胸墙底)圆弧半径r=0.53 米,106.00.553 .0==e r , 则 k =106.016718.24.0?==7 .1718.24 .00.073

块状物品推送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与结构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组长: 指导教师: 时间: 一、设计题目 (2)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2) 三、设计任务 (3) 四、方案设计 (4) 1.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4) 2.凸轮机构 (5) 3.连杆机构 (6)

4.凸轮齿轮组合机构 (7) 五、方案尺寸数据及发动机参数 (7) 六、运动分析 (8) 1.位移分析 (8) 2.速度分析 (9) 3.加速度分析 (10) 七、飞轮设计 (11) 八、个人总结 (12) 一、设计题目 在自动包裹机的包装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物品从前一工序转送到下一工序。现要求设计一用于糖果、香皂等包裹机中的物品推送机,将块状物品从一位置向上推送到所需的另一位置,如图所示。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1.向上推送距离H=120mm,生产率为每分钟推送 物品120件。 2.推送机的原动机为同步转速为3000转/分的三

相交流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执行机构主动件等速转动。 3.由物品处于最低位置时开始,当执行机构主动件转过1500时,推杆从最 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当主动件再转过1200时,推杆从最高位置又回 到最低位置;最后当主动件再转过900时,推杆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 4.设推杆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物品重力和摩擦力为常数,其值 为500N;设推杆在下降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摩擦力为常数,其值 为100N。 5.使用寿命10年,每年300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6.在满足行程的条件下,要求推送机的效率高(推程最大压力角小于350), 结构紧凑,振动噪声小。 三、设计任务 1.至少提出三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 行机构综合。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满载转速。 3.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送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4.在假设电动机等速运动的条件下,绘制推杆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 5.如果希望执行机构主动件的速度波动系数小于3%,求应在执行机构主动 件轴上加多大转动惯量的飞轮。 6.进行推送机减速系统的结构设计,绘制其装配图和两张零件图。 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溢洪道的设计电子教案

溢洪道的设计

2012年8月 目录 1 设计目的和要求 (1) 2设计资料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基本资料 (1) 2.2.1 气象 (1) 2.2.2 洪水 (2) 2.2.3 地质 (2)

2.2.4 其他 (2) 3 工程设计 (2) 3.1 工程布置 (2) 3.1.1枢纽的等别、溢洪道级别及洪水设计标准 (2) 3.1.2溢洪道的位置、型式及组成 (3) 3.2 溢洪道的型式及尺寸 (6) 3.2.1进口段 (6) 3.2.2控制段 (6) 3.2.3 泄槽段 (7) 3.2.4消能段 (8) 3.2.5 尾水渠 (8) 4 设计计算 (8) 4.1水力计算 (8) 4.1.1过流能力的计算 (8) 4.1.2泄槽水面线计算 (8) 4.1.3消能防冲计算 (12) 4.1.4渗流计算 (13) 4.2 控制段稳定计算 (13) 4.2.1计算公式: (13) 4.2.2荷载组合: (14) 4.2.3列表计算: (14) 4.2.4计算结果 (18)

1 设计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步骤,巩固专业课、技术基础课及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编写设计书、绘图的能力和技巧,培养查阅文献及规范的能力。 要求每个学生对设计内容中的各个环节做出系统的个人成果。每个人必须编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计算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水工图纸布局合理、线条标注规范、图面整洁,能正确反应设计意图。 2设计资料 2.1 工程概况 吴岭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汉北河支流东河上,坝址在湖北省某县境内,距县城22km。水库控制东河上流余家嘴、斋婆店两条主要河流,河道平均坡度为3‰。水库坝址以上乘雨面积102km2。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20.9mm。水库总库 容722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吴岭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副坝1、副坝2、正常溢洪道、东输水管、西输水管及灌区工程等组成。 2.2 基本资料 2.2.1 气象 本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41℃(1971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10℃(1995年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78级(17.32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h,全年无霜期平均长达254d。多年平均降雨量1020.9mm(统计到期1998年),东河流域洪水来自暴雨,汛期为每年的410月。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准备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科学、数学、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它是以主题的形式统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发展进程,要求老师选择和整合相关的教育内容,关注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活动为载体,以环境为依托,以游戏为手段,充分利用周边资源,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的核心内容,亲历过程、整体感知、主体体验、表现表达,促进认知、情感、能力多方面的发展。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其一,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践上具有延续性,内容和组织上具有综合性。其二,幼儿园主题活动更能体现生活化,将主题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其三,幼儿园主题活动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准备 现行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既不是以前的单元主题教学,也不是正在被界内借鉴的项目教学或生成课程。“主题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项目教学的特点。 这一论断涵盖这样的内容:在现行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着幼儿的动态设计,就意味着活动中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在做主题活动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与幼儿的自然学习特点吻合。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对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很有利的准备工作的补充,但年轻教师正缺少这一点,准备工作就是积累。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园主题活动前的设计与准备呢?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前的宏观设计 (一)这个主题怎样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偏重于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该班幼儿的年龄层偏大,幼儿能够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中设计了做幼儿园保洁员、拣垃圾、植树、社区宣传的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提供给幼儿优质的学习内容。例如该班一幼儿吐吐本是个粗枝大叶、做什么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环保教育“做垃圾清洁员”活动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最后捡了一块脏脏的冰棒纸,因为马上就上公共汽车了,没时间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紧紧摄着这张冰棒纸,一直下了车到家里认真地扔到了家里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在“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中,有一个大型环保宣传活动的设计,这一活动来源于该班幼儿家长对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标。一直有家长和该班教师谈:“为什么孩子见了陌生人那么不爱讲话?”,“我的孩子遇到困难不善于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绝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鉴于家长的想法,这次活动确立了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的活动目标,实践证明了这一活动的教育价值。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儿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来的遇到问题不善于求助,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的那个孩子。当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请叔叔阿姨签名时,他就藏在别人后面。爸爸鼓励他,他不肯去,但后来他从小伙伴那儿感受到了力量,与爸爸商量他也去当邀请员。爸爸提了要求,请到5个人就回家。小小经过努力,向同伴学习并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回家了。

溢洪道设计实例

水位(mm ) 泄量 (m) 计算公式(假设 υ=2m/s ) 表 2(忽略行近水头 υ2/2g) 溢洪道设计实例 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进水渠 进水渠是将水流平顺引至溢流堰前。采用梯形断面,底坡为平坡,边坡采 用 1:1.5。为提高泄洪能力,渠内流速 υ<3.0m/s ,渠底宽度大于堰宽,渠底高 程是 360.52m 。 进水渠断面拟定尺寸,具体计算见表 1。 表 1 (m 3/s ) H (m) B Q =υA , A =(B+mh)h 设计 校核 363.62 364.81 540 800 3.1 4.29 82.4 86.7 A —过水断面积; B —渠底宽 度 由计算可以拟定引渠底宽 B =90 米(为了安全) 进水渠与控制堰之间设 20 米渐变段,采用圆弧连接,半径 R =20m ,引渠 长 L =150 米。 2、控制段 其作用是控制泄流能力。本工程是以灌溉为主的小型工程,采用无闸控制, 溢洪道轴线处地形较好,岩石坚硬,堰型选用无坎宽顶堰,断面为矩形。顶部 高程与正常蓄水位齐平,为 360.52m 。堰厚 δ 拟为 30 米(2.5H<δ<10H )。坎 宽由流量方程求得,具体计算见表 2。 3、泄槽 泄槽是渲泄过堰洪水的,槽底布置在基岩上,断面必须为挖方,且要工程 量最小,坡度不宜太陡。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泄槽分收缩段、泄槽一段和 泄槽二段布置。 据已建工程拟收缩段收缩角 θ=12°,首端底宽与控制堰同宽,b 1=65m,末 端底宽 b 2 拟为 40m ,断面取为矩形,则渐变段长 L 1 = b 1 - b 2 2tg θ = 58.81m ,取整则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之后的实践项目,通过老师和书本的传授,我们了解了机构的结构,掌握了机构的简化方式与运动规律,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各机构的尺寸,同时还需要编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正确绘制相关图纸。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应学会如何收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正确阅读与书写说明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工作。这种真正动手动脑的设计有效的增强我们对该课程的理解与领会,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机械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图中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达到2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可以分别输送14,22,30件小包装产品。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一)功能简图 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设计题目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1?1 执行构件一 执行构件二 ?01?02 运动循环图

图中?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2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因此,执行构件1是做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2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02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二分之一左右。 四、 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分析,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所示。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传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运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转速分别为14,22,30rpm 14,22,30rpm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4、22、30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141430 =102.14 i z2=221430=65.00 i z3=30 1430=47.67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和变传动比i v 两部分构成,即 i z1=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3种总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为满足最大传动比不超过4,选择i v1 =4 。 定传动比为 i c = v1 z1i i =4102.14=25.54 变传动比为 i v2= c z2i i =54.2565=2.55 i v3= c z3i i =54 .2547.67=1.87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所示。 i=4,2.55,1.87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题实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健身球检验分类机 院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工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005级(1)班 设计者:方旭东 学号:2 指导老师:张荣 日期:2009年1月6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要求·········································· 二、方案确定·········································· 三、功能分解·········································· 四、选用机构·········································· 五、机构组合设计······································ 六、运动协调设计······································ 七、圆柱直齿轮设计····································

八、方案评价·········································· 参考文献··············································· 设计小结··············································· 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设计健身球自动检验分类机,将不同直径尺寸的健身球按直径分类。检测后送入各自指定位置,整个工作过程(包括进料、送料、检测、接料)自动完成。 健身球直径范围为ф40~ф46mm,要求分类机将健身球按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 1. ф40≤第一类≤ф42 2. ф42<第二类≤ф44 3. ф44<第三类≤ф46 电机转速:720r/min,生产率(检球速度)20个/min。 二.方案确定 初选了三种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一:

溢洪道设计

某水库溢洪道设计 一、设计方案理论论证 某水库由于当年的条件限制,所以工程质量较差,加之近40年的运行,反复冻融破坏,结构、设备老化,水库诸多隐患,水库经专家鉴定,评价为:溢洪道无底板,右侧边墙短,破坏严重,安全评定为C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对溢洪道进行计算和设计。该工程中河岸式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出口消能和尾水渠等部分组成。 (一)、溢洪道水力计算 由正常、设计、校核洪水位时所对应的下泄流量查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得出下表。 溢洪道开挖后,为减轻糙率和防止冲刷,需进行衬砌,糙率取n=0.016。 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按10年一遇设计,20年一遇校核的洪水标准。 (二)、进水渠的设计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进水渠的布置应依照以下原则: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在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 进水渠是将水流平顺引至溢流堰前。进水渠的地基为土基,故采用梯形断面;底坡为平底坡,边坡采用m=0.5。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进水渠设计流速宜采用3~5m/s,渠内流速取υ=3.0m/s,渠底宽度大于堰宽,渠底高程是18.259m。 进水渠断面拟定尺寸,具体计算见表1-2。 表1-2 进水渠断面尺寸计算表 - 1 -

- 2 - 由计算可以拟定引渠底宽B=10 m (为了安全),引渠长L=10m 。 (二)、控制段的设计 控制段也叫溢流堰段,控制段包括溢流堰及两侧连接建筑物,其作用是控制泄流能力。本工程是以灌溉为主的小型工程,溢洪道轴线处地形较好,岩石坚硬,开敞式溢流堰有较大的超泄能力,故堰型选用开敞式宽顶堰,断面为矩形。顶部高程与正常蓄水位齐平,为18.80m 。堰厚δ拟为8米(2.5H<δ<10H )。堰宽由流量方程求得,具体计算见表1-3。 表1-3 堰宽计算表 (忽略行近水头υ2/2g) 由计算知,控制堰宽取b=15m 为宜。 (三)、泄槽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泄槽设计时要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条件、与经济等因素合理确定其形式和尺寸。泄槽是渲泄过堰洪水的,槽底布置在基岩上,断面必须为挖方,且要工程量最小,坡度不宜太陡。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泄槽分收缩段(收缩角θ≦11.25°)和泄槽段,采用均一坡度023.0=i ,拟断面为矩形。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附录A 中的泄槽水力计算规范,泄槽边墙收缩段角度可按经验公式v r k h g F k tg ?=?= 1 θ 计算。本工程拟定收缩段收缩角θ=6°,首端底宽与控制堰同宽b 1=15m,末端底宽b 2拟为8m ,断面取为矩形,则渐变段长 m tg b b L 30.3322 11=-= θ,取整则L 1为35m ,底坡i=0.023。 泄槽段上接收缩段,拟断面为矩形,宽b=8m ,长L 2为65m ,底坡和收缩段相同 023.0=i 。 (四)、出口消能 溢洪道出口段为冲沟,岩石比较坚硬,离大坝较远,采用挑流消能,水流冲刷不会危及大坝安全。

课程名称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第一章答案

1. 【单选题】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人们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的过程。正确答案:[C] A: 不断强化B: “刺激——反应” C: 信息加工 D: 知识建构 2. 【多选题】关于建构主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 B, C] A: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B: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 C: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适合、更高级的学习理论。 3. 【单选题】【案例】1-5 张老师设计了“我做教师信息助理”的任务。这个案例体现了哪种教学理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4. 【单选题】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这是()的观点。正确答案:[B] A: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 【多选题】本章的头脑风暴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中,举了哪几个案例?正确答案:[A, B, C]

A: 可汗学院 B: 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的“翻转课堂” C: 广东阳江市第七中学的生物教师卓巩的网易博客圈 D: 斯金纳“鸽子学开收音机”试验 1. 【单选题】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人们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的过程。 A: 不断强化B: “刺激——反应” C: 信息加工 D: 知识建构 2. 【多选题】关于建构主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 B, C] A: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B: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 C: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适合、更高级的学习理论。 3. 【单选题】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这是()的观点。正确答案:[B] A: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 【多选题】本章的头脑风暴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中,举了哪几个案例?正确答案:[A, B, C] A: 可汗学院 B: 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的“翻转课堂” C: 广东阳江市第七中学的生物教师卓巩的网易博客圈 D: 斯金纳“鸽子学开收音机”试验 5. 【单选题】斯金纳曾经做过的一个“鸽子学开收音机”的试验,从这个试验的设计上可以看出“程序教学”的真实应用。试验的目的是让鸽子学会开收音机,实际上就是让鸽子去啄标有“ON”的按钮。这个实验,是体现了哪个理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1. 【多选题】关于建构主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 B, C] A: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B: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除险加固设计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工程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建筑物的加固设计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库溢洪道;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引言 所谓的溢洪道,是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而放水设施,顾名思义,就是指水库中的排水建筑。这两者的正常运行对水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重视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质量,并做好除险加固的设计工作,以为水库溢洪道和防水设施除险加固的施工提供帮助。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原设计总库容50万m3,有效库容40万m3,死库容10万m3,现已淤积18万m3,有效库容为32万m3。大坝原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高28m,坝顶长130m。正常水位100m,设计洪水位101.13m,校核洪水位102.11m,死水位88.5m,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林业等功能的Ⅴ等小(Ⅱ)型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5年建成并蓄水运行。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地形由两部分组成,。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根据水库淤积量及淤积年限计算,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3480t/km2。水库位处的沟谷下切严重,切割深度50m~70m,沟道狭窄,呈“V”型沟,沟底宽10m~30m,斜坡坡度在25°~55°,坡体较稳定。 2 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水库监测资料分析、现场安全检查、工程质量监测及地质勘查等综合考量,水库主要建筑物存在以下问题: (1)坝体:坝体工程基本完整,但是迎水坡风浪冲刷淘空严重;背水坡杂草丛生,坡面不平整,左坝肩放水洞出口以下出现30m2塌坑一处。 (2)溢洪道:溢洪道建筑物损坏达70%,严重堵塞,行洪不畅。施工缝杂草丛生,底板大面积毁坏,而且溢洪道进口已成为右岸村民行走的道路,滑落泥土严重阻塞了溢洪道行洪的畅通。 (3)放水设施:卧管损毁达90%,且现在的卧管全为砖砌,严重影响了大坝蓄水。坝后灌溉渠道的衬砌已有部分毁坏及断裂,从放水洞出来的水经过很短的一段灌溉渠后直接从断开处下落至坝体背水面,影响坝体安全。 (4)管理设施及防汛设施:水库原管理房已被当地政府拆除。目前,仅有养殖户的两间简易房,无法满足水库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不足,资金困难,管理工作粗放,大坝观测工作没有开展。水库无管理站房和防汛设施,无照明线路,通信设备,抢修道路不畅。 (5)现仅有2m宽的上坝土路,未硬化,坡陡弯急,防汛抢险重型车辆无法到达坝顶,严重影响防汛抢险工作的开展。 3 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 3.1 大坝加固设计 设计对迎水坡坡面进行干砌石砌护,厚度30cm,自上而下坡比为1:2.52、

【精品毕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详解(包括源程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新型窗户启闭装置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09级01班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课题工作时间:2011.9.1至2011.9.10

前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 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于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 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传递及力传递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运用流行软件编写应用程序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要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必须配以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按照选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分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与参数设计;通过计算机编程,将机构运动循环图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地显示出来,并给出相应的运动参数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解析法建立求解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目前流行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如:VB)编写求解程序,显示所设计机构的运动图形、运动参数值及机构仿真。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运用解析法建立了所设计的六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运动仿真求出各铰接点和杆件的运动变化情况。然后基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运动仿真,绘出相应铰接点运动特性曲线,并将用解析法基于Matlab环境下运行的结果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仿真运动值进行比较。进

溢洪道设计

前言 (1) 第一章水力学课程设计基本资料 第一节绪论 (2) 第二节溢洪道的基本资料 (2) 第三节泄洪洞的基本资料 (3) 第二章溢洪道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确定引水渠断面 (4) 第二节确定控制段垂直水流方向的宽度 (5) 第三节校核渐变段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9) 第四节计算溢洪道水面曲线 (9) 第五节拟定挑坎形状和尺寸及其校核 (13) 第三章泄洪洞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验算泄洪洞是否满足泄洪要求 (15) 第二节判别泄洪洞下游水流衔接形式、设计消力池尺寸 (17) 附录溢洪道布置示意图 (20) 泄洪洞布置示意图 (21) 溢洪道水面曲线简图 (22) 总结 (23)

水力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类各专业的支撑性课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水力学。学好水力学,本书主要编写了段村水利枢纽的设计计算过程,该过程点概了水利类各专业需要的基本知识。根据各主业的需要,可适当调整。水力学试验在水力学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实践技能,本书介绍了段村水利枢纽的基本试验过程。通过该过程的练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水力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水力学试验也是水力学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重视。本书把计算和试验结合在一起,能使同学对水力学有个更新的认识。 本次设计与计算是水工0708班邓亮亮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完成的。在此期间得到了田老师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因时间仓促,设计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望老师和同学们予以批评指正。 计算者:邓亮亮 整理编辑:邓亮亮 编者 2009年4月 第一章

水利学课程设计基本资料 第一节绪论 段村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颖河上游,登封县境内。控制流域面积94.1平方公里,根据水能计算。该枢纽死水位348米。最多兴利水位360.52米。相应库容1423.07万立方米。设计水位安50年一遇363.62米。相应库容为1998.36万立方米。溢洪道泄洪量540万立方米每秒。泄洪洞泄流量为90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位按500年一遇,为364.81米。相应库容为2299.68万立方米,溢洪道泄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些流量为110立方米每秒。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水利条件初步拟定。 第二节溢洪道基本资料 溢洪道有六段组成。如附图一所示 1.引水渠长120米底坡i = 1:5 混凝土衬砌。 2.控制段采用平底宽顶堰,顺水流长度20米。 3.渐变段断面为矩形,长60米。底坡1: 50 。 4.第Ⅰ陡槽段断面为矩形,底宽40米,坡降为1/200,长596米。 5.第Ⅱ陡槽段断面开头及尺寸同第Ⅰ陡槽段,坡降1/8,长40米。 6.挑流坎消能下泄设计洪水时,挑坎下游尾水渠水位350.64米。下有水位高程347.2米。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设计日期:20011年07 月09 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 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3)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4) 4. 设计内容 (5) 5. 体会心得 (15) 6. 参考资料 (16) 附图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 附图2:摆动从计动件凸轮机构的设计 附图3:牛头刨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3.)曲柄转速在60r/min,刨刀的行程H在300mm左右为好,切削阻力约为7000N,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4-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容量。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3.1.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 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2017-05-18 16:51:02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4期 张剑光 摘要: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设计粗糙、内容空泛、考虑学生特点不够等现象。参照学科课程严谨地规范,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按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讨论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据此设计了一些实例课程。 关键词: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素质教育中小学生 笔者在重庆市十多年国际、国内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经历中,深感目前国内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内容开发设计不足等问题。在考察了重庆市内外一些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可供研学旅行使用的内容资源基础上,着重讨论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实际设计示例。 一、研学旅行的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希望强化研学旅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形式。研学旅行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在“没有墙的教室”中进行教学,涉及的教学资源、过程比比学校教室课堂复杂很多,客观上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高。而要实现研学活动的素质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进行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从而规范教学过程。 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参照学校学科课程的正规教学管理与实施,在符合教育思想、理论和规律的前提下,对旨在提升学生素养的研学内容与活动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系统化的细化设计,从而形成各主题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

显而易见,作为有组织的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活动,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旅游、不同于学校教室课堂学科课程的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春游/秋游或者夏令营/冬令营。在设计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时,应当特别考虑其教育价值、体验与实践过程、趣味性、真实场景、学生认知能力、安全性等。 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内容 1.候选资源的评估与梳理。即参照“六大核心素养”的总体培养目标,对一定区域内一切可能用于研学旅行的各种资源、场景/条件进行广泛地考察,包括大自然、工业、农业、商业、各种服务业、文化历史、科学研究、艺术、社会活动、政府行为,等等。首先是本地及周边的资源,其次是其他省市以及国际视野的资源。考察的重点是评估这些资源对于素质教育的适用性、可用性以及接待条件。一般一个班的学生50人左右整体出行,对课程实施点的场地条件有一定要求。 2.确定主题。户外教育的内容往往很难简单地归类于某一个类型或者只有单一的培养目标,而是具有综合性、多目标性。但每个主题课程应当所有侧重,不能为了很多教学目标而装太多的内容与过程,必须做适当的取舍和提炼,形成相对完整的主题内容和过程。一个主题课程时间长度以至少1个小时到一整天的6个小时左右为宜。 3.明确教学条件要求。明确研学课程实施时需要的教具/设备、耗材/道具、场地条件、场景创设、辅助工作人员、资源方配合等,以及包括对课程教师的要求等。 4.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这是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开发设计的关键任务,主要课程内容与过程的细化安排设计,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做多久。 5.提示安全及特别注意事项。学生户外活动的安全级别要求要高于一般成人活动,必须仔细地分析教学实施过程的所有细节,标注其中需要特别留意、提醒、监控的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一些特别问题如儿童不宜、付费消费等要给予标注、处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