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问题现状与展望—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
国家经贸委资源司 徐 志 强
前 言
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自80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中国节能工作的成效
80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措施,使国家重点考核的601981~2000均增长速度达到9.7%,而一次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只增长4.6%数平均为0.47计算,20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0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
中国政府在指导全国节能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编制规划将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对地区和部门的节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2.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依据《节能法》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在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引导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3.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以及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高效电光源、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经济效果。

重点研究推广了风机、水泵、变压器、电炉钢、铁合金、合成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煤代油、生活用能和建筑物用能的节能新技术。

到1998年底,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目录和17批610项淘汰机电产品目录,有力地促进了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
主要是加强了信息交流和节能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节能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公众的节能意识。

1998年1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该中心作为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信息传播体系,选择那些因信息渠道不畅或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没有得到充分广泛推广的领域,致力于向工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界提供经济信息。

5.实施节能技术项目
据统计,1981~1998年国家用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项目共投资371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438亿元,形成年节能量9042万吨标准煤。

节能基建项目建成热电机组950万千瓦,采暖集中供热2亿平方米,改造小水泥628万吨,改造小化肥130万吨,发展城市燃气和回收放散可燃气1393万立方米/日,增加民
用型煤1780万吨,增加煤炭洗选、配煤能力5969万吨,风机、水泵改造年节电4亿kWh;节能技改项目建成余热、余压发电机组196万千瓦,改造工业锅炉1.1万台,研制开发了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6.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新机制
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全新的节能运作机制,由国家经贸委组织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项目,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

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在我国推广“能源合同管理”节能技术服务新机制。

已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并开始运作,到目前为止,三个公司已通过与用户签定能源服务合同的方式开展了108个节能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未来中国节能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节能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望21世纪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社会发展背景,由于预计的人口自然增长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刺激,我国将面临长期而巨大的能源需求和供应压力。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我国高耗能、低能效的经济将面临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而来自国内和国际上的双重环境压力则对我国的节能工作构成另一方面的严峻考验。

与过去以解决能源供应短缺为简单目标相比,未来我国的节能工作将具有丰富的经济和环境新内涵,即必须同时为我国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1.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
尽管我国过去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资源条件,我国现有工业体系从整体上看仍然落后,先进的工业装备和民用设施所占比重不高。

80年代迅速增长的工业装备和民用设施,除少数引进和国内开发的具有80年代国际技术水平外,多数仍然沿用陈旧的工艺技术,能源效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主要用能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加权平均高4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
国家之一。

目前国内一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使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由此造成了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状况。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工业部门所占比重偏高,1999年占69.8%。

工业能源密集行业如采掘、电力和电厂供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炼油和炼焦占较高比重,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总消费量的78.8%。

能源密集行业的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很大,目前钢铁行业约为25%,铝业约为50%,建材业约为40-50%,化肥行业约为70-75%,石化行业约为40%,提高这些行业的能效水平,对提高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同时也是我国的主要减排对策之一。

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主要减排措施之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2.中国“十五”期间节能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十五”时期,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25吨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3.2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为4%。

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有较大降低,其中,冶金行业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380克标准煤/千瓦时,有色金属吨粗铜能耗下降到0.65吨标准煤,化工行业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到37吉焦,建材行业水泥、玻璃等主要产品平均能耗降低20%。

通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05年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将提高到36~37%,到2010年,预计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将提高到40%左右。

1) 继续完善节能法规体系
组织完善节能法规体系以及地方、行业的节能法配套法规。

修订、完善各专业性的节能设计规范。

大力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开展节能执法检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依法保障和促进节能工作深入发展。

加强节能执法的能力
建设,使我国的节能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法律规范约束企业,以经济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以技术示范和典型经验引导企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宏观管理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节能服务网络。

2) 制定节能激励政策
根据《节能法》中“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对节能示范工程和节能推广项目给予支持”的要求,对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交通运输等重大节能领域,研究制定激励政策,支持重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规范性节能市场的形成,推动节能向产业化发展。

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角度研究探索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例。

并要在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高度上确定节能的具体指标。

应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式,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示范项目;增加资金投入,用于加强节能立法和执法监督,建立《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国家标准,开展公众宣传、奖励表彰、培训、信息服务等活动。

3)加强节能管理
对量大面广的耗能产品,国家制定能耗等级标准,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能效标准标识制度,完善节能标准体系、节能统计体系以及节能设计规范。

政府部门要带头节能(在政府采购、政府大楼、公务员宿舍等优先采用节能设备)。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

探讨与企业签定自愿性节能协议、开展能源审计等办法,扩大节能信息传播。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节能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加强节能领域的国际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借鉴和吸收各国的先进节能管理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节约管理水平和节能增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