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瓷上浅绛彩人物画艺术特征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瓷上浅绛彩人物画的艺术特征谈
摘要瓷上浅绛彩是以一种低温烧成的陶瓷彩绘,出现于道光、咸丰年间。浅绛彩名家的瓷绘人物画一改过去传统粉彩刻板的装饰风格,色调淡雅,飘逸简寂,人物画从图稿设计至绘画到填色均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现绘画者个性。瓷上浅绛彩所追求的文人画格调,表现了文人雅士悠闲清净的情趣,增加了瓷绘的艺术性。浅绛彩促进了纯艺术绘画和陶瓷绘画的融合,影响了后世瓷绘的发展方向,给传统僵化的瓷上彩画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对后世陶瓷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瓷上浅绛彩人物画文人画个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一瓷上浅绛彩人物画的来源
“浅绛彩”原为中国画用语,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的一种国画山水画法。擅长此技法的有黄公望、王蒙二人。该画法以水墨勾皴为主,施以淡锗、花青渲染着色,又被称为“淡彩”,处于重彩和水墨之间,色调柔和,清幽淡雅。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景德镇粉彩瓷艺术日益衰落之时,一种与粉彩瓷绘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浅绛彩悄然兴起。瓷上浅绛彩是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彩料在白瓷胎釉上作画,并敷上淡赭、淡蓝、淡紫及水绿、草绿等色料,经低温烧成的陶瓷彩绘,其内容不再限于山水,亦有人物、花鸟、书法等。因其艺术表现风格与国画浅绛法相近,故名“浅绛彩”。
传统的陶瓷彩绘上,人物画只是陶瓷装饰的一种题材,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绘画性较强的精品,如清朝雍正年间的“墨彩人物洗口瓶”,“粉彩仕女婴戏纹盘”等,人物造型准确,人物神态各异,绘制精细,笔法洗练洒脱,流畅生动形神兼备,格调高雅,意味深长。但整体来说,仍然工匠性较强,其沿用的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粉本。浅绛彩名家的瓷绘人物画一改过去传统粉彩刻板的装饰风格,色调淡雅,飘逸简寂,人物画从图稿设计至绘画到填色均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现绘画者个性。多借鉴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所表现的人物故事无不和名人字画相表里,款识、书法、题诗也借鉴中国画之雅致。瓷上浅绛彩追求文人画格调,表现了文人雅士悠闲清净的情趣,增加了瓷绘艺术的艺术性,满足了文人墨客的审美需求。
文人参与瓷画,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人画能力外,参与陶瓷绘画还必须懂得制陶制瓷工艺和陶瓷画的特点。很早的参与陶瓷绘画的文人应推明代薄胎高手昊十九,他不仅精于制造薄胎瓷,且擅长诗、书、画。曾有诗称赞曰:“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驰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清嘉庆年间的漂阳县宰陈鸿寿善诗画,精篆刻,把紫砂工艺和诗词书画雕刻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更适合文人情趣的新陶器。清末,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进入到景德镇瓷绘艺坛,他们以国画技法进行瓷绘,使诗、书、画与陶瓷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和扩展了陶瓷绘画的艺术性及艺术领域。这些尝试都对瓷上浅绛彩的产生有深远影响。瓷上浅绛彩人物画是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的绘画艺术,往往蕴涵着深厚
的思想意境和强烈的艺术魅力。
清末民初的瓷上浅绛名家甚多,擅长浅绛彩人物画的瓷绘名家有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另据记载,其后的潘潘宇、汪晓棠、王琦、王大凡等,都曾在民国二十年画过浅绛彩。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一些绘画名家也曾参与到浅绛彩瓷绘当中来,如海派名家张熊和王震等。
二瓷上浅绛彩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1 文人画的意境
浅绛彩名家多为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修养的文人画家。文人,必有文人情结,“外以儒行修其身,内以释教治其身”。儒家的“文以载道”、“天道合一”,道家的“见朴抱素”、“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一向是历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反对人为的雕琢藻绘之工,追求自然天成,历来是文人的美学主张。他们追求性情率真,以形写神,格调淡雅清远,意境高远深邃。在中国画方面,关于文人画,明董其昌曾评价:“文人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李大将军之一派,非吾曹当学也”。
这些文人多精于诗画,擅长书法。在他们的提倡下,诗书画的结合日益完善。他们要求作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文人画强调表现人的精神风貌,抒写个人意趣情致,讲究意境,追求韵味。
陶瓷浅绛彩绘画艺术中的人物画,打破了景德镇瓷画界院体画(工匠画)一统天下的传统模式,揉入了中国画文人画派的绘画技法和风格,摆脱了传统的根据皇家宫廷的喜好需要或历代传下来的范本的束缚,摒弃了图案式的刻板和工匠式的分工合作,陶瓷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得到解放,赋予了作品新的灵魂和艺术内涵。陶瓷绘画艺术中的人物画,虽和中国画所用材质迥异,笔法也略有不同,然其画理相同,所追求的审美观念也一样。釉上瓷绘人物画所用的材质虽然光洁不易发散,但色料油性流动,加上画家使用海棉、餐巾纸等或蘸、或吸、或擦,亦能达到中国画水墨效果。浅绛彩名家大多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追求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和文人画的格调,能把中国画的技法和意境移植到陶瓷绘画中来,故浅绛彩名家的瓷绘人物画作品都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多呈现浓烈的文人画意境,这也是瓷上浅绛彩人物画出现后大受文人士大夫们喜爱的原因。
2 文人画的题材
瓷上浅绛彩人物画多借鉴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所表现的人物故事多与名人字画相表里。受文人画的影响,选用的题材多为骚人墨客、高僧雅士,以此来表达文人对高洁操守行止的仰慕和隽逸风采情趣的欣赏。文人很注重画中的人物形象,《宋人论画》中云“凡画人物,不可粗俗,贵纯雅而幽闲。其隐居傲逸之士,当与村居耕叟,渔父辈体貌不同。窃观古之山水中人物,殊为闲雅,无有粗恶者……”。也就是说,画面人物不可流于粗俗,贵在于表现他们的
文雅、高洁、幽静和纯正。画中的高士和仕女“简淡冲雅,自见其高,幽静贞闲,自见其美”。如画仕女,“写得临风扬步,翩翩然若将离绢素而下来者”,画神女则“意在端严,不在妩媚”。
关于作为画面主题的人物在画中出现的形式,则可见宋人韩拙的《论人物关城寺观山居舟船四时之景物》。“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春可画以人物,欣欣而舒和,踏青郊、游翠陌、竟秋千、渔唱、渡水、归牧、耕锄、山种、捕鱼之类也。夏可画以人物,坦坦于山林阴映之处,或以行旅憩歇、水阁亭轩避暑纳凉、玩水浮梁、浴鹤江浒、晓汲、渡水、过渡之类也。秋可画以人物,萧萧玩月、采菱、浣纱、渔笛、捣帛、夜舂、登高、赏菊之类也。冬则画以人物,寂寂围炉、饮酒惨冽、游宦雪笠、寒人骡栖、运粮雪江渡口、寒郊雪猎、履冰之类也”。
3 中国画的形式
中国画人物艺术和陶瓷釉上人物画艺术,可谓一棵树上开出的两朵花,二者同为中国的国粹艺术,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二者在审美倾向、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等方面都是相通的,尤其瓷上浅绛彩绘画具有明显的中国画的形式。
瓷上浅绛彩名家不仅倾向于文人化,还是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修养的画家。画家,必善于在纸绢上纵情笔墨。他们把国画用笔技法、审美情趣用于瓷画之上。他们注重国画章法,下笔的轻重、缓急、虚实、刚柔、顿挫、方圆无不讲究;注重画面构图布局,力求画面和谐统一。皴擦点染,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行笔变化多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