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瓷 深入介绍中国外销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瓷》深入介绍中国外销瓷
2012年,恰逢中英建交40周年和英国伦敦奥运年。作为文化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英国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将于6月在北京推出“陶瓷杰作”主题展览。展品包括中国历代出口陶瓷、欧洲仿制中国陶瓷以及英国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展览将呈现中国陶瓷出口欧洲,并影响欧洲瓷器发展的历史。
以这次展览为契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大英博物馆和V&A 博物馆,共同制作纪录片《china·瓷》,本片分上、下两集,将于2012年12月4日首播。
《china·瓷》的拍摄背景
为完成这部纪录片,央视纪录频道派出了一流创作阵容。由资深导演徐欢领衔的主创团队,曾经打造出《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故宫100》等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佳作,深得观众赞赏。另外两位导演张越佳和薄晓琳,年轻富有激情,也有多部纪录片拍摄的经验;摄影师刘畅,今年凭《故宫100》获得了第26届电视金鹰奖最佳摄影奖。
据徐欢介绍,该片于今年3月初立项,跟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签约也在同月完成。“这是中英两国第一次实现横跨电视媒体与两国博物馆之间携手打造纪录片,我们将把中英两国三大博物馆里曾远涉重洋的中国瓷器精品纳入我们的镜头。中英双方的专家把倾尽毕生心血研究中国
外销瓷的学术成果提供给了摄制组,这让进入陌生领域的我们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获取知识,捋清脉络,确定主题。专家对中国瓷的热忱让我们非常感动。”她说。
摄制组奔赴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伊朗、土耳其、肯尼亚等海外地区进行拍摄;在国内,摄制组足迹遍及景德镇、广州、韶关、鄱阳湖、香港等“瓷路”的发源地及重要港口。
早期中国外销瓷的发展历史
图:元代青白瓷玉壶瓶
瓷由中国人发明,它是人类最早的人造产品。瓷器也是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始终居于世界交流的核心。一把瓷土搅动地
球,瓷也被称为 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而陶瓷中国也对世界经济带了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中国青花瓷贸易控制在伊斯兰商人手中。从土耳其托布卡比宫殿收藏的这幅画中可以看到运输青花瓷器的场景。展示了早期中国和土耳其以及伊朗之间的联系交流。明早期永乐宣德的瓷器在这一地区的收藏一般都会刻有主人的标记或者姓名,这类瓷器在Regina Krahl(康蕊君)编著的三大册《托布卡比宫收藏的中国瓷器》有详细研究。而15世纪早期模仿中东金银器造型的中国瓷器都没有运到欧洲,仅限出口中东地区,同时明初宫廷为了追求时髦要求陶瓷工匠模仿中东器物的造型。中国出口到中东地区的青花瓷器对当地的陶瓷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当地开始仿制中国青花瓷器。
图:元代青白瓷玉壶瓶
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欧洲最早记录的中国瓷器是一件著名的Fonthill元代青白瓷玉壶瓶,现收藏在爱尔兰国立博物馆。这件瓶子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送给匈牙利王路易的礼物,这位元朝皇帝曾于1338年派一个使团通过陆路出访阿维尼翁教皇。1381年这件瓷瓶被加装了金质的流、盖子和把手,在它的历任收藏者中,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后来流传到19世纪,上面的金饰都被去掉了,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此外早期欧洲收藏的中国瓷器还有一件非常著名的龙泉碗,它最初的收藏者叫做Phillip of Katzenelnbogen,是他在去巴勒斯坦朝圣的途中所得,1435-1453年期间加装了繁复的金饰,现收藏在德国卡塞尔市博物馆。英国收藏的最早的中国瓷器也是一件龙泉碗,这件瓷器生产出来不久就由坎特伯雷大主教William Warham(1450-1532)从印度购得,瓷器上的金饰是在1500-1530年间加上的,现收藏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些元末到洪武、永乐的龙泉青瓷,都是从印度过来的。这其中有一些带有刻款,标明该件瓷器的重量,瓷器主人的姓名、职位。
中国的瓷器制造有悠久历史,其独传之秘延续千多年,世界莫不求之若渴,趋之若鹜,这也就难怪要以“china”来命名这种美观、实用而又耐用的器皿。累世以来,茶和丝虽然是东西贸易的主体,但谈到推动跨文化对话,促进意念、纹饰、设
计和技术创新的交流,则非瓷器贸易莫属。中国早在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开始开辟贸易之路,到唐代(618~907年)已经建立庞大的市场,贸易往来莫不以对方的奇珍异器为尚。中国瓷器从海陆两路出口,远届土耳其、东非,近则至菲律宾、日本和印尼等地,不仅供王室贵族收藏和使用,也作为家族的传家宝收藏,甚至作为墓葬品使用。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悠久,到了15-16世纪中国外销瓷有其独有的特点。
15-16世纪中国外销瓷的发展历史
15世纪,龙泉青瓷和其他中国瓷器被当做礼物进献给意大利的贵族。有记录表明,1487年,埃及苏丹曾送给佛罗伦萨的贵族Lorenzo de Medici20件中国瓷器。1461年,埃及苏丹也曾将中国瓷器作为礼物送给威尼斯的贵族。在一幅东方三王朝见基督的油画中,我们看到这件青花小杯子,里面装满了金币,以进献给耶稣基督,足以显示中国瓷器的贵重。这幅画绘制于1495-1505年之间。对于这件青花瓷杯,有人认为是明早期永乐的样式或者嘉靖的样式,但是我们从15世纪晚期沉船出水的一件青花瓷杯来看,油画中的这件瓷器应该跟这件油画绘制的年代相去不远。在美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一件贝里尼于1514
年绘制的《诸神之宴》油画作品中,也能看到中国青花瓷器。
到了16世纪,葡萄牙人首先来到中国,改变了15世纪欧洲只能辗转通过印度或者中东获得中国瓷器的情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46厘米的青花瓷盘,在内壁开光内写有IHS,这是
耶稣基督名字的缩写。这件盘子的生产年代在1500-1525年之间,可能是在1520年。它的图案设计来源很可能是当时的祈祷手册。同样的盘子在私人收藏手中还有一件,直径达到50.4
厘米,内壁写有IHS字母,内底则是中国传统的狮子滚绣球图案。
图:锡釉青花陶盘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瓷中国批量的出口中国瓷器特别是青花瓷销往欧洲和东南亚地区。比如在一艘Lena沉船,出水很多青花瓷器。为什么青花瓷器在欧洲会如此受欢迎?此时欧洲只能生产铅釉、锡釉陶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有16
世纪英国出土的陶器,我们可以看到,质量很差,胎质疏松有很多杂质,釉面灰暗。在15世纪,西班牙生产的一些彩绘釉陶,其中也有釉下钴蓝彩绘,明显受到伊斯兰的影响,但是质量与中国瓷器相比,相去甚远。当欧洲人第一次看到中国瓷器的时候,认为它是由一种神奇的材料制成的。普通的中国瓷器到达欧洲后,会加上各种金属装饰,赋予神圣的用途。比如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