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张小军李燕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甘肃天水741020)摘要:本文概括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比较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从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道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新世纪里,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就是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特别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文明发展道路。

2、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比较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即相对于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相对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的工业化道路;二是相对我国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

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完成工业化。

完成工业化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二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增长速度趋于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增长脱钩。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上美国在1956年便完成了工业化,其标志是白领工人数字超过蓝领工人,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产品,因此,他们说从工业的“旧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的新世纪。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报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个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提出的。

它高度概括了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

本文仅就基本实现工业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关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报告基于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客观分析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的正确估量提出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我们已经为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

但是,对照国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

突出表现在: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 000美元;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2%;三次产业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同工业化国家相比明显不合理: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力的50%,而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 200~2 400美元,中期为2 400~4 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 800~9 000美元。

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它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课件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PT课件
9
2.2 新型工业化道路自身的优越性
·新型工业化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片面地
实现工业化; 二·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
推向未来; 三·是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
破坏后建设; 四·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造成
2
城市真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吗?
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 班
4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便提出了“走一条新型 工业化道路”的口号。
然而实际上,一些大众媒体却把“新型工业化道路” 和“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化的新阶段”混为一谈。从而导 致许多地方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企图以重工业化的超 常发展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短期来看,这一做法的确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得不偿失。许多 城市也从中获得了血的教训。
总结下来,传统工业化靠的是人力和资源的大量投入,以资源浪费的 环境破坏为代价。
7
1.2 新型工业化道路
背景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是上世纪60年代后,继英、法、德、美、日等老牌工业强国崛起之后, 许多新兴国家开始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体的世界 工业化进程,即第二轮世界工业化进程,也成“迟到的工业化”。新型工 业化道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中国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推行 工业化,但真正开始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4
2.继续实施科教兴国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没有 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 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以信息产业为例, 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 道”和“后门”。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 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 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 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 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 们的技术封锁。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它新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和内涵概括为高、好、低、少、优、谐、适、序八个字。

“高”,是指科技含量高;“好”,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低”,是指资源消耗低;“少”,是指保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少;“优”,是指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谐”,是指产业结构和谐;“适”,是指工业发展速度适度;“序”,是指以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农轻重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吃穿用为序,即后者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以前者为基础。

前六个字主要是质的规定性,后两个字主要是量的规定性。

一句话,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质与量的统一。

过去曾有人把工业化单纯地看成是量的规定性,认为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大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的过程。

现在看来,这种看法不够全面,因为工业化还有质的规定性。

还应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工业化的质与量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异的。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量的扩张是主导和主要方面;而到了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环境下,质的提高就成为主导和主要方面了。

工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基本是工业化国家。

我国经过60年的发展,已建成行业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

但我国要实现的工业化,应该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这是从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然生态条件总体比较脆弱。

在这样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搞工业化,必须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把握科技进步规律,发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要求

幸福指数(幸福感指数)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 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 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 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 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 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 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 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 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 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 福指数。
民主法治用“群众安全感5”、“每万人拥有律师数4”和“劳动 合同签订率5”3个指标来反映 ;公平正义用“城镇居民收入 基尼系数2”、“ 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之比3”、“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4”、“人均地方财政 支出5”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率3”6个指标来反映;诚信友爱 用“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5”、“食品平均抽样合 格率4”、“每万人法律援助案件数3”和“集中供养率3”4个指 标来反映 ;充满活力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R&D经费 占GDP的比重5”、“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4”和“规模以上工 业新产品产值率4”4个指标来反映 ;安定有序用“登记失业 率3”、“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5”、“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3”、“每万人口立案数2”和“意外死 亡人口比率3”5个指标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用“单位 GDP能耗4”、“COD(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2”、“二氧化 硫排放强度2”、“污水处理率3”、“环境质量指数4”和“村庄 整治率4”等6个指标等来反映。总分100.
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 报告》。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美 国排在第11名。中国香港第67名,中国内 地则排名第112。评价标准极其复杂,财富 并非决定性因素,全球总体比以前幸福。 最不幸福国家集中于受贫穷和战火洗礼的 非洲国家,多哥居未位。较幸福国家倾向 较富裕、良好精神状态及身体健康、稳定 家庭和婚姻、工作保障等为幸福要素。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重视的六个问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重视的六个问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重视的六个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工业化,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湖北工业的现状和特点,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认清差距:湖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基础湖北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十九世纪末张之洞创办近代工业开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工业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是,无论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相比,还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湖北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与工业化成熟阶段的基本要求相比,湖北的工业化程度还很低。

一般认为,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主要有四个指标,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在20%以下,城镇人口的比重在60%以上,人均GDP达4800-9000美元。

对照这几个指标看,湖北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到2002年底,湖北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2、49.2、36.6;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48.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1.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319元(折1004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湖北大体上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与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要求相比,人均GDP明显偏低,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低,因此,如何加快发展,农村人口如何有序地流向城镇,二、三产业如何有效地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内部下岗职工如何再就业等,这是湖北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相比,湖北工业的发展模式还比较落后。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工业化的道路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在第一次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带动下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时间长、消耗高、污染重,代价高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内容。

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工业化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在我国“四个现代化”中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

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却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同时,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自动化,出现过严重的失业问题。

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们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工业部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一直探索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我国一段时间内所走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高投入,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条道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由于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原因,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加速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也必须认真总结和吸取我国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走一条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

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县区委书记谈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县区委书记谈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县区委书记谈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在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提出,在开启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中,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既要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要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既要抓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群体培植,更要抓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而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则是“工业兴市”的重中之重,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

日前,市经信委邀请了各县区委书记联系各自实际谈如何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力求多措并举提质量,千方百计增效益,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现将各县区委书记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予以发表,以再掀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新高潮。

无棣县委书记李恩波: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强县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和脊梁。

我们将按照高效、高端、蓝色、低碳、生态的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调整优化存量与扩张提升增量并举,在“两区”融合互动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无棣跨越崛起。

2012年,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4亿元、利税15.3亿元。

坚持板块化聚集。

聚焦板块、率先突破,错位发展、集群发展,构筑各具特色、分工协作、辐射全局的板块经济体系,拉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鲁北高新区建设东部重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西部现代宜居生活区、北部临港产业区、南部特色配套产业区“四大组团”,三年再造一个新鲁北,五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园。

放大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鲁北企业集团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油盐化工接续利用,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产业循环配套体系,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经济开发区加快金融电子、木器家具、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现代物流等区中园建设,打造城市经济综合体。

新海工业园实施扩容提档工程,打造精细化工基地。

西港园区发挥海底软管和迁移式钻井平台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优势,加快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10公里蓝色经济隆起带。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商场现代化》8年月(下旬刊)总第58期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就在于谋求共同的利益。

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必须从区域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地方院校科研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改革和创新为纽带,建立一个立体交叉的科技服务体系。

第一,信息咨询层。

成立科技服务咨询中心,提供政策、管理、业务、技术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智力资源优势,力争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其次,产学研合作层。

政府应帮助企业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本着因地而异、因企业而异、因项目而异的原则,开展从低层面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到高层次的联合科研、共建研发基地或创建联营实体等多种形式。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层。

地方政府应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如举办大学与企业合作洽谈会,鼓励大学对地方企业实行技术转让、入股、合作,或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

地方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向企业征集技术开发课题,组织科技人员走出校园,深入一线,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4.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政策支持的功能,促进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为地方院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导航。

此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应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和发挥地方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美环境,支持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本地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区域社会品位。

地方院校科研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有机结合的渠道、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院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台阶。

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既能发挥地方院校的科研优势,也利于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促进地方院校科研特色的培育。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和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

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一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和新技术薄弱,加工制造业缺乏知名品牌,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取得国际分工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

我们已经进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而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如此粗放是增长显然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世贸的后过渡期,加上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崛起,这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要提高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知识链接1、经济常识(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之一历史使命,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概括,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一)工业化 1.工业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对于狭义的工业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该辞典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是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定义,有代表性的是张培刚提出的定义,他将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本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这与一般只强调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定义明显不同。

工业化一般有以下特点。

第一,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换。

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广泛使用,取代手工生产方式,不仅工业,而且农业、服务业等逐步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电动化、信息化的机器设备从事生产。

传统工业化的标志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第二,不断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灵魂,是工业化的精神动力,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市场的开拓、企业规模的扩大,无不是在这一动力的推动下实现的。

第三,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促进结构不断升级。

在工业化阶段,同类产品的生产不断集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新的产业相继涌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产业结构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方向依次升级。

生产集约化程度沿着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个阶段依次演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也往往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产生变迁。

第四,普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的硬约束。

发展的条件不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必然产生了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模式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影响和增长绩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专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热点背景扫描]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

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3)相互关系: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

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新”在何处?)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将载入史册、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0 年时,一个将具有 14 亿人口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将超过现有27 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额狮 (亿),从而使全球范茂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仁和地区的人口的比重大余大提高,加速整个世界学的工业化进程,这无疑腹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马义的事件。

)如何深刻呐理解、正确实践这一重翔要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园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吩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讽要的意义,是国之大事臃、党之大事、民之大事爷,不得不察。

下面碗谈三个看法,跟大家交国流学习上述论述的体会腋,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祟。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绽化道路所谓工业化挑,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掀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定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蒙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锗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平历史过程。

1/ 2这一概念包寐含了工业化的三大特性红:一是过程性,工业化荫不是一个时刻概念,而贰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从国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坎往往要化几十年、上百芹年的时间,比如英国从停 18 世纪 30 年代工业挚革命发生到19 世纪 4 菌 0 年代它基本实现工业粥化经过了 100 多年的拥时间,比如我国从建国酸后即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痉,经过 50 多年的努力忧,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净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侣;二是先进性,强调的炒是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柬经济体系的转变,先进垄具有相对和动态的含义焉,相对是对传统来讲的朔,动态是说先进本身也签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雏程,比如机器化工业与沂手工业相比,是现代工样业,而电气化工业与机历器化工业相比是现代工莆业等等;三是体系性,级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炎的转变,而不单单是工焕业的发展;不仅工业要吸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细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的椅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垃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的现詹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醋更新、生产方式的变迁咒、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变酥,经济结构的演进、经弛济体制、制度的改革等愈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砌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戊,不同历史阶段含义不挡同。

2024年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实践总结(2篇)

2024年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实践总结(2篇)

2024年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实践总结____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总结引言: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____年,我国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文将对____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____年,我国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注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一批创新中心和创新团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实际应用技术的研发。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____年,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一方面,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对高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整治,推动工业生产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实施资源循环利用。

这些举措使我国工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____年,我国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不断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实现了工业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智能化。

一方面,我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另一方面,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了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产能水平。

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推动了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四、人力资源发展取得重要突破____年,我国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培养,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方面,我国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才。

结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结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结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人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成果的基础上,又侧重于从三次产业占国民收人比重变化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在工业化起点,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第二产业所取代。

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到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后来钱纳里等人在库兹涅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得出了产业结构变化过程的动态形式: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初级产业(首先是农业)和服务业支撑,速度很慢。

大量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还未发生向高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快的非农业部门(首先是工业)大规模转移。

第二阶段是高速增长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支撑。

产业结构和生产方法剧烈转变,劳动力大规模从农业部门转入工业部门。

新技术得到迅速采用和不断扩散,新主导产业部门不断代替旧主导产业部门。

第三阶段,经济增长步入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制造业的贡献率下降,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尽管那些与耐用消费品有关的服务部门在减速,而与医疗、教育、文娱、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则在加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

怎样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认为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开始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第一册在工业一节中增加了“新型工业化”这部分内容。

“工业化”是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之一,我们并不陌生。

那么,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否有新的内涵呢?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就特定意义说,是指以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为开端,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过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工业化的内涵和道路有所不同。

(一)新型工业化首先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以此为基础的产业不断发展、使生产方式发生新的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

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许多发达国家正在通过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抢占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

信息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观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的传统发展观有极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强调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综合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断,这是党经过长期探索,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我们党与时俱进,自觉遵循和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的有力体现。

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必须深入思考和探讨在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找出稳妥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一、在新型工业化中,提高认识和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全民素质教育。

实施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抛弃传统的发展观,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它强调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资源的平等配置,并且形成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要使人们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真正领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必须大力加强全民的素质教育,使人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其次,要科学界定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澄清模糊认识。

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界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第三。

要完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设。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有一个量化的评判标准,必须完善这样的指标体系的建设。

二、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精神文明建设可塑造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的社会价值观。

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原则,明确提出要坚持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有机统一,可以克服工业化模式从剥削阶级集团或血缘、地缘的局部利益出发,无视整体与个体,全局和局部关系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另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社会物质文明与人的精神状态,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要同步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等等,可以为新型工业化塑造其所需的综合价值目标体系,使人们在实施新型工业化中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自觉地对经济体制进行思考和改革,真正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时期作出的、将载入史册、有世界阻碍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0年时,一个将具有14亿人口的差不多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将超过现有27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额(9.265亿),从而使全球范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的比重大大提高,加速整个世界的工业化进程,这无疑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如何深刻理解、正确实践这一重要决策,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民之大事,不得不察。

下面谈三个看法,跟大伙儿交流学习上述论述的体会,不足之处望各位批判。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工业化,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工业化的三大特性:一是过程性,工业化不是一个时刻概念,而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国家要差不多实现工业化往往要化几十年、上百年的时刻,比如英国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到19世纪40年代它差不多实现工业化通过了100多年的时刻,比如我国从建国后即推进工业化的进程,通过5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二是先进性,强调的是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的转变,先进具有相对和动态的含义,相对是对传统来讲的,动态是讲先进本身也具有一个进展演变的过程,比如机器化工业与手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而电气化工业与机器化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等等;三是体系性,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变,而不单单是工业的进展;不仅工业要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的现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更新、生产方式的变迁、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变,经济结构的演进、经济体制、制度的改革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含义不同。

工业化是经济进展的必定时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这是生产力进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作为承上启下的时期不可逾跃。

道理专门简单,只有工业化,才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知识经济才能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比如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基因工程等产业的关键设备如芯片等差不多上工业经济的产物。

工业化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进展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的进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差不多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经济现代化的体现。

道理同样并不深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工业化去装备和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才能装备和支撑强大的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才能推进技术的更大进步去实现工业化的升级,经济的现代化才能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和这一基础上,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才能最终建立起来,离开了经济的现代化,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早在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中就将工业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并将此写进了新的党章之中。

环顾宇内,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农业国家可称得上是现代化国家、强大国家、富裕国家。

正如台湾经济界强人赵耀东在其《平凡的勇者》一书所指出的,“世界各国,除了资源特不丰富的沙特等国外,没有任何高收入国家不是靠工业化的,——没有工业就没有前途”。

此类国家清一色地差不多上工业国家,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

ﻫ工业化水平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其中的核心指标有以下几个: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工业化时期划分标准认为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一般为1200美元—2400美元,(按1998年美元价值计算),中期2400—4800美元,高级2、制造业增加值时期为4800—9000美元; ﻫ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国际上的划分标准认为这一指标低于20%为非工业国,20—40%为正在工业化的国家,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国; ﻫ3、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依照世界银行经济学界钞票纳理等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中经济结构与经济进展水平的研究,人均GDP 1000美元(1964)以上,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2.7%、37.8%和49.5%;就业结构为15.9%、36.8%和47.3%; ﻫ4、都市化水平,钞票纳里等经济学家依照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经济进展水平与都市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测算出,人均GDP800美元—1000美元(1964),对应的都市化水平为60.1—65.8%;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的都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们差不多为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差不多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参照国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进展水平,我们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表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底才接近100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2001年我国的这一指标才为51.5%;从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看,而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为15.2%、51.1%和33.6%,就业结构为50%、22.3%和27.7%;从都市化水平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8%;总的评价,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水平,正因为此江泽民同志才在十六大报告中郑重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新的世纪、新的时期,接着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这一问题至为关键,它直接决定经济进展的出路和结果。

工业化道路是一国推进本国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

一个国家工业化道路的选择,要受到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制约。

这些一般规律人们普遍认同的有这么几个:一是从价值观念上讲,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灵魂,这是工业化的精神动力,不管是技术的革新、依旧市场的开拓,依旧企业规模的扩大,无不是在这一动力的推动下实现的;二是从社会生产方式上讲,机器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取代手工生产方式广为普及,不仅工业,而且农业、服务业等逐步采纳先进的机械化、电动化、信息化的机器设备从事生产;三是从工业经济进展的过程上讲,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入,许多企业专注于产品某一部分的生产或流通的某一环节,每一个工人也都成了分工链条的一个结点;规模经济时期不可逾跃,随着分工日益深化,同类生产的集中不可幸免,通过集中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收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工业化过程还往往伴随着结构变动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往往都要发生重大变动,如产业结构一般要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等演进,从要素层次看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要经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个时期;工业化的过程往往也伴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变迁的过程,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迁是工业化的先导和助推器,反过来工业化又推动着制度和体制的变迁;四是从面临的约束看,推进工业化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约束,这些约束差不多上硬约束,任何国家都饶不开、躲只是,总要想方法应对,应对不行,工业化的进程就会因此受制。

受这些一般规律的制约,各国的工业化的道路,有共同性的一面,如都必须推进生产方式的转换、分工的深化、结构的升级,最终都要想方法处理饶过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等。

但由于一国家在推进工业化时面临的条件不同,从国际上讲包括政治上的态势、经济上的联系和竞争,从国内上讲包括、本国的经济水平、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等等,因此各国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工业化道路又具有专门大的个性和差异性,由此我们完全能够如此讲,一国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应该由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本国的具体国情共同决定,不存在一条普适性的工业化道路。

在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放眼世界经济进展大势,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反思人类已有的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究,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重大命题。

ﻫ何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如何样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我的理解这一概念涵盖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五大特点与三大任务ﻫ五大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是指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使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特不是工业经济活动,从投入到产出,从生产到流通,从微观经济治理到宏观经济治理,尽可能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把经济进展建立在要紧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二是经济效益好,是指各个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经济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所消耗的投入又比较低,以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并通过技术创新、治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不断提高这一比值;三是资源消耗低,是指各个经济主体通过技术创新、治理创新等,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四是环境污染少,确实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文明生产方式,进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做到经济进展而又山川秀美;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确实是要提高宽敞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大量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同时又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进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到发挥比较优势与增加就业,一举二得。

从这5个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担负的三大任务是:一是要找到新的快速增长方式,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在实现了20年高速增长之后,还能以7%以上的速度接着增长,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要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应对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实现可持续进展,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三是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有力地吸纳因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生的大量的相对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的稳定。

什么缘故讲这是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呢?新在那儿呢?依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比照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及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的新要紧表现在: ﻫ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要紧表现在: ﻫ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差不多上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走得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这是符合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展一般规律的,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展国家,亦步亦趋显然不合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