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锅炉原理课设模板

河北工程大学锅炉原理课设模板
河北工程大学锅炉原理课设模板

河北工程大学

锅炉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1000MW再热煤粉锅炉

院系:水电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班级: 2013 级 1班

学号: 130830119

学生姓名:刘子贤

同组人员:毛旺王小波江晓科

指导教师:高俊如

2016年 5 月 30 日--- 2016 年 6 月 13 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 目的 (2)

1.2 要求 (2)

二、设计正文

2.1 设计任务书 (3)

2.2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定 (3)

2.3 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5)

2.4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9)

2.5 炉膛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10)

2.6 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13)

2.7 对流过热器热力计算 (15)

2.8 高温再热器热力计算 (18)

2.9 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 (20)

2.10 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 (26)

2.11 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 (29)

2.12 减温水量校核 (31)

2.13 主省煤器热力计算 (32)

2.14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 (34)

2.15 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 (36)

三、参考文献 (3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有综合考虑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

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1.2要求

1)熟悉所设计锅炉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主要工况参数、烟气流程、蒸汽流程等;

2)掌握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如烟气焓的计算、炉膛热力计算、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等;

3)各个计算环节要达到相应误差要求,如排烟温度校核、对流受热面传热量校核等;

4)计算过程合理、结果可信;

5)提交的报告格式规范,有条理。

二、设计正文

2.1 设计任务书

2.1.1设计题目

1000MW 再热煤粉锅炉

2.1.2给定工况

负荷(%)

煤种名称

周围温度(℃)

100

20

2.1.3计算负荷下的工况参数

1) 过热蒸汽流量 D 1= t/h ; 2) 再热蒸汽流量 D 2= t/h ; 3)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和温度 1p ''= MPa(表压), t 1 = ℃;

4) 再热蒸汽压力和温度 进口:2p '= MPa(表压),2t '= ℃; 出口:2p ''= MPa(表压),2t ''= ℃;

5) 给水温度 gs t = ℃; 6) 给水压力

gs p = MPa(表压);

7) 汽包工作压力

qb p = MPa(表压);

2.1.4燃料特性

1)收到基成分(%):Car = % 、Har= %、Oar= %、Nar= %、Sar= %、Aar= %、 Mar= % 2)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 3)低位发热量:

,ar net

Q = kJ/kg ;

4)灰熔点:DT 、FT 、ST> 1500 ℃;

2.1.5 制粉系统

中间贮仓式,闭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

(提示数据:排烟温度假定值θpy =135℃;热空气温度假定值t rk =320℃)

2.2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2.2.1 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

y C +y O +y S +y H +y N +y W +y A = =100%

2.2.2元素分析数据校核

(一)可燃基元素成分的计算

可燃基元素成分与应用基元素成分之间的换算因子为 K r =

y

y A M --100100

=

则可燃基元素成分应为(%)

=

=y r r C K C ==y r r H K H

=

=y r r O K O ==y r r N K N

=

=y r r S K S

(二)干燥基灰分的计算

=-=

y y g A W

A 100100

% (三)可燃基低位发热量(试验值)的计算

=--+=y y y y

dw r dw A

W W Q Q 100100

)

25( kJ/kg (四)可燃基低位发热量(门德雷也夫公式计算值)的计算

=

--+=)(1091030339'

r r r r r dw S O H C Q kJ/kg

=

-r dw r dw Q Q ' kJ/kg

因为 <800kj/kg 所以元素成分是正确的

2.2.3煤种判别

(一)煤种判别

由燃料特性得知Vr= % 但是,ar net

Q = KJ/Kg 所以属于:

(二)折算成分的计算

=

zs Aar,

%

=zs Mar, %

=

zs Sar,

%

因此Aar,zs= % ,属于

2.3 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2.3.1理论空气量及理论烟气容积

1) 理论空气量: V 0=

Nm 3/kg

2) 理论氮气量:o

N V 2

= Nm 3/kg 3) 三原子气体RO2的容积:2RO V = Nm 3/kg 4) 理论水蒸气容积:0

2O H V = Nm 3/kg 5) 理论烟气容积: 0

y V = Nm 3/kg

2.3.2空气平衡表及烟气特性表

根据该锅炉的燃料属劣质烟煤,可按表2-7选取炉膛7出口过量空气系数αl ’’= 1.2 又按 表2-9选取各受热面烟道的漏风系数,然后列出空气平衡表,如表3-1。

表3-1 空气平衡表

受热面名称

过量空气系数

炉膛、后屏过热

(hp l ,)

对流过热器

(r d lg )

高温再热器

(gzr )

低温再热器,旁路省煤器 (psm dzr ,

主省煤器

(sm )

空气预热器

(ky )

进口'a 漏风a Δal= Δahp=

出口''a

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数据,又按表2-10选取份炉渣份额后计算得飞灰份额αfh = ,计算

表3-2列出的各项,此表为烟气特性表。

表3-2 烟气特性表

项目名称符号单位l,hp dlgr gzr dzr,psm sm ky 烟道进口过热量空气系数

烟道出口过热量空气系数

烟道平均过热量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量(a-1)V0V Nm3/kg

水蒸气容积(理论水量0.5426+0.0161*V) Nm3/kg

烟气总容积

y

V

6.6693+V+0.0161V=6.6693+1.061V Nm

3/kg

RO2气体占烟气容积总份额1.1678/

水蒸汽占烟气容积总份额/

三原子气体和水蒸汽占烟气容积总份额

烟气质量my=0.9777+1.306*6.27*a 78页kg/kg

飞灰无因次浓度Aar*0.9/100/my=0.2007/my kg/kg

2.3.3烟气焓温表

计算表3-3列出的各项,此表为烟气焓温表。

表3-3 烟气焓温度表

顺序烟气

(或

气)

温度

(o c)

理论烟气

的焓ο

y

H

(kJ/kg)

理论空气

的焓?

k

H

(kJ/kg)

飞灰的

H fh(kJ/

kg)

烟气的焓H y(kJ/kg)

炉膛,后屏过热器

"

hp

l,

a=

对流过热器

"

lg

a

r

d=

高温再热器

"

a

gzr=

低温再热器,旁路

省煤器

"

,

a

psm

dzr=

主省煤器

"

a

sm=

空预器热段

"

)

(

a

r

ky=

空预器冷段

"

)

(

a

l

ky=

?H y ?H y?H y?H y?H y?H y?H y

1

100

2

200

3

300

4

400

5

500

6

600

7

700

8

800

9

900

10

1000

11

1100

12

1200

13 1300 14 1400 15 1500 16 1600 17 1700

18

1800

19

1900

20

2000

21

2100

22 2200

注:因为=

net

ar y

fh Q A ,4187

α < 6 ,所以计算烟气焓Hy 是不考虑飞灰的焓Hfh 。

2.4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如表3-4所示。

表3-4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序号 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数值

1 燃料带入热量 r Q

kJ/kg ,ar net Q ≈

2 排烟温度 py ?

℃ 假定 3 排烟焓 py

H

kJ/kg 查焓温表:表3

4 冷空气温度 lk

t ℃ 给定 5 理论冷空气焓 o lk

H

kJ/kg 查焓温表:表3

6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4q

% 取用 7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q

% 取用

8

排烟热损失

2q

42()1100/100o py py lk r r

q H a H Q Q Q ??-?- ?

??=

? 9 散热损失 5q

% 查图2-15

10 灰渣物理热损失 6q

% ∴<419

y dw

y

Q A 忽略

11 保热系数 ?

% 1-q5

12 锅炉总热损失 ∑q

% 65432q q q q q ++++

13 锅炉热效率 gl

η % ∑-q

100

14 过热蒸汽焓 ''gr

h kJ/kg 查蒸汽特性表,p= 13.7 MPa,

t= 540 ℃ 15 给水焓 gs

h

kJ/kg 查水特性表, p= 15.6 MPa,

t= 235 ℃

16 过热蒸汽流量 gr D

kg/h 已知

17 再热蒸汽出口焓 '

'zr h

kJ/kg 查蒸汽特性表,p= 2.3 MPa,

t= 540 ℃ 18 再热 蒸汽进口焓 'zr h

kJ/kg 查水特性表, p= 2.5 MPa, t=

330 ℃

19 再热蒸汽流量 zr D

kg/h 已知

20 再热蒸汽焓增量 zr h ? kJ/kg '''zr zr h h -

21 锅炉有效利用热 gl Q

kJ/h )()('

''''zr zr zr gs gr gr h h D h h D -+-

22 实际燃料消耗量 B kg/h )/(r gl gl Q Q η

23

计算燃料消耗量

B j

kg/h

???

? ??

-10014q B

2.5 炉膛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炉膛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结果列于表3-9中

表3-9 炉膛热力计算(带前屏过热器) 序号 名称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

数值

1 热空气温度 t rk ℃ 给定

2 理论热空气焓 H rk 0 kJ/kg 查焓温表:表

3 3 炉膛漏风系数 Δαl 由空气平衡表知

4 制粉系统漏风系数 Δαzf 选用

5 冷空气温度 t lk ℃ 给定

6 理论冷空气焓 H lk 0 kJ/kg 查焓温表

7 空预器出口过量空气

系数 β

ky "

αl "-(Δαl +Δαzf )

8 空气带入炉内热量 Q k kJ/kg β

ky "H rk

o

+(Δαl +Δαzf )H lk 0

9 1kg 燃料带入炉内的

热 量 Q l kJ/kg Qr*(100-q 3-q 4-q 6)/(100-q 4)+Q k 10 理论燃烧温度 θa ℃ 根据Q l 查焓温表:表3

11 炉膛出口烟温 θl " ℃ 假定 12 炉膛出口烟焓 H l " kJ/kg 查焓温表:表3 13 烟气的平均热容量 V cpj kJ/(kg ℃)

(Q l -H l ")/(θa-θl ") 14

水蒸汽容积份额

r H2O 查烟气特性表 15 三原子气体容积份额 r n 查烟气特性表

16 三原子气体分压力 p n MPa pr n (p 为炉膛压力,等于 0.098 MPa)

17

p n 与S 的乘积

p n S m.MPa

p n S (s=6.646)

18

三原子气体辐射减弱

系数 Ky 1/(m.MPa) ???? ??-???

? ??-+100037.011.0106.178.0102pj n O H T s p r 19 灰粒子辐射减弱系数 K h 1/(m.MPa) 32

2''55900

h

l d T 13微米

20 焦碳粒子辐射减弱系

K j 1/(m.MPa)

取用

21 无因次量 x1②

按参考文献[1]选取 22 无因次量 x2② 按参考文献[1]选取

23 半发光火焰辐射减弱

系数

K 1/(m.MPa)

2

1x x K K r K j h h n y ++μ

24 乘积 K p S KpS

25 炉膛火焰有效黑度

a hy Kps e --1 26

乘积

p n S zy m.MPa pq n s p (Szy=6.47)

27

自由容积内三原子气

体辐射减弱系数 Ky 1/(m.MPa)

???? ?

?

-????? ??-+100037.011.0106.178.0102pj n O H T s p r (s 为szy )

28

乘积

KpSzy

(K y r n +K h μh +K j x 1x 2).pS zy

29 自由容积的火焰有效

黑度

a zy 1-e -KpSzy 30

乘积

p n S pq m.MPa

p n S pq (spq=1.45)

31

屏间容积内三原子气体辐射减弱系数 Ky 1/(m.MPa)

???

? ?

?-???? ??-+100037.011.0106.178.0102pj n O H T spq p r 32 乘积

K p S pq (K y r n +K h μh +K j x 1x 2).pS pq

33

屏间容积的火焰有效

黑度

a pr 1-e -KpSpq

34 屏宽A 与Szy 比值 A/S zy A/Szy (A= 2.424 m,见图3-6)

35 屏宽A 与屏节距之比 ω A/s 1

36 屏的修正系数 c p 查附录三图V (b ) 37 屏区的修正系数

c pq 查附录三图V (b ) 38 系数 τa 查附录三图V (a ) 39 屏的辐射系数 φp

查附录三图V (c ) 40 屏区的辐射系数 pq ?

查附录三图V (d )

41 屏的黑度 p a zy p p pr a c a ?+ 42

屏区的黑度

pq a zy pq pq pr a c a ?+ 43 屏的暴光不均匀系数 p

z

zy p a a / 44 屏区水冷壁的暴光不

均匀系数

pq z

zy

pq a a /

45

计及暴光不均匀的屏的面积

'qp

A ' m 2 x

z A p qp (290.9,0.997,)

46

计及暴光不均匀的屏区面积 'pq A

m 2 x z A pq pq (71.75)

47 炉墙总面积 lq

A

m 2 ''

pq qp zy A A A ++(1113)

48 前后侧墙水冷壁的沾

污系数 ζ 查附录二表Ⅳ 49

屏的沾污系数

ζp 查附录二表Ⅳ 50 炉顶包覆管沾污系数 ζ

ld

查附录二表Ⅳ

51 炉膛出品屏的沾污系

ch ζ ξβ (β查附录三图VI 得β= 0.98 )

52

前后侧墙水冷 壁的热有效系数 ψ ξχ

53

炉顶包覆管的热有效系数 ψld ld ld x ξ(0.97 54 屏的热有效系数 ψp qp p x ξ

55

炉膛出品处的屏的热

有效系数 ψch

ch ch x ξ

56 平均热有效系数

ψpj

}ld

pq

ld pq ld pq c pq qp p qp ld pq ld ld c pq r c h q A z A z A A A A A A A A A A /)(21212,,'',,ψψψψψψ++++-+??????????

?

???? ??--++

[精编]华北电力大学锅炉原理复试资料

华北电力大学锅炉原理复试资料

《锅炉原理》备课笔记2 第二章燃料 §2-1锅炉用燃料 1.电厂是消耗燃料的大户,越发达的国家电厂消耗的燃料越多。 2.三种状态的燃料:固体、液体、气体。我国煤是主要燃料,占总燃料发热量的90%,其他的燃料很少。石油不到10%,天然气不到10%(石油和天然气之和为10%左右)。而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之和高达50%,比我国的条件好。 3.我国电站锅炉利用燃料的原则:电站锅炉尽量利用比较差的燃料,把好燃料让给其他的部门,因为电站对燃料的燃烧研究最好。 4.我们这个锅炉原理课程介绍的是燃煤锅炉。 §2-2煤的成分 一.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定义:元素分析一般指分析燃料中的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这个方法、这个结果叫元素分析。 1.为什么要用元素分析:现有的分析方法中不能直接分析煤中有机物的各种化合物,很多物质在分析的过程中分解。所以一般用煤的元素分析表示煤的有机物特性。 2.为什么不是完全彻底的元素分析?有一些化合物在煤的燃烧前后没有改变,就是他们不参与燃烧。分析他们的元素组成对于锅炉燃烧没用。这里指的就是煤的水分和煤的灰分。3.元素分析成分:碳(C)、氢(H)、氧(O)、氮(N)、硫(S)、灰分、水分。 4.元素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有这个方面的国家标准,可以查阅。简单说来就是把煤制成煤样(磨成煤粉),在炉子里加热。先失去的是水分。紧接着燃烧煤粉。分析燃烧产物可以知道煤粉的元素分析成分。最后剩下的是灰分。 5.为什么在定义中只有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成分。因为这

个五种成分和燃烧有关。其余的灰分和水分和燃烧无关(不参与燃烧)。但是灰分和水分是煤里面都有的,也占一定的百分比,因此元素分析成分包括七种成分。 工业分析的定义:分析煤粉中的灰分、水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分析。 1.为什么发电厂要用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比较复杂,一般发电厂不能做。而煤又要进行快速分析,以指导运行。所以用比较简单的工业分析。 2.工业分析成分:灰分、水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3.工业分析简单介绍:和元素分析近似,也借助于燃烧。把煤样加热,先失去水分,然后隔绝空气继续加热,再失去的是挥发分。剩下的是焦碳(固定碳和灰分之和)。把焦碳燃烧,失去的是固定碳,余下的是灰分。 4.发电厂每天都要对煤进行工业分析,让运行人员掌握煤种的变化情况,有利于锅炉运行。 二.煤的成分常将各个成分用百分比表示。 1.碳是煤的各个成分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的高达90%,最少也有50%。是煤的发热量的主要来源。其中一部分与其他元素化合,其余是单质状态,称为固定碳。固定碳多了不容易着火。所以含碳多的煤不好着火。 2.氢大部分含量在3~6%的范围内。一部分和氧结合成水;另一部分在有机物中,我们在元素分析中的氢就是这一部分。在加热的时候形成氢气或各种碳氢化合物,容易着火和燃烧。氢的发热量很高。 3.氧一部分和氢化合成水,不能燃烧;另一部分和碳化合成碳氢化合物,可以燃烧。含量差距很大,最高达40%。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含量降低。 4.氮煤中的氮的含量不多,只有0.5~2.0%。在燃烧的时候有很少一部分与氧化合成氧化氮()。

华北电力大学锅炉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 2007 – 2008 年度第 2 学期) 名称:锅炉课程设计 题目:WGZ670/140-Ⅱ型锅炉 变工况热力计算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级:热能0504 学号: 学生姓名:郑宏伟 同组人员:张鹏博张沛 指导教师:王世昌康志忠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08年07月04日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有综合考虑机组设计 与布置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要求 1)熟悉所设计锅炉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主要工况参数、烟气流程、蒸汽流程等; 2)掌握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如烟气焓的计算、炉膛热力计算、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等; 3)各个计算环节要达到相应误差要求,如排烟温度校核、对流受热面传热量校核等; 4)计算过程合理、结果可信; 5)提交的报告格式规范,有条理。 二、主要内容 按照本组选定的工况参数(煤种、负荷、冷空气温度),结合《锅炉课程设计相关资料》中提供的结构等数据,完成WGZ670/140-2型锅炉的变工况热力计算。 四、设计成果要求 学生须提交热力设计计算书,正文格式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21,图表、公式及其标注清楚,数据可靠。 五、考核方式 提交报告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学生姓名(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08 年7月23日

锅炉原理1-4复习笔记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锅炉容量:般指单机蒸发量,为单位时间内锅炉所能供应的蒸汽量,有时也用与配套汽轮发电机的出力相匹配的输出功率。 2.层燃炉:煤块在固定或移动的炉排上燃烧,在燃烧过程燃料保持层状。 3.室燃炉:燃料随空气流进入炉室呈悬浮状燃烧的炉子。 4.旋风炉:燃料和空气在高温的旋风筒内高速旋转,细小的燃料颗粒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大的燃料颗粒被甩在筒壁液态渣膜上进行燃烧的方式称为旋风燃烧方式,用旋风燃烧方式来组织燃烧的锅炉称为旋风炉。 5.火炬-层燃炉: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直流锅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9.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事故率:事故率事故停用小时数 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可用率:可用率运行总时数备用总时数 统计时间总时数 13.钢材使用率: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元素分析: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2.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 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元素分析成分:碳、氢、氧、氮、硫、水分、灰分。

4.工业分析成分: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 5.应用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计算煤种全部成分的组合。 6.分析基:煤样在实验室规定的温度下自然干燥失去外部水分后,其余的成分组合便 是分析基。 7.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煤为基准计算煤中全部成分的组合。 8.可燃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计算煤中全部成分。 9.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10.折算灰分: 11.折算水分: 12.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态, 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13.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14.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15.熔化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16.重油:由裂化重油、减压重油、常压重油等按不同比例调制而成 问题 1.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应用基碳、固定碳和焦碳的区别是什麽? 应用基碳是指煤中所含的全部的碳元素; 固定碳是指煤在失去水分、挥发分和灰分后剩余的部分; 焦炭是指煤在失去水分和挥发分后剩余的部分。

锅炉原理简答题——试卷部分-华北电力大学

1.直流煤粉燃烧器的低NO x燃烧技术? ①一次风气流浓淡分离技术;②分级配风; ③在保证锅炉热效率和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适当降低炉膛温度; ④在保证锅炉热效率和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氧气浓度; ⑤气体燃料再燃技术。 2.直流煤粉燃烧器的低负荷稳燃技术? ①提高一次风气流中的煤粉浓度; ②提高煤粉气流初温; ③提高煤粉颗粒细度; ④在难燃媒中加入易燃燃料。 3.影响煤灰熔融性因素? ①还原性气氛(会降低灰熔点) ②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高(可能使飞灰颗粒变软,粘附在水冷壁表面,进而造 成沾污层表面温度升高,最后发生结渣现象) ③煤灰的化学成分 4.煤的常规特性对锅炉工作影响? ①工业分析成分的影响:水分(降低燃烧温度,增加烟气量)、灰分(吸热,降低 燃烧温度,结渣、积灰、磨损、堵灰)。 ②硫:燃烧生成SO2气体,是高温腐蚀,低温腐蚀气体的主要来源。随着烟气的 排放,SO2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③发热量:Q net,ar高的煤,煤粉气流火焰的持久性较好。 ④灰熔点:ST高的煤,燃烧过程中不易结渣⑤HGI:HGI高的煤,比较软,磨煤电 耗较低。煤粉的R90较小,有利于燃尽。 5.煤中水分的存在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 ①煤中水分的存在,使煤中的可燃质相对减少,降低了煤的低位发热量; ②在燃烧过程中,因水汽化吸热降低了炉膛温度,不利于燃烧,燃烧热损失增大; ③水变成水蒸汽后,增大了排烟容积,使排烟热损失增大,且使引风机电耗增加; ④因烟气中水蒸汽增加,加剧了尾部受热面的积灰与腐蚀; ⑤原煤水分过多,引起煤粉制备工作的困难,易造成煤仓及给煤设备的堵塞现象。 6.煤中灰分的存在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 (1)煤中灰分的存在,使煤中可燃质减少,降低了煤的低位发热量; (2)在燃烧过程中,灰分防碍了可燃质与氧的接触,不利于燃烧,使燃烧损失增大; (3)燃烧后使烟气中含灰量增大,使受热面积灰、结渣和磨损加剧; (4)原煤含灰量增大,增加了开采、运输和煤粉制备的费用; (5)灰分排入大气,造成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7.什么是挥发分?挥发分的存在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 失去水分的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煤中有机质分解而析出的产物称为挥发分。由于挥发分主要是由一些可燃气体组成,所以其含量的大小对燃烧过程的发生和进展有较大的影响。在燃料的着火阶段,首先是挥发分着火,其燃烧放出的热量加热了焦碳,使燃烧迅速;同时,挥发分析出时使焦碳疏松,形成孔隙,增加了与氧接触的面积,有利于燃料的燃烧和燃尽。所以,挥发分常被作为锅炉燃烧设备的设计、布置及运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8.说明影响q4的主要因素及降低q4的措施有哪些?(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 影响q4的主要因素有:燃料性质、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和空气混合情况、燃烧方式、燃烧器的设计和布置、炉膛型式和结构、炉膛温度、锅炉负荷、运行水平等。 降低的措施:①煤中的水分和灰分越少,挥发分越高,煤粉越细,q4越小;②在燃料性质相同的条件下,炉膛结构合理,燃烧器的结构性能好,布置适当,使气粉有较好的混合调节和较长的炉内停留时间,则q4越小;③炉内过量空气系数适当,炉膛温度较高,则q4越小。④过量空气系数减小,一般q4增大;⑤锅炉负荷过高将使得煤粉不完全燃烧,负荷过低则炉温降低,都将使q4增大。损失量仅次于排烟热损失。 9.说明影响q2的主要因素?(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中最大的一项热损失。其主要取决于排烟容积和排烟温度。排烟温度越高、排烟容积越大,则排烟焓越大,排烟热损失也越大。影响排烟容积和排烟温度的因素有:燃料性质、受热面的积灰结渣或结垢、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α1′′以及烟道各处的漏风。 减少q2热损失:(1)要保持设计排烟温度运行,受热面积灰、结渣等会使排烟温度升高,因此应定期吹灰,及时打渣,经常保持受热面清洁;(2)要减少排烟容

锅炉原理名词解释——试卷部分~华北电力大学

1.电站锅炉:所谓电站锅炉,是将媒或其他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水蒸气的热能,向汽轮机发电机组提供蒸汽的工业装置。其任务是燃烧燃料,生产一定数量和品质的蒸汽。 2.自然循环锅炉:所谓自然循环锅炉,是指蒸发系统内仅依靠蒸汽和水的密度差的作用,自然形成工质循环流动的锅炉。 3.型锅炉:型锅炉即从侧面看锅炉的形状呈现型,炉膛顶部通过折焰角连接水平烟道,之后垂直向下形成竖直烟道。 4.烟煤、贫煤:媒的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含量之间的媒。无烟煤:媒的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含量的媒。褐煤:媒的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含量的媒。 5.媒的高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媒完全燃烧时释放的全部热量包括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全部凝结成水时所放出汽化潜热,称为媒的高位发热量。 6.媒的哈氏可磨系数:,其中是通过孔径为74μm 的筛子的煤粉量。 7.灰媒的三个特性温度:DT - 变形温度,灰锥顶端开始变圆或弯曲的温度;ST - 软化温度,在灰锥的熔融过程中,煤灰的锥顶变至锥底或变成球形或高度等于或小于底长时所对应的温度;FT –流动温度,灰锥融化成液体或厚度在一下时对应的温度。 8.挥发分含量:失去水分的媒,在加热过程中有机质分解而析出的气体物质占媒粉样品的质量分数。 9.热有效系数:被污染受热管的传热系数与清洁管的传热系数之比。 10.(水冷壁)热有效系数:受热面的吸收热量与投射到炉壁上的热量之比。 11.直流煤粉燃烧器:煤粉气流和热空气从一系列矩形或圆形喷口射出后,形成直流射流的燃烧器。 12.水冷壁的截面含气率:汽水混合物中,管道断面上蒸汽所占的断面与总断面之比。 13.一次风:携带煤粉进入炉膛的热空气。二次风:为补充燃料燃烧所需的氧,经燃烧器进入炉膛的纯净的热空气。三次风: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热风送粉系统中,携带细粉的磨煤乏气由专门的喷口送入炉内燃烧,称为三次风。 14.结渣:结渣是指炉内软化或融化的灰粒膨胀并粘附在水冷壁和主要受热 面上生成的渣层。 15.烟气走廊:在布置锅炉对流管束时,管束不应碰到炉墙,管束与炉墙之间 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即所谓的烟气走廊。 16.汽包:汽包是汽水分离的场所,从省煤器送来的结合水进入汽包,送入 下降管,水冷壁中的汽水混合物进入汽包并进行汽水分离,汽包将蒸汽送入过热器,水继续循环。 17.排污率:锅炉的连续排污量与锅炉的额定蒸发量的比值 18.停滞: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中的汽水混合物的循环流速等于0的现象。 循环流速,但;即循环流量,但 19.水冷壁的水动力多值性:流量和压差的关系不是单值性的,即对应一个 压差,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流量。 20.灰污系数:考虑燃用固体燃料横向冲刷错列布置光管管束时灰垢对传热 系数的影响系数。 1.:燃烧器区域的壁面热负荷:在单位时间内、燃烧器区域的单位炉壁 面积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2.第一类传热恶化:水冷壁管外的负荷会很高,汽泡会在管壁聚集,形成 了完整的汽膜,热量通过汽膜层传到液体层再产生蒸发,这样管壁得不到水膜的直接冷却,导致管壁超温。这种现象称第一类传热恶化。 3.理论燃烧温度: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 热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4.(汽水速度比)汽水滑动比:,自然循环锅炉上升管中汽真 实的速度和水真实速度的比值。 5.自补偿特性:上升管的吸热量增加,则工质循环流动自动增加,循环流 速会自动提高,循环安全性越高,这就是自然循环特有的自补偿特性。 6.烟气露点(酸露点):烟气中硫酸蒸汽由于温度低而出现凝结时的温度。 7.溶解性携带:指由于蒸汽能够溶解盐类而带盐的现象。 8.理论空气量:1kg或1m3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 理论空气量。 9.煤粉的经济细度:使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烟热损失、制粉能耗和 金属磨耗之和最小时对应的煤粉细度。 10.活化能: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活化 能。 1

锅炉原理名词解释试卷部分~华北电力大学

1.电站锅炉:所谓电站锅炉, 质的蒸汽。 2.自然循环锅炉: 作用,自然形成工质循环流动的锅炉。 3.型锅炉:型锅炉即从侧面看锅炉的形状呈现 平烟道,之后垂直向下形成竖直烟道。 4.烟煤、贫煤:媒的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含量 媒的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含量的媒。褐煤: 含量的媒。 5.媒的高位发热量: 蒸汽全部凝结成水时所放出汽化潜热,称为媒的高位发热量。 6.媒的哈氏可磨系数:,其中 煤粉量。 7.灰媒的三个特性温度:DT - 于底长时所对应的温度;FT – 时对应的温度。 8.挥发分含量: 样品的质量分数。 9.热有效系数:被污染受热管的传热系数与清洁管的传热系数 10.(水冷壁)热有效系数: 11.直流煤粉燃烧器: 射流的燃烧器。 12.水冷壁的截面含气率:汽水混合物中, 13.一次风:携带煤粉进入炉膛的热空气。二次风: 烧器进入炉膛的纯净的热空气。三次风: 14.结渣: 的渣层。 15.烟气走廊:在布置锅炉对流管束时,管束不应碰到炉墙, 的间隙,该间隙即所谓的烟气走廊。 16.汽包: 0的现象。循环流速;即循环流量,但 流量和压差的关系不是单值性的,即对应一个压差,出 在单位时间内、燃烧器区域的单位炉壁面积上, 水冷壁管外的负荷会很高,汽泡会在管壁聚集,形成了完整的 这样管壁得不到水膜的直接冷却,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烟气所汽水滑动比:,自然循环锅炉上升管中汽真实的速度和上升管的吸热量增加,则工质循环流动自动增加,循环流速会自动 :烟气中硫酸蒸汽由于温度低而出现凝结时的温度。 指由于蒸汽能够溶解盐类而带盐的现象。 或1m3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使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烟热损失、制粉能耗和金属磨耗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炉膛截面积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华北电力大学热能锅炉原理复试必背简答题

名词解释: 活化能P86:表示燃料的反应能力。绝大多数参与反应的分子能量处于平均水平,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使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达到开始进行化学反应状态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用E1表示。 标准煤P26:安照规定,收到基发热量为29310kJ/kg的煤为标准煤。 可磨性系数P63:煤被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的难易程度称为煤的可磨性系数。将质量相等的标准煤和实验煤由相同的初始粒度磨制成细度相同的煤粉时,消耗的能量的比值。 循环倍率P237:上升管中实际产生一公斤蒸汽需要进入多少公斤水,即K=G/D 1、什么是煤的工业分析?化学分析?简述其中各成分对煤燃烧的影响(灰分、 挥发份、水分、碳)。P22-23 DP60 元素(化学)分析: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包括:C H O N S A M 工业分析:在一定的实验室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份、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叫做工业分析。 碳:碳是煤中含量最多的可燃元素,发热量较大,其中包含挥发份和固定碳,固定碳燃点较高,不易着火和燃尽。 水分:水分增加会使锅炉内温度下降,影响燃料的着火,并增大排烟损失,也会加剧尾部受热面的腐蚀和堵灰。(水分多,燃料燃烧有效放热量便减少;水分多,增加着火热,推迟着火;水分多,降低炉内温度,使着火困难,燃烧也不易完全,增加机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水分吸热变成水蒸气排出,增加排气量而使排烟热损失增大,降低锅炉热效率;同时为低温受热面的积灰、腐蚀创造了条件;水分增加,提高过热气温;会给煤粉制备增加困难;但水分多,水分蒸发后,会使煤粉颗粒内部的反应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着火能力和燃烧速度。) 灰分:灰分的存在不仅使单位燃料量的发热量减少,而且影响燃料的着火和燃尽,也是造成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磨损的主要因素。(灰分增加,煤中可燃成分相对减少,降低发热量,且灰分熔融吸收热量,排渣带走大量热量;灰分多,在煤粒表面形成灰分外壳,妨害煤的燃烧,使煤不易燃尽,增加机械不完全热损失;灰分多,使炉膛温度下降,燃烧不稳定;灰分多,磨损受热面,受热面积灰,增加排烟温度,降低锅炉效率;灰分多,产生炉内结渣,腐蚀金属;增加煤粉制备的能量消耗;造成环境污染。) 挥发份:挥发份是煤的重要特性,可以作为煤分类的主要依据。挥发份越多的煤,越容易着火,燃烧也易于完全。(挥发份是气体可燃物,其着火温度较低,发热量高,着火容易;挥发份越多,固定碳越少,越容易燃烧完全;挥发份越多,煤的孔隙越多。) 2、碳、固定碳、焦炭的区别及其对燃烧的影响。P23 碳是煤中含量最多的可燃元素,碳中的一部分与H O N S结合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其余为单质状态的碳为固定碳。煤在失去水分和挥发份后剩余部分即为焦炭,它包括固定碳和灰分。 碳的发热量较大,其中包含挥发份和固定碳,其燃烧受挥发份含量的影响;固定碳燃点较高,不易着火和燃尽;焦炭因为含有灰分,其燃烧受灰分含量的影响。

锅炉原理简答题——试卷部分~华北电力大学 (1)

1.直流煤粉燃烧器的低燃烧技术? ①一次风气流浓淡分离技术;②分级配风; ③在保证锅炉热效率和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适当降低炉膛温度; ④在保证锅炉热效率和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氧气浓度; ⑤气体燃料再燃技术。 2.直流煤粉燃烧器的低负荷稳燃技术? ①提高一次风气流中的煤粉浓度; ②提高煤粉气流初温; ③提高煤粉颗粒细度; ④在难燃媒中加入易燃燃料。 3.影响煤灰熔融性因素? ①还原性气氛(会降低灰熔点) ②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高(可能使飞灰颗粒变软,粘附在水冷壁表面,进而造 成沾污层表面温度升高,最后发生结渣现象) ③煤灰的化学成分 4.煤的常规特性对锅炉工作影响? ①工业分析成分的影响:水分(降低燃烧温度,增加烟气量)、灰分(吸热,降低 燃烧温度,结渣、积灰、磨损、堵灰)。 ②硫:燃烧生成SO2气体,是高温腐蚀,低温腐蚀气体的主要来源。随着烟气的 排放,SO2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③发热量:高的煤,煤粉气流火焰的持久性较好。 ④灰熔点:ST高的煤,燃烧过程中不易结渣⑤HGI:HGI高的煤,比较软,磨煤电 耗较低。煤粉的较小,有利于燃尽。 5.煤中水分的存在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 ①煤中水分的存在,使煤中的可燃质相对减少,降低了煤的低位发热量; ②在燃烧过程中,因水汽化吸热降低了炉膛温度,不利于燃烧,燃烧热损失增大; ③水变成水蒸汽后,增大了排烟容积,使排烟热损失增大,且使引风机电耗增加; ④因烟气中水蒸汽增加,加剧了尾部受热面的积灰与腐蚀; ⑤原煤水分过多,引起煤粉制备工作的困难,易造成煤仓及给煤设备的堵塞现象。 6.煤中灰分的存在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 (1)煤中灰分的存在,使煤中可燃质减少,降低了煤的低位发热量; (2)在燃烧过程中,灰分防碍了可燃质与氧的接触,不利于燃烧,使燃烧损失增大; (3)燃烧后使烟气中含灰量增大,使受热面积灰、结渣和磨损加剧; (4)原煤含灰量增大,增加了开采、运输和煤粉制备的费用; (5)灰分排入大气,造成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7.什么是挥发分?挥发分的存在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 失去水分的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煤中有机质分解而析出的产物称为挥发分。由于挥发分主要是由一些可燃气体组成,所以其含量的大小对燃烧过程的发生和进展有较大的影响。在燃料的着火阶段,首先是挥发分着火,其燃烧放出的热量加热了焦碳,使燃烧迅速;同时,挥发分析出时使焦碳疏松,形成孔隙,增加了与氧接触的面积,有利于燃料的燃烧和燃尽。所以,挥发分常被作为锅炉燃烧设备的设计、布置及运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8.说明影响q4的主要因素及降低q4的措施有哪些?(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 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燃料性质、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和空气混合情况、燃烧 方式、燃烧器的设计和布置、炉膛型式和结构、炉膛温度、锅炉负荷、运行水平等。 降低的措施:①煤中的水分和灰分越少,挥发分越高,煤粉越细,越小;②在燃料性质相同的条件下,炉膛结构合理,燃烧器的结构性能好,布置适当,使气粉有较好的混合调节和较长的炉内停留时间,则越小;③炉内过量空气系数适当,炉膛温度较高,则越小。④过量空气系数减小,一般增大;⑤锅炉负荷过高将使得煤粉不完全燃烧,负荷过低则炉温降低,都将使增大。损失量仅次于排烟热损失。 9.说明影响的主要因素?(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中最大的一项热损失。其主要取决于排烟容积和排烟温度。排烟温度越高、排烟容积越大,则排烟焓越大,排烟热损失也越大。影响排烟容积和排烟温度的因素有:燃料性质、受热面的积灰结渣或结垢、炉膛出口的过量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