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将载入史册、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时,一个将具有14亿人口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将超过现有27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额(9.265亿),从而使全球范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的比重大大提高,加速整个世界的工业化进程,这无疑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如何深刻理解、正确实践这一重要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民之大事,不得不察。

下面谈三个看法,跟大家交流学习上述论述的体会,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谓工业化,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工业化的三大特性:一是过程性,工业化不是一个时刻概念,而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国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往往要化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比如英国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到19世纪40年代它基本实现工业化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比如我国从建国后即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经过5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二是先进性,强调的是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的转变,先进具有相对和动态的含义,相对是对传统来讲的,动态是说先进本身也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比如机器化工业与手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而电气化工业与机器化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等等;三是体系性,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变,而不单单是工业的发展;不仅工业要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的现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更新、生产方式的变迁、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变,经济结构的演进、经济体制、制度的改革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含义不同。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不可逾跃。道理很简单,只有工业化,才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知识经济才能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比如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基因工程等产业的关键设备如芯片等都是工业经济的产物。工业化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经济现代化的体现。道理同样并不深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工业化去装备和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才能装备和支撑强大的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才能推进技术的更大进步去实现工业化的升级,经济的现代化才能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和这一基础上,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才能最终建立起来,离开了经济的现代化,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早在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中就将工业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并将此写进了新的党章之中。环顾宇内,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农业国家可称得上是现代化国家、强大国家、富裕国家。正如台湾经济界强人赵耀东在其《平凡的勇者》一书所指出的,“世界各国,除了资源特别丰富的沙特等国外,没有任何高收入国家不是靠工业化的,——没有工业就没有前途”。此类国家清一色地都是工业国家,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

工业化水平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其中的核心指标有以下几个: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认为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一般为1200美元—2400美元,(按1998年美元价值计算),中期2400—4800美元,高级阶段

为4800—9000美元;

2、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国际上的划分标准认为这一指标低于20%为非工业国,20—40%为正在工业化的国家,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国;

3、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界钱纳理等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中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人均GDP1000美元(1964)以上,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2.7%、37.8%和49.5%;就业结构为15.9%、36.8%和47.3%;

4、城市化水平,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根据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测算出,人均GDP800美元—1000美元(1964),对应的城市化水平为60.1—65.8%;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们已经为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参照国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我们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表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底才接近100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2001年我国的这一指标才为51.5%;从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看,而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为15.2%、51.1%和33.6%,就业结构为50%、22.3%和27.7%;从城市化水平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8%;总的评价,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水平,正因为此江泽民同志才在十六大报告中郑重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新的世纪、新的阶段,继续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这一问题至为关键,它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出路和结果。

工业化道路是一国推进本国工业化的途径和办法的总称。一个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要受到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制约。这些一般规律人们普遍认同的有这么几个:一是从价值观念上讲,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灵魂,这是工业化的精神动力,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市场的开拓,还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无不是在这一动力的推动下实现的;二是从社会生产方式上讲,机器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取代手工生产方式广为普及,不仅工业,而且农业、服务业等逐步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电动化、信息化的机器设备从事生产;三是从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上讲,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入,不少企业专注于产品某一部分的生产或流通的某一环节,每一个工人也都成了分工链条的一个结点;规模经济阶段不可逾跃,随着分工日益深化,同类生产的集中不可避免,通过集中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收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工业化过程还往往伴随着结构变动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往往都要发生重大变动,如产业结构一般要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等演进,从要素层次看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要经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个阶段;工业化的过程往往也伴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变迁的过程,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迁是工业化的先导和助推器,反过来工业化又推动着制度和体制的变迁;四是从面临的约束看,推进工业化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约束,这些约束都是硬约束,任何国家都饶不开、躲不过,总要想办法应对,应对不好,工业化的进程就会因此受制。受这些一般规律的制约,各国的工业化的道路,有共同性的一面,如都必须推进生产方式的转换、分工的深化、结构的升级,最终都要想办法处理饶过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等。但由于一国家在推进工业化时面临的条件不同,从国际上说包括政治上的态势、经济上的联系和竞争,从国内上说包括、本国的经济水平、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等等,因此各国及一国在不同阶段的工业化道路又具有很大的个性和差异性,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讲,一国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应该由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本国的具体国情共同决定,不存在一条普适性的工业化道路。在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放眼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反思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