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资料

什么是岩石?三大岩类有哪些?

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大岩类(根据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沉积岩:由成层堆积的松散堆积物固结而成,占陆地表面的 75%。

变质岩:原岩(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的特点:

①地下较高温度、较大压力下进行,不同于外力地质作用;

②固态下进行,不同于岩浆作用;

③产生变质矿物:为鉴定标志。

地层接触方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1、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形成过程:缓慢下沉,顺序接受沉积,下老上新。

2、不整合接触

①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有沉积间断(不整合面,风化剥蚀面)。

形成过程: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形成不整合面地壳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②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形成过程:地壳下沉,接受沉积,挤压运动→岩层弯曲,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形成不整合面地壳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不整合面处由于沉积环境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上下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等显著不同。不整合面以上岩石后沉积,时代新;不整合面以下岩石先沉积,时代老。

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可以推测地壳运动发展史和岩层形成的相对年代。

三大岩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构造类型?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有:

①晶粒状结构:缓慢冷却、从容结晶,深成岩特有;

②斑状结构:主要浅成岩,部分喷出岩;

③玻璃质结构:迅速冷却,来不及结晶,玻璃质,喷出岩。

(2)构造:矿物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的外貌特征。

①流纹状构造:酸性喷出岩,流纹岩;

②气孔状构造:基性喷出岩,玄武岩;

③杏仁状构造:玄武岩中常见;

④块状构造:花岗岩。

液态的岩石沿着构造薄弱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

沉积岩结构:岩石组成部分的颗粒大小、形状和胶结特征。

1)碎屑结构:由原岩的风化产物胶结而成,沉积岩特有。

2)泥质结构:由化学风化而成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水云母等)组成,粒径 < 0.005 mm,质地均一,致密而性软。

3)结晶结构(化学结构):由原岩溶解物质带到湖海沉淀的化学沉积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岩盐)结晶颗粒组成的结构。

4)生物结构:由生物作用或生物残骸而成的物质(贝壳、石油、泥炭)组成的岩石结构。如珊瑚结构等。

构造:岩石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排列关系。

1层理: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或成分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2层面构造:岩层面上保留的反映沉积岩形成时的某些特征

3化石:经石化作用保留下来的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

形成过程:风化剥蚀产物(碎屑、次生矿物、溶解物质)风、流水等外力搬运,低洼处沉积→松散沉积物成岩作用(压密、胶结、重结晶)→沉积岩。

变质岩结构

1)变余结构:矿物重结晶不完全,残留原岩的结构特征。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2)变晶结构:岩石在固态下重结晶而形成新的结晶质结构,为变质岩的最主要结构。如等粒变晶结构。

3)碎裂结构:矿物颗粒被压碎成不规划、带棱角的碎屑及粉末,又被胶结而成,动力变质岩特有。

(2)构造

1)片理构造:大量片状、柱状、板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平行排列,形成类似于层理的构造。

根据矿物组合和重结晶程度分为:

①片麻状构造:深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相间平行排列成断续条带状,如片麻岩;

②片状构造:片状、柱状、板状矿物平行排列成叶片状片理,如云母片岩;

③千枚状构造:具薄片状片理,表面呈丝绢光泽,如千枚岩;

④板状构造:沿一定方向裂成平整板状,如板岩。

2)块状构造:由粒状结晶矿物组成,无定向排列,也不能定向裂开。如大理岩、石英岩。变质作用的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①热接触变质作用: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

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中、酸性侵入体与石灰岩的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

2)动力变质作用:强应力作用,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

3)区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热液综合作用,形成大范围的区域变质岩,如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等。

什么叫褶皱?按轴面和两翼的产状分类?野外识别观察方式?

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

按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分类

①直立褶皱;②倾斜褶皱;

③倒转褶皱;④平卧褶皱;

⑤翻卷褶皱。

3、褶皱的野外观察方法

线路:①穿越线路:为主

②追索线路:为辅

穿越:1、由地层的对称式重复出现判断褶皱的存在;

2、由核部与两翼地层新老确定向斜与背斜;

3、由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类型。

追索:判断水平褶皱与倾伏褶皱。

节理的成因类型与特点?

特点:岩层因开裂而分离,但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往往与褶皱、断层伴生。

类型

1)构造裂隙:地壳运动构造应力作用而成,与应力方向及性质密切联系,空间分布上有一定

的规律性。

①张节理: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发育于脆性岩石的背斜、向斜轴部。

特点:张开较宽,断裂面粗糙,延伸不远,砾岩中的张裂隙会绕过砾石。

2)非构造节理:成岩作用、外动力作用、重力作用等形成。

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裂隙。

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沉积岩中的龟裂现象;

②次生节理:岩石风化、沟壁岩坡卸荷、人工爆破等形成。

特点:局限于地表,规模不大,分布不广泛。

什么是断层?断层有哪些主要类型,各自的受力情况?野外识别标志哪些?

断层:岩石受力断裂,两侧岩体发生显著位移。

①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引起。

断层面倾角常大于 45°。

②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水平挤压力引起。

③平推断层:相对水平位移,水平扭力作用引起。

断层的野外识别

①地貌水文特征:a.断层陡崖,断层三角面山;

b.沟谷或狭谷地形;

c.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九华山和北极阁;

d.山地与平原突然相接:庐山;

e.河流的突然转折:庐山;

f.线状分布的湖泊与泉水。—有可能性

②地层特征:a.地层的不对称式重复或缺失;

b.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与其他岩层相接触;

c.岩脉被错断。—可能性较大

③伴生构造:a.牵引褶曲;

b.断层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

c.擦痕与阶步:断层镜面。—可靠标志

岩石的空隙有哪几种?各自的定量指标是什么?三类空隙主要区别什么?

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和运动通道。分三种类型:

1、孔隙: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结合体之间的空隙。

2、裂隙:坚硬岩石中的裂缝状空隙。

3、溶隙:可溶岩石溶蚀而成的空隙。

三类空隙的区别:

孔隙:连通性好,分布均匀,其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比较均匀;

裂隙:宽窄不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连通性远比孔隙差,其中的地下水相互联系较差,分布与流动不均匀;

溶隙:大小悬殊,分布极不均匀,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极不均匀

什么是含水层?什么是隔水层?含水层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含水层:给水而且透水的岩土层。

形成条件:①蓄水空间

②储水构造

③补给来源

隔水层:不能给水或不透水的岩土层。

什么是潜水?潜水有哪些特征?潜水等水位线图能解决哪些问题?

概念: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含水层中的自由重力水。

特点:①具有自由水面;

⑥由高处往低处流动

⑦稳定水位等于初见水位;;

②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深度较浅;

③与大气水和地表水联系密切;

④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⑧来源充足、水量丰富——重要的水源地。

⑤易污染

等水位线图的用途:

潜水含水层厚薄,

确定潜水流向,

潜水水力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

地下水取水工程位置,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变化,

确定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的范围。

什么是承压水?承压水的特点?承压水的埋藏深度、承压水头如何确定?

概念: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承受静水压力。

承压水的特点:①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之中;

②承受静水压力;

③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④不能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

⑤水量、水质、水温受气候影响小;

⑥不易污染;

⑦稳定水位高于初见水位——理想的供水源。

等水压线图作用:可确定承压水流向,水力坡度和自溢区(测压水头高于地面高程)。

地下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有哪些?地下水水化性质的类型和含义?

地下水的性质

物理

一、温度:主要受气温和地温影响

二、颜色: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某些离子成分、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时会呈现各种颜色

三、透明度:地下水一般是无色透明的,含有大量有机物、固体矿物及胶体时显得浑浊。

四、味:纯水是淡而无味的,含有盐分及气体时地下水有味感。

五、气味:含有某些气体时地下水有气味。

六、导电性:地下水中离子含量越多,离子价越高,导电性越强。

七、放射性:受放射性矿床影响。

化学成分

主要气体:氧、氮、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

主要离子:CLˉ、SO42ˉ、HCO3ˉ、Na++K+、Ca2+、Mg2+—六大离子。

化学性质

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g/L 或 mg/L 表示

地下水的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浓度,用 pH 值表示,pH = - lg [H+]。

地下水的硬度:地下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地下水的侵蚀性:含有CO2 的地下水会溶解碳酸盐类岩石,对岩石产生侵蚀性;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物化作用有哪些?其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是什么?

1、溶滤作用:可溶性岩石被地下水溶解,部分进入地下水中。

溶滤作用的强度,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

①岩石的矿物成分:三类可溶岩,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化物类;

③水的溶解能力:取决于水中CO2 的含量;

②岩石的透水性

④水的流动性。

2、浓缩作用: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含盐量将增高,溶解度较小的盐类会相继沉淀。

3、离子交换作用:岩石表面具有较大的表面吸附能,会吸附并置换地下水中的某些离子,从而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4、脱硫酸作用:在氧化-还原环境中,因脱硫细菌的作用,可使地下水中的 SO42ˉ被还原为H2S。

有利环境:①封闭缺氧;②有有机物存在。

5、脱碳酸作用:温度增高或压力减小时,水中的 CO2 会逸出,形成 CaCO3 和 MgCO3 沉淀,形成石笋、钟乳石、石灰华等。

常见的地方病有哪些?其产生的原因和易发地段?

1、粗脖子病(甲状腺肿)

病因:饮用水中缺碘,全世界患病者 2 亿人以上。

易发地带:山区,地下水中碘含量比平原地区低,易发生甲状腺肿;须食用碘盐。

2、大骨节病与克山病

大骨节病是以软组织为主的病变;克山病是以心肌为主的病变。往往同时出现。

病因观点:①地下水中缺乏 Ca、S、Se等元素;

②饮用水中 Cu、Pb、Zn、Ni、Mn 等金属元素含量过多;

③饮用水中含过量的低分子腐殖酸(-OH)。

易发地带:分水岭、低山丘陵地带。

3、慢性氟中毒

在高氟区长期居住的人可能出现斑釉齿,牙齿发黄发脆,容易碎折。

易发地带:①草原或盐渍化地区;

②湖盆地区或干旱及河流闭流地区;

③含水层底部有粉质粘土存在的地区。

人体缺氟会引起龉齿病;使用含氟或加氟牙膏。

4、其他病症或疗效

①饮用含锂(Li)的水可减少动脉硬化,降低精神错乱的患病率;

②缺钙会引起软骨病和牙病,饮用含钙量较高的水可降低心脏病患病率;

③饮用水中铬(Cr)含量不足时,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④含有某些稀有元素的高温地下热水,可治疗一些慢性病和皮肤病。

地下水流动特点有哪些?达西公式形式及各项含义是什么?

1、曲折的水流通道

为了简化,用充满含水层的假想水流代替仅仅在岩土空隙中运动的真正水流。

2、迟缓的流速

空隙细小,流路复杂,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大;流速一般很缓慢,常常给人静止的错觉。

3、层流和紊流

地下水运动大多数为层流运动,在特大孔隙和取水建筑物附近可形成紊流区。

4、非稳定、缓变流运动

稳定流:地下水流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位)不随时间而变化。

非稳定流:地下水流运动要素随时间而变化。

地下水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一般不大,很多情况下可近似当作稳定流来处理。

缓变流:流线弯曲度很小,近似于一条直线;相邻流线之间夹角较小,近似于平行。

地下水流一般属缓变流,从而可将三维流简化为二维流,使计算大大简化。

v=Q/ω=K·i

渗透流速 v

水力坡度 i

渗透系数 K

岩土截面ω

完整井和非完整水井的概念?地下水的流速、流向的测定方法

承压含水层厚度较大时,水井不需揭穿整个含水层,为非完整井;。

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

流向测定:三点法。

流速测定:上游

L 为钻孔距离;

t 为指示剂从上游孔投入到下游孔出现所经历的时间。

潜水、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裘布衣公式的形式、各项含义及理论缺陷?

潜水完整井

承压水完整井

1、出流量与降深的关系

根据裘布依理论:潜水 Q~S 为抛物线关系

承压水 Q~S 为直线关系

裘布依公式仅仅考虑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流动所产生的水头损失,而未考虑滤水管、过滤器、井管等方面的损失。

2、出流量与井径的关系

公式中 Q 与 rw 呈对数关系,井径影响并不大。根据公式,井径增加 10 倍,出流量仅增

加 40%左右,与实际抽水试验结果不符。

3、水跃的影响

实际抽水试验表明,只有当水位降深很小时,井内水位才与井壁水位一致。降深较大时,井内水位明显低于井壁水位,存在一个渗出面,这种现象称为水跃。

裘布依公式未考虑水跃的存在。因此,抽水井附近,实际降深曲线高于裘布依理论曲线。随着井距的加大,两者趋渐吻合。

4、井的最大流量问题

从公式看,S=H 时,井的出流量最大,而当 S=H 时,过水断面等于零,不应有水流入井中。因此,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理论上也是相互矛盾的。

矛盾的原因:以渗径的水平投影长度代替渗径,即以tgθ代替sinθ,当θ<15°时,误差是允许的,降深加大时,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因此,裘布依潜水井公式适用条件为降深不能太大。

弹性给水、重力给水及越流的含义是什么?

在非稳定流情况下,潜水开采是逐渐疏干含水层的过程,为重力释水。

承压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是水头降低情况下,含水层弹性压缩和承压水的弹性膨胀而释放的部分水量,为弹性释水

顶、底板为弱透水层时,抽水含水层抽水时,水头降低,与相邻含水层之间发生水力联系,形成水量交换,称为越流

非稳定流由泰斯公式和雅各布公式计算观测孔中的水位降升?

泰斯公式

潜水完整井

承压完整井s=

T为导水系数T=KM

U=r2/4at,s为观测井的降落度.

雅各布公式(当抽水时间较长,抽水井 u<0.01(观测井 u<0.05)时)

潜水完整井

承压完整井

1、渗透系数 ( K ):反映含水层渗透性能。

2、导水系数 ( T ):反映含水层导水能力大小;潜水 T = Kh,承压水 T = KM。

3、给水度 ( μ ):反映潜水含水层的给水能力。

4、弹性给水度 ( μ* ):又称储水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反映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能力;为当水头降低 1 m 时,从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中释放的水量体积。

5、影响半径 ( R ):反映含水层补给条件,为抽水降落漏斗的上半径。

6、水位传导系数 ( a=T/U ):反映潜水含水层水位传导速度。

7、压力传导系数 ( a=T/U* ):反映承压含水层水压力传导速度。

10、降雨入渗系数 ( α ):降水入渗补给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若有方程组y=y′+c1

x=x′+c2

且符合线性关系

根据解析几何,若上述关系存在,则曲线 y=f(x),y′=f(x′) 的关系也存在,且曲线形状相同,只是纵、横坐标平移了 c1、c2 的距离。

① 在双对数纸上点绘w (U )~1/U 标准曲线;

② 在另一张透明双对数纸上点绘实测 s ~t 曲线;

③ 配线重合;

④ 任取配合点,查得坐标值 w (u ),1/u ,s ,t ,

代入泰斯公式计算参数

T=Q/4/4*()T Q s w u π= μ*=4T/(1/U)*t 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的含义和推求方法?

(一)给水度 μ 的确定

1、实验室法:沙类土烘干砂样注水饱和,自由流出的重力水体积与饱和砂样体积之比。

2、野外试验法:,假定漏斗对称、规则。

3、经验数值法:缺少实测资料,由表 2-4 取经验值 ( 35 页 )。

给水度 = 容水度 - 持水度

(二)降水渗入系数 α 的确定

α = Q 渗 / Q 雨

式中:Q 渗 为降雨入渗补给量,m ;Q 雨 为降雨量,m 。

1、动态观测法 :

2、经验数值法:仅考虑了岩性一个因素,p118 表 4-12

什么是河流阶地?其成因是什么?分类有哪些?

河流阶地沉积(广陵)

阶地的概念:谷坡上纵向延伸的,一般不会被洪水淹没的台阶状地形。

阶地的成因:地壳间隙性上升与河流作用的结果。

阶地类型:侵蚀阶地、沉积阶地、基座阶地。

岩溶:又称喀斯特,指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长期受水流淋漓、冲刷、

溶蚀而形成的一些独特地貌。

岩溶水:储存和运动于可溶性岩石中的重力水,也称喀斯特水。

1、岩石的可溶性

三类可溶岩:① 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

②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

③ 卤化物类:岩盐

一般喀斯特,发育于碳酸盐 类岩石中。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透水,岩溶可向深部发展;其取决于裂隙和断层的发育情况。

通常,构造裂隙密集地段是岩溶最发育的地段。

3、水的溶蚀性:影响最大的是侵蚀性 CO2 含量。

侵蚀性 CO2 来源于大气降水,雨量丰沛的南方地区,溶蚀作用强。

4、水的流动性:不断将溶解物质带走,侵蚀性水流不断补充,持续岩溶。

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岩溶水既是一种水资源,又是一种地质营力。其特点为:

①分布极不均匀;

⑦地下水流量:北方稳定,南方涨落迅速;

②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③主要为降雨入渗补给:南方 80%,北方 40~50%;

⑥集中式大流量排泄;

④有压流与无压流并存;

⑤同一水体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水位;

⑧交替条件好,矿化度低。

地下水的物理组成:

悬浮物质:大于分子尺寸的颗粒,悬浮于水中;溶解物质:由分子或离子组成,被水的分子结构支承;胶体物质:介于悬浮物质与溶解物质之间。

水质指标类型:

1、物理性水质指标

①感官物理性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②其他的物理性水质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2、化学性水质指标

①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 pH 值、碱度、硬度、各种阴阳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②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③氧平衡指标:如溶解氧 ( DO)、化学需氧量 (COD)、

生化需氧量 (BOD)、总需氧量 (TOD) 等。

3、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1、成垢作用

水煮沸后,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互相作用而形成沉淀,附着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现象称为成垢作用。

原因: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过高。

危害:锅垢厚了影响传热,浪费燃料;而且易使金属炉壁过热融化,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2、起泡作用

指水煮沸时在水面产生大量的气泡。

原因: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油脂和悬浮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作用。

危害:泡沫过多使炉水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升降,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

3、腐蚀作用

水中的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锅炉爆炸。

地下水侵蚀性:

侵蚀:混凝土、金属与地下水接触,产生物理化学作用,使硬化的混凝土逐步破坏,强度降低,影响建筑物安全的现象。

影响混凝土结构因素:

1、分解性侵蚀

地下水中的 H+ 和游离 CO2 使水泥分解破坏。

2、结晶性侵蚀

过量 SO42-离子的渗入,在混凝土孔隙中形成结晶化合物,体积膨胀,使混凝土胀裂。当地下水中 SO42- 含量大于评价表中数值时,有结晶性侵蚀。

防止措施:用抗硫酸盐水泥。

3、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

Mg2+、Ca2+、NH4+、Fe2+、Fe3+ 等离子含量过高,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

不良环境:工业废水污染区。

影响钢结构因素:

主要取决于水的pH 值、Cl- 和 SO42- 含量之间的组

允许开采量:

采用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单位时间内从含水层中开采的水量,开采期

应满足:a、动水位在设计范围内,出水量不减少;

b、水质、水温的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c、不发生地面沉降、坍陷等工程地质灾害;

d、不影响邻近水源地的正常开采。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的判定条件:

①水质朝着恶化的方面发展;

②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地下水储存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部有包气带土层作为天然屏障,下渗时受到自然过滤,且移动缓慢,使地下水污染有以下特点:

①隐蔽性:表观上难以识别,不易觉察。

②难以逆转性:流动缓慢,自净能力不强,污染物的清除复杂和困难。

③延缓性:污染物经过包气带缓慢运动,并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延缓了潜水含水层的污染;污染物的运移、扩散也相当缓慢。

地下水处理和净化方法:

①收容的方法;②消除污染物的方法。

1、换土法:将含水层上部严重污染的土层移走,换上适合生物生长、自净能力强的土壤。既清除了地下水的污染途径,又为地下含水层建立起新的天然屏障。

2、物理-化学方法:在已污染的含水层中打若干净化井,根据污染物的化学特性,在井中投入一定量的化学物质使其发生物理—化学作用,降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

3、生物净化方法:用微生物处理污染地下水。

4、人工补给方法:用人工回灌的方法,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稳定或抬高地下水位,逐渐稀释和净化地下水。

5、抽水-处理系统:从含水层中抽出被污染的地下水,处理后排向地表水体或回补地下水。

6、水力截获技术:合理布置抽、注水井,最大限度地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实现污染含水层的净化;常与地面处理技术联合使用。

常见的环境地质危害有哪些?

一、区域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原因:①过量开采,管井过于密集且集中开采同一含水层;

②水文地质条件改变,补给量减少;

③开发利用地下水规划设计的过失。

危害:②单井出水量减少;

①造成大量的机井吊泵或报废;

③进水中含砂量增加,影响井的使用寿命;

④设备维修周期缩短,耗电量增加。

二、地面沉降

危害:①增加防洪排涝的困难和防洪设施;

②城市公共设施破坏或不能发挥作用;

③桥梁、码头等净空、高度减少,失去作用甚至破坏;

④某些建筑物沉降变形。

原因:①超量抽取地下水,特别是承压水;

②孔隙水压力消失,土层压缩变形。

承压含水砂层的释水压密为弹性变形,引起的地面沉降为暂时性的;粘性土的释水压密为塑性变形,是永久性的、不可消除的。

3、防治:①地下水资源评价,控制地下水开采;

②人工回灌。

三、地裂缝

原因:大量抽取地下水;

对策:计划开采、限量开采。

四、地面塌陷

隐伏的岩溶洞穴的塌陷现象。

1、危害:形成塌坑,农田毁坏、建筑物开裂倒塌、交通中断,危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原因: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地下水潜蚀作用加剧;当水位急剧下降后,对土体的浮托力突减,上覆土层在自重压力下失稳塌陷。

3、防治:①控制地下水开采;

②对大型水利工程和城市高层建筑,加强深部勘察及采取防塌措施。

五、海水入侵

滨海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海水从地下向大陆入侵,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

1、危害:①地下水水质恶化;

④机井报废。

②土壤盐碱化;

③农作物减产或颗粒无收

2、防治:①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②控制开采,水质预报;

③修建地下防渗墙;

④修建滨海地下水帷幕。

六、地面下空气中缺氧

强烈开采使地下水位降低,储存地下水的空间被空气代替,处于非常强烈的还原环境,氧化—还原反应将动水位之上的包气带中的氧气消耗掉。

地面以下空气中缺少氧气对地下施工作业造成巨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