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听到解放前国民党“军统”、“中统”两个特务机构,但你知道“军统”、“中统”的全称吗?这是两个什么样的特务机构呢?
细说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一、国民党中统
中国国民党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
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国民党中统正式成立于1938年8月
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其前身是192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1935年扩大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1937年曾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为第一处。
长期在陈果夫、陈立夫的直接控制之下,是CC系的重要阵地。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
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中统是蒋介石搞独裁统治的御用工具,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它的势力不只控制了党务部门,而且深入文教部门、政府机关、经济系统之中。
这个特务组织除了进行反共颠覆活动外,还对国民党内及国内的思想言论进行严密的控制。
在抗日战争中,奉行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专政,中统制造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破坏和镇压民主爱国运动。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
1949年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
但人们将其成员仍习惯地称之为中统特务。
最后,这个组织随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覆灭而垮台。
二、国民党军统
1.军事方面的统率者。
2.清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
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
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
1938年成立。
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
1946年
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
详细:
国民党军统是中国国民党设立的特务组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
1938 年8月成立。
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
主要负责人为戴笠。
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
1943年军统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合作,共同组成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对敌施行恐怖活动,因此,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起了一些作用。
1946年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军统的抗日历史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
其前身为蒋介石于1928年创立的“蓝衣社”(一说为1932年)。
1934年4月,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科与蓝衣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特务处,由戴笠(黄埔6期)任处长。
1937年4月,蒋介石重组特务机关,以加强搜集共产党人情报,组成“国民政府军事委
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兼任局长。
“军统局”内设两处,第1处负责党务调查(即后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由徐恩曾(黄埔4期)任处长;第2处为特务处,戴笠担任处长。
1938年9月,第2处另立门户,升格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内设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电讯情报处、警务处、惩戒处、训练和策反处、特种及心理作战处、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
“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
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中,BIS 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
而那时,CIA前身美国战略情报署(OSS)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
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刺杀、颠覆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稳定局面,有意拉拢有影响的中国上层人物出面组织所谓的“临时政府”。
经过一番斟酌后,日本人选中民国初年担任过内阁总理的唐仪。
唐经反复考虑后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晚节不保。
蒋介石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着令BIS“剪除附逆”。
1938年,就在唐仪接受邀请出面组织“政府”后三个月,潜入上海的BIS“敌占区行动组”便用斧头结果了他。
在随后的时间里,BIS 先后策划了对殷汝耕(组织‘华北自治政府’的大汉奸)、季云卿(上海青帮‘通’字辈大佬,汪伪‘76号’后台老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汉奸的刺杀行动。
尽管这些行动并未完全成功,但无疑有效地震慑了投敌叛变人员。
三、国民“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中统”是中国国民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即“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
其前身:
1928年国民中央组织部调查科
1935年国民中央组织委员会务调查处
1937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
1938年正式成立
长期在陈果夫与陈立夫的直接控制之下,是CC系的重要阵地。
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先后任副局长。
中统局在国民各省、市、县部都有分支机构,以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竭力维护国民蒋介石的专制统治,迫害员和进步人士;对于国民内反对蒋介石的派系以及不满蒋介石统治的人士,也秘密调查监视,从而进行迫害。
在抗日战争中,奉行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破坏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实现和平,反对国民独裁专政,中统制造了一系列事件,破坏和镇压爱国运动。
中统
局于1947年改名为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
“军统”是中国国民设立的特务组织,即“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
其前身:
1927年军事委员会密查组
1932年4月复兴社特务处
1937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1938年8月正式成立
主要负责人为戴笠。
其内设军事情报处、政情报处、电讯情报处、警务处、惩戒处、训练和策反处、特种及心理作战处、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
特工人员最多时将近5万名,分布到国民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
1943年,军统局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合作,共同组成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对敌施行恐怖活动,因此,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6年,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