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卫生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医疗卫生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1项目概述 (7)
1.1项目背景 (7)
1.1.1国家信息惠民工程试点 (7)
1.1.2某某省智慧城市试点 (7)
1.1.3省市医疗领域规划 (7)
1.2建设原则 (8)
1.3建设依据 (9)
1.4建设目标 (10)
1.4.1总体目标 (10)
1.4.2阶段目标 (11)
1.5建设任务 (1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16)
2.1现状及问题分析 (16)
2.1.1现状分析 (16)
2.1.2存在问题 (19)
2.1.3解决思路 (21)
2.2需求分析 (25)
2.2.1业务需求分析 (25)
2.2.2用户需求分析 (33)
2.2.3系统性能分析 (40)
3总体设计 (44)
3.1建设内容及范围 (44)
3.2总体架构 (45)
3.3技术架构 (47)
3.4应用体系架构 (49)
3.5逻辑架构 (51)
3.5.1基础设施层 (51)
3.5.2数据资源层 (52)
3.5.3应用支撑层 (52)
3.5.4应用服务层 (52)
3.5.5业务展现层 (53)
3.5.6门户层 (53)
3.5.7系统接入层 (53)
3.5.8标准规范体系 (53)
3.5.9安全保障体系 (53)
3.6系统部署 (54)
3.6.1整体部署方案 (54)
3.6.2网络结构 (55)
3.6.3市区级相关单位对接部署 (55)
3.6.4县级相关单位对接部署 (55)
3.6.5基层相关单位对接部署 (56)
3.6.6其他相关单位对接部署 (56)
4标准规范建设 (57)
5数据资源建设 (58)
5.1基础资源库 (58)
5.1.1健康档案资源库 (58)
5.1.2电子病历资源库 (59)
5.2业务库 (62)
5.2.1公共卫生信息库 (62)
5.2.2医疗服务信息库 (62)
5.2.3新农合信息库 (63)
5.2.4药品三统一及基本药物制度信息库 (63)
5.2.5医药监管库 (63)
5.3运行支撑库 (63)
5.3.1索引数据 (63)
5.3.2管理数据 (64)
5.3.3元数据 (64)
5.3.4标准数据 (64)
5.3.5注册数据 (64)
5.3.6指标数据 (65)
5.4数据仓库 (66)
5.4.1数据仓库构建方式 (66)
5.4.2数据仓库主题分类 (67)
6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 (68)
6.1平台定位 (68)
6.2平台设计 (68)
6.3数据采集交换平台 (69)
6.3.1核心功能 (70)
6.3.2技术组件 (72)
6.4大数据处理平台 (76)
6.4.1数据清洗 (79)
6.4.2数据转换 (79)
6.4.3数据整合 (79)
6.4.4数据挖掘分析平台 (80)
6.5服务支撑平台 (81)
6.5.1核心功能 (81)
6.5.2技术组件 (97)
6.6应用集成平台 (101)
6.6.1核心功能 (101)
6.6.2技术组件 (104)
7应用系统建设 (106)
7.1.1某某市统建的9项业务分支系统 (106)
7.1.2其他公共卫生业务系统 (121)
7.1.3接入的5项业务系统 (123)
7.1.4后期落地建设的15项业务分支系统 (125)
7.2智慧医疗部分 (129)
7.2.1阳光医药监管 (130)
7.2.2医疗卫生决策分析 (135)
7.2.3便民医疗服务 (137)
7.3外部系统接入 (146)
7.3.1接入方式及规划 (146)
7.3.2接入流程 (147)
8安全保障建设 (151)
8.1安全等级划分 (151)
8.2安全体系总体架构 (151)
8.2.1物理环境安全 (152)
8.2.2网络安全 (152)
8.2.3系统安全 (153)
8.2.4应用安全 (154)
8.3安全管理 (156)
9基础设施建设 (157)
9.1.1数据存储测算 (157)
9.1.2处理能力测算 (158)
9.1.3网络传输能力 (158)
9.2网络系统 (158)
9.3备份系统建设 (160)
9.4机房建设 (161)
9.5系统软件配置 (161)
9.6支撑硬件要求 (162)
10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163)
10.1项目实施进度 (163)
10.2项目组织管理 (165)
10.2.1项目组织结构 (166)
10.2.2各相关方主要职责 (166)
10.2.3技术保障 (169)
10.2.4政策保障 (169)
10.2.5组织保障 (170)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 国家信息惠民工程试点
在《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中明确,信息惠民工程实施的重点是解决社保、医疗等九大领域突出问题,并提出“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

某某作为国家信息惠民工程试点示范城市,在《某某市创建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医疗健康服务作为示范领域,并对医疗健康服务提供的服务产品做了初步规划,主要包含了“区域医疗影像与检验信息共享服务”、“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服务”、“统一预约诊疗服务”三大类。

为了实现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重点服务内容,拟建设区域影像集中诊断与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统一预约诊疗服务系统。

某某市承诺在2014年开始建设,至2017年完成。

1.1.2 某某省智慧城市试点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建设重点内容中提出提升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等各领域中信息化应用的比例,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社区管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某某市作为某某省智慧医疗项目首批试点,要按照某某省社会公共服务卡标准完成卡管理平台建设并与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各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机构和新农合及诶是系统等对接,实现诊疗信息、个人保健信息共享。

叠加金融服务功能、加载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一卡多用。

1.1.3 省市医疗领域规划
由于省市领导对医疗领域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领域信息化规划:
《某某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某某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暨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32551工程)》中提出了本省范围内医改和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
➢医疗机构检验对社会开放,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开展信息化建设。

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包括医疗救助)、药品
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为了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某某市政府在《某某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某某市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本市医疗信息化的重点内容:
➢加快医疗服务信息化,统筹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加快医疗卫生数据库建设,开展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系统、食品药品监督、医
疗服务价格监控系统,改进城乡医院管理;
➢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社区居民及农民群众健康档案和合作医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推广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数字化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卫生健康信息服务,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提高医疗卫生领域信
息化水平;
➢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相关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
➢建立我市卫生系统虚拟专网。

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以数据质量为核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和处罚的力度。

1.2 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合力推进
强化政府对基本、基层、基础卫生资源的责任和投入,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管理,并有效动员、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供给,促进有序竞争,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2、顶层设计,试点先行
强化统一规划、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市内选择一到两个县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

3、集约建设,资源共享
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协调发展。

4、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惠及全市居民是某某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卫生服务。

1.3 建设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
卫生部《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卫生部《关于报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项目的通知》
卫生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卫生部《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投资(第三版)
《某某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13号文件)
《某某省社会公共服务卡技术规范(试行)》
《某某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
《某某省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测评标准》
《某某省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
《某某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某某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对接及数据规范》
《某某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
《某某省“数字某某•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年)》
《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某某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
《某某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优政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
《某某市创建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
1.4 建设目标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把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实现国家各个层面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期望和目标,某某市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市智慧医疗建设目标和内容。

某某市是全国信息惠民项目试点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工程要求“各试点城市在工程实施中,要注重资源整合,在已有资源基础上集中构建统一的城市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

因此,本项目将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基础上构建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并依托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慧医疗项目建设。

1.4.1 总体目标
按照某某省卫生信息平台按照某某省卫生信息平台“业务纵向到底、平台横向到边”的建设要求,以市民电子健康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基础,构建市级智慧医疗云平台(含秦都、渭城),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互通,在某某市(含秦都、渭城)范围内实现各级卫生和医疗机构全覆盖,逐步实现按照《某某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32551工程)》和《某某省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所确定的各项业务和某某智慧医疗应用。

利用大数据、云技
术、数据挖掘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创新,破解医疗体制改革难题。

围绕数据共享、全域联网、医疗协同、医疗监管、一卡服务五个重点,在医疗卫生管理方面形成连续、可查的医疗过程数据链,支撑卫生医疗精细化管理,保障医疗资金的安全和有效投入;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形成便捷、互信的医疗健康服务流程,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通过全市范围内各联网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医疗协同和智慧决策,最终实现某某市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集约化、互联网化和智慧化。

1.4.2 阶段目标
一期工程(2014-2015)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某某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某某市智慧医疗云平台(含秦都、渭城)集中建设,选择泾阳、长武、旬邑三个县级卫生信息平台试点县作为试点,推动完成县级9家医疗机构系统接口改造和用卡环境改造工作,实现试点县级医院可持卡就医。

试点县县级区域卫生平台投入运行后,完成智慧医疗市级平台与试点县级区域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在市级平台的采集和整合。

各县级区域卫生平台物理部署在市级中心,逻辑独立。

开展各项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建设。

二期工程(2015-2016)
完成市级医疗机构数据采集和整合;按照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推广进度扩展某某智慧医疗应用覆盖范围,完成与已建成的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对接;逐步开展合疗及医保定点非政府办医院系统改造和数据采集该工作;持卡就医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市级医院和完成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县级医院。

依托智慧医疗云平台,深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安全互联,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整合共享,面向市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全方位提供卫生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化对医改的支撑作用,形成某某智慧医疗基本框架。

1.5 建设任务
某某市智慧医疗项目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按照实现“某某市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集约化、互联网化、智慧化”的总体目标,采用市区(秦都、渭城)卫生信息平台统一合建方式,分步开展某某智慧医疗“1241”工程建设。

(一)建设一个市级智慧医疗云平台
开展某某市(含秦都、渭城两区)智慧医疗信息云平台的集中建设,在某某市(含秦都、渭城两区)范围内实现对各级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统一建成包含市、区平台功能的某某市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并实现全市范围内11个县级平台在市级中心的物理集中部署。

另外,本项目各项新建系统均在市级平台云部署,供各区县平台用户接入使用。

平台上以国家卫生部、省卫计委卫生信息相关标准为基础,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基础库,通过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医疗机构、相关部门信息端接入,实现卫生信息的汇集,形成包含标准代码、医疗业务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卫生监督信息、疾病控制信息、卫生资源信息、医学情报信息、决策支持信息等在内的某某区域标准卫生信息资源数据中心。

通过数据管理、数据维护、大数据分析处理等应用,实现卫生数据的标准存储、整合、挖掘、处理、分析管理等功能。

为区域内各类卫生综合应用系统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安全的、完整的、快捷的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支撑两大类业务应用
本项目各项业务系统均由全市统一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按照省规划完成区域卫生相关系统建设
在本项目建设期内(至2016年底),由市卫生局和市信息办为主体,在市级统一集中建设完成《某某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32551工程)》和省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所确定的29项业务分支中的9项(分别是:妇幼保健系统(2013年已投入使用)、计划免疫系统、健康教育管理系统、预约诊疗服务系统、区域医疗协同系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惠民卡管理系统、血液管理系统、智慧医疗统一门户),并实现5项业务分支的接入(分别是: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药品三统一和基本药物信息管理系统、新农合结算监管系统、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由此,至2016年末,可覆盖《某某省卫生信息化
建设规划2012-2015)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32551工程)》确定的29项业务分支中的14项。

其余15项业务分支将在后续项目中按照省卫计委要求在某某市的贯彻落地,详见下表。

另外,按照本市卫生业务需要开展包含慢病管理、健康体检、康复管理、流动人员管理、高危人群管理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

以上业务均满足“业务纵向到底”的建设要求,贯穿市(含秦渭二区)、县两级平台,实现其业务数据与省级平台相关应用实现对接,并实现各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表格1-1:省规划29项分支业务列表
2、开展智慧医疗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除根据某某省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规划开展各项业务分支建设外,某某市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还同时满足信息惠民、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要求,开展智慧医疗相关应用家按省,主要包含阳光医药监管、医疗卫生决策支持、便民医疗服务、智慧医疗门户等相关系统建设
1)医药监管。

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卫生监管机制创新,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投入。

建立大处方筛查系统,实现化验、处方等诊疗和健康信息市域范围共享服务,通过获取医生处方及治疗过程信息,对医生针对特定病种的用药量、用药时长、处方金额、检查项目与临床路径规范、相关标准及同类病例进行比较,筛查大处方;建设医保稽查系统,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病人就诊信息,建立机构—病床—病人—病症—医生的关联关系,方便实时稽查,遏制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建设基药使用分析系统和医疗费用分析系统对全市医疗机构药品进价、销价、用量等进行分析和比对,为通过医改政策抑制药品虚高提供数据支撑。

2)便民服务。

建立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号源,市民可选择通过网络、电话、自助终端、微信、APP、基层医疗服务站等各种途径预约挂号,缓解看病难问题;开展健康小屋计划,市民可自助进行健康检查,通过数据回传记入健康档案,并由专家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改善计划及医疗保健指导等服务。

促进日常健康服务向基层延伸,使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3)决策支持。

通过海量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诊疗信息等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为卫生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提供可定制的医疗卫生分析服务,如卫生服务分析、卫生资源分析、卫生财务分析、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疾病预防保健分析等。

(三)实现四级网络接入
通过与县级区域卫生平台和市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疾控、卫监、血站、职防等)的互联,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四级(市-县-乡镇-村/社区)全域联网。

其中市、县两级主干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连接,县级以下通过互联网(包括数据链路专线SDH接入)或无线网络安全接入。

(四)一卡应用
建设惠民一卡通系统,在整合惠民资金的基础上优先推进健康卡功能,实现病人挂号、看病支付功能整合,并与新农合、社保卡实现互通,方便群众就医、查询、报销和病历共享与隐私保护。

2 现状及需求分析
2.1 现状及问题分析
2.1.1 现状分析
2.1.1.1 医疗卫生机构概况
201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83个,其中:医院147个(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28个),卫生院19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1个,村卫生室3258个,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34个,疾病控制中心14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采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4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0个。

2013年,全市共有床位24232张,其中:医院床位18620张,卫生院床位4178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13张,门诊部5张,妇幼保健机构786张。

医院床位中,市级医院7037张,县区级医院11583张,乡镇卫生院4123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2张。

全市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4.90张,医院、卫生院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4.61张。

2013年,全市卫生人员44772人(含乡村医生3752人和卫生员1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72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9290人,注册护士12567人,药师(士)1960人,技师(士)245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9459人,其他技术人员691人,管理人员2203人,工勤技能人员2213人。

全市市级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3116人、5139人,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1485人、151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166人、209人。

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7.23人,执业(助理)医师1.88人、注册护士2.54人。

2013年,全市总诊疗人次2001.40万,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572.20万,卫生院诊疗人次211.62万,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总诊疗人次324.78万。

全市总计出、入院病人72.55万人次和73.08万人次。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年平均
病床使用率75.87,年平均病床周转次数30.70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8天。

2.1.1.2 信息化建设概况
(一)全市各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1、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
各医疗机构对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普遍共识,在过去的几年中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运行效果初见成效。

对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理念也有所理解,在调研过程中,各医疗机构纷纷表示支持并且愿意配合全市智慧医疗建设,为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创造了良好氛围。

2、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基本普及
市级6所三甲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以及部分乡镇医院已基本建立了集经济管理、药品管理、临床诊疗、电子病历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市级及县级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已经开始或完成LIS、PACS系统建设,住院病历、检验报告、医学影像的逐步电子化为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共享和共用打下了基础。

按照省规划,将对全省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进行统一,涵盖病区管理、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房管理、院长查询、LIS等。

3、针对诊疗及用药规范开展有益尝试
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分市级医院,HIS系统除了实现就诊流程的电子化以外,开始在诊疗规范、合理用药等方面开展知识化处理的积极探索。

例如某某第一医院和中心医院均在HIS系统中嵌入合理用药分析插件,可对处方配伍、适应人群进行分级提醒。

第一医院还按照卫生部规范,对10多个病种建立临床路径,并通过系统进行管理。

4、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市、县级综合医院均有自建机房,部分三甲医院可实现无纸化接诊。

乡镇级医院医生电脑普及率相对较低,医生接诊还大量存在手工纸质操作,系统应用主要集中在收费、管理、护士站等环节。

村卫生室通常只有一个医生,一台电脑(由合疗办、卫协会或卫生局配发)。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
1、业务系统建设
妇幼保健系统
全市统一的妇幼保健系统在市级集中部署,已于2013年在全市范围内投入使用,实现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

其中,孕产妇保健主要涵盖孕产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为止的全部信息,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重点是对高危孕产妇的预警和管理,主要提供首次随访信息列表、产前随访列表、分娩情况列表、产后方式列表、高危孕妇列表、工作任务提醒列表的管理;儿童保健实现对婴幼儿从出生到6周岁期间进行的体格检查、高危监护、母乳喂养、合理营养、科学育儿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高危儿营养性疾病管理进行报警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基本资料)、保健体检、保健小结(儿童保健小结)、高危随访等。

新农合系统
已按照省规范开展并完成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新农合结算系统。

目前运行平稳,初步实现了管理科学、操作规范、监督有力、补偿便捷的预期目标。

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网络建设
依托新农合业务专网,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通的卫生信息专网,实现了除极个别偏僻地区村卫生室以外的全市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全覆盖。

本项目利用卫生信息专网运行,需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具体的网络带宽加大。

(三)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情况
某某市电子政务网络以某某省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电子政务内外网)为基础,以市级城域网为核心,建设纵向连接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横向覆盖连接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六大园区和园区外所有部门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网络,并统一互联网安全出口。

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地址分配统一由市级平台进行管理分配。

省、市、县纵向骨干网由省级电子政务平台负责建设运维,市级城域网由市级平台负责建设运维。

市级各部门原有业务专网(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