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35KV变电所电气设计

学科部:信息学科部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2 年12 月 6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通过本设计使我掌握了35kV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在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进一步巩固了电力生产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工程绘图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掌握了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知识及科技文献资料的查找技巧,为以后从事设计、运行和科研工作,奠定必需的知识基础。35kV 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检验和实践,从而使电力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逐步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主接线设计、电气设备选择等具体设计任务中进行了大量的比较、计算、优化有效的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我对变电站的生疏,到了解,再到深入研究,最终完成了35KV变电所电气部分的设计。其中包括了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的设计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选择,也有二次继电保护方面的简单介绍,最后加上了一些防雷措施。本次设计基本是按照变电所设计基本步骤做下来的,因此也能达到一般变电所的性能要求。其中还对新设备进行了选择,适应于目前的趋势。(二)选题的意义: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合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功率平衡。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建设,就尤为重要。

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对其进行设计势在必行,合理的变电所不仅能充分的满足当地的供电需求,还能有效的减少投资和资源浪费。

本设计包括对35KV变电站设计的优化对未来电网的合理规划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变电站是变换电压和交换电能的场所,由电力变压器和配电装置组成。变电站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工矿企业、医院、国防、交通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二次设备。近些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迅猛,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变电站,实现对变电站供电网络的在线数据监测、开合闸控制、线路保护以及运行历史数据存储。同时变电站系统对这些新技术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如变电站的操作对于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发生异常时应该立即做出动作采取相应措施,这就要求数据通信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再有对于经常出现的故障以及设备服役到年限的一些情况应作出预判,这就要求计算机软件系统有强大的数据库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设计,同时也要求计算机硬件配备更高速运算的CPU;现有的变电站都在相对偏远的郊区而且大多数需要工作

人员24小时值守,运行成本较高,无人值守站变电站需求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智能电网”一词已成为一个流行的专业术语,代表了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 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智能变电站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智能变电站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 包括一次、二次和系统) 支撑。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能够实现设备信息、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全面互动,实现基于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实时共享,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和各类高级应用,保障各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 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 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 对变电站实施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 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可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减少基建投资, 并为推广变电站无人值班提供了手段。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带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近年来, 随着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 如光电式互感器或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电气设备以及相关通信技术的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对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正在兴起。与传统变电站相比, 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以下优势: 减少二次接线, 提升测量精度, 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避免电缆带来的电磁兼容、传输过电压和两点接地等问题, 解决设备间的互操作问题, 变电站的各种功能可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 避免设备重复, 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自从1987 年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投运十多年来,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改进。根据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思想和安装的物理位置的不同,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形式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结构形式有集中式、分布式、分散(层)分布式;从安装物理位置上来划分集中组屏、分层组屏和分散在一次设备间隔设备上安装等形式。典型的35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装置分成管理层、变电站层和间隔层,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信息上传,保护功能完全独立,远动与监控系统共用间隔层,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信息,保护功能完全独立,远动与监控系统共用间隔层信息采集装置,达到了分布式R T U 技术标准。间隔层按一次设备组织,一般按断路器的间隔划分,具有测量、控制和断电保护部分。间隔层本身是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直接通过总线接到站控层。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数据集中处理和保护管理,担

负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管理层由一台或多台微机组成,这种微机操作简单方便,界面汉化,使运行值班人员极易掌握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处理、画面显示、打印和谐波分析计算等。对已建成的35 kV 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时,宜采用集中组屏的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二次电缆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缩短施工周期,且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置于室内,运行环境稳定,维护方便。对新建35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我们推荐采用分散分布式与集中组屏相结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结构采用“面向对象”,即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的,间隔层中各数据采集、监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做在一起,并将这种机箱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或其它一次设备附近。这样各间隔单元的二次设备相互独立,仅通过光纤或电缆网络由站控机对它们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二次设备及其繁杂的二次电缆,节省了投资,又可减少二次回路调试工作量。

对10 k V 及以下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及无人值班已成为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其设备选型:(l) 大型变压器宜选用低磁密、低损耗变压器;(2) 开关选择应遵循“无油化”原则, 首选S F6 和真空开关;(3) 直流系统所用交流电源采用双电源自动投切; 直流系统一般采用智能高频开关电力操作电源系统, 它具有交流过欠压报替、电池过电压、交流停电报警、自动均充等一系列功能,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同时提供有通讯接口, 便于远方监控直流系统的运行情况。(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此类变电站的中心系统, 该系统集控制、保护、监视功能于一体, 装置采用高性能处理器、高精度的A /D 转换器, 系统配里灵活, 具有多种安装模式, 即可采用分散安装, 亦可进行集中组屏。通讯总线不但可以采用电气方式, 也可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方式。系统结构整体上分为三层: 变电站层、网络通信层和间隔层。变电站层主耍由总控单元、监控主机; 远动工作站及其他工作站组成, 其他工作站可根据需要任意增减。变电站层可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友好的人机文互窗口. 以图形显示、语音报替、报表和信息打印的方式对现场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并可对一次设备实现远方调控。网络通信层采用标准规约, 可与其它厂家的设备互联。间隔层采用工 D 系列硬件, 可在恶劣环境下运行。软件系统, 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原理。开放式模块化结构, 可实现与通用应用, 软件和用户程序想结合。保证了系统的通用性。实现3 5 k V 变电站无人值班, 可以采用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动R T U 来实现, 也可以在变电站装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如果用远动装置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应是几个站同时实现才更具意义。布局紧凑, 控制室小, 不建生活设施, 少站土地, 节约了投资, 是电网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从适应增容扩建,升压的角度选择设计方案。35 k V 电压登记在我国电力网中是一个重要的电压等级, 3 5 k V 变电站在我国县级电力网中将长期使用。随着产品不断更新,相应的新型设备层出不穷, 设计方案应力求结线简单、清晰、操作方便, 提高可靠性,限制工程造价, 节约土地, 减少生产和生活办公设施建筑物的土建面积。发展方向应是向小型化、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方向发展。在实际设计工作中, 必须按照负荷的性质、用电容量、环境条件、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及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的技术力量, 备品备件购置是否方便, 抢修、操作、交通是否便利, 将来是否升压扩建, 与调度自动

化配合等方面的因素。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 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电气主接线是由高压电器设备通过连接组成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反映各设备的作用、连接方式和各回路间相互关系,从而构成变电站电气部分的主体。它直接影响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并对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的配置、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确定主接线时,电气主接线要满足必要的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另外主接线应能适应各种运行方式,具有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 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 变电站中所有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全部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字化已经是变电站建设的主流, 随着2009年9 月 能变电站技术导则通过评审, 变电站智能化将成为变电站建设的必然趋势。IEC61850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而言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但从2005 年左右推出并在不断修订以来, 至今已有5年时间。变电站技术从传统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至今,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日新月异。自动化变电站是对传统RTU 的功能扩展和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计算机化升级, IEC61850是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总结和规约,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数字化变电站, 将一部分一次设备(如: 电压、电流互感器等)纳入数字化的范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智能变电站的目标。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是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 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 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智能变电站分为设备层、系统层。设备层主要由高压设备、智能组件和智能设备构成,实现IEC61850中所提及的变电站测量、控制、保护、检测、计量等过程层和间隔层的功能。系统层相当于变电站的站控层, 实现信息共享、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分析决策等高级智能应用, 包含智能变电站系统级的先进功能。随着高压设备智能化的不断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一、二次设备间的界限也将逐渐模糊, 一次设备通过安装和集成智能组件, 将成为智能设备。可见, 智能变电站对数字化、自动化变电站有向上、向下两个方面的拓展。向上, 加入并强调自动分析和决策的智能控制功能; 向下, 将更多一次设备数字化、智能化。为了实现智能变电站的目标, 紧密结合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实施原则和技术路线, 开展智能装备研发及装备智能化改造, 开展智能变电站综合信息分析, 探索全新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推动国家变电站的技术革新和电力事业的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微机技术, 将变电站的控制、测量、信号传输处理、继电保护、故障录波、远动等功能溶为一体的多机共享系统。由此可见, 它能够减少硬件,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简化二次接线, 使变电站主控室面积和成本降低, 大量节省投资, 克服以往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站单一功能的缺点和不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所能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采集、继电保护、参数监测、运行控制、信息远传、事件记录、事故报警、故

障录波测距、自动电压无功控制、自动低周减载及系统自检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70 年代末就开始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 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以西门子公司为代表的最先进的完全分散式控制系统, 适用于35~500 kV 的各级变电站, 其特征是以“单元”为基本部件, 各“单元”分散布置在各电压等级的一次开关场附近, 每个“单元”将数据采集、继电保护、参数监测、运行控制、故障记录和录波等多功能集于一体, 利用串行口通过电缆或光缆发送到变电站的中心计算机(有的变电站已无主控室) , 同时各单元接收中心计算机发来的控制命令并执行。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扩充方便, 传输数据抗电磁场干扰能力强, 利用远动接口可实现无人值守。该系统的出现将完全改变常规变电站的设备布置方式和运行方式, 使变电站的二次接线概念彻底改观, 是对变电站的一次彻底革命。我国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起步于80 年代后期, 但发展很迅速。目前全国有近500 多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已投运或即将投运, 但有的结构还基本上是集中式, 也没有使用光纤传输数据以防止变电站的强电磁干扰, 同时缺乏故障录波和测距功能, 因而必须采用单独的故障录波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微机继电保护也是和其他部分分开的独立系统, 只是在保护装置和综合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间用串行口通讯方式进行信息交换。近几年, 分层、分布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有的已开发并在试运行。城市电网运行的最基本要求是安全与稳定。城市电网安全稳定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一个与该城市相适应的、合理的电网结构。本文通过对电网规划和电力设计方面的技术原则分析。阐述了在电网安全中关于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以及电网安全供电的准则要求等方面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阐述了对35kV变电站和10kV变电站的具体设计原则相对电网安全供电的要求。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分配的任务,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网容量不断扩大,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高新技术日趋成熟,以及光纤技术、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现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成为发展的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正逐步被微机保护所取代。微机保护是微机计算机保护的简称,是一种数字式继电保护,是基于可编程数字电路技术和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制出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为硬件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及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微机保护综合控制装置,并将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继电保护中,如用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实现故障类型判断、故障测距、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新方法。用小波理论的数字手段分析故障产生信号的整个频带信息并用于实现故障检测。这些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为提高故障判别精度提供了手段,而且使某些基于单一工频信号的传统算法难以识别的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微机继电保护正沿着微机保护网络化、智能化、自适应和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论文设计了一个35kV降压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此变电站有两个电压等级,一个是35kV,一个是10kV。力求做到系统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合理,具有扩建的可能性和改变运行方式时的灵活性,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更具现实意义。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各种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不正常运行状态主要有:过负荷,过电压,频率降低,系统振荡等。故障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短路和断线,如: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单相断线和两相断线等。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完成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变压器继电保护,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等。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论文设计了一个35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此变电站有两个电压等级,一个是35kV,一个是10kV。本设计选择选择两台主变压器,其他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供配电线路,无功补偿装置等等按照具体负荷计算,短路计算进行选型、设计和配置。而对这些部分有效的保护既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设计选择选择两台主变压器,对输电线路主要采用了距离及差动线路保护测控装置进行保护,对变压器主要采用了差动、瓦斯及过流过负荷等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保护。

五、主要设计部分及工作进度

(1)主要涉及部分

第一部分:短路计算。

第二部分:整定计算。

第三部分:变压器瓦斯保护。

第四部分:变压器差动保护。

第五部分:变压器过流及过负荷保护。

第六部分:母线保护。

第七部分:线路距离保护。

第八部分:线路差动保护。

(2)工作进度

六、参考文献:

[1]范锡普.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二版[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2]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02-223

[3]强尧臣.小型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4]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电气一次部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5]刘正山.发电厂电气设计和计算[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6]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7]于永源,杨绮雯.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2-224

[8]于永源,杨绮雯.电力系统分析第一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7

[9]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0]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电气二次部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kV变电站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初步设计及防雷保护院系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6班姓名潘建雄 评分 指导教师张雅晶 武昌首义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3)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4)设计方案; 5)实施计划。 6)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2.撰写开题报告时,所选课题的课题名称不得多于25个汉字,课题研究份量要适当,研究内容中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艺术类专业不少于2000字),其中,主要参考文献综述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开题报告的格式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 指导教师和责任单位必须审查签字。 5.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后续表格请从网上下载并用A4纸打印后填写。 6. 此开题报告适用于全校各专业,部分特殊专业需要变更的,由所在院(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方案,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武昌首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20kV电压等级接线方案 由于220kV侧出线数为4回,系统A、B的容量较大,要求供电可靠性高,双母线接线与单母线接线相比,投资有所增加,但可靠性和灵活性大为提高,宜采用双母线接线, 如图4-1。 图4-1 双母线接线 规程规定,采用母线分段或双母线的110-220kV的配电装置,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不设旁路母线:当系统允许停电检修时,如为双回路供电或负荷点可又线路其他电源供电;当线路允许断路器停电检修;配电装置为屋内型为节约配电面积可不设旁路母线而用简易隔离开关代替。 110kV电压等级接线方案 由于110KV侧送出6回线路,I、II级负荷所占比重大,电压等级高,输送功率较大,停电影响较大,要求供电可靠性高,宜采用带有专用旁路断路器的旁路母线双母线接线,如图4-2。

开题报告以及实验方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高钛重矿渣粗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杨荣 教学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年级2007级土木六班 指导教师杨婷婷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1.研究目的 高钛重矿渣粗集料沥青混合料是在以往单一的利用攀钢高钛重矿渣作粗骨料或磨细掺合料配制混 合料的基础上,将高钛重矿渣作粗、细骨料或磨细掺合料一并使用所配制的混合料。从2004年起,该种混合料已被应用于一些重要工程中,其现状是工程应用先于理论研究,尚缺乏对该种混凝 土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而引起设计、施工单位使用上的顾虑,也限制了全高钛重矿 渣混合料的推广应用。对此,攀枝花市规划建设局联合攀枝花学院、攀枝花环业冶金渣有限公 司单位组成项目组,对全高钛重矿渣混凝土进行了基础研究。结合项目组的研究,本文从材料 和构件两个层次对该种混合料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种混合料的设计、旋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其 研究是安全、有效、广泛、大宗地利用攀钢高钛渣资源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攀钢高钛重矿渣是冶炼钒钛磁铁矿时产生的高炉熔渣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或热泼形成的一种 致密矿渣。与普通高炉矿渣相比,其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不同,尤其二氧钛(n02)含量高达20%~24%,氧化钙含量较高炉重矿渣低,目前在国内仅此一家。该材料提钛难度大,同时因为高钛('1502)的 特点,目前国内外均没有较好的利用方式。攀钢至今有5500多万吨的高钛渣未被利用,它占地数于亩,而且每年还以300万吨的排渣量增加。攀钢已面临着无处排渣的局面;另一方面,攀枝花市每年需消耗大量碎石、砂,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自然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高钛渣能否被综利用,不仅影响到攀钢、攀枝花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节约自然资源,降低工程成本, 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钛高炉渣的开发利用,有两种不同技术路线,既提 钛利用和不提钛利用。对于提钛利用,虽然是实现高炉渣价值的最理想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制约,利用成本高昂,对高炉渣的消耗也极为有限,因此要解决目前攀钢矿渣大量堆积,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现实问题,当务之急还必须走不提钛利用高钛渣作建筑材料的途径。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高炉渣的利用是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美国在1915年就颁布了ICC条例,禁止把高炉渣作为废料装运,鼓励钢铁企业把高炉渣运到渣处理公司进行加工。进入二十世纪二 十年代后,高炉渣在美国的各种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钢渣即 列为美国国家矿产资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高炉渣的利用就已达到了排用平衡,积存 的渣堆得到了逐步消除,钢渣的利用已实现资源化、专业化、企业化口】。日本和美国在二十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高炉渣主要用于路基材料,在趋于饱和之后,才逐渐把高炉渣作硅酸盐泥 的掺和料和混凝土骨料。到二十世纪末,美、日及欧洲等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基本实现了高炉渣 的当年排渣,当年用完,全部实现了高炉渣资源化。 西欧早在1880年就开始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还早)。德国关于矿渣硅酸盐 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资料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还多。而在荷兰,矿渣掺量为65%~70%的矿渣 硅酸盐水泥占水泥销售总量的60%,几乎各种混凝土结构都采用这种水泥。这不单是从节约能源、增产水泥、降低成本、有利环保的角度来考虑,更重要的是这种水泥可以显著提高工程质量,特别 是耐久性。因此,许多欧洲国家规定硅酸盐水泥用于海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一定要掺大量(占水泥用量 的70%)粒化高炉矿渣坤J。荷兰三角渊地区抵挡北海风暴潮的东谢尔德巨型海浪挡潮闸,为52孔、门跨近40m的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250年,保证80年不必维修,工程中就采用了矿渣掺量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110kv变电站110kv线路保护及主系统设计 1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某110kv中心变电站110kv线路保护记主系统设计课题。该变电站是最末一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1亿千瓦时,用地总面积为8070.1374公顷。向家坝水电站110kV中心变电站为向家坝水电站提供施工供电电源和电站建成以后作为厂用电备用电源的一座变电站。设计容量为3 50MVA,电压等级为110/35/10kV, 110kV进出线有5条,中压35kV侧有10 回出线,低压10kV侧有20 回出线. 2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0kV变电所是电力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变电所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它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连接直接影响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它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厂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确定。 随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所二次系统,继而实现“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电力系统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3 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小城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能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西部主要是高原地带,在高海拔的条件下,农村现有的变电技术远达不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变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技术的深化。因此,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小城市以及农村的变电站的建设,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来提高变电技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介积极开展技术交流,通过实践去体验、探索。 当今世界各方面因素正冲击着全球电力工业,在国外变电所技术有十分剧烈的竞争,而世界范围内的变电所都采用了新技术; 其次,不同的环境要求给所有的电力供应商增加了额外的责任,使电力自动化设备尤其是高压大功率变电站的市场开发空间大大拓展。另外高压变电所的最终用户对变电站的自动控制、节能、

重大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重大)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习中心文成学习中心 D20809620007 姓名毛碎春学号 指导教师王慧芳 2010 年10 月13 日 一、文献综述 35kV变电站主要用于大城市中大工业企业内部及农村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其下一级变电站与所挂大型用户的正常工作。

变电站的基本设计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①了解所设计变电站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正确选择变电站的控制方式,对35kV变电站宜采用无人值班形式。③通过电气主接线图正确选择电气设备。④对目标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规划、选择及校验。⑤绘制二次侧的继电保护原理图。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属于二次部分,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电保护整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各种继电保护给出整定值,而对电力系统中的全部继电保护来说,则需要编出一个整定方案。整定方案通常可按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或者设备来编制,并且还可按继电保护的功能划分小方案分别进行。例如: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可分为:相间短路的电压、电流保护,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短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等。 整定计算一般包括动作值的整定、灵敏度的校验和动作时限的整定三部分。并且分为:①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②动作时限的整定。③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四点:即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 (1)选择性 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也就是它应该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就称为有选择性;否则就称为没有选择性。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35kV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保护。短路故障保护应有主保护、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增设辅助保护。 当在系统中的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装有两套保护时,其中有一套动作比较快,而另一套动作比较慢,动作比较快的就称为主保护;而动作比较慢的就称为后备保护。即:为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的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就称为主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就称为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不应理解为次要保护,它同样是重要的。后备保护不仅可以起到当主保护应该动作而未动作时的后备,还可以起到当主保护虽已动作但最终未能达到切除故障部分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有另外的意义。为了使快速动作的主保护实现选择性,从而就造成了主保护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而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出现了保护的死区。这一死区就必须利用后备保护来弥补不可。 近后备和远后备:

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样本)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绪论 (1) 1.1 供配电技术的发展 (1) 1.2箱式变电站的类型、结构与技术特点 (1) 1.2.1 箱式变电站的类型 (1) 1.2.2 箱式变电站的结构 (1) 1.2.3 箱式变电站的技术特点 (2) 1.2.4 箱式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对比分析 (3) 1.3 箱式变电站的技术要求与设计规范 (5) 1.3.1 额定值 (5) 1.3.2 设计和结构 (6) 1.3.3 使用条件 (7) 1.3.4 箱体要求 (8) 1.3.5箱式变电站内部电器设备 (8) 1.4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8) 第2章35kV箱式变电站总体结构设计 (9) 2.1 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9) 2.1.1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9) 2.1.2 箱式变电站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9) 2.1.3 主接线的比较与选择 (10) 2.1.4 高压接线方式 (11) 2.2 箱式变电站箱体的确定 (11) 2.2.1 箱体的结构的确定 (11) 2..2.2 合理配置 (11) 2.3 变压器 (12) 2.3.1 变压器容量、接线组别的确定 (12) 2.3.2 变压器的散热处理 (13) 2.3.3 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保护变压器 (13)

2.4 箱式变电站总体布置 (14) 第3章35kV箱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5) 3.1 主电路设计 (15) 3.1.1 概述 (15) 3.1.2 一次系统设计原则 (15) 3.1.3 一次系统设计 (15) 3.2 设备选型 (16) 3.2.1 箱式变电站设备选型应注意的方面 (16) 3.2.2 设备选型的基本原理 (17) 3.2.3 高低压电器设备选择的要求 (18) 3.2.4 断路器的选型 (19) 3.2.5 熔断器的选型 (19) 3.2.6 互感器的选型 (21) 3.2.7 隔离开关的选型 (22) 3.2.8 开关柜的选型 (22) 第4章35kV箱式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23) 4.1 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23) 4.1.1 二次系统定义及分类 (23) 4.1.2 电气测量仪表 (23) 4.1.3 二次系统设计 (23) 4.2 二次系统总体方案 (24) 4.3 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回路 (25) 4.3.1 概述 (25) 4.3.2 控制回路设计 (26) 4.3.3 信号回路设计 (26) 4.4 电气测量与信号系统 (26) 第5章箱式变电站智能监控功能设计 (28) 5.1 箱式变电站的监控内容 (28) 5.1.1 电量监测与保护 (28) 5.1.2 防凝露保护 (28) 5.1.3 变压器室温度保护 (28)

矿用35KV变电所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35KV变电所设计 学生姓名 李煜 坤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 班级091210251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根据所获工程资料,设计一个满足供电需求的35KV变电所一次部分方案。通过对该变电所的设计,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询资料的能力;熟悉、了解35KV变电所设计的规范;树立工程的观点;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气行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35KV变电站的发展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六各方面: 1、电气主接线 变电站主接线形式主要有:单母线接线、单母线分段接线、双母线接线、内桥式接线、外桥式接线、角形接线和单元接线。根据煤矿供电系统井下距离长、故障机率大、变压器又不需要经常进行切换的特点,以及投资成本的经济性等,煤矿35KV变电所中适合采用桥式接线方式。目前,大多数中小容量的矿用变电所都采用这种接线方式。 随着变电站主变容量的加大,变压器10KV~35KV侧母线额定电流不断增加(3000A~9000A),在工程中多采用多片矩形导体母线桥。目前在工程中采用铜管母线代替矩形母线的方法来改善母线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母线机械强度,从而增大母线桥的跨度距离,利用半绝缘、全绝缘的新工艺有效地防止人身,电及金属物落到母线上产生相间短路等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2、变压器 目前35KV变电所中大多数采用的S9-1000~31500/35三相油浸式无励磁调压电力变压器(35KV级)。这种变压器符合国家标准GB1094《电力变压器》和 GB/T6451《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而且具有高效率、低损耗、节能的特点,是国家推广的新产品。目前,在许多中小型煤矿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3、供电电压 由于10KV供电系统在可靠性、经济性、输送电能损耗及与电网并网方面要远远大于6KV供电系统。所

(完整版)110kv变电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可编辑修改word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刘博然学号:0807240705 专业:□√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110KV 变电站设计 指导教师:史冬琳 2012 年 3 月30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 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 月26 日”或“2002-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应附有参考文献,且被引用。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 110kV 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 110kV 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1】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 1变电站的概述与设计 纵观 20 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电力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 经济,生活领域。发电厂、变电站分工完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和配电的任务,而变 电站更是电力工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由于变电站的设计内容多,范围广,逻辑性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性质负荷的变电站设计时所侧重的方面不一样。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 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我国电力建设经过多 年的发展,系统容量越来越大,短路电流不断增大,对电气设备、系统内大量信息的实 时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材料行业,尤其是计算机及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变电技术也有了新的飞跃。对变电站的设计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知识应用水平。 结合我国现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提供充足.可靠.优质.廉价的电能,因 此新建变电站应充分体现出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在此我为满某地区重点 需要,提高电能的质量。我拟建一座 110KV 变电站。 通过查阅书籍,了解了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技术规程等方面的知识,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清楚设计任务,如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的选择,防雷接地等,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汇总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陶瓷前驱体热解制备SiC纳米线工艺规律及微观结构表征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选题背景 SiC 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压、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等特点, 可应用于高温、高频、大功率、光电子和抗辐射器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SiC 还具有较好的光学及电学特性, 可应用于构造纳米器件方面。SiC 纳米线具有很好的场发射、强烈的蓝光PL发射等电学性能, 在高温、高能及高频纳米电子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根据金属催化气液固生长机理, 不同形态的一维纳米材料均可制备。以不同的碳源及硅源为原料, 在金属催化作用下通过CVD、热蒸发等方法可实现SiC 纳米线的制备。虽然金属催化方法易制得SiC 纳米线, 但因所得样品需经一定的后处理, 故也有人研究不采用金属催化剂而直接制备SiC 纳米线。根据目前文献,SiC 纳米线所用催化剂通常为Fe、Ni、Al 及Na 等。SiC纳米线除了具有SiC块体材料热膨胀系数低、热传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机械性能高等优良特性外,由于尺寸效应SiCN纳米线还具有一些一维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因此,SiC纳米线的制备吸引了全世界相关机构对其开展大量研究。目前,SiC纳米线的合成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碳热还原法、模板生长法、有机前驱体热解法、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和CVD法等。近年来受到了SiC一维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本课题拟以聚碳硅烷(PCS)为陶瓷前驱体,在高温下热解制备SiC纳米线,探索不同工艺参数对所制备的SiC纳米线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揭示其生长机理。 1.2研究意义 自从发现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结构和性能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人们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各种材料的纳米线和纳米管。其中碳化硅纳米线是碳化硅晶体极端各向异性生长的产物,结晶相单一,结构缺陷少,不仅具有碳化硅本体材料所固有的性质如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耐辐照,高强度,高硬度等性能,还具有优异的的场发射,特殊的光致发光,高效的光催化,超高的力学强度等奇特性能,在高温、氧化、大功率、强辐射等苛刻环境下的平面显示,光电子,纳米器件,集成电路,光催化,超高强度复合材科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SiC 由于具有优越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以及高的物理与化学稳定性、热导率、临界击穿电场、电子饱和迁移率等特性,在高密度集成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SiC纳米线的制备吸引了全世界相关机构对其开展大量研究。目前,SiC纳米线的合成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碳热还原法、模板生长法、有机前驱体热解法、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和CVD法等。然而有机前驱体热解法由于其制备的纳米线形貌一致性高、杂质含量少、制备方法简便且产量较大,因而研究意义重大。

(完整word版)220kV变电站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初步设计及防雷保护院系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6班姓名潘建雄 评分 指导教师张雅晶 武昌首义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3)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4)设计方案; 5)实施计划。 6)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2.撰写开题报告时,所选课题的课题名称不得多于25个汉字,课题研究份量要适当,研究内容中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艺术类专业不少于2000字),其中,主要参考文献综述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开题报告的格式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 指导教师和责任单位必须审查签字。 5.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后续表格请从网上下载并用A4纸打印后填写。 6. 此开题报告适用于全校各专业,部分特殊专业需要变更的,由所在院(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方案,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武昌首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1 220kV电压等级接线方案 由于220kV侧出线数为4回,系统A、B的容量较大,要求供电可靠性高,双母线接线与单母线接线相比,投资有所增加,但可靠性和灵活性大为提高,宜采用双母线接线,如图4-1。 图4-1 双母线接线 规程规定,采用母线分段或双母线的110-220kV的配电装置,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不设旁路母线:当系统允许停电检修时,如为双回路供电或负荷点可又线路其他电源供电;当线路允许断路器停电检修;配电装置为屋内型为节约配电面积可不设旁路母线而用简易隔离开关代替。 4.2 110kV电压等级接线方案 由于110KV侧送出6回线路,I、II级负荷所占比重大,电压等级高,输送功率较大,停电影响较大,要求供电可靠性高,宜采用带有专用旁路断路器的旁路母线双母线接线,如图4-2。 图4-2 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 1 L2L 电源1电源2 1 QF 2 QS 3 QS 1 QS C QF PW Ⅱ P QF 4 QS

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背景: 目的:了解研究箱式变电站的智能监控系统。箱式变电站作为一种新型的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工作量少、安装周期短、可以自由移动、减少线路损耗、投资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区、农村10~110kv中小型变(配)电站、厂矿及流动作业用变电站的建设与改造。因其易于深入负荷中心,减少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质量,特别适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被誉为21世纪变电站建设的目标模式。其广泛的运用,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为造成的故障,提高国家电网的供电质量。为此应该对变电站进行很好的监控及保护。 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中,要求高压直接进入负荷中心,形成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的供电格局,所以供配电要向节地、节电、紧凑型、小型化、安全、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箱式变电站就是为适应这种发展要求设计的一种新式供电设备,又称户外成套变电站,也有称做组合式变电站,它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一种户外成套变电所的新型变电设备。 箱式变电站就是为适应这种发展要求设计的一种新式供电设备,又称户外成套变电站,也有称做组合式变电站,它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一种户外成套变电所的新型变电设备。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箱式变电站是60年代从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供电设备,从结构上来说,基本上可分为欧洲式和美国式两种。 二、基本原理: 箱式变电站通常可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俩大类,主接线所连接都是一次设备,而二次设备是指测量表计、控制及信号设备、继电保护设备。 三、结构组成: 箱式变电站的发展应用及箱式变电站的结构分类;掌握箱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及其设备选型、二次系统设计;箱式变电站有美式箱式变电站和欧式箱式变电站。美式预装式变电站在我国

110KV降压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精选]

110KV降压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 译[精选] 开题报告正文: 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与其研究的内容以及变电站的研究水平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电力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源,要科学合理的驾驭电力必须从电力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上理解和掌握其精髓,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众所周知,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存储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电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须相互协调与平衡。变电和配电是为了电能的传输和合理的分配,在电力系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其都是由电力变压器来完成的,因此变电所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是不言而语的。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压、超高压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系统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因此,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与可靠性以及综合自动化程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是电力企业的首要目标。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一般安装有变压器及其控制和保护装置,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为了保证在送变电过程中的供电可靠性,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变电所的设计规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力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任务仍很重。做为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电力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重挑战,如何合理的设计一个变电

所,使之在技术上、管理上适应电力市场化体制和竞争需要,促使电网互联范围的不断扩大,是这次设计的主要目的。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自1882年有电以来,电力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历程。解放前,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工业一样,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电力工业以很高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到1988年全国发电设备容量已达11000万kw,其中火电占75,,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58倍。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 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特别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应有所缓和。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 kW,发电量只有927 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与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电网结构薄弱,特别是500 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我国电力工业2个方面的任务: 1、首先是电力工业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以足够的电力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基础。

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习中心文成学习中心 D20809620007 姓名毛碎春学号 指导教师王慧芳 2010 年10 月13 日

一、文献综述 35kV变电站主要用于大城市中大工业企业内部及农村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其下一级变电站与所挂大型用户的正常工作。 变电站的基本设计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①了解所设计变电站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正确选择变电站的控制方式,对35kV变电站宜采用无人值班形式。③通过电气主接线图正确选择电气设备。④对目标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规划、选择及校验。⑤绘制二次侧的继电保护原理图。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属于二次部分,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电保护整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各种继电保护给出整定值,而对电力系统中的全部继电保护来说,则需要编出一个整定方案。整定方案通常可按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或者设备来编制,并且还可按继电保护的功能划分小方案分别进行。例如: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可分为:相间短路的电压、电流保护,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短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等。 整定计算一般包括动作值的整定、灵敏度的校验和动作时限的整定三部分。并且分为:①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②动作时限的整定。③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四点:即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 (1)选择性 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也就是它应该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就称为有选择性;否则就称为没有选择性。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35kV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保护。短路故障保护应有主保护、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增设辅助保护。 当在系统中的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装有两套保护时,其中有一套动作比较快,而另一套动作比较慢,动作比较快的就称为主保护;而动作比较慢的就称为后备保护。即:为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的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就称为主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就称为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不应理解为次要保护,它同样是重要的。后备保护不仅可以起到当主保护应该动作而未动作时的后备,还可以起到当主保护虽已动作但最终未能达到切除故障部分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有另外的意义。为了使快速动作的主保护实现选择性,从而就造成了主

35kV箱式变电站工程设计

35kV箱式变电站工程设计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 题目: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 学生姓名:张立佳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完成时刻:2012年4月20日

箱式变电站又称户外成套变电站,立即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体内,机电一体化,全封闭运行,专门适用于矿山、住宅小区等都市公用设施,用户可按照不同的使用条件、负荷等级选择箱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进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7 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一种户外成套变电所的新型变电设备,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显现简易箱式变电站,并得到了迅速进展。随着中国都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进展,都市配电网的持续更新改造,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的要紧内容包括箱式变电站的进展应用,箱式变电站的结构分类,以及箱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极其设备选型以及二次系统设计。35kV 箱式变电站的设计高压侧额定电压为35kV,低压侧额定电压为10kV,主变压器容量为5000kV A。主接线采纳单母线分段接线。 关键词:箱式变电站;结构,一次系统,二次系统

摘要Ⅰ 目录Ⅰ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箱式变电站的类型、结构与技术特点2 2.1 箱式变电站的类型2 2.2 箱式变电站的技术特点2 2.3 箱式变电站的箱体要求 3 第三章35kV箱式变电站的总体结构设计5 3.1 箱式变电站对主接线的差不多要求 5 3.2 主接线的选择 5 3.3 高压接线方式 6 3.4 箱式变电站箱体的确定6 3.5 变压器的散热处理6 3.6 箱式变电站总体布置 7 第四章35KV箱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8 4.1 一次系统设计 8 4.2 箱式变电站设备选型应注意的方面 8 4.3 设备选型的差不多原理8 4.4 高压一次设备的选型 8 4.5 低压一次设备选型9 4.6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13 4.7 开关柜的选型 13 第五章35kV箱式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13 5.1 二次系统的定义及分类14 5.2 电气测量外表及测量回路14 5.3 二次系统设计 15 5.4 断路器操纵与信号回路15 5.5 操纵回路设计 2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开题报告

项目编号: 西安外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计划书 项目名称电子信息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和实践 项目主持人杨在华 项目参和人龙小红、李洪义、高宏洋、贾怀忠、庄檬、鲁琦、周振华 起止时间__ 2013年10月—2015年7月_ 教学部门_____ _ 工学院___________ 联系电话(手机)_____ _______ ___ E-mail ___ 392800133@https://www.360docs.net/doc/d017494847.html, ____ 填表时间________ 2013年9月5日_____ _ 西安外事学院印制 填写说明 一、《开题计划书》要逐项填写,不要减少栏目或改变栏目内容。填报内容应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时,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要求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封面上的项目编号参照名单中编号填写。 三、《开题计划书》由所在教学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一式两份(均为原件),报送教务处。简表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电子信息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和实践 所属学科 工学 教学部门 工学院 项 目 主持人 主持人 姓名 杨在华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 年月 1976.12 职称/职务 讲师/副处长 最终学位/授予单位 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要教学

(最近三年)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2011年 计算机网络 本科 64 工学院 2011年 计算机安全 本科 36 工学院 2011年 ERP资源管理 高职、成教 54 工学院 2012年 综合布线技术 高职、成教 54 工学院 2012年 使用文写作 本科 36 工学院 2013年 综合布线技术 成教 54 工学院 主要教学 改革和 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 项目名称获奖情况 2010.3—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古宁城35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 学生姓名艾昕学号2011109831 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班级20111098 指导教师贾智彬 评阅教师贾智彬 完成日期年月日

古宁城35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 学生:艾昕 指导教师:贾智彬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课题,该课题名称为古宁城35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课题基本信息如下:古宁城35kV变电站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开发区,变电站是为开发区提供电能,占地面积1500m2,设计容量为31.5×2 MVA,电压等级为35/10.5 kV。一回由距离15公里的城东110kV变电站提供电能,另一回由距离10公里的宁西110kV站提供,10KV出线8回。该变电站主要给开发区各企业提供电能。全区用电负荷60MW,每回按照7.5MW,最小负荷按照70%计算,负荷同时率取0.85,功率因素取0.8,年最大利用小时数4200小时/年,所用电按1%来取;气象条件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0℃,全年平均气温5℃。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发达国家电力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都已经走向输电超高压化,变电所值班无人化,继电保护智能化等。而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许多国家相比发展进度还比较迟缓,有许多的漏洞和问题。我国现在所设计的常规变电所最突出的问题是设备落后,结构不合理,占地多,投资大,损耗高,效率低,尤其是在一次开关和二次设备造型问题上,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努力研究、开拓创新,将问题减少,使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走向世界的前列。 我选择设计本课题,是对自己已学知识的整理和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大学几年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的参考资料,对所有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根据国家电力行业相关规范,开拓新思维,总结和反映大学的收获,也起一个很好的见证。 35kV变电所是电力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变电所设计质量的

美式箱变设计.

美式箱变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及对环境的考虑,过去的那种集中降压、长距离配电以及架空电网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供电发展。城网改造要求高压直接进市区,变电设备深入负荷中心,电能通过地下电缆传输,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同时因为配电设备深入到负荷中心,要求运行可靠性高,高性能(低损耗、低噪声、高抗短路强度),体积要小型化,安装简便,免维护。由此组合变压器应运而生。 组合变压器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的技术,(所以也熟称为美式箱变)。因其结构紧凑,安装便捷,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维护简单等优点而迅速被接受。目前,组合变压器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生产厂家不完全统计已有上百家,相关元器件配套厂家也发展有数十家,包括可配套高电压元器件。 性能优良:性能水平高,采用10、11型系列或非晶合金系列,损耗低、噪声低,抗短路能力强。 功能齐全、简单可靠:可切断负荷电流,进行全范围的电流保护,高压进线方式灵活(环网、终端),可实现断相(欠压保护),具有变电站的基本功能。 投入少、占地小、安装方便、见效快;体积小,约为同容量组合式变电站体积的1/3,省时,安装方便,现场安装只需要拧紧四个螺栓及接好进出电缆即可; 安全性好。全封闭,外表无任何导电部件,因此无需考虑绝缘距离,能保证人身安全,采用全绝缘的肘型电缆插头配合固定在支座上的高压套管接头,插拔方便。 定义:将变压器器身、开关设备、熔断器、分接开关及辅助设备进行组合的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成套性强、体积小、占地少、能深入负荷中心、提高供电质量、减少损耗、送电周期短、选址灵活、对环境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方便、运行可靠、投资少、见效快) 型号标注 额定容量 电压等级 产品型号字母顺序及含义

实验开题报告模板汇总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中药菊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姓名:冷晶 学号:200504030106 指导教师:李楠 班级:药剂 051 班 所在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 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 200 年 月 日 二、开题报告答辩评语及成绩: 答辩小组负责人 200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中药菊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现代化得到不断推进,中药所含物质研究的现代化和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成为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中药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燥头状花序, 以产于浙江的杭白菊最负盛名,享誉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是国家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之一,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其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效成分,本课题旨在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杭白菊的两类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不同种植基地、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炮制工艺及不同等级的杭白菊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对杭白菊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及更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研究背景 (一)2005版药典对菊花的介绍 1. 性状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我们以杭菊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其主要成分。200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上记载: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 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 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经,质柔润,平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 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 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2.鉴别方法

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 题目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 学生姓名都春起批次112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1129301910010学习中心安徽合肥学习中心 2012 年11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在我国目前箱式变电站使用的广泛、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箱式变电站又称户外成套变电站,即将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体内,机电一体化,全封闭运行,特别适用于负荷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工厂、矿山、住宅小区等城市公用设施,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负荷等级选择箱式变电站。 关键词:箱式变电站;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设计、选型。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In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ox-type substation use are in us e, a ls o k n o wn a s ou td oo r bo x-typ e su bs ta tio n c om pl e te s ub sta ti on, th e hi gh voltage electric, step-down transformer,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gether, mounted in a waterproof,rustproof, dustproof, rat proof, fire prevention, anti-theft, heat insulation, all closed, can mobile steel structure box body,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closed operation,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load concent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factories, mines, the residential areas in city public facilities, the user can be us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load level selection of box-type substation. Keywords: Box-type substation; a system, the two system, design,selection.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