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公信用评级方法及流程
一、大公信用评级流程
大公信用评级流程一般包括评级准备、尽职调查、项目初评、评定等级、评级结果反馈与复评、文件备案与报备、评级结果发布和跟踪评级八个阶段。通常首次评级需要约2个月的时间完成所有流程。
大公信用评级流程八个阶段的工作说明如下:
(一)评级准备
评级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客户申请、调查审核、签订合同并收费、成立评级项目小组、企业提供资料、制定评级工作方案等环节。
1、客户申请
大公依客户的书面请求开展信用评级。
2、调查审核
收到客户申请后,技术支持部对客户是否具备监管部门规定的评级条件进行调查审核,报客户服务管理中心,并经市场总监或主管副总裁批准。
3、签订合同并收费
初步调查完成,项目批准后,与客户签订《委托评级合同》,收取评估费用。某些特定项目,《委托评级合同》须向监管机构报备。
4、任务分配
大公实行评级项目经理负责制。评级任务由评级总监向相关评级部门下达,项目经理和评级人员根据受评对象所属行业、企业规模、债券特征和相关人员从业资格、回避规则等由部门领导选定,报评级总监批准。同时,技术支持部在评级系统和备案中心建立电子与纸质文件夹。
项目组通常由3-5人组成,除项目经理外,还包括行业、管理、财务、数据专员。项目经理可以亲自承担撰写评级报告工作,也可在本组内自由指定评级报告撰写人,但项目经理对评级报告的质量要承担全部责任。
5、调研准备及流程
评级项目组建立后,与评级对象建立工作联系,要求提供信用评级分析所需资料。根据评级对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相关数据,项目组对评级对象或评级对象待发行证券进行初评。另外,项目组制作《资料清单》和《访谈提纲》,收集评级对象未提供的资料。项目组需获取所有遗漏资料及相关的其他重要情况的资料,核查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根据受评对象特点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完工时间表》,并获得受评对象的认可。受评对象代表还需以传真或电邮等形式签署关于提供完整、合法、真实、准确评级资料的《承诺函》。
(二)尽职调查
1、现场调研
项目组根据评级项目的时间安排对评级对象进行现场调研,主要包括与管理层访谈和审查相关文件。现场调研从进场访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
(1)现场访谈
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访谈对象,对评级对象的访谈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生产、销售、技术、人事、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机构访谈则根据业务性质而定。
访谈内容包括评级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主导产品、生产技术及设备、原料和能源供应及保障、市场销售、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高管人员及管理素质、财务状况与重要会计明细、发展规划与项目投资、资金使用与偿还计划、股东、政府与银行支持、担保、诉讼及其他重要事项等。
(2)实地考察
项目组实地考察评级对象现场,以对受评对象生产经营全貌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实地核实其生产经营现状、资产规模、在建项目等。
2、资料整理
项目组在现场访谈和实地考察结束后,对评级对象提供的以及通过公开信息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尽职调查报告》。
3、调研汇报
项目组将在现场调研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尽职调查报告》。项目组的调研充分性、访谈完备性和翔实性、相关记录准确性等情况接受审核。同时,项目组对撰写报告的主要思路,对评级对象存在的与报告相关的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并整理需要进一步提供的资料清单。
(三)项目初评
尽职报告完成后,项目组启动项目初评。初评阶段主要包括接受评级对象提供的补充资料、建立工作底稿、通过操作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撰写初评报告、三级审核。
1、评级对象提供补充资料
项目组与受评对象保持紧密沟通,根据调研汇报的意见以及报告写作需要要求其提供补充资料。
2、建立评级工作底稿
项目组汇总整理所有资料,建立完备的评级《工作底稿》。
3、操作系统比较分析
项目组根据评级方法和评级指标体系,整理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录入操作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4、撰写评级报告
报告撰写人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专业意见,运用工作底稿和操作系统对评级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依据初评报告撰写评级报告并给出建议的信用等级。
5、三级审核
项目组把撰写的评级报告和完成的工作底稿依次提交处经理一审、部门技术总监二审、技术支持部部门总经理三审,并在每次审核后按审核意见修改报告,在三次审核后形成《评级报告(初稿)》。
(四)评定等级-信用评审委员会
评级流程由信用评审委员会监管的相关专业信用评审委员会管理。大公评审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评级过程中,项目组将《信用评级报告(初稿)》提交专业信用评审委员会,由其组织评审会议,参会的专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内部参议人员共同探讨项目组的相关问题。并共同对评级报告及工作底稿进行讨论、质疑、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并决定受评对象或受评证券的信用级别,内部参议人员应提供会议的技术之处,并审核会议的合规性。
1、评审准备
三级审核完成后,项目组向评审秘书提交《评级报告(初稿)》和其他相关资料申请评审。评审秘书在确定提交资料的完备性后请示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评审主任根据评审资格和回避规则要求确定评审时间和参会评委,参议人员来自行业地区部、数据中心、专题小组和稽核合规部,如有需要,也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会。内部参议人员和外部专家均可在评审会上发表意见,但不享有投票权。
评级秘书将评审资料提交参会评委和参议人员。参会人员在评审会召开前仔细审阅评级报告,评委填写《评审委员工作底稿》提交评级秘书。
2、信用等级评审
大公信用等级实行分专业评审,专业评审主任主持召开评审会。项目经理或报告撰写人介绍受评对象的优势、风险、评级依据和逻辑论证过程,参会人员对评级报告进行讨论质询,评审委员填写《项目评审单》对信用等级进行投票表决,并经2/3以上的与会评委同意为有效。
3、评级报告修改
评审秘书在评审会议结束后的次日前,提交《信用等级评审纪要》、《评审会议修改意见汇总表》,并将信用等级和评级报告修改意见提交给项目组。项目组修改报告后再次提交项目经理和技术支持部经理审核,并形成《评级报告(征求意见稿)》。
(五)评级结果反馈与复评
项目组在评级结果反馈与复评阶段,主要完成就评级结果及报告内容与评级对象的沟通和确认工作。
1、征求受评对象意见
项目组填写《信用等级征求意见书》,以传真方式通知评级对象,同时将评级报告(征求意见稿)以电子邮件方式送交评审对象。评级对象在收到评级报告和评级结果之日起四十八个小时内提出反馈意见,并以传真方式向项目小组反馈回执单。若评级对象对评级结果无异议,则评级结果为最终等级;若评级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出反馈意见,则视同无意见或同意评级结果。
2、评级对象提出复评申请
如果评级对象对评级结果有异议,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以传真形式提交盖章后的《复评申请书》,同时提供对评级结果可能有影响的补充资料,则项目组向信用评审委员会提出复评申请。如果评级对象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充分、有效的补充资料,则信用评审委员会可不受理复评请求。
3、信用等级复评
评级对象提出申请并经超过半数的该项目评审委员同意后可进行复评,评审秘书报请评审主任确定复评时间和参会评审委员。复评参会人员应与原评审会议相同,如达不到,参加复评的评审委员中要求2/3以上为参加该项目初次评审的委员。
评审秘书将补充资料提交参加复评会议的评审委员。复评评审程序与初评相同。评审主任及其指定的评审委会主持复评会议,项目经理出席会议并陈述复评理由,包括解释相关补充资料。项目经理陈述完成,评审委员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后,评审委员重新投票表决,2/3以上的与会评委同意为有效。复评结果为最终等级,且复评仅限一次。
4、修改报告
项目组根据评审会复评结果和意见以及评级对象提供的补充资料,修改评级报告和工作底稿,并依次提交三级审核。项目组将三级审核后的报告发给受评对象,就报告内容进行沟通,征求复评后的意见。如果有修改需经三级审核确认。
5、报告定稿
评级对象确定报告内容无误后,项目组将报告确定为终稿,并准备出正式报告。
(六)文件备案与报备
审核数据和相关文件以及评级报告准备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相关文件和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工作底稿、补充资料以及评级报告的初稿和终稿。项目组应将这些电子文件和详细清单提交档案室和数据中心,其中档案室负责所有非系统的电子文件和相关文件的纸质原件,而数据中心负责所有系统文件的存档。
(七)评级结果发布
评级结果发布阶段主要完成评级报告的签发、提交报告和信用等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