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包括竞争力的定义、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系以及通过建立各种指标体系来研究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大小等几个方面进行。
1.1关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关于国际竞争力各不同机构或者学者都有其独特的界定。学术界最早、最系统地研究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这六个因素构成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也称为“钻石模型”;此外,马卡森(Markusen,1992)和阿基米(Riad Ajami,1992)也对国际竞争力做了研究,他们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出口份额及其增长;但国际竞争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热门问题主要归功于WEF、IMD一起致力研究国际竞争力WEF、IMD(1991)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世界范围内一国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能力,及其价格和给加个特性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直到1995年底WEF与IMD因为研究分歧而分别组成新的研究队伍,同时发布各自的国际竞争力报告;WEF在1997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达到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就象以不变价来测定人均GDP一样”;IMD在1997年的《国际竞争力年鉴》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1.3关于运用各种指标对竞争力的研究
雷西门(David Leishman,1999)运用显性比较指数对阿根廷、南非、乌拉圭、澳大利亚、英国等六个主要羊毛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马瑞亚·塞茜(Maria Sassi,2003)运用NTB等指标对1990年-2000年世界各区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一般理论研究和比较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对整个浙江省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从而全面掌握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浙江省对提高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补充和完善前人的研究,为政府、企业或学者研究提供一些理论研究依据和数据资料。为浙江省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提供微薄的力量。
当前,国内外关于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有很多,有的是对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也有的是对某种企业或者某种产业进行研究分析,甚至有的是对某种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到目前为止,对于浙江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整体研究还有所欠缺,在浙江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有的是运用个别的指标来衡量浙江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还有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是对某个具体产业,如:纺织业、重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进行了研究,也有的是针对提升浙江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或是对浙江省的企业竞争力、经济表现形式等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表现为对某一领域进行研究,而对浙江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整体研究还比较少。
1.4关于FDI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Blomstrom(1991)、Breton、Narula(1998),R.and Wakelin,K.(1998)等认为,FDI与东道国的出口竞争力高度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往往意味着本国生产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东道国更高的外贸依存度;此外,Lall(2001)认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与跨国公司的作用密不可分。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对东道国的出口贡献非常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正趋于扩大。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与世界接轨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因此出口贸易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浙江省作为中国外贸出口大省,出口贸易量持续迅速增长,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结构进一步完善;“走出去”战略在浙江开展出口贸易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浙江省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也面临着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所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因此,研究浙江省出口贸易竞争力问题也变得至关重要。
1.2关于技术因素对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Grossman and Helpman(1990)的动态比较优势论模型中,将比较优势定义为R&D与制造业相对效率的跨国差异。它认为,要获得比较优势与借助规模受益递增而提高一国的增长率的前提是通过研究经验的积累促进R&D生产率的提高;随后,Grossman&Helpman(1991)建立了第一个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完全内生化的一般均衡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型;Bemard,A.B.,Jensen,J.B.(1999)提出了一个引起后来众多相关研究的结论----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提高出口竞争力的最基本要求;Blind 和 Grupp(2000)发现竞争力不能单靠创新本身,还来源于创新的有效传播,而技术标准在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德国标准化协会(DIN,2000)通过实证研究技术标准对德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技术标准对平均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同时技术标准还能提高国际竞争力;Diewert,W.E(2001)认为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贸易规则,每一个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来使自身更具出口竞争力,随之而来也产生了相应的穿越国界的创新扩散效应;RoperS.,James H. (2002)则对英国制造业中技术创新在出口竞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成熟产业的出口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在中短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于金属产品、摩托车和航空工具等产业部门出口竞争力基本没有什么影响;Cheng.jianming(2006)运用DEA模型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并指出企业应着手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