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几年来,职业学校积极实践和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改革,“2+1”模式已经成为中职教育办学的主流。这种模式是校企双向参与、分段培养,学生先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第三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职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职业学校针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有助于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有助于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顶岗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面
首先,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后不能升入高中或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进入中职学校后,一些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对老师的要求无所谓,经常违反纪律,吸烟、喝酒、迟到、旷课,甚至小偷小摸。这些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仍然恶习难改,不仅影响顶岗实习,而且给校企双方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其次,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生的年龄一般在17~18岁,进入企业后,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复杂的人际关系、较大的工作强度、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往往会让已习惯学校生活的学生产生抗拒情绪。
学生第一次以生产者的身份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心理准备不充分。一些实习学生不经学校、企业同意擅自离岗,给学校校企合作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再次安置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困难。
第三,实习生进入企业后都要进行上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但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学校的实习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学生顶岗实习后短时间内难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有的学生不能严格按企业操作规程生产,造成实习工作中的伤害事故或设备损坏。安全事故给学生、学生家庭、学校、企业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企业层面
首先,企业的属性决定了企业必须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产品,并通过产品的销售获取利润。企业在安排实习生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用廉价的劳动力为企业创造利润。这样,企业往往会让实习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固定在某一岗位以提高熟练程度,产生最高效率。即使轮岗,企业所提供工作岗位的差异不大,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学不到新的专业知识或学校所学的知识用得不多,而不想继续实习。
其次,企业对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认同感低,企业通常按生产需要来确定实习学生的岗位、人数与时间。并且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也不一样,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性高,资金密集型企业积极性低,这样企业提供给实习学生的岗位就与学
生所学专业差异较大,造成部分学生顶岗实习不是教学活动的延伸,而变成了简单廉价的打工。
3.学校层面
首先,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减少,职业学校一般都采用较高的师生比来应对今后学生数量的下降,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身兼数职,既要完成每周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还要指导顶岗实习的学生,事实上形成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与指导不到位。
其次,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数量大,企业提供不了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岗位数量,给按专业安置顶岗实习带来较大困难,造成了只要学生能到企业实习什么岗位都安排,使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在顶岗实习中学非所用。
第三,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上的矛盾。职业学校顶岗实习时间一般都在每年的7月至9月进行,而各类学校在此期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要就业,而企业的需求有限,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需要顶岗实习学生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至5月以及10月至11月,而企业有需求时学校无法安排提供学生,学校需要安置顶岗实习时企业提供的岗位又有限。
4.政府层面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形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
理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规定:“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加强对实习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等相关保险,具体事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商处理。”这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学生实习权益需要保障。但对怎样鼓励和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却没有硬性规定,对如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学校推动顶岗实习工作积极性高,而企业方面被动、积极性差。
二、促进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根本举措。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应实施整体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根据无锡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区域特点,首先是各专业确定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其次是提炼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第三是实施顶岗实习,采取在企业的岗位上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初步构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有三。一是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因听不懂而上课睡觉、
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的特点,学校实施了文化课的校本教材教学。新生入校先进行摸底考试,按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按层次编写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并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多种评价。
二是针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项目课程为单元,并且理论围绕项目集中讲授,专业实践以项目引领,学生分组实施。将理实一体的教室设在车间,教师既讲理论,又带实习。
三是学校投资2000多万创建了机械实训中心、电气电子实训中心,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学生二年级实训以校内为主,三年级顶岗实习以在企业为主,学生因在校接受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了较为厚实的理论、技能基础,企业也乐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
目前,该校和无锡海特精密模具公司、无锡光洋轴承公司、无锡thk公司、精密烧结合金(无锡)公司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捐助资金数十万,学校以冠名班的形式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指导贯穿始终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及社会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措施、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系统性的教育过程。职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