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一种在新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即它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其鲜明特色就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追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在发展理念、增长方式、带动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要抓住信息化、高新化、集群化等战略重点。

要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基本路径,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是重要路径,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关健路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提高产业集聚度则是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为此,“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自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工业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的财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使人类面临生存的困境。

人类应该怎样既充分利用工业化的成果,努力发展工业文明,又避免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样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回到工业化之前的社会,而是要探寻一条新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一种在新的时代背景,尤其是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增长途径,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结构性的重大转变。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从更深层次上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质上是一种复合型工业化道路,这其中蕴含着十分深远的新发展观和战略思想。

“新型”的“新”首先在于其不是传统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包含
着比传统工业化更新的人类文明因素。

其次,“新”也不只是新在信息化上,而且还新在充分应用其他高新技术成果和新的生产方式上。

也就是说,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除了实现一般意义上工业化的内容之外,更包含开拓新的更高级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因素。

总之,所谓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它鲜明特色就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追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所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内涵上与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既没有违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又不是传统工业化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区别。

首先,发展理念不同。

传统工业化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粗放式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则追求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走集约式、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强调以资金的高投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及牺牲环境为代价,其掠夺式开发曾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

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等问题也多是在工业化后期才开始的。

新型工业化特别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追求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地开发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保护和治理环境以造福子孙,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增长方式不同。

传统工业化主要是粗放型、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重要特征;新型工业化则是集约型、内涵型、效益型的增长方式,以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的高效结合为重要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工业化所支撑的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四十多倍。

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也同样存在粗放的问题。

这种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方式导致了工业增长的低质量、低效益。

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

新型工业化则要求彻底改变以往工业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主要靠投入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靠投入数量来实现增长。

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内涵型增长方式,它不仅意味着生产要素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的优化组合及合理使用,更意味着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各环节间的科技含量比重的不断扩大。

时,新型工业化也追求增长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努力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工业化发展路子。

再次,带动技术不同。

传统工业化以蒸汽机技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为主要带动技术力量,新型工业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主要带动技术力量。

在信息时代,以信息
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快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机遇,也必然会成为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带动技术力量和技术支撑体系。

这样,我国完全可以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走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培育和推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一路径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业化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而且可以在高起点上加速推进工业化,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与正确道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要抓住以下战略重点:
首先是信息化。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加速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依托。

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和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和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就是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在我国的工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核心和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成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点。

它包括: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集成化,经营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其中,产品数字化是企业商务电子化应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基础性内容,它是企业应用系统中的最底层应用。

产品数字化主要是指产品本身的数字化和产品开发设计数字化。

生产自动化已不单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而更重要的是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为此,要实现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标准化、绿色化。

“管理集成化”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业务系统,按照协同集成的思路实现“管理集成化”,在内网上实现集成,协同地实行电子化管理,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经营网络化也称网络化经营,它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和产品交易的环节开展电子商务,把网络的优势应用到传统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使企业在营销服务和销售环节上,通过采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电子化工具,提高效率、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决策智能化是企业商务电子化体系中的高端层次上的内容。

一个企业,其决策活动是全部商务活动中的中枢神经和最高控制行为,在市场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决策层的决策活动和决策行为已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式了,而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方式。

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要善于运用决策支持系统来实现对市场的反应,进行科学分析和科学决策。

其次是高新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涵。

工业高新化就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
装备制造业。

要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认识21世纪科技发展的总趋势。

这个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影响最广泛的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的新技术革命中心;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认知科技、材料科技、能源科技等科学技术子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物质技术和社会技术加速协作和深度融合。

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高新技术化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路径。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从高新技术产品或工艺的研究开发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商业化应用,通过技术扩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的过程,即高新技术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从而形成生产力并辐射为产业群的过程。

产业高新技术化就是要实现产品高新技术化、工艺高新技术化、运营高新技术化。

再次是集群化。

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拉长了产业链,加快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区域工业发展的新模式,是提升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内,各类企业与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业集群通常表现为众多关联企业及相应支撑组织在空间上的大量集聚。

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即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

产业集群产生了加快产业发展的集聚扩张效应;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模仿学习效应;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因此,促进了生产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产业集群形成应当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品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以区域性品牌为抓手。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我们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如何有效协调工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摆脱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提升工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改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发展的局面,如何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等问题都将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要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基本路径,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和高度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是重要路径,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关健路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提高产业集聚度则是有效路径。

首先,要促进资源、环境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资源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工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工业化。

第二,在继续提升重化工业素质和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保型产业。

第三,通过规划与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资源替代战略,缓解资源“瓶颈”约束。

第四,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节约,环保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其次,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但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主要依赖外商或进口。

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为数更少。

因此,我国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

第一,要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与精密机械、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为主要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

第三,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第四,围绕若干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和扶植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第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六,积极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次,要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自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国要摆脱对国外资本和技术的依赖,必须要增强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在电子信息、机械、通讯、医药、化工、汽车等重点产业及其关键领域增强自主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切实提升我国工业的科技内涵。

第二,建立健全我国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的体制与机制,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着力培养关键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技术人才,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机制,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保障。

又次,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仍占有较高比重,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部分传统产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首先,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在纺织、化工、机械、冶金、汽车等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其次,要在大力发展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交通运输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工程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现代农业装备、船舶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装备制造业,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和国际性装备制造业基地。

最后,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工业化的进程相比,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因此,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为此,第一,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为主导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第二,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第三,加大我国现代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力度,广泛开展与国际服务业的合作,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和档次。

此外,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