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稳定剂

稀土稳定剂
稀土稳定剂

稀土复合稳定剂由稀土元素的羧酸盐或脂肪酸盐为主要组分而合成。它含有适量的稀土金属成份。它不但可以取代铅镉盐类和有机锡类等有毒稳定剂,而且具有相当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透明性及着色力,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片状、液体。

一、名称:稀土稳定剂

二、别名:稀土复合稳定剂

三、产品组成:

四、产品用途:

稀土稳定剂(XT-1、XT-2、XT-3)为PVC新型无毒热稳定剂。.XT-1型主要用于型材、管材、板材、片材等PVC制品;XT-2管件、扣板、注塑等PVC制品无毒高效透明;XT-3主要用于PVC透明制品,运输带、密封条、人造革、鞋底料、管材、门帘等,三者热稳定性高于铅盐及复合稳定剂,本品价格低廉,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类稳定剂。

五、稳定剂作用机理

(一)、PVC热稳定剂的一般作用机理

1、与脱出的HCl反应,抑制自动催化。

2、置换PVC分子中不稳定的烯丙基Cl原子或叔碳位氯原子,抑制脱HCl。

3、与PVC分子中的双烯发生加成反应,破坏共轭结构,防止色变。

4、捕捉自由基,阻止链式反应。

(二)、稀土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1、稀土在聚氯乙烯中的作用,用于其在成型过程中,受到了强热和机械剪力的影响,致使聚氯乙烯结构式中的 B —碳原子上的氯原子极易和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放出HCI 气体,从而产生双键,使相邻的氯原子活化。该氯原子极不稳定,又促使了相邻的碳原子放出HCI 气体形成多稀链段,使聚合物降解,从而影响了制品的机械强度,使寿命相应缩减。当加入稀土稳定剂后就可以缓慢反应速度,保持化学平衡,降低表面涨力,达到防止光热和氧化作用,使塑料制品中氯的活度降低,结构稳定,质量提高。用离子络合观点来分析,塑料制品采用稀土做稳定剂,由于稀土在塑料中起到净化杂质作用,可促使高分子,聚合提高和分子量增加,从而产生了高分子链结构的主价键,断裂力也此而增大,形成了一中络合物链为主体的牢固地束缚在一起的结晶实体,使产品结构致密,各种性能得到改善,使塑料制品更清晰透明。

2、PVC加工性能的好坏往往根据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流变性能和流动性能来进行评定。PVC复合物料在高速捏合过程中,因受到捏合机内桨叶、挡板、器壁间的强烈摩擦与剪切作用,温度逐渐上升,PVC微粒子逐渐堆集为较大的颗粒,而较大颗粒又被剪切破碎为较小的颗粒,并和其它颗粒结合在一起,使平均粒度增大。当温度达到120℃左右时,物料颗粒逐渐变大而均匀,小颗粒几乎完全消失,物料颗粒产生凝胶化,使物料更均匀密实,有利于挤出塑化。

3、PVC粉料任何破碎细化的过程都是以有效的力传递为前提的。在稀土稳定剂中,稀土强酸金属离子与PVC强碱氯离子易形成络合物,即稀原子Re和PVC链上的CI原子之间有很强的配位作用。一个稀土离子可能同时与两个PVC链上不稳定CI原子形成配位健,使PVC分子间作用力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塑化成形的剪切力的传递,因而促进塑化,增加制品韧性。

4、PVC分子链上存在活化基团,它们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会发生脱CL降解,降解是一个自动催化的过程,一旦发生HCL降解,材料颜色跟着变深并焦化,在稀土稳定剂中,稀土离子均有许多4fR5d的空电子轨道,它们作为配位中心离子可以接受6—12个配位体的孤电子对,同时它们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因而有可能形成6—12个健能不等的配位健。这个特

性不仅使稀土元素能与3—4个HCL形成离子健外,还能吸附若干个HCL分子形成健能不等的络合物,即把CL原子吸附在稀土离子周围而不参与催化脱反应,这就有力减少了热降解HCL的浓度,有效降低了HCL的催化反应速度,阻止共轭双键的产生,增加了PVC的热稳定性。另外,稀土阳离子与PVC中的CL离子形成配位体后,使物料体系中各组分能很好地渗透到PVC粒子内,从而提高了物料流动性,相溶性,亦不影响PVC透明度。

5、稀土元素阳离子外围有众多的空轨道来接受配位体的孤电子,而且稀土金属离子有较大的离子半径,某些填料中的氧原子与氯原子相似,亦有几个孤电子对,可与稀土离子形成配位键。镧与氧的亲和力很强,为此CaCO3与PVC的相溶性,可适当增加填料用量。配方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够与稀土离子形成各种各样的配位体或螯合物,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无机物得到良好的包裹,改善制品性能。也就是说稀土稳定剂对PVC复合材料中各组分有偶联增容作用。

6、稀土元素具有吸收230-320纳米紫外线的功能。稀土化合物中合适的阳离子基团能起置换PVC大分子上的烯丙基氯原子的作用,这就使稀土稳定剂能提高PVC的耐候性,延缓制品老化过程。

六、用量储运包装:

1、XT-1、XT-

2、XT-3型号稀土稳定剂为25公斤纸袋或编织袋包装,本品属非危险品运输,防日晒雨淋,阴凉通风处存放,保持期一年或更长。

2、推荐用量:1-6份。

稀土热稳定剂

来源于:注塑塑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f4452743.html, 稀土热稳定剂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共17 种元素, 称为稀元素, 简称稀土(RE 或R) 。根据稀土元素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况和不同的离子半径具有不同的性质, 17 种稀元素通常分为二组: 轻稀土(又称铈组) :镧、铈、镨、钕、钷、钐、铕; 重稀土(又称钇组) : 铽、镝、钬、铒、铥、镱、镥。 稀土元素镧、铈的离子本身无毒、无色。通过选择适当的无毒有机组份可以做成无毒、高透明、高热稳定效率、耐候性优良的热稳定剂。稀土原子具有未充满的电子层结构, 由此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电子能级。稀土离子能与羟基、偶氮基或磺酸基等形成结合物。稀土具有类似微量元素的性质。稀土的金属活泼性仅次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而比其他金属元素活泼。在17 个稀土元素当中,按金属的活泼次序排列,由钪、钇、镧递增, 由镧到镥递减, 即镧元素最活泼。稀土元素能形成稳定的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稀土元素可以和氮、氢、碳、磷发生反应, 易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中。稀土易和氧、硫、铅等元素化合生成熔点高的化合物。 稀土稳定剂的主要成分是镧元素和铈元素的有机或无机盐类。其主要品种是硬脂酸稀土以及稀土盐和铅盐复合型稳定剂。稀土热稳定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 促进熔融作用, 加工性能好,独特的偶联、增容、内增塑、增韧作用,优良的透明性, 独特的增艳功能, 优异的耐候性能以及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无毒、安全卫生等。 稀土多功能稳定剂具有传统的稳定剂难以比拟的优点, 在效能价格比上也优于现有的各种稳定剂,属新一代绿色环保产品。我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 生产分离能力也居于世界首位, 因此, 在我国大力推广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稀土类稳定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硬脂酸稀土盐的生产工艺目前硬脂酸稀土盐的生产方法有三种。 复分解法 复分解法是最早应用于硬脂酸稀土的合成工艺, 该工艺分两步进行: 先将脂肪酸与烧碱进 行皂化反应制得稀钠皂液, 再将皂化液与氯化稀土溶液反应制得稀土稳定剂。 工业上合成金属硬脂酸盐主要采用复分解法工艺, 复分解法的反应在水介质中进行, 具有 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色泽好的优点。但是, 由于钠皂胶化能大、溶解度小、溶液黏稠, 易与硬脂酸结合生成酸性皂, 也易被盐析, 要获得纯的金属硬脂酸盐产品, 反应必须在相当稀 释的条件下以缓慢的速度进行, 由于第一步反应进行缓慢, 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给整个反应带来很大的限制。 直接(皂化) 法

17种稀土元素名称及用途

17种稀土元素名称及用途 镧(La) "镧"这个元素是1839年被命名的,当时有个叫"莫桑德"的瑞典人发现铈土中含有其它元素,他借用希腊语中"隐藏"一词把这种元素取名为"镧"。镧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应用于压电材料、电热材料、热电材料、磁阻材料、发光材料(兰粉)、贮氢材料、光学玻璃、激光材料、各种合金材料等。她也应用到制备许多有机化工产品的催化剂中,光转换农用薄膜也用到镧,在国外,科学家把镧对作物的作用赋与"超级钙"的美称。 铈(Ce)"铈"这个元素是由德国人克劳普罗斯,瑞典人乌斯伯齐力、希生格尔于1803年发现并命名的,以纪念1801年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 铈的广泛应用: (1)铈作为玻璃添加剂,能吸收紫外线与红外线,现已被大量应用于汽车玻璃。不仅能防紫外线,还可降低车内温度,从而节约空调用电。从1997年起,日本汽车玻璃全加入氧化铈,1996年用于汽车玻璃的氧化铈至少有2000吨,美国约1000多吨. (2)目前正将铈应用到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可有效防止大量汽车废气排到空气中。美国在这方面的消费量占稀土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强。 (3)硫化铈可以取代铅、镉等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金属应用到颜料中,可对塑料着色,也可用于涂料、油墨和纸张等行业。目前领先的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 (4)Ce:LiSAF激光系统是美国研制出来的固体激光器,通过监测色氨酸浓度可用于探查生物武器,还可用于医学。铈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稀土应用领域中都含有铈。如抛光粉、储氢材料、热电材料、铈钨电极、陶瓷电容器、压电陶瓷、铈碳化硅磨料、燃料电池原料、汽油催化剂、某些永磁材料、各种合金钢及有色金属等。 镨(Pr) 大约160年前,瑞典人莫桑德从镧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但它不是单一元素,莫桑德发现这种元素的性质与镧非常相似,便将其定名为"镨钕"。"镨钕"希腊语为"双生子"之意。大约又过了40多年,也就是发明汽灯纱罩的1885年,奥地利人韦尔斯巴赫成功地从"镨钕"中分离出了两个元素,一个取名为"钕",另一个则命名为"镨"。这种"双生子"被分隔开了,镨元素也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镨是用量较大的稀土元素,其用于玻璃、陶瓷和磁性材料中。 镨的广泛应用: (1)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中,其与陶瓷釉混合制成色釉,也可单独作釉下颜料,制成的颜料呈淡黄色,色调纯正、淡雅。

稀土稳定剂和铅盐稳定剂在PVC配方设计中的比较

稀土稳定剂和铅盐稳定剂在PVC配方设计中的比较 稀土稳定剂在PVC配方设计中遵循PVC配方设计的一般原则,但有别于其他传统稳定剂,其独特性表现如下。 (1)、稀土稳定剂能提高塑化速率,改善物料流动性和均匀性,故可在配方中适当减少加工助剂ACR的用量,一般用1.0份~1.5份。 (2)、稀土复合稳定剂具有独特的偶联功能和增容性,能与无机或有机的配位体形成离子配位,使树脂紧紧包裹CaC03,并均匀分布,故配方中填料CaCO3的用量可适当增加。一般活化钙可用10份~15份,不活化钙可用8份~12份。 (3)、稀土复合稳定剂多为有机盐,自身相对密度轻于铅盐稳定剂。PVC成型加工温度下处于熔融状态,与PVC的相容性好,在同样条件下挤出型材制品相对密度比铅系配方轻 5g/m~15g/m,有利于提高出材率。

(4)、稀土具有吸收紫外线,放出可见光的特性,能减少紫外线对PVC分子的破坏,改善制品的户外老化性能,或可在同等性能条件下减少防老化剂的用量,降低成本。 (5)、稀土稳定剂可作成低铅或无铅产品,减缓或避免因使用铅盐产生的硫化污染及游离铅催化钛白粉导致变色的问题,提高PVC制品的表观防老化性能。 (6)、稀士复稳定剂对色粉独特的增韧功能及自身为青光谱系.在制品调色时应注意适当减少色粉用量,且对青白色制品调色有利。 (7)、稀土复合稳定剂低毒或无毒,可改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使制品通过SGS国际检测机构及ROHS标准的检测,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8)、稀土系配方对设备、模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有利于延长设备、模具的使用寿命。 稀土稳定体系门窗型材的典型配方

如何选择稳定剂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配方的稳定剂 PVC用的稳定剂包括热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螯合剂。种类有铅盐稳定剂,钡镉类稳定剂,钙锌类稳定剂,有机锡类热稳定剂,环氧类稳定剂。 哇塞,这么多种稳定剂,该怎么选择好苦恼啊。相信大家肯定都有这种问题,下面常州博洋新材料小马为大家细细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稳定剂。热稳定剂的选用原则 1.硬质PVC配方中热稳定剂的选用 硬质PVC中增塑剂加入量少或不加,要求稳定剂的加入量相应增大,且稳定效果要好。 (1)不透明硬制品常选用的为三碱式硫酸铅及二碱式亚磷酸铅,两者协同加入效果好,加入比例为2:1或 1:1,总加入量为3-5份。 (2)透明硬制品不用铅盐类,常选用除Pb、Ca之外的金属皂类及有机锡、有机锑和稀土稳定剂。其中金属皂类加入量为3-4份,有机锡类为1-1.5份。 2. 软质PVC及PVC糊制品配方中热稳定剂的选用 这类配方中增塑剂含量高,加工温度低,可适当减少稳定剂的加入量。 (1)不透明软制品常选铅盐(1-2份)与金属皂类(1-2份)协同加入。(2)半透明软制品常选用几种金属皂类并用,加入量2-3份。 (3)透明软制品常用有机锡类(0.5-1份)与金属皂类(1-2份)协同加入。也可用有机锑及稀土稳定剂代替有机锡。 3. 无毒PVC配方中热稳定剂的选用 (1)不宜选用铅盐类稳定剂。 (2)除Pb、Cd皂外其它金属皂类稳定剂可选用。 (3)无毒有机锡类可选用。

(4)有机锑和稀土类可选用。 (5)辅助稳定剂中的环氧类无毒,可以选用。 4. 主稳定剂的协同作用 在一个PVC配方中,往往选用几个主稳定剂并用,因为不同主稳定剂之间有协同作用。 (1)三碱式硫酸铅与二碱式亚磷酸铅有协同作用,两者协同比例为2:1 或1:1. (2)不同金属皂之间有协同作用,金属皂类热稳定顺序如下:CdZn>Pb>Ba、Ca。一般高热稳定性金属皂与低热稳定性金属皂类之间协同作用效果好,如 Ca/Zn、Cd/Ba、Ba/Pb、Ba/Zn及Ba/Cd/Zn等复合稳定剂。 (3)金属皂类的协同使用最为常用,它们很少单独使用。 (4)金属皂类与有机锡类之间有协同作用,在透明配方中两者往往协同加入。(5)部分稀土类与有机硒类有协同作用,用稀土取代有机锡可降低成本。 5. 主、辅稳定剂的协同作用 (1)金属皂类与环氧类 (2)金属皂类与多元醇类 (3)金属皂类与β-二酮化合物 (4)部分稀土与环氧类 (5)金属皂类与亚磷酸酯类。 6.热稳定剂与其它助剂的并用 有些稳定剂本身无润滑作用,如铅盐、有机锡、有机锑及稀土类,配方中要另外加入 润滑剂。有些稳定剂本身有润滑作用,如金属皂类,配方中可不加或少加润滑剂。含硫有 机锡类和有机锑类热稳定剂不可与含Pb、Cd类稳定剂并用,两者并用会发生硫污染。 热稳定剂与其它助剂的并用 (二)抗氧剂 PVC制品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因受热、紫外线的作用发生氧化,其氧化降解 与产生游离基有关。主抗氧剂是链断裂终止剂或称游离基消除剂。其主要作用是与游离基 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使连锁反应终止,PVC用主抗氧剂一般是双酚A。还有辅助抗氧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分析

《地球化学》实习测验 REE图表处理及参数计算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的制作方法。 2、掌握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培养独立查阅文献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 1、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1、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2、标准化数据为纵坐标 3、对数刻度 2、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稀土总量 4、轻重稀土比值 5、轻稀土分异指数 6、重稀土分异指数 7、铕、铈异常 三、实习测验内容 1、绘制各类侵入岩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2、计算各类侵入岩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对已绘制的图表和计算出的数据进行解释。 4、在以上实习内容掌握之后,自行查阅文献一篇,并进行以上3项操作。

四、实习测验步骤 1、根据查阅文献数据,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 表1 蒙库铁矿床岩石、矿石、矿物稀土元素成分分析(ppm) 2、选出自己要的数据建立表格 表2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3、对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 表3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图1 蒙库铁矿床稀土元素配分图 5、计算稀土元素基本参数 表4 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6、数据及图表的解析 (1)绿帘石:∑REE=266.49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4.98,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2.26,(Gd/Lu)N=1.47,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1.23,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0.95,表明Ce基本无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2)磁铁矿矿石:∑REE=10.75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R/HR=3.15,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1.47,(Gd/Lu)N=0.88,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1.8,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0.84,位弱Ce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3)块状黄铁矿:∑REE=225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11.27,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2.61,(Gd/Lu)N=6.19,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2.96,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0.85,为Ce弱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正异常明显特征。

几种常见变质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有时 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因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 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绿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 成绢云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颜色、特征矿物、杂 质组分及主要鳞片状矿物进一步划分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及灰绿色 硬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

大理岩(marble)一种变质岩,又称大理石。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 石而得名。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一般认为,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 低-中温条件下,透辉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如中国的云南、山东、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 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光后非常美观,可作室内装饰材料;开采和 加工中的废料,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产水磨石、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少数高度致 密均质的可供艺术雕刻和装饰用。

聚氯乙烯稀土热稳定剂的稳定机理探讨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聚氯乙烯稀土热稳定剂的稳定机理探讨 1 前言 1978年以来,包头塑料科研所先后开发研制了多种聚氯乙烯稀土热稳定剂.从形态上分有固态和液态稀土热稳定剂;从稀土品种上分有混合和单一稀土热稳定剂;从制品应用上有一般制品、化学建材、透明类制品、半透明和不透明制品等.这些稀土热稳定剂由于热稳定性好、无毒、加入量少、易混合塑化、制品性能优良等特点已日益引起助剂生产企业和塑料加工企业得关注.它得出现填补了稀土在塑料中应用得空白,改善了塑料制品得性能,扩大了塑料得应用领域. 2 聚氯乙烯稀土热稳定剂得稳定机

理探讨 21 聚氯乙烯热分解机理 聚氯乙烯树脂若确实符合有规律得重复单元排列,而没有其它结构得理想状态,能够预料那个聚合物得稳定性是十分突出得.然而,工业生产得聚氯乙烯树脂并不是有规律得头尾重复排列得某种单一结构,而是有许多不同结构得复杂混合物,既有直链,又有支链,还具有较宽得分子量分布.如此聚氯乙烯树脂在受外界光、氧、热得作用下,会发生落解,实质上聚氯乙烯得落解在聚合釜中已开始了.有研究表明,在聚氯乙烯结构中,内部得烯丙基氯最不稳定,依次是叔氯、末端烯丙基氯、仲氯.从这一点动身,聚氯乙烯落解最初是由于脱掉一个氯化氢而引起得.脱氯化氢是在分子上含有或相邻于叔氯或烯丙基氯得某一点上开始,不管是叔氯依然烯丙基氯都能起到一个活化基团得作用. 式中:x为活化基团

脱掉一个氯化氢分子随即在聚氯乙烯树脂键形成一个不饱和双键,因此就使相邻得氯原子活化.wM那个氯原子在结构上和烯丙基氯一样,这就促使另一个氯化氢分子随后脱掉,那个过程自身连续重复下去,这种递增得脱氯化氢作用进行得十分迅速,非常快就形成一个多烯键段,导致聚合物落解. 在聚氯乙烯树脂中连锁脱氯化氢一般解释有自由基型和离子型两种机理. 自由基型:聚氯乙烯在受热、光、氧、机械力等外因活化后,其分子中得缺陷非常容易产生游离基,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a:氯原子产生;b:氯原子从氯化烃中抽出氢原子;c:官能团重排——得到加上另一个氯原子得烯烃,有如下连锁反应: 离子型:这种机理认为,pvc分解脱hcl反应得引发起因于c-cl极性键及邻近受其能量活化得c-h键,邻近亚甲基上得

稀土元素及用途

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简称稀土(RE或R)。稀土的分类】 1)轻稀土(又称铈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 2)重稀土(又称钇组):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 铈组与钇组之别,是因为矿物经分离得到的稀土混合物中,常以铈或钇比例多的而得名。 稀土金属(rare earth metals)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或RE表示。它们的名称和化学符号是钪(Sc)、钇(Y)、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它们的原子序数是21(Sc)、39(Y)、57(La)到71(Lu)。 【名称由来】 17种稀土元素名称的由来及用途 镧(La) "镧"这个元素是1839年被命名的,当时有个叫"莫桑德"的瑞典人发现铈土中含有其它元素,他借用希腊语中"隐藏"一词把这种元素取名为"镧"。镧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应用于压电材料、电热材料、热电材料、磁阻材料、发光材料(兰粉)、贮氢材料、光学玻璃、激光材料、各种合金材料等。她也应用到制备许多有机化工产品的催化剂中,光转换农用薄膜也用到镧,在国外,科学家把镧对作物的作用赋与"超级钙"的美称。 铈(Ce) "铈"这个元素是由德国人克劳普罗斯,瑞典人乌斯伯齐力、希生格尔于1803年发现并命名的,以纪念1801年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 铈的广泛应用: (1)铈作为玻璃添加剂,能吸收紫外线与红外线,现已被大量应用于汽车玻璃。不仅能防紫外线,还可降低车内温度,从而节约空调用电。从1997年起,日本汽车玻璃全加入氧化铈,1996年用于汽车玻璃的氧化铈至少有2000吨,美国约1000多吨.

PVC稳定剂简介

PVC稳定剂简介 英文化工术语:Stabilizer, Inhibiter. 什么是稳定剂? 1、广义地讲,能增加溶液、胶体、固体、混合物的稳定性能化学物都叫稳定剂。它可以减慢反应,保持化学平衡,降低表面张力,防止光、热分解或氧化分解等作用。广义的化学稳定剂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根据配方设计者的设计目的,可以灵活的使用任何化学物以达到产品品质稳定的目的. 2、狭义地讲,主要是指保持高聚物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稳定,防止其分解、老化的试剂。 纯的PVC树脂对热极为敏感,当加热温度达到90Y:以上时,就会发生轻微的热分解反应,当温度升到120C后分解反应加剧,在150C,10分钟,PVC树脂就由原来的白色逐步变为黄色—红色—棕色—黑色。PVC树脂分解过程是由于脱HCL反应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大分子链断裂。防止PVC热分解的热稳定机理是通过如下几方面来实现的。 通过捕捉PVC热分解产生的HCl,防止HCl的催化降解作用。 铅盐类主要按此机理作用,此外还有金属皂类、有机锡类、亚磷酸脂类及环氧类等。 ?置换活泼的烯丙基氯原子。金属皂类、亚磷酸脂类和有机锡类可按此机理作用。 ?与自由基反应,终止自由基的反应。有机锡类和亚磷酸脂按此机理作用。 ?与共扼双键加成作用,抑制共扼链的增长。 有机锡类与环氧类按此机理作用。 ?分解过氧化物,减少自由基的数目。有机锡和亚磷酸脂按此机理作用。 ?钝化有催化脱HCl作用的金属离子。 同一种稳定剂可按几种不同的机理实现热稳定目的。 铅盐类 铅盐类是PVC最常用的热稳定剂,也是十分有效的热稳定剂,其用量可占PVC 热稳定剂的70%以上。 铅盐类稳定剂的优点:热稳定性优良,具有长期热稳定性,电气绝缘性能优良,耐候性好,价格低。 铅盐类稳定剂的缺点:分散性差、毒性大、有初期着色性,难以得到透明制品,也难以得到鲜明色彩的制品,缺乏润滑性,易产生硫污染。 常用的铅盐类稳定剂有: (1)三盐基硫酸铅

稀土稳定剂

稀土复合稳定剂由稀土元素的羧酸盐或脂肪酸盐为主要组分而合成。它含有适量的稀土金属成份。它不但可以取代铅镉盐类和有机锡类等有毒稳定剂,而且具有相当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透明性及着色力,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片状、液体。 一、名称:稀土稳定剂 二、别名:稀土复合稳定剂 三、产品组成: 四、产品用途: 稀土稳定剂(XT-1、XT-2、XT-3)为PVC新型无毒热稳定剂。.XT-1型主要用于型材、管材、板材、片材等PVC制品;XT-2管件、扣板、注塑等PVC制品无毒高效透明;XT-3主要用于PVC透明制品,运输带、密封条、人造革、鞋底料、管材、门帘等,三者热稳定性高于铅盐及复合稳定剂,本品价格低廉,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类稳定剂。 五、稳定剂作用机理 (一)、PVC热稳定剂的一般作用机理 1、与脱出的HCl反应,抑制自动催化。 2、置换PVC分子中不稳定的烯丙基Cl原子或叔碳位氯原子,抑制脱HCl。 3、与PVC分子中的双烯发生加成反应,破坏共轭结构,防止色变。 4、捕捉自由基,阻止链式反应。 (二)、稀土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1、稀土在聚氯乙烯中的作用,用于其在成型过程中,受到了强热和机械剪力的影响,致使聚氯乙烯结构式中的 B —碳原子上的氯原子极易和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放出HCI 气体,从而产生双键,使相邻的氯原子活化。该氯原子极不稳定,又促使了相邻的碳原子放出HCI 气体形成多稀链段,使聚合物降解,从而影响了制品的机械强度,使寿命相应缩减。当加入稀土稳定剂后就可以缓慢反应速度,保持化学平衡,降低表面涨力,达到防止光热和氧化作用,使塑料制品中氯的活度降低,结构稳定,质量提高。用离子络合观点来分析,塑料制品采用稀土做稳定剂,由于稀土在塑料中起到净化杂质作用,可促使高分子,聚合提高和分子量增加,从而产生了高分子链结构的主价键,断裂力也此而增大,形成了一中络合物链为主体的牢固地束缚在一起的结晶实体,使产品结构致密,各种性能得到改善,使塑料制品更清晰透明。 2、PVC加工性能的好坏往往根据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流变性能和流动性能来进行评定。PVC复合物料在高速捏合过程中,因受到捏合机内桨叶、挡板、器壁间的强烈摩擦与剪切作用,温度逐渐上升,PVC微粒子逐渐堆集为较大的颗粒,而较大颗粒又被剪切破碎为较小的颗粒,并和其它颗粒结合在一起,使平均粒度增大。当温度达到120℃左右时,物料颗粒逐渐变大而均匀,小颗粒几乎完全消失,物料颗粒产生凝胶化,使物料更均匀密实,有利于挤出塑化。 3、PVC粉料任何破碎细化的过程都是以有效的力传递为前提的。在稀土稳定剂中,稀土强酸金属离子与PVC强碱氯离子易形成络合物,即稀原子Re和PVC链上的CI原子之间有很强的配位作用。一个稀土离子可能同时与两个PVC链上不稳定CI原子形成配位健,使PVC分子间作用力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塑化成形的剪切力的传递,因而促进塑化,增加制品韧性。 4、PVC分子链上存在活化基团,它们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会发生脱CL降解,降解是一个自动催化的过程,一旦发生HCL降解,材料颜色跟着变深并焦化,在稀土稳定剂中,稀土离子均有许多4fR5d的空电子轨道,它们作为配位中心离子可以接受6—12个配位体的孤电子对,同时它们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因而有可能形成6—12个健能不等的配位健。这个特

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及地球化学参数的计算

一、实习目的 由于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及化合价的相似性,导致它们在自然界中常常紧密共生在一起。因镧系收缩的缘故,使得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La→Lu逐渐减小,于是在岩浆过程中,这些元素在固相和液相间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Ce和Eu在自然界具有变价(Ce4+、Eu2+)的特征,Ce 和Eu的相对富集与亏损程度往往反映了特殊的地质背景。 本次实习要求掌握稀土元素的计算和作图方法,理解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分馏程度的地质意义,掌握Eu的亏损与富集的地质背景。 二、实习内容 某地区的岩浆岩种类极为发育(表1—1和表1—2),请画出各岩类的稀土配分曲线图、结合稀土元素参数进行地质过程分析。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稀土元素参数 表1—1 岩浆岩稀土元素成分表(×10-6) 注:1-橄榄苏长岩,2-钾长花岗岩,3-H型花岗岩,4-A型花岗岩,5-石英闪长岩(M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由某单位等离子光谱方法分析。 表1—2 岩浆岩稀土元素成分表(×10-6) 注:表中数据由中子活化方法分析

一、基本原理 稀土元素通常指的是镧系元素的(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其中Pm 在自然界无天然同位素),由于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RE 3+变化于0.86?—1.14?)及化合价的相似性使得它们在自然界往往紧密共生。因镧系收缩造成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La →Lu 逐渐减小,Ce 和Eu 在自然界具有变价(Ce 4+、Eu 2+)的特征,以及介质(岩石、土壤、矿物等)的不同而引起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分离。 为便于研究稀土元素在某介质中的分配型式,必须排除“偶数规则”的影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球粒陨石丰度值对稀土元素进行标准化。 这里向大家推荐W.V .Boynton(1984)提出的球粒陨石丰度值(×10-6): La 0.31;Ce 0.808;Pr 0.122;Nd 0.6;Sm 0.195;Eu 0.0735;Gd 0.259;Tb 0.047;Dy 0.322;Ho 0.0718;Er 0.21;Tm 0.0324;Yb 0.209;Lu 0.0322。 1.计算球粒陨石标准化有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N RE RE RE = 式中 RE ——某稀土元素的丰度; RE N ——某稀土元素轻球粒陨石标准化以后的丰度; RE 0——某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丰度值。 )Pr (La 2 1Ce *Ce Ce Ce N N N N +==δN N N Pr La 2Ce += 式中:Ce δ——铈异常系数; Ce*——铈的理想值。 )Gd (Sm 2 1Eu *Eu Eu Eu N N N N +==δN N N Gd Sm 2Eu += Eu δ——铕异常系数;Eu*——铕的理想值。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 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 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接触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

稀土与钙锌稳定剂协同作用机理

稀土与钙锌稳定剂协同作用机理 稀土化合物用作PVC热稳定剂最早见于1971年的日本专利报道。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稀土用于PVC稳定剂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国内的热门课题。 稀土化合物尤其是硬脂酸稀土用作PVC热稳定剂的性能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在热稳定性方面,硬脂酸稀土类似于硬脂酸钙、硬脂酸钡,具有长期热稳定剂的特征。在透明性方面,硬脂酸稀土则明显优于硬脂酸钙、硬脂酸钡接近于硫醇有机锡的水平;②在传统的金属皂热稳定剂中,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等碱土金属皂压析大而喷霜小,硬脂酸锌、硬脂酸镉等过渡金属皂压析小而喷霜大,硬脂酸稀土则不仅压析小,喷霜也小。硬脂酸稀土与锌主稳定剂的并用机理如下。 可以看出:硬脂酸稀土与锌主稳定剂的协效机理与硬脂酸钙相似,也是将导致PVC“锌烧”的氯化锌置换并还原为锌主稳定剂。从微观理论来讲,稀土离子属于ⅢB族,其原子结构中的次外层d电子轨道为“全空”轨道。而锌属于ⅡB族,其原子结构中的次外层d电子轨道为“全充满”的轨道。可见,次外层d电子轨道“全空”的金属元素与次外层d电子轨道“全充满”的锌皂以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获得较好的热稳定效果。按照洪特规则,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及“全空”的情况下,原子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很可能是ⅢB次外层的d电子轨道能与ⅡB次外层d电子轨道相互配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d-d 共用d电子对的配合物。这种配合物形成后,各原子在次外层d电子轨道上形成“半充满”的稳定的原子结构状态,使其活泼的氯化锌转变为较稳定的d-d配合物。这很可能是稀土化合物与锌皂形成热稳定性协同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样,稀土与锌皂的质量比也将会对PVC 的热稳定性产生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稀土元素资料汇总

稀土元素资料汇总 第一篇 周期系ⅢB族中原子序数为21、39和57~71的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其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种化学元素又统称为镧系元素。稀土元素包括钪、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元素;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通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叫做土,而在18世纪,这17种元素都是很稀少的尚未被大量发现,因而得名为稀土元素。现已查明,它们并不稀少,特别是中国的稀土资源十分丰富,有开采价值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从1794年芬兰J加多林从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于特比镇发现钇开始,一直到1947年美国JA马林斯基从铀的裂变产物中分离出钷,共经历150多年。 已经发现的稀土矿物有250种以上,最重要的有氟碳铈镧矿[(Ce,La)FCO3]、独居石[CePO4,Th3(PO4)4]、磷钇石(YPO4)、黑稀金矿[(Y,Ce,Ca) (Nb,Ta,Ti)2O6]、硅铍钇矿(Y2FeBe2Si2O10)、褐帘石[(Ca,Ce)2(Al,Fe)3Si3O12]、铈硅石[(Ce,Y,Pr)2Si2O7·H2O]。 第二篇 稀土元素是镧系元素系稀土类元素群的总称,包含钪Sc、钇Y及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个元素。 “稀土”一词是十八世纪沿用下来的名称,因为当时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其外观酷似“土壤”,而称之为稀土。稀土元素分为“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 “轻稀土元素”指原子序数较小的钪Sc、钇Y和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 “重稀土元素”原子序数比较大的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 二、稀土资源及储备状况 由于稀土元素性质活跃,使它成为亲石元素,地壳中还没有发现它的天然金属无水或硫化物,最常见的是以复杂氧化物、含水或无水硅酸盐、含水或无水磷酸盐、磷硅酸盐、氟碳酸盐以及氟化物等形式存在。由于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氧化态和所有其它元素都近似,因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分析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分 析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地球化学》实习测验 REE图表处理及参数计算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的制作方法。 2、掌握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培养独立查阅文献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 1、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1、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2、标准化数据为纵坐标 3、对数刻度 2、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稀土总量 4、轻重稀土比值 5、轻稀土分异指数 6、重稀土分异指数 7、铕、铈异常 三、实习测验内容 1、绘制各类侵入岩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 2、计算各类侵入岩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对已绘制的图表和计算出的数据进行解释。 4、在以上实习内容掌握之后,自行查阅文献一篇,并进行以上3项操作。 四、实习测验步骤 1、根据查阅文献数据,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 表1 蒙库铁矿床岩石、矿石、矿物稀土元素成分分析(ppm) 2、选出自己要的数据建立表格 表2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3、对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 表3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ppm) 图1 蒙库铁矿床稀土元素配分图 5、计算稀土元素基本参数

表4 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6、数据及图表的解析 (1)绿帘石:∑REE=,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Gd/Lu)N=,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表明Ce基本无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2)磁铁矿矿石:∑REE=,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R/HR=,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 (Gd/Lu)N=,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位弱Ce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图像具有左陡右缓特点,Eu正异常明显特征。 (3)块状黄铁矿:∑REE=225ppm,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LR/HR=,表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较大的分异,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Sm)N=,(Gd/Lu)N=,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内部都发生了分异作用,轻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Eu异常值=,为强正异常;Ce异常值=,为Ce弱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正异常明显特征。 五、结论 1、绿帘石、磁铁矿矿石、块状黄铁矿的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均为右倾型,正Eu 异常,富集轻稀土元素。差别在于(1)稀土元素含量,绿帘石和块状黄铁矿具有较丰

变质岩

片理构造 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矿物平行排列所成的面称为片里面,其形态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 根据矿物的组合和重结晶程度,片理构造可以分为以下5类: (1)板状构造:指岩石中由微小晶体定向排列所成的板状劈理构造。板理面平整而光滑,并微有丝绢光泽,沿着劈理可形成均匀薄板。 (2)千枚构造:由细小片状变晶矿物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不易肉眼辨别矿物成分,常具丝绢光泽。 (3)片状构造:相当于狭义的片理构造。岩石主要由粒度较粗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石墨等)组成,他们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片理构造。 (4)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且不均匀分布,形成连续条带状构造。 (5)条带状构造:变质岩中浅色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方解石等)和暗色片状、柱状或粒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定向交替排列所构成的构造。[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1],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①热接触变质作用:以热力(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 【交代作用[1]】metasomatism ,metasomatosis。岩石变质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 变质过程中,围岩与侵入体发生物质交换,带入某些新的化学组分,带出一些原有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在这一过程中岩石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新矿物大量产生。交代作用主要表现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

某某公司稀土稳定剂项目审查申请书模板

稀土稳定剂项目审查申请书 一、项目区位环境分析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 为核心,完善制度创新、协同创新、政策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和创新潜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加快建立健全各方面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 息技术、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培育各类创新主体。依靠自主创新,力争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作为考核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标,特别重视中小型创新企业成长, 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力度。 (三)加快推进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 院所及大中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联合 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 的有效结合。推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企业

工程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发展,形成“人才+项目+产品”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继续支持企业创办新型研究院。力争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全部科研项目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 (四)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坚定企业家在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通过稳政策、稳导向、稳预期、稳舆论,给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和力量,保护和调动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稀土稳定剂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产业园区 (三)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xxx科技公司 报告咨询机构:泓域咨询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5487.73平方米(折合约83.19亩)。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稀土元素介绍

稀土元素介绍 在周期系中,你知道什么是镧系元素?什么是稀土元素吗?它们的电子层结构 和性质有什么特点?它们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镧系元素”在周期表中从原子序数为57号的镧到原子序数为71号的镥共15种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都位于周期表中第ⅢB 族,第6周期镧的同一格内,但它们不是同位素。同位素的原子序数是相同的,只是质量数不同。而这15种元素,不仅质量数不同,原子序数也不同。称这15种元素为镧系元素,用Ln 表示。它们组成了第一内过渡系元素。 “稀土元素”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相近的、在镧系元素格子上方的钇和钪,共17种元素总称为稀土元素,用RE 表示。按照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及物理和化学性质,把钆以前的7个元素:La 、Ce 、Pr 、Nd 、Pm 、Sm 和Eu 称为轻稀土元素或铈组稀土元素;钆和钆以后的7个元素:Gd 、Tb 、Dy 、Ho 、Er 、Tm 、Yb 、Lu ,再加上Sc 和Y 共10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素或钇组稀土元素。 “稀土”的名称是18世纪遗留下来的。由于当时这类矿物相当稀少,提取它们又困难,它们的氧化物又和组成土壤的金属氧化物Al2O3很相似,因此取名“稀土”。实际上稀土元素既不“稀少”,也不像“土”。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1534,其中丰度最大的是铈,在地壳中的含量占0.0046,其次是钇、钕、镧等。铈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锡还高,钇比铅高,就是比较少见的铥,其总含量也比人们熟悉的银或汞多,所以稀土元素并不稀少。这些元素全部是金属,人们有时也叫它们稀土金属。 我国稀土矿藏遍及18个省(区),是世界上储量最多的国家。内蒙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在我国,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Ce(CO 3)F ,独居石矿RE(PO 4),它们是轻稀土的主要来源。磷钇矿YPO 4和褐钇铌矿YNbO 4是重稀土的主要来源。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镧系元素的通性: 1、价电子层结构 2、氧化态 3、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4、离子的颜色 5、离子的磁性 6、标准电极 7、金属单质 电子层结构 这是目前根据原子光谱和电子束共振实验得到的镧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实验四 主要变质岩的认识

实验四主要变质岩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以及常见的变质矿物。 2.学会描述变质岩的方法。 3.掌握变质岩的典型特征,认识主要的变质岩。 二、实验要求 1.预习有关变质岩的内容。 2.认真、仔细地观察变质岩岩石标本,掌握变质岩的典型特征。 三、实验工具与药品 小刀、放大镜、变质岩岩石标本。 四、实验内容或原理 肉眼观察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认识主要的岩浆岩。 (一)变质岩典型结构的认识 1.变晶结构是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其表现为矿物形成、长大而且晶粒相互紧密嵌合。包括隐晶质变晶结构和显晶变晶结构、等粒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如大理岩。 2.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浅时残留的原岩的结构。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 3.碎裂结构局部岩石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引起矿物及岩石本身发生弯曲和破碎,之后又被黏结起来形成新的结构,如糜棱岩。 变质岩结构中粒度的划分一般以1mm、3mm为标准,颗粒粒径>3mm者为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1mm为中粒变晶结构,粒径1—0.1mm者为细粒变晶结构,粒径<0.1mm者为显微变晶结构。 (二)变质岩典型构造的认识 1.定向构造变质岩受定向压力作用后形成的构造,是变质岩的最大特点,称为广义上的片理结构,这是大部分变质岩命名的根据。根据变质岩程度由浅到深表现为:(1)板状构造是变质岩变质最浅的一种构造,岩石外观呈平整的板状,沿板面方向容易劈开,具板状构造的岩石称为板岩。 (2)千枚状构造岩石呈薄片状,薄片上具丝绢光泽,系隐晶质片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所致。断面呈参差不齐的皱纹状,具有这种结构的岩石称千枚岩。 (3)片状构造(狭义片理构造)变质岩中最典型的构造,是片岩所具有的一种构造。具有片状构造的岩石称为片岩。 (4)片麻状构造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同时粒状矿物较多,其中粒状矿物和片状或柱状矿物大致相间成带状平行排列,形成不同颜色、不同宽窄的断断续续的条带,沿平行面难劈开,劈开面不整齐,如花岗片麻岩。 (5)条带构造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