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行业,特别是建筑智能化工程越来越多,这就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建筑智能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探讨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问题,首先对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的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提出对策,旨在为加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

对于建筑智能化,建设部门给出明确的定义,即!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等。从建筑智能化的定义来看,建筑智能化就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服务、系统、结构等集于一体,以此为建筑合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环节、节能、便捷、安全和高效的建筑环境。尽管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日益完善,

为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存在问题。从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来看,最为穿孔的就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存在着定位不清晰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尽管高度重视智能化建设,但在设计方面由于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缺乏系统性考虑,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还有一些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对智能化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缺乏合理性,因而很多时候无法达到智能化的目标,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

(2)建筑智能化管理素质存在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想加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批“智能化”的管理

人员。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缺乏人才,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除了要具备建筑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但目前这样的人才十分短缺,而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人才竞争力又不强,因而导致人才短缺。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虽然拥有一些类似的人才,但由于缺少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因而他们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建筑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3)建筑智能化规划理念存在问题。目前有很多建设单位还没有深入理解建筑智能化的科学内涵,因而通常都从“想当然”的角度对建筑智能化进行设计,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由于作为承包方,很少提出合理化建议,极易导致建筑智能化规划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尽管按照智能化的要求做出了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理念,因而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直接导致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更好的体现智能化,甚至由于规划改变较大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智能化程度。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创新

(1)提升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设计是建筑

智能化工程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技术环节,要想更好的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要搞好协调配合,特别是要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地域等不同情况,对建筑智能化工程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做好调查和分析,同时建筑设计师、相关专业工程师以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都要建立合作体系,共同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形成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合力,这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方面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合力做好设计才能保证建筑智能化质量和效果。

(2)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最为重要的就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必须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由于建筑智能化规模较大,而且应用到的技术较多,这就使得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因而除了要提高项目经理的素质之外,还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既了解建筑技术,又了解信息技术,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能

够严格控制建筑智能化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智能化达到目标。

(3)创新建筑智能化总体规划理念。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总体规划,而总体规划一旦确定下来就必须严格执行。这就需要创新规划理念,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作为建设单位应当聘请更加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同时要加强会商,对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表明,但也要严格遵守建筑智能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标准,不能一意孤行。在总体规划确定之后,就要建立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模式,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除了必须变动之外,不允许再对规划做出变动。要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竣工后的监督检查,保证其符合规划标准,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智能化符合需求。

综上所述,尽管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建筑已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设计、素质、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各级类建筑企业在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合理设计、提高管

理素质以及创新规划理念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为建筑智能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茹妮.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5(18)

[2]姚琦琦.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

[3]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014)

建筑智能化工程资料全套标准

一、前期准备阶段 0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0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2) 4. 工具借用清单 (3) 5. 技术交底纪要 (4) 6. 图纸会审记录 (5) 7.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6) 8.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7) 9.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8) 10. 工程开工报告 (9) 二、施工过程阶段 (10) 11. 施工日志 (10) 12. 设计变更表 (11) 13.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2) 14. 工程签证 (13) 15. 设备安装记录 (14) 16.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15)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 三、施工收尾阶段 (17) 18. 工程竣工报告 (17) 19. 工程延期说明 (18) 20.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19) 21.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0) 22.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21) 23. 报验申请表 (22) 24. 移交资料清单 (23) 25. 验收报告 (24) 26. 工程总结报告 (2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备注: 1、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备注: 1、以上内容由产品采购部填写,并分交项目经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仓管人员; 2、如有设备不能按计划供应或型号更换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与甲方进行协商,以 便不影响工程工期。

4. 工具借用清单 工程名称: 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日期):仓管员(签字、日期):

工业工程 目视化管理

目视化管理 1、为什么要实施目视化管理?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而人流的目的就是为了物流和信息流,因此我们只要进一步研究后两者即可。而物流则是由信息流来决定,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和改善信息流的方式和效率,也就自然解决好了人流和物流。 在精益生产中,强调应用铅笔的方法,而不是太空笔的方法。就是用最低成本,或不投入成本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换呢?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但使用最多,也最为有效的就是视觉和听觉,因此我们只要在这两者上研究方法即可。 在视觉上,目视化主要以颜色、文字、图片、符号和数字组合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而这些组合的图或表都是标准化的,事先约定好的含义。这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误会,可以一眼就能识别,知道如何做。就像红绿灯一样,红灯停,绿灯行。这些都是大家约定好的,不用做过多解释。 在听觉上,因为生产现场的环境和人员因素,不能过多利用声音的效果,因此在一些无法有效利用视觉表达的效果上,可以考虑应用声音的信号。 2、什么是目视化管理? 目视管理又叫可视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

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3、目视化管理的作用 过程控制:利用目视化管理,可以很好的对项目和事情的进展进行过程控制,及时掌握过程中的异常以及时解决来保证其按时按量完成。而不是等结束了才发现没有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习,也很难改变。 信息沟通:行还是不行,对还是不对。不用做过多解释和自己的思考,只要根据目视化的表达,如果符合就是对,不符合就是不对,这样直观的信息表达非常有效率而且可以排除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和辩解。 物流顺畅:利用目视化的规划和区分,可以让所有人员知道哪里是物流通道,哪里是人流通道等,可以很好的指挥我们的物流和人流,让其更为有序和顺畅。 安全保障:危险品应加以注明,并且用红色表示。这样大家就知道这里应该远离,可以保证人员的安全,也可以保证物品的安全。 效率加倍:在5S整顿中,可以让我们的物品和工具易拿易放,消除了不必要的寻找动作,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防呆易查:同样是利用5S的整顿,可以让我们一眼就能了解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防呆的作用。 总而言之,以上的作用都是为了服务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消除浪

建筑智能化行业及主要上市公司竞争分析

建筑智能化行业及主要上市公司竞争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容量 1、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更加注重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应用了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使建筑物在满足住户对于信息化需求的同时,变得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最初的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酒店及商务楼,其后逐渐拓展到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学校、体育馆,智能化应用领域呈现广泛化,并且智能化功能也趋向多元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实力的集设计、施工、维护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供应商。 2、市场容量 建筑智能化的下游为建筑业及房地产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下游行业密切相关。过去十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46万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7.67万亿元,增长速度较快。“十二五”期间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30%左右。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

程投资比重大致为:建筑土建工程40%左右,机电安装工程25%左右,装修装饰工程30%左右,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10%。据此计算,2015年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约为2,650.70亿元至5,301.40亿元。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应用;二是存量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建筑智能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但是集中度较低,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我们根据从事建筑智能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规模进行推算,预计整个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收入规模平均在7-8 亿元,它们合计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6%左右。 导致建筑智能行业集中度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业区域空间分布较广、业主非常分散;二是行业的技术壁垒较低,国内的公司主要都是从事工程服务,以系统集成业务为主,缺乏排他性的技术优势;三是行业整体的竞争状态还是以关系营销和成本竞争为主。在这个背景下,大公司的部分核心人员离职组建新公司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断裂变之中导致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参与厂商包括少数国际厂商和大量的本土企业。目前市场集中度很低,国内建筑智能化业务收入超过1.3亿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16.58%,今后市场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标大型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能力越来越强, 3、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智能化技术方案

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 术 方 案

第一章总体概述 智能小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起反映了国际社 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在住宅领域的完美应用,是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智能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 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 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小区的智能化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卖点。 1、智能小区作用 智能化系统作为小区很重要的配套,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智能化”,在于它所采取的诸如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 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和可 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除具备前面所述的特征外还将为业主提供以下各种环境: 安全环境:实现防火、防盗、防煤气泄漏、防抢等安全要求;住宅既不应

该像鸟笼,家家窗户安装防盗栅栏,也不应该像兵营,保安整日到处巡视。智 能小区应采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使居民在住宅里有充 分的安全感。 舒适环境:一方面,小区应拥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地,实现良好绿化与人工 景观和住宅设计的和谐统一,为社区文化提供天然绿色环境;另一方面,利用 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舒适、高效的智能 住宅。如通过在小区内设置背景音乐系统,住户听着轻盈祥和的音乐,在小区 内漫步,不仅可以减轻一天工作、学习的压力,还可以给业主愉悦的心情。 开放环境: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住户提供图像、视频、语音、 文本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选择,实现与外界方便、通畅的交流,足不出户地享受 各种社会服务(包括购物、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家 庭办公和社交活动),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服务环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程式化、公 开化。“自动化”主要实现设备的自动检测及报警、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各 种信息的自动发布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等;“科学化”则反映在运行体制 和方法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细化管理过程;“程式化”则规范小区 物业运行行为,保证科学性的实现;“公开化”是指增加小区物业管理的透明 度,实现住户的透明消费,保证物业良好动作。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自动 化、科学化、程式化、公开化”突出了服务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智能小 区建设宗旨,突出了业主就是上帝的服务精神。 2、需求分析 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防范方面的设计,要考虑设计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还应 设计电视监控系统,来加强管理和取证。设计可视对讲系统,保证业主的出入安全,并有效管理来访人员。设计背景音乐系统,为业主提供优雅的环境。设计电 子巡更系统,有效的监督保安人员的值勤情况,确保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设计依据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IE工业工程全套管理(精华)IE第1章工业工程

第一部分工业工程

第一章 IE基础 所谓IE是对综合人、材料、设备、能源等所有系统进行设计、改善、稳定化为目的的。 将综合后的所有系统进行稳定化时,为了显示和评价形成的结果,使用工学分析或设计原则与技法,同时使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或技法。 机 MACH 人 MACH IE (综合化与系统改善) 物MACH 法MACH IE的定义 1. I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的概要定义的具体化 图I 1—1

以人为本形成并以管理系统为对象。 (2) IE 是把系统设计的改善与稳定化作为重点。 设计或者新系统的稳定化过程中预测到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而做出评价是很重要的。 (3) 依赖于系统与运营者的作用以及组织化。 为了对应生产技术的变化必须改变系统运营者的作用,并对其进行规定和组织化。 IE 是针对以生产现场为中心的作业进行 (1) 系统的分析:作为现在的系统应该达到的成果,实际没有达到预计的成果时,进行发现问题并进行控制 管理的研究。 (2) 系统的改善:现在的系统达到的成果不够充分和作业不方便而有必要改善其中一部分的时候,研究其改 善的办法。 (3) 系统的设计:发生新的状况使得现在的系统难以达到充分的成果时,查找需求来研究设计新的系统。 表I1—1

随着生产结构的复杂化,生产过程中对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的分析,其必要性不断增加。现象与对未来的分析结果,对决策起很大的作用。 (日本 94%,美国 87%) 正在提高差不多无反应或降低 日本 48% 46% 4% 2% 美国 61% 26% 11% 2% 图I1—2 IE的地位 (1)作为常识性的IE 通过基础性的IE技法教育,使公司所有员工都应该懂得。特别是对制造现场的管理者、监督者来说是有必要作为必修课学习。 (2)作为管理系统的IE 应用IE的基本原理或方法,开发解决现场问题的各种应用工具,并必须向管理系统发展。为此,有必要引进日本或美国已开发的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并对IE理论进行取舍选择,使之发展成为与自己环境相吻合,特别是与我们公司生产系统相吻合,并成为现场管理中稳定的管理系统,即为发展IE的方向。 (3)培养IE专家 如上所述,为了开展以上两方面工作,首先应通过在企业内培养可以起先头作用的IE专家,用更加体系化的方法推进IE并进行普及;另外还有通过实践提高对IE方法论的理解程度,并且以此来培养更好、更高水平的专家也是非常重要的。 IE的作用 IE是为了把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各阶层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利用IE进行改善。即是为了提高人与一切资源的利用率而在业务上开发计划或管理系统、工作系统来协助各阶层管理者的工作。 3.为了深入推广IE活动 经营者必须具备坚决的决心 企业进行IE活动并进行深入推广的绝对条件是经营者首先认识IE的必要性,为了IE活动开展和深入推广必须有坚决的决心,并率先接受教育和实践。 (1)经营者必须具备坚决的决心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2H312040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本目重点是: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2H312041 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1、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 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2、( 3、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 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例如:空调空调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有变风量空气处理机,新风机及其控制系统等设备,各种阀门、风门等,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和风门驱动器等(也可由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提供);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等。 2、系统设备接口界面的确定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所遵循的通讯协议。当设备控制器对外采用非标准通讯协议时,则需要供应商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进行转换。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TCP/IP通讯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等共享其它系统的部分数据,实现各系统的交互与联动;冷水机组、热泵机组 、锅炉设备也可以提供设备的通信接口卡、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以通信方式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连。 3、智能化系统施工界面的协调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 2010-10-20 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治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投资回报公道,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目前国际上对智能建筑尚无同一的确切定义。从各个国家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环境为平台,应用现代4C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系统集成等先进的科学原理,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治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公道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从治理学的角度看,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对治理人才要求有很大不同,智能建筑物业治理的实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智能建筑物业治理在运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宽。此外,还要求智能建筑治理人才具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2)智能建筑物业治理与传统建筑物业治理的关系及功能上有很大不同,智能建筑物业治理在传统物业治理的服务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服务与治理、机电设备自动化监控治理、三表数据远程与收费治理等内容,具有治理科学规范、服务优质高效的特点。 智能建筑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的,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纵观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以下特点:智能建筑与节能环保以及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智能建筑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智能建筑迅猛发展的背后,智能建筑的建设与治理也存在着一些题目:1.整体水平不高,设计质量低;2.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不健全;3.系统集成商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4.重建设轻治理;5.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2015年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简析

2015年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简析 2一、行业概况 ............................................................................................ 2 1、行业简介 ............................................................................................................ 2、行业监管体系 .................................................................................................... 3 4二、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 4 1、市场环境分析 .................................................................................................... 5 2、建筑智能化产业链分析 ....................................................................................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7) 7 1、有利因素 ............................................................................................................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7) (2)我国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7) (3)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8) (4)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8) (5)科技进步 (8) 2、不利因素 ............................................................................................................ 8(1)行业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不足 (8) (2)资金实力不足,融资能力差 (9) (3)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9)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产业发展前景 (9) 11 五、行业风险特征 .................................................................................. 1、下游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11) 2、行业经营模式风险 .......................................................................................... 11 11 3、资金实力不足 ..................................................................................................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现状分析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现状分析 投资银行部常国文(一)行业概况 1、行业概况 建筑智能化业务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将建筑物建设或改造成为智能建筑的全部工程,包括建筑智能化方案咨询、规划设计、定制开发、设备提供、施工管理、系统集成及增值服务。建筑智能化业务一般通过承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的方式开展。 传统的建筑工程主要涵盖建筑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三部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是在建筑工程中形成的一个新兴业务,也可称之为建筑电子工程,其目的在于为建筑提供舒适、安全的人居空间和高效、便捷的管理支持,同时也是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建筑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GB50314-2015),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包括智能化集成系统(IIS)、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信息设施系统(ITSI)、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机房工程(EEEP)等六大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用途和特点的建筑,其系统和子系统的配置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一般包括下图所示的系统和子系统工程:

资料来源:《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1)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是指为实现建筑物的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通过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员可以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信息并进行管理控制,该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中枢联系。 (2)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是指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的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包括公共服务、智能卡应用、物业管理、信息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通用业务和专业业务等子系统。 (3)信息设施系统(ITSI) 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 Facility System)是指为满足建筑物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一般包括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用户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的共识,在建筑界,生态、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回应与努力。然而国内目前普遍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还没有予以清晰的认识,更是出现了一些将生态、绿色建筑作为口号谋求商业利益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公正、客观、系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切实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安全;节能环保;通信技术;照明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运用,其主要表现在: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的定义。但是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是明确的:即: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

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

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下面是为大家分享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发展战略 首先,就是要着重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在设计阶段就应以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这样就对于以后的施工是有着指导作用。 例如,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而且,对于建筑后期建筑应用以及建筑的维护阶段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管理的。 其次,就是有效的提高智能建筑技术,一般智能建筑主要就是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 * 络系统等。不过对于这些系统目前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需要依赖很多国内外的生产厂商,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很多大的项目系统集成基本上都是需要国外大公司进行的,目前在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在技术、施工以及应用维护等很多方面都是不够成熟的。

所以,在发展现代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就必须对节能装置的应用进行有效管理,其中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要有着专业培训,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系统问题。 太阳能节能技术 通常来讲,所说的太阳能节能技术就主要是指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集热器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然后通过自身的转化,产生的热能,之后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的物体,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热传递。 目前对于这种方式我们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对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广泛应用是非常有利于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太阳能节能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采暖、提供热水等很多生活方面,对于工业生产上干燥、蒸馏、高温处理等等也是有着很好地作用的。 在这里主要就是针对于采暖、提供热水和太阳能高温炉进行的,首先就是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提供热水主要就是利用太阳能中的集热器对水温进行加热,然后对住户供应热水的一种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在城乡居民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建筑智能化施工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 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 本目重点是: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 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1、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2、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 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

工业工程管理之方法研究

1.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劳动对象或一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成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称()(6.0分) A.工艺 B.工序 C.操作 D.动作 我的答案:B √答对 2.1.经济学家用()来衡量生产系统这种转换功能.(6.0分) A.经济效益 B.效率 C.生产率 D.效益 我的答案:B ×答错 3.提高()是工业工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工业工程师的第一使命。(6.0分) A.销量 B.质量 C.产量 D.生产率 我的答案:D √答对 4.科学管理之父()(6.0分) A.泰勒 B.吉尔布勒斯 C.福特 D.甘特 我的答案:A √答对

5.从IE 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应用经验来看,()是发展的起点,也是现代IE 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6.0分) A.系统工程或价值工程 B.质量管理或成组技术 C.传统IE或基础IE D.线性规划或网络计划技术 我的答案:C √答对 1.作业测定的目的是()(8.0分)) A.平衡作业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 B.提供估算标价,销售价格和交货合同的基础资料 C.制定作业系统的标准时间,改善作业系统,制定最佳作业系统 D.确定劳动定额,并可以作为制定奖励办法的基础 我的答案:CD √答对 2.5S”活动的目的就是()(8.0分)) A.A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B.不断改善现场,使现场环境和人们的心情处于最佳状态 C.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考核制度 D.不懈地坚持,不断地改善,螺旋式上升 我的答案:AB ×答错 3.方法研究内容包括()(8.0分)) A.劳动过程分析 B.程序分析 C.操作分析 D.动作分析 我的答案:BCD √答对 4.工业工程的任务是()系统的设计。(8.0分))

建筑智能化申报条件及流程

一级资质 1、企业近5年承担过2项造价1000万元以上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高级职称;总工程师具有10年以上 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总会计师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60人,且计算机、电子、通讯、自动化等专业人员齐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0人。 企业具有的一级资质项目经理不少于5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120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30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二级资质 1、企业近5年承担过2项造价500万元以上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 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且计算机、电子、通讯、自动化等专业人员齐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 企业具有的二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8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60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10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三级资质 1、企业近5年承担过2项造价200万元以上建筑智能化或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 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且计算机、电子、通讯、自动化等专业人员齐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4人。 企业具有的三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24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3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承包范围 一级企业:可承担各类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 二级企业:可承担工程造价1200万元及以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 三级企业:可承担工程造价600万元及以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

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遍布在各个行业的运行当中,在各种智能化技术当中,建筑智能化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发展。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企业获取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国内外;现状;趋势 智能建筑,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把建筑工程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建筑是办公设备智能化、服务管理自动化的结合,运用智能建筑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建筑办公环境。智能建筑主要是几大技术的结合,这几大技术主要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建筑技术[1]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对建筑设备的智能监控过程,就是对使用者相关信息审核的过程,就是对建筑环境进行自动优化的过程。智能建筑所利用的信息技术必须是安全可靠的,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为人们提供出最优化的建筑。但是智能建筑也不是完美的,在国内外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传输技术等不断改善,当前的智能建筑是建立在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上的,特别是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要进行刷卡人的身份鉴定,作为智能建筑,其安防系统可以在家庭中设置感应器和传感器等,从而确保家庭的安全。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家居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智能家居包括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在智能家具中,很多先进的智能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智能技术的应用当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对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面对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在建筑智能化中,光纤传感器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筑结构的表面贴上光纤传感器,可以对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2]。建筑智能化还实现了电梯的自动管理和信息化处理,帮助电梯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智能化还体现在节能减排当中,在空调环境内安装了环境感知软件,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侦测,自动收集空调环境内状况的相关的资料,对空调环境内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防止能源的浪费。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整体要求也变的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必须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要求。随着建筑智能化和国内外的信息技术发展,建筑材料和结构都有了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建筑

项目管理(工业工程).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This course can be divided into 6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introduc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oject is based on a set of unique and interrelated tasks to effectively make use of resources and make efforts to achieve a specific goal. Projects life cy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need recognition, proposing solutions, executing solutions and closing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activity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of project. 本课程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项目管理。该项目以一系列独特的、相互关联的任务为基础,有效地利用资源,努力实现特定的目标。项目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需求识别、提出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和结束项目。项目管理是以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in detail what people should do in the phase of need recognition. The tasks include need recognition, choosing project, collect applications. 笫二部分详细描述了人们在需求识别阶段应该做什么。这些任务包括需求识别、项目选择、收集申请。 The third part talks about the phase of proposing solutions.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customers' needs, problems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efore applying. The application should convince the customer that we can provide the greatest value to the customer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execute the project applied for, and we are the best contractor to solve the problem. 第三部分是解决方案的提出阶段。在申请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的需求、问题和决策过程。应用程序应使客户相信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并有能力执行所中请的项目,我们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承包商。 The fourth part expounds the phase of executing solutions and closing projec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ontrol the project effectively. The key point is to measure the actual process regularly and in time and compa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the pla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oject has brought the expected benefits to the customer, we should learn about the feedbacks of customer before closing the project. 第四部分阐述了实施方案和收尾方案的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控制项目。关键是要定期、及时地对实际过程进行测量,并与计划进行比较。为了确定项目是否给客户带来了预期的收益,我们应该在项目结束前了解客户的反馈。 From the fifth part, we write a project plan in groups. The project plan includes project introduction, project objectives, which should be written in terms of Achievements, construction

2017年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智能化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3) 1、行业监管体制 (3) 2、主要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产业政策 (4)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 (6) 1、智能建筑 (6) 2、智能交通 (7) 三、行业上下游情况 (8)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0) 1、有利因素 (10) (1)从中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来看,智能化产业还将保持较大的发展空间 (10) (2)国家政策支持和智慧城市 (10) 2、不利因素 (11) (1)市场集中度较低,不规范竞争情况较为严重 (11) (2)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 (11)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2) 1、行业资质壁垒 (12) 2、行业技术和人才壁垒 (12) 3、资金壁垒 (13) 4、过往业绩和项目管理经验壁垒 (13) 六、行业竞争格局 (14) 1、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2、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5) 3、汉鼎宇佑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15)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智能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订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规范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秩序,起草住房和城乡建设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组织制定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制定和发布工程建设全国统一定额和行业标准。 智能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是交通运输部。交通部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陆、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 智能建筑行业的行业协会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它是由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从事智能建筑施工、系统集成、产品研发、教学等相关企事单位自愿组成,主要职能是:加强行业管理、反映行业问题,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行业调查,搭建反映企业诉求平台;举办各项专题会议,推进智能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积极推进了智能建筑工程的评审、评估工作;为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协调各有方关系;开展人才培养与交流活动。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是由智能交通领域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参加,经民政部批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社会组织。 主要职能包括:一、提供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