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华夏族_正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研究》2002年第6期

“华夏族”正义

叶林生

鉴于史学界对“华夏族”这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夏族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复合概念,不是指古代某一部族;华夏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至春秋战国时才开始用“华

夏”作中国的代称,对远古的原始部族不能使用这个称谓;并分析了将仰韶文化创造者误认为“华

夏族”的原因以及“华夏”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华夏 羌族 苗蛮部族 东夷部族

作者叶林生,苏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邮编215021。

古代以华夏称中国,也有人把中华民族称为华夏族,这是不错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华夏族”也不例外。准确使用这个概念、诠释隐含其中的深层文化含义,不但对于理解古代部族结构、正确阐述中国文明起源史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天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也不无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华夏”的渊源、内涵等问题梳理清楚。

一、华夏族“正义”的缘由

之所以提出“华夏族正义”的问题,是因为许多史学论著对“华夏族”的概念存在误解。对华夏的误解大约始于20世纪40年代,徐旭生教授在他的名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提出了中国远古三集团说,他认为:“华夏、夷、蛮三族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主要来源……从较古的春秋时期或战国前期的传说仔细爬梳,还不难看出在此前的部族的确分为三个不同集团的痕迹。”又说:“(华夏集团)是三集团中最重要的集团,所以此后它就成了我们中国全族的代表……此部族中又分两个大亚族:一个叫作黄帝,一个叫作炎帝。”以上所说的与蛮、夷并列的“华夏”集团到底是指古代哪个部族集团呢?徐先生作了具体说明:“华夏集团发祥于今陕西省的黄土高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经渐渐地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的北方及中部的一部分地方。”①

自徐旭生先生的“三集团”说提出后,老一辈史学家和当代一些学者虽陆续发表论著,对华夏的起源、构成等问题进行阐述、论证,有不少论述颇为精辟,但似乎没有引起必要的关注。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仍将黄土高原的远古部族视为华夏族,尤其是近年来,这种说法风靡于古史

①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39、40、48页。

06

研究领域,一些颇有影响的学者也往往引用徐旭生先生“华夏族”之说,譬如,近年出版的一本文科大学生教材中说:“炎帝、黄帝是兴起于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的部落首领……炎黄部各

有一支逐渐向东迁移,进入了中原地区。”①这里虽然没有说到“华夏族”,但其表述与徐旭生

先生将黄土高原、中原古部族同属“华夏集团”的说法基本一致。就连一本颇有创新思想的《中华文化通志》中也说:炎帝出于羌,“只是后来留在西部并向西发展为氐羌,向东发展进入中原

者为华夏罢了”。②这里稍作了修正,认为发祥于黄土高原的部族进入中原后称华夏,与徐说

大同小异。还有一本专供全国博物馆干部学习的大部头著作中几乎完全引用了徐说。这些说法在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造成了很大影响。

笔者以为,将华夏族视为陕西黄土高原上的原住部族,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其中有几个问题应加以讨论:

其一,中国古文献中的“华夏”是个复合体还是指古代某一部族而后来由它“代表了”整个中国的各民族;

其二,“华夏族”是自古有之的还是形成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其三,发祥于陕西黄土高原的古代部族能不能称为“华夏族”;

其四,发祥于陕西黄土高原的古代部族是否曾迁移到中国北方及中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中原是哪个部族;

其五,华夏的深层含义应如何理解。

笔者以为,这些问题不讨论清楚,“华夏族”概念的使用便不可能反映中国古代的真实状况,甚至会造成迷误。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分别详论,以正其义。

二、“华夏族”形成的时间

“华夏族”何时形成,是自古有之的还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是准确使用这个概念的前提。

以往,许多著名学者对华夏族的起源问题都作过论述,大致可归纳为几种观点:

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战争

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华夏族就是这样开始形成的”。③郭老认为华夏族在原始社

会末期“开始”形成。到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撰文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华夏族的开始形成

应该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末期,即部落、部落联盟、军事民主主义产生的时期。”④这一类可概括

为原始社会末期说。

谢维扬先生撰文指出,华夏族形成于夏代,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曰,

“国家的形成也就是文明民族形成的过程,因而可以说,在夏代国家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文明民族”,即华夏族;二曰,“华夏族族名同夏代国家名称的联系,对于确认华夏族是在夏代国家形成的同时

1

6“华夏族”正义 

④邹君孟:《华夏族起源考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22页。田昌五:《中华文化通志・中华文化起源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10页。

形成的,是一个有力的佐证”。①此可归为夏代说。

王玉哲先生则认为:“华夏族在周以前,主要包有夏、商两族,至迟在商代盘庚迁殷前后,就已从原始部落阶段发展为阶级社会,根据恩格斯关于‘民族’理论的启示,华夏族的‘古代民族’

和国家也就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②这可称作商代中期说。

翦伯赞先生说:“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春秋时各国因经济文化较先进而自称为华夏。”③似可认为,翦老以华夏族形成于春秋时期。

刘泽华先生则明确说:战国时,“在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过程中,居住在黄河、长江

流域的各民族逐渐融合为具有共同文字、共同经济以及相近的生活习俗的华夏族”。④此谓之

战国说。上述学者对华夏形成时间的看法不同,孰是孰非,仍可讨论,但其中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华夏并不是自古有之的,它形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

笔者不想对上述诸说评论、折衷,只以中国古文献为据,考察其出现的时间。

学者都认为中国古称华夏,但在古文献中,实际先有“中国”之名,以后才称夏、称华、称华夏。在殷墟发掘的十多万片甲骨中,至今未发现“华”字,也无“夏”字,似可论定,其时无华夏之称谓。殷墟卜辞中,统治中原地区的商人自称“中商”。胡厚宣先生说:“商而称‘中商’者,当即

后世‘中国’称谓的起源。”⑤另有学者指出:“商而称中商、商方者,乃相对于周边的诸方国而

言……方既是国,则中商、商方也可称作中商国……商既可称中商国,则去掉商字,正是中

国。”⑥到西周初,已正式用“中国”一词代替中原地区、中原王朝。《尚书・梓材》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该篇据说是周公诰康叔之辞,句中之“中国”已确切指中原之国、中原地区。《诗经・大雅》中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句,以往学者将该句之“中国”释为京师,笔者以为,与“四方”相对之“中国”与《梓材》中之“中国”意义相似。这大致可知,“中国”一词在西周已普遍使用。但《诗经》、《尚书》中皆无“华夏”一词,《尚书・武成篇》虽有“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一语,但该篇为晚出之伪古文,不出于西周。

或曰:《尚书・周书》早期篇章中多见“夏”字,夏与华夏可通,似可证明周初已用夏作中国之代称。其实,综观《尚书》中之“夏”,在周人灭商之前后与华夏的意义并不相同。灭商前后文献中的“夏”,一是指夏王朝,一般称“有夏”,《泰誓》、《牧誓》、《梓材》、《多士》等篇多有所见;二是指周人及其“友邦”(同盟各邦)之称谓,譬如《尚书・君 》云:“唯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对其

中“有夏”一词,唐人孔颖达“疏”云:“有夏,谓属己之诸国也。”由《尚书・牧誓》可知,属于周人“友邦”、与周人结盟东攻殷商的包括庸、蜀、羌、 、微、卢、彭、濮等古国或部族,显然,这些古老

部族、方国,即使到春秋战国时,西边的羌人仍被称为“姜戎氏”、⑦“姜戎”⑧(羌、姜所指相

同);而庸、濮所居的江汉之南, 、微所居的巴蜀之地,卢、彭所在的西北之地,都不在“华夏”范围之内。正如何新先生所说:“中国”在先秦时期“指黄河中下游两岸至江淮地区的中原地

2

6 《民族研究》2002年第6期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传・襄公十四年》。

胡阿祥:《先秦时期“中国”名号考原》,《传统文化研究》,古吴轩出版社1997年版。

胡厚宣:《论五方观念及中国称谓的起源》,胡厚宣编:《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二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年。

刘泽华:《中国古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4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4页。

王玉哲:《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南开学报》1980年第2期。

谢维扬:《论华夏族的形成》,《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